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

2021-03-05 大玉匠

(註: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小字體【大玉匠】,查看歷史--關注,更多精彩等您分享)

清代的官制總體上是沿襲明代,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而設六部來管理朝政,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均是從一品。

不同品級的官員有多種區分,從頭上的頂戴、花翎,官服的繡飾,武官還可以看佩刀等等。然而最主要和普及的,還是頭上的頂戴,這也是清宮劇的一大貢獻。

清代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為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按官位分類,共分九品,每一品中又分為正、從兩級,如正九品,從九品。其中九品及以下不入流者頂戴相同。

一品 紅寶石帽頂 繡仙鶴

從一品 紅寶石頂 繡麒麟

如:將軍 提督

二品 珊瑚頂 繡錦雞

從二品 珊瑚頂 繡獅子

如:副將

三品 藍寶石頂 繡孔雀

從三品 藍寶石頂 繡豹

如:參將(正)遊擊(從)

四品 青金石頂 繡雲雁

從四品 青金石頂 繡虎

如:都司

五品 水晶頂 繡白鷳

從五品 水晶頂 繡熊

如:守備

六品 硨磲頂 繡鴛鴦

從六品 硨磲頂 繡彪

如:千總

七品 素金頂 繡鸂鶒

從七品 素金頂 繡犀牛

如:把總

八品 陰紋鏤花金頂 繡鵪鶉

從八品 陰紋鏤花金頂 繡犀牛

如:外委千總

正九品

陰紋鏤花金頂 繡練雀

如:外委把總

從九品及未入流

陽紋鏤花金頂

繡練雀

除了頂戴,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區分就是花翎,分一眼、兩眼、三眼,眼數越多越是尊貴。

所以,這是幾品的頂戴,您看出來了嗎?

大玉匠,遇見就不再錯過--

====================================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莫錯過人生的每一堂精彩課程。

朋友,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我相信它對你的朋友們也有幫助,何不轉發給朋友圈? 如何把這篇好文章分享給我們的好朋友?
1:點擊標題屏幕右上角——點擊(分享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
1:返回文章開頭,點擊標題下面袖珍藍色字體【大玉匠】——打開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點擊(關注)
2:打開微信——朋友們——添加朋友——搜索碼——查找dayujiangfeicui

相關焦點

  • 在清代,「頂戴花翎」是鑑別官員等級的重要標誌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 所謂"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子,"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 頂戴一般分兩種。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前期要拿爵位換,後期敞開隨便買
    勳章的制度,不是西方所獨有,在清代的時候,就有在封爵之外賞賜實物以表彰功勞的做法,那就是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員常見的冠飾,用將孔雀翎毛飾於冠帽後,以翎眼多者為貴。翎管,就是用來插孔雀翎子並使之與冠帽連接的附屬飾件。白羽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清代的花翎制度。
  • 關於清代歷史「賞戴花翎」和「賞賜花翎」的區別
    賞戴,必須佩戴,賞戴的官員外出時必須佩戴。賞賜,因特別的場合可戴之外其他時間可以不戴。他們的花翎就是賞賜。蒙應瑞也因一戰成名從士兵到將軍而且晉升三代三元大將軍,可想其戰績對敵之深刻。蒙順由於商人出色的後勤保障,康熙帝賜名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 清朝頂戴花翎造價百萬,為何卻輸給明朝造價很低的烏紗帽?
    在有關明清兩朝的古裝電視連續劇中,人們看到,明朝的官員和清朝的官員除了服裝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員頭戴有兩個翅子的烏紗帽,而清朝官員的紅頂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更重要的一點是,清朝大臣官員頭上不是頂著紅寶石就是翡翠之類,而明朝官帽不僅更加注重實用性,而且看起來也比清朝官帽顏值高了太多吧。據史書上記載,明朝的官帽其實是用鐵絲做的,只不過外面圍了一層烏沙。明朝帽子的正前方微微隆起,有三道輪廓是用金線壓出來的。這才叫低調奢華有內涵。
  • 清代官帽頂戴花翎 戴在腦袋上的的特殊榮耀
    花翎即孔雀翎,在清代是極為重要的冠飾。關於花冠來源,清代福格《聽雨叢談》卷一有這樣一段記載:「(明)都督江彬等承白紅笠之上,綴以靛染天鵝翎,以為貴飾,貴者飄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英。冠以下教場,自謂殊遇。似與今三眼雙眼單眼花翎之制相同。惟雉尾鵝翎,不及本朝之孔翠壯觀多矣。」
  • 清朝的「頂戴花翎」到底是什麼玩意?
    頂珠按照官員品級高低配用紅寶石、珊瑚、藍寶石、青金石、水晶、硨磲、素金等物;而暖帽則取材於貂鼠、海獺、狐狼等等,中間裝上以紅絲織成朱緯,外罩黑布及圍上青絨,帽胎兩側縫上系帶,帽前緣同樣縫飾配上東珠一顆,帽頂同樣裝上紅、藍、白、金等色寶石頂珠。特別值得說明的是,這兩種帽子,都在頂珠下面吊上一根由白玉或翡翠製作成的空心翎管。這根空心翎用來幹嘛的呢?安插翎枝。
  • 清朝官員代表等級的頂戴裡,到底還會有多少秘密
    估計大家可能會疑惑,頂戴是什麼,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古人上朝時戴的帽子,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帽子吧。清朝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戴」或是稱為「頂子」。一般官員(四品至九品)只可用黃貂,高等(一品至三品)的可以用灰貂,皇室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鬥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翎羽(分為花翎及藍翎)。
  • 清朝頂戴花翎價值不菲,卻輸給了明朝的烏紗帽,其原因是什麼呢
    那麼關於這句話中明朝官員們帶的烏紗帽,大家大概了解了多少呢?那麼今天,我就來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明朝官員所佩戴的烏紗帽。烏紗帽其實最早是出現於東晉時期,只不過直到明朝時,才成為官員的一種象徵,也漸漸為人們所了解。清朝官員佩戴的頂戴花翎,相比起明朝官員佩戴的烏紗帽,在設計上是稍微有所不同的,烏紗帽相對來說更加簡約並且好看。
  • 清代一到七品官,帽子上的那顆珠寶值多少錢?如今市場上能撿漏
    清朝官員的朝冠被稱為「頂戴」,這種帽子通常配有花翎,所以又被叫作「頂戴花翎」。花翎在等級森嚴的清王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 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花翎本身有三眼、雙眼、單眼之分,所謂「眼」, 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花紋,一個圓圈就算作一眼。每一隻頂戴的最高處都有一顆珠子,這些珠子被叫作「頂珠」。
  • 清代官員帽子上那顆「頂珠」,到底值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清代官員帽子最高處那顆「頂珠」,到底有多值錢?說出來嚇死人在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清朝的官員都會頂戴花翎,這也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象徵,而在帽子的最高處有「頂珠」,看著非常耀眼,有的感覺就像無價之寶,那麼清代官員帽子最高處那顆「頂珠」,有什麼用處?能值多少錢呢?通過在網上查詢資料得知,在清朝古代官帽頂珠的質料和顏色代表了官員的品級,所以官帽頂珠有很多種,價格也各不相同。
  • 清代三眼花翎代表了什麼?被賜三眼花翎的都是些什麼人?
    花翎是清朝官員、貴族的冠飾,清朝官員頂戴的頂珠之下有一支兩寸長短的翎管,用於安插翎羽,翎羽有花翎和藍翎之分,其中花翎指的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所謂的「目暈」就是影視劇中經常說到的「眼」,有一眼、雙眼和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地位越高。
  • 別看清代官帽上的「頂珠」醜,到底值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清代在很多方面和之前朝代都有所不同,就拿官帽來說吧。清代以前都是烏紗帽,而到了清代以後官帽就變成了頂戴花翎,看過清劇的人都會發現,每個人的官帽是不完全一樣的。
  •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大清兩百多年,只有7個人獲得?
    「衣冠禽獸」在明朝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主要源自於明代官員的服飾,皇帝自稱真龍天子,為了存託「這條龍」,於是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我們看影視劇也都知道,尤其是明清的,明晴官員的官服上有一塊補子。
  • 清代官帽最高處的那顆「頂珠」,看著毫不起眼,實則價值不菲!
    我們如今當官,都是統一的西裝打領帶,不想古時候的中國,每個階級的官員,服飾上都是有所不同的,可以說是非常的講究了。喜歡看歷史劇的小夥伴們應該會發現古代官員的服飾上,有這樣的一個細節。烏紗帽上都會佩戴一個小珠子,一到上朝,你就會看到五顏六色的珠子整齊立在上方,那你知道這其中的含義嗎?
  • 古代官員頂戴花翎的頂珠,代表什麼品級和含義?太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家在看古裝電視連續劇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古時上朝的官員都會穿著官府戴著官帽,其中細心的網友肯定會發現這些官員官帽帽頂上會有不同顏色的寶石,其實這些不同顏色的寶石它是跟官員的品級有關,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古代官員官帽品級,還有帽頂珠寶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
  • 啟五品郵:一把挑下頂戴花翎的軍刀,寓意不僅簡潔,而且酣暢淋漓
    記得當年評選「建國三十年最佳首日封」的時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萬維生1961年設計的「辛亥革命50周年」,那封圖就是一把挑下頂戴花翎的軍刀,寓意不僅簡潔,而且酣暢淋漓,卻全然沒有半個文字!
  • 清朝官員的職業裝很有哪些講究?這些規矩如若逾越,可就有麻煩了
    我看過也有不少部清宮劇了,不是我閒的無聊,主要是太多了,不過這些劇中,皇帝時不時就賜個頂戴花翎,是不是就給中意的人提個官,可是之後再看那衣服壓根就沒換過,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所以也可以說是我們最了解的一個朝代,導演能不能上點心啊!下面我就普及一下清朝職業裝!
  • 賞戴三眼花翎有多難得,你看乾隆朝只有這兩人有資格就知道了
    皇帝要是想懲罰某個倒黴的官員,除了大叫「拉下去!」外,有時還會加上一句「拔去花翎!」花翎就是那根孔雀翎,這在清朝是官員極為重要的一個帽飾了。關於花翎是怎樣來的,清代的福格在他所著的《聽雨叢談》一書裡有這樣的記載:「(明)都督江彬等承白紅笠之上,綴以靛染天鵝翎,以為貴飾,貴者飄三英,次者二英,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英。冠以下教場,自謂殊遇。似與今三眼雙眼單眼花翎之制相同。惟雉尾鵝翎,不及本朝之孔翠壯觀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