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下午,我也和王珍琛郵友一樣,收到了一枚龍巖學院張樹青老師寄來的《感恩母親》首日封,同樣也喜出望外,這次郵政把這枚《感恩母親》的郵票放在「母親節」的前一天發行,其實就有製造這個「喜出望外」的預謀,可謂用心良苦了,這樣的用心顯然值得津津樂道。
同樣值得稱道的還有張老師使用的信封,這是一枚郵政普通標準信封,素淨環保,添加的「母親縫衣圖」簡潔生動,但王郵友在大作《頗具創意的首日封》裡評價它與郵票「相應成輝」似乎有些言過其實,我以為首先這枚《感恩母親》的郵票設計實在有些粗製濫造不倫不類,如果不是文字說明,你要說它的主題是「情人節」或「康乃馨」也未嘗不可。而用送康乃馨的方式來表達母子之情對大多數內斂的國人來說,多少顯得彆扭和做作,這枚郵票至少洋味太重而偏移國情,在選圖的用心上有偷懶的嫌疑。張老師土味的手繪封圖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郵票設計的不足。
當然信封的設計也有不足,其實封圖的繪畫語言已經很清楚傳達了國人家喻戶曉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現在又在封圖上端出詩文的四句,這就顯得有些累贅,本來似可以有更多的聯想,比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比如「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最糟糕的是「感恩」兩個大字,「感恩母親」可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人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現在卻仿佛要弄得振臂一呼高喊口號的架勢?詩詞也好,「感恩」也好,都應是不言而喻的「畫外音」!
記得當年評選「建國三十年最佳首日封」的時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萬維生1961年設計的「辛亥革命50周年」,那封圖就是一把挑下頂戴花翎的軍刀,寓意不僅簡潔,而且酣暢淋漓,卻全然沒有半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