致父母: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2020-08-09 好孕媽媽大講堂

前幾天,一位在外打工的媽媽跟我說,她正面臨著一個艱難選擇。

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學,但是她又不想失去現在的工作,只能讓家裡的老人照看孩子。

老人說,孩子還小,給誰帶都一樣。可是,她跟丈夫還是不捨得,想把孩子留在身邊。

聽到她的困惑,我立馬回復她,「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沒有選擇,再苦再難,也都要堅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我沒有跟她講利弊、掰原因,而是說了兩個故事。

01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轉眼就「學壞」的孩子

去年春節碰到了王姐,問及她那已上高中的兒子,王姐不停地搖頭嘆氣,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爺爺奶奶也管不住,成績一塌糊塗,放假了天天在家打遊戲,什麼活也不幹,作業一點兒也不寫。

王姐的老公看不下去,就批評孩子,不料孩子不僅不聽,還和他吵了起來。王姐正在氣頭上,就扇了兒子一巴掌,結果,孩子摔門而去,幾天都沒回家。

「估計又是去網吧了,我也懶得找,隨他在外面混。」王姐一邊講一邊罵,說兩口子這麼多年辛苦地在外面打拼,就是想掙點錢,讓一家人將來能過上好日子。

沒想到現在錢有了,孩子卻是這個德性。養了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將來還能指望他幹什麼。

其實,王姐兒子五六歲時我見過,圓圓的臉上撲閃著一雙無邪的大眼睛,見人就躲到奶奶後面抿嘴偷笑......

像王姐家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父母為了掙錢,把孩子放在家裡,等掙了錢後卻發現,孩子成績差了、沉迷遊戲了、性格更加叛逆了,可是,再怎麼去教育都晚了。

家長怎麼都想不明白,一個天真可愛、聽話好學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求上進呢?

在孩子成長的幾千個日日夜夜裡,在他們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在他們最需要引導的時候,父母也不在身邊。

可能有人會說,我在忙著給孩子掙錢哪!可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愛和陪伴。



02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研究表明:0-12歲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黃金有效期」,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無所不能的神,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可以信賴、可以依靠、可以將一切託付。

如果,在黃金時期的那些年,父母疏於陪伴,孩子就會慢慢喪失對父母的信任,不斷積累失望和抱怨。等到父母喋喋不休地現身說教,他的心裡就只剩下反抗了。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臺灣一位知名作家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作家的一位朋友,家裡有一個8歲的女兒。

作家第一次見朋友女兒的時候,小女孩天真浪漫,記憶力很好,繪畫方面很有天賦,可以把只見過一次的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地描繪出來。

作家認為這位小女孩很有才華和想法,便常常建議朋友,可以培養小女孩這方面的能力。
但作家的朋友卻總是以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來搪塞。

10年後,作家再見到小女孩,女孩身上的、眼裡的靈氣都不見了。

手裡拿著煙,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與同居男友兩個人坐在角落處,互相竊竊私語,還不時對客人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原本很有靈氣的女孩,因為父母沒有給到適時的教育,逐漸走向了平庸。

看著女孩,作家感嘆到:

「原來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父母「過期」了,再想教育孩子,花再多的時間和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的影響,只剩下嘆息、後悔的份兒。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這可能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選擇!



03再苦再難,請把孩子帶在身邊

我的一個表姐,也曾不得已將女兒留給老人帶,每次跟我說起時,都覺得愧疚難過,並十分堅定地告訴我:以後的日子,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你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換了第一顆門牙,不知道孩子是怎麼一點點長高的;

好像突然有一天,她就學會了所有拼音和古詩,學會了兩位數乘除法,她有了朋友和自己的小秘密;

再後來,她會打扮自己了,說話越來越像大人模樣了……

但是,你都沒看到,你都錯過了。

孩子的一生,就像一部無法重播的電視劇,每一集都有新劇情,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留下的,是終生的遺憾。」

看過一期《金星秀》,朱茵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起,家裡是賣餅的,小時候她就被放在車裡,推著一起去賣餅。但是,那段跟隨媽媽賣餅的經歷,一點都不苦,反而很幸福。

我去菜場買菜時,總會看到一些年輕的媽媽手腳麻利地賣菜,背上還背著孩子。

這些孩子大都很乖,基本不吵不鬧,醒著時就轉著滴溜溜的大眼睛,也不怯生,看到人就笑。

有時,會看到媽媽教孩子數數、認錢幣、帶著孩子看菜場裡的菜。偶爾睡著時,孩子也很安靜,靜靜地趴在媽媽的背上。

每次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對這樣的媽媽肅然起敬,她們再苦再累也堅持把孩子帶在身邊。
很多父母總喜歡拿工作說事:

我不工作怎麼辦,工作的話怎麼帶孩子。
難道我不想自己帶孩子嘛,可誰去賺錢啊?
又要賺錢,又要帶孩子,我還能分身不成?
……

《窮爸爸,富爸爸》中寫道:「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不是你賺了多厚的票子,也不是你買了多寬的房子,更不是你開上了多帥的車子,而是學校的家長會能有你的身影,打開家門的那一刻總能看到你的背影。」

因為,孩子的生命裡,成人的出場順序很重要,很多事都可以慢慢來,但孩子的成長錯過就不再來。

常言道:自己帶大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

可有人說,生活很苦,把孩子放家裡是迫不得已。當然,做父母是一件不輕鬆的活,沒有捷徑可走。

但是千百年來,還是有很多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的父母,他們把孩子帶在身邊,親手撫養孩子長大,這其中的快樂和滿足,是任何工作都比不了的。

也許很艱難,但一切都值得。

更重要的是,這種艱難堅持的愛能溫暖了孩子一生,也點亮了父母的一生。



註:本文來源於《月嫂了不起》。月嫂了不起 是一個百萬月嫂都關注的乾貨分享平臺,這裡有母嬰護理、催乳產康、月嫂上戶等相關內容,幫助百萬月嫂,漲知識,拿高薪。


相關焦點

  • 成長的黃金時期,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父母在這之前,一定要花時間走進孩子的內心。這個時期,把握好孩子的成長特點,在他需要幫助和需要開導的時候給予心理上的撫慰,未來家長才會越管越輕鬆,孩子的路也會越走越平穩。1-5歲,做孩子的依靠因為工作原因,不少媽媽休完產假後,會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一輩照顧,自己和孩子爸爸一起出去上班。
  • 即使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但自從她生完孩子,聯繫的也就少了。後來只因為成考的事找我兩次,我還把我用過的資料都寄給了她。也就通過這零星的幾次聊天,才知道他休完產假孩子一直放在老家給婆婆帶的,也時不時的會一起來他們工作的地方,但由於婆婆住不慣,還是大部分在老家。
  • 再苦再難,這幾年都要多陪陪孩子!與父母共勉
    女兒表示理解,然後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很多錢,把你送去最好的養老院。」媽媽聽到後,良久無言,眼淚卻不由自主流了下來。父母總以為,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數不盡的金錢財富。其實,孩子最想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
  • 四歲女童被繼母虐打進ICU,父母離婚,再苦再難都別放棄孩子
    有人說,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該把孩子留在身邊。我想說,每個女人離婚時都想帶孩子走,可是人要生存,孩子跟著媽媽要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吃飯、上學等許多實際問題。我的觀點是,女人離婚時,儘量把孩子留在身邊,注意是儘量,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哪怕給不了他太好的物質生活,他的童年也會幸福很多。02大家還記得九歲失蹤女孩章子欣嗎?她小時候父母離婚,被判給了父親,父親工作很忙,她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 好的小孩教不壞,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延伸閱讀: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文|李叢(兩個男孩的媽媽,全國早起正面管教導師之一,倡導「倆娃以後司機好奇這個小孩的表達,就一路跟他攀談,聊到自己的孩子只比威威小几個月,在老家還沒上小學。我說:「在老家啊,其實窮養富養都是養,孩子還是帶在身邊的好。」司機師傅擺了各種困難:「哎呀,孩子接過來沒學上啊,只能上私立,還要花好多錢。」威威接過話頭:「對啊,小孩子就是要跟在爸爸媽媽身邊生活的。
  •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再忙也要帶在身邊,不然遲早有一天會後悔
    原來前幾天,娟姐突然辭了職,問到原因時,她說她想專心照顧女兒幾年,等孩子3歲過了再出來工作。這樣的事情,我們的身邊並不少見,老人能幫忙搭把手,確實會輕鬆不少。但對於3歲以內小孩來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 為母則強,自己生的孩子再苦也要帶身邊,哪怕是單親媽媽
    文|秘籍君只要娛樂圈稍有動靜就會把張栢芝和兩個孩子推上風口浪尖,張栢芝離婚之後帶著兩個孩子一直拼命的賺錢養家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在現實生活中張栢芝這樣的媽媽還有很多,只是這些媽媽們沒張栢芝那麼大的名氣。每個媽媽都會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甚至有時候還會忍辱負重。
  •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父母別再好心辦壞事了
    只見那個家裡的孩子極不熟練地用著刀叉,盤子弄得叮噹響,顯然是第一次吃牛排的孩子。再仔細一看,這一家三口只點了一個牛排,父母兩人只點了一點點非常便宜的食物,打算隨意填一下肚子。一、物質上淡化富養,精神上要高標準滿足孩子1)物質上不做超出家庭能力的過高要求現在身邊的很多中國家長,都是吃過苦的,於是不想讓孩子再受一點點的苦,於是在物質上有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扶養,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
    父母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照看。有條件一定要陪伴孩子6年,條件不允許也要在孩子第1年時親子照看孩子。大家都知道,人生頭6年對人一輩子影響巨大。也是與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最好時間,一旦錯過,以後無法彌補。孩子與你親不親,孩子青春期教育中你能不能參與進來,完全取決於前6年,尤其是第1年。孩子頭6年為什麼如此重要?
  • 三歲女兒讓婆婆帶了三個月得了自閉症,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2 為了買房子外出打工,狠心把女兒丟給了婆婆在家待了兩年,看到同齡人都買了車子,房子,搬進了城裡的新房住,我也開始焦慮起來,想著這兩年再攢點錢,也抓緊去城裡買套房子,到時正好孩子也可以上個條件好點的小學了。於是女兒兩歲時,決定狠心把女兒丟給婆婆帶。
  • 三歲女兒讓婆婆帶了三個月得了自閉症: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上班後一個月,感覺自己像丟了魂一樣,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晚上和女兒視頻時,一開始女兒看到我就哭著喊要媽媽,要媽媽……過了十多天後,女兒再和我視頻時,不怎麼和我說話了,但是也不讓掛斷視頻。日子就這樣在思念中不知不覺過了兩個月。
  • 為什麼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孩子?寶媽們的回答,太扎心了!
    ,小時候媽媽很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有一次非要跟著媽媽去買藕,回家路上下起了雨,媽媽折了荷葉當傘和我躲在樹下,我和媽媽緊緊的依偎在一起,覺得好幸福,長大以後很少和媽媽有這樣的身體接觸(小時候的已經不記得了),媽媽可以覺得不該帶孩子來,讓女兒淋了雨,可女兒心中是覺得和媽媽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 人生再苦再難,熬過去你就贏了
    佛說,人生,總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再苦再難,熬過去,你就贏了。熬過生活的苦,總會品嘗到久違的甜。「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你也要堅定,要沉著。當身邊的同事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志芳生怕自己窘迫的家境讓人看不起,就早早地選擇了一個比自己大八歲的男老師嫁了,他不帥,也不會體貼人。但志芳覺得,就這麼將就著過下去吧。很快,下嫁的志芳非但沒能贏得丈夫的愛,卻迎來了丈夫出軌以及起訴離婚的結局。她捨不得孩子跟著一個如此自私的人,什麼都不要,只要了孩子的撫養權。
  • 再苦,再難,也要含淚活著
    好在女兒懂事孝順,學業有成,父親再多苦累也覺得值得。而與自己的妻子相見,則是女兒已經在美國成為一位醫生。妻子在去美國探親的途中可以在日本停留72小時,這對共苦卻沒來得及「同甘」的夫妻分別太久,老丁早就提前做好詳盡的準備迎接妻子的到來。儘管只有72小時,但夫妻二人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與知足。一個家庭最幸福的莫過於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在努力。
  • 寄人籬下的孩子為生活學會委屈討好!家長反思再苦孩子也要自己帶
    奶奶也總是會不由分說的責怪小小,可以肯定的事,奶奶也是十分不歡迎小小的,她曾多次跟自己的兒子提出要把小小送回老家。在這個家裡,唯一重視小小的就是姑姑,可是姑姑時常也會有不尊重小小的時候。寄人籬下對孩子的影響:① 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期得不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時間久了,孩子會因為大家不喜歡自己是自己的問題,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②變得更加的敏感寄人籬下的日子裡,他們學會了察言觀色,於是對每件事面對每個人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害怕自己做錯事,自然而然會變得更加敏感。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你再疼孩子,也要讓他吃苦。讓孩子承受這五種苦,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一個初到美國的留學生,想要做番茄炒蛋招待自己的同學。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打雞蛋,也不會切番茄,更不知道炒菜是先放雞蛋還是番茄。於是他發語音向國內的媽媽求助,媽媽趕忙發了語音指導,但是男生還是不明白。沒有辦法,媽媽只好自己親身示範一次,錄成視頻發給了兒子。
  • 為人父母,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1、生活的苦----讓他們學會擔當,明白事理,懂得感恩;2、學習的苦----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腳踏實地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3、教養的苦----無規矩不成方圓,懂得尊重別人,才能真正尊重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越是寶越要教會他們人生道理和為人處事之道!
  • 再苦再難,這幾年都要多陪陪孩子!與父母共勉!
    好多家長說,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自己一方面要忙於工作,一方面要忙於應酬,哪有時間帶孩子?再說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孩子。之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的母親開著名車去送女兒到貴族小學學習(住校)。母親對孩子說:媽媽雖然沒有時間陪你,但媽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來送你到更好的學校學習,你懂嗎?
  • 生活再辛苦,也要把娃帶在身邊?兩位媽媽的不同選擇,結局明顯
    所以,站在過來人的角度來說,我還是站在「生活再辛苦,還是要把娃帶在身邊」這一邊,也是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自己帶的孩子,安全感更足,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好 雖說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都是比較疼愛孩子的,但是跟孩子關係更親密的始終是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來說,在父母身邊孩子安全感更足,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比較強。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
    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人世間變化無常,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沒有辦法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吃苦,這樣他才能獨自面對未來的風霜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