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五品郵:一把挑下頂戴花翎的軍刀,寓意不僅簡潔,而且酣暢淋漓

2020-12-20 鄭啟五茶話與郵話

母親節的下午,我也和王珍琛郵友一樣,收到了一枚龍巖學院張樹青老師寄來的《感恩母親》首日封,同樣也喜出望外,這次郵政把這枚《感恩母親》的郵票放在「母親節」的前一天發行,其實就有製造這個「喜出望外」的預謀,可謂用心良苦了,這樣的用心顯然值得津津樂道。

同樣值得稱道的還有張老師使用的信封,這是一枚郵政普通標準信封,素淨環保,添加的「母親縫衣圖」簡潔生動,但王郵友在大作《頗具創意的首日封》裡評價它與郵票「相應成輝」似乎有些言過其實,我以為首先這枚《感恩母親》的郵票設計實在有些粗製濫造不倫不類,如果不是文字說明,你要說它的主題是「情人節」或「康乃馨」也未嘗不可。而用送康乃馨的方式來表達母子之情對大多數內斂的國人來說,多少顯得彆扭和做作,這枚郵票至少洋味太重而偏移國情,在選圖的用心上有偷懶的嫌疑。張老師土味的手繪封圖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郵票設計的不足。

當然信封的設計也有不足,其實封圖的繪畫語言已經很清楚傳達了國人家喻戶曉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現在又在封圖上端出詩文的四句,這就顯得有些累贅,本來似可以有更多的聯想,比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比如「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最糟糕的是「感恩」兩個大字,「感恩母親」可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人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現在卻仿佛要弄得振臂一呼高喊口號的架勢?詩詞也好,「感恩」也好,都應是不言而喻的「畫外音」!

記得當年評選「建國三十年最佳首日封」的時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萬維生1961年設計的「辛亥革命50周年」,那封圖就是一把挑下頂戴花翎的軍刀,寓意不僅簡潔,而且酣暢淋漓,卻全然沒有半個文字!

相關焦點

  • 在清代,「頂戴花翎」是鑑別官員等級的重要標誌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 所謂"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子,"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 頂戴一般分兩種。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
    (註: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小字體【大玉匠】,查看歷史--關注,更多精彩等您分享
  • 清朝的「頂戴花翎」到底是什麼玩意?
    翎枝又分花翎、藍翎兩種。頂珠加花翎,就稱「頂戴花翎」。花翎為孔雀羽所做,分一眼,二眼,三眼。這「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花紋,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官員所戴花翎上翎眼的多寡標誌著官員的等級高低,其中三眼等級最高。
  • 清朝頂戴花翎造價百萬,為何卻輸給明朝造價很低的烏紗帽?
    在有關明清兩朝的古裝電視連續劇中,人們看到,明朝的官員和清朝的官員除了服裝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員頭戴有兩個翅子的烏紗帽,而清朝官員的紅頂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比起清朝的官帽,明朝的官帽確是在設計上更加簡潔圓潤。更重要的一點是,清朝大臣官員頭上不是頂著紅寶石就是翡翠之類,而明朝官帽不僅更加注重實用性,而且看起來也比清朝官帽顏值高了太多吧。據史書上記載,明朝的官帽其實是用鐵絲做的,只不過外面圍了一層烏沙。明朝帽子的正前方微微隆起,有三道輪廓是用金線壓出來的。這才叫低調奢華有內涵。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前期要拿爵位換,後期敞開隨便買
    乾隆四十二年皇帝下令,花翎乃特賞軍營奮勇出力之員而用,不可私行戴用。如有建立大功,著有勞績,理應戴用者,各該將軍大臣等,即應聲明具奏,令其戴用。」由此可見,花翎不僅是某種地位的標誌,而且也成為顯赫軍功的象徵。這道聖旨還規定,為了在外藩面前顯示威儀,也可以戴花翎。
  • 關於清代歷史「賞戴花翎」和「賞賜花翎」的區別
    他們的花翎就是賞賜。蒙應瑞也因一戰成名從士兵到將軍而且晉升三代三元大將軍,可想其戰績對敵之深刻。蒙順由於商人出色的後勤保障,康熙帝賜名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
  • 清朝頂戴花翎價值不菲,卻輸給了明朝的烏紗帽,其原因是什麼呢
    清朝官員佩戴的頂戴花翎,相比起明朝官員佩戴的烏紗帽,在設計上是稍微有所不同的,烏紗帽相對來說更加簡約並且好看。更重要的是,清朝官員所佩戴的帽子上,會鑲嵌有一些寶石翡翠之類的東西,而烏紗帽就沒有那麼複雜,看上去會更加簡約好看,所以大家都更傾向於並且喜歡烏紗帽,更加符合現在的大眾審美。
  • 清代官帽頂戴花翎 戴在腦袋上的的特殊榮耀
    按照《清史稿·禮志》和《清會典事例·禮部·冠服》的記載: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貴族,還有和碩額駙(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戴雙眼孔雀翎;五品以上,在皇宮服務的內大臣,前鋒、護軍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州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出身),戴單眼孔雀翎。
  • 清朝官員代表等級的頂戴裡,到底還會有多少秘密
    估計大家可能會疑惑,頂戴是什麼,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古人上朝時戴的帽子,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帽子吧。清朝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戴」或是稱為「頂子」。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鬥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翎羽(分為花翎及藍翎)。
  • 古代官員頂戴花翎的頂珠,代表什麼品級和含義?太佩服古人的智慧
    五品水晶五品為水晶,一般以文官比如朝廷的「通政司參議」或者武官「步軍副尉」為代表的官帽帽頂,水晶本身就屬於稀有和珍貴的礦物之一,它晶瑩剔透又有著鋼鐵般的堅硬晶體,而且又是象徵著聖人智慧的結晶六品用硨磲,一般以文官比如朝廷的「京縣知縣」或者武官「營千總」為代表的官帽帽頂,硨磲是取自於海底,在清朝年間也曾被玻璃所代替,硨磲顏色一般為內白外黃,也是貝類裡面最漂亮的,它很大範圍的被加工為佛教的佛珠,有著避邪保平安的寓意,所以在當時也受朝廷重視!
  •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大清兩百多年,只有7個人獲得?
    明清兩朝的官帽就是烏紗帽,就是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清朝也叫做「頂戴花翎」。其帽子的頂端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就是頂珠。頂珠的材質多為紅、蘭、白、金等色的寶石。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文縷花金,九品為陽文鏤花金。
  • 轉載:《貴賤花翎》
    也就是說,只要有個好爸爸或好爺爺,或是巴結上個好丈母娘,花翎便可躍上帽端,最省事兒。此外,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護軍統領、參領,可戴單眼花翎。這些鐵桿兒親信雖非皇上血胤,關係卻如同家人。 尚未封爵的皇室子弟,到了12歲能舞刀弄槍、彎弓射箭的,也可賞花翎。
  • 啟五品郵:刺桐花正紅
    不知它的樹齡幾多,只知我孩提時它就坐落在我們校園裡老敬賢一的院落裡,帶刺的枝椏上開出蝶狀的紅花,而且「群蝶相擁」,形成紅高粱似地一叢叢,枝葉扶疏。離它丈把遠是株白玉蘭,感覺的小空間裡悄然一個「紅花不香,香花不紅」的俗語寫真。
  • 啟五品郵:華南虎與湯顯祖
    據悉撫州市宜黃縣計劃在舉辦首發式的同時,「還將開展撫州市集郵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宜黃縣2004年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會、撫州市2004年現代集郵展覽暨江西省獲獎郵集邀請展、撫州市郵資票品聯合營銷4大活動,並將組織一臺大型文藝晚會。撫州正舉全市之力,把《華南虎》郵票首發式辦得更精彩。」這裡看得出是「郵票搭臺,經貿唱戲」的思路,也還有借著虎威,重振集郵之雄風也!
  • 清朝頂戴以及補服與品級對應關係——看懂、辨別清朝影視劇官服
    頂戴從一至七品分為三部分,下為底座,都是鏤花金底,中間及上根據不同等級綴以不同珠寶。我們以最上面的頂子作為區別官員品級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監察官員的補服繡的是獬豸(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擁有極高的智慧,能明是非、辨忠奸),與一般官員有區別。
  • 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 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傘等引熱議
    與此同時,包括故宮頂戴花翎官帽傘、祥雲鑰匙包和格格手機座等在內的諸多文化創意產品也引起大眾的濃厚興趣,大家紛紛跟帖,表示要去買一些稱得上是「腦洞大開」的故宮產品。   不過,如果你是故宮的資深粉絲,可能會覺得有點兒大驚小怪,因為被網友戲稱為「大開腦洞」的故宮淘寶店可不是現在才開的。早在2008年12月故宮官方淘寶旗艦店就開始銷售文化創意產品、傳播故宮文化。
  • 賞戴三眼花翎有多難得,你看乾隆朝只有這兩人有資格就知道了
    可見清朝的孔雀花翎來源自明朝的靛青天鵝翎。花翎除了裝飾好看的作用外,在等級森嚴的滿清王朝,它還是「辨等威、昭品秩」的重要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隨便戴用。花翎本身根據孔雀翎毛上的眼狀圓形花紋的數量來分為三眼、雙眼和單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