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育量表
針對唐氏症候群兒童,父母面對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孩子如何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他們的孩子能否趕上普通孩子的發育步伐?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有必要為唐氏症候群的兒童制定一個唐氏兒童發育量表。這個量表不僅為普通兒童提供了在嬰幼兒和學齡前發育所應達到的水平,也為唐氏兒童提供了所能預期的判斷。
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都有發育先後的差別,他們按照自己的速度進步,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很難簡單地描述一個唐氏兒在某個特定年齡段就一定是什麼樣。並且,孩子的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健康狀況。比如,如果一個孩子有聽力問題,哪怕只是中耳炎,這也會延緩語言方面的發育。如果這個孩子也表現出一定的自閉症狀,那麼這就會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與語言學習。如果這個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不好,那麼這也會影響語言發展,會影響說出口的語句的通暢性,也會影響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在尋求專業幫助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個人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如何幫助家長清楚地了解發育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社交、認知、情緒和健康問題呢?
我們把唐氏兒童從0-6歲分成10個階段,製作成這樣一份發育量表。通過使用量表進行比較,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成長。
如何使用發育量表?
發育量表清楚地將唐氏兒童與普通兒童的發育進行了對比,可以使家長了解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在討論早期幹預、口肌訓練、言語刺激,書本閱讀和語言訓練之前,讓家長認識到將唐氏兒童融入正常教育課堂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孩子在開始輔導前,與普通兒童大相逕庭,但通過父母和專家的幫助輔導矯正後,他們可以取得顯著的成績。
0-5個月
在第一階段,出生到5個月,父母會期待孩子有時對聲音做出反應。但如果孩子存在中耳積液的問題,或者沒有真正關注環境,對聲音的不連續反應在這個年齡階段是常見的。
因此,唐氏兒不一定會將頭轉向聲源,或轉向正在談話的父母。建議帶孩子進行聽力檢查,因為唐氏兒更容易出現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傷,早點檢查孩子的聽力很重要。
唐氏兒在前5個月很少發聲,但是如果孩子的聽力檢查沒有問題,就不應該太緊張,只要每天不斷和孩子說話,一起看書。
6-10個月
在第二階段,即6-10個月,父母說話時,孩子開始看父母的臉,或當聲音突然出現時,尋找聲源。
孩子會注意到父母的譴責,比如說「不」,但並不真正明白詞的意思。
大多數唐氏兒一直到10個月才會出現呀呀學語或自言自語。
呀呀學語是孩子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會說話的重要指標,也有助於確定孩子將來是否會有語言問題。
孩子沒有呀呀學語,並不一定代表孩子以後不會說話,可能說明孩子需要更多的口腔刺激和言語刺激,來協助以後語言的發育。
11-15個月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表現出語言理解的跡象。
能理解大約20個詞,並嘗試通過看父母、打手勢來表達他們的想法。
這時候的孩子想要說話,但大腦的運動和言語中樞發育還不完全,所以應該鼓勵孩子使用手勢動作表達他們的需要。
口腔運動技能有所改善後,他們可以咀嚼半固體食物、吹泡泡、並且可以扶站。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說明很快就要說話了。
16-20個月
在這個階段,對詞彙的理解增加到40-60個。
孩子可以咀嚼固體食物、用吸管吮吸、站立和走路。
喜歡聽簡單的故事,並開始指故事中的物體和圖片。
孩子對聲音更感興趣,並試圖模仿聲音,尤其是動物的聲音。
但是,仍然沒有能讓人明白的語言。
開始更公開地表達情緒,例如當玩具被拿走時,表示不滿;或者玩具壞了的時候,把它扔在地上。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喜歡的玩具有一個明確的選擇,經常用手勢尋找或要求他們想要的玩具。
21-25個月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對語言的理解明顯增強,對詞語有了廣泛的理解,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
他們要成為一個社交人:想要與人互動,並成為家庭活動的一份子。
當孩子想要向別人展示最喜歡的玩具或尋找一個目標時,會通過與他人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進行等待,並在說話時做出回應,或者按要求重複一個動作。
然而,很多孩子(大約40%)表現出的跡象是口腔運動技能差,因此口腔運動技能在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會對孩子的飲食、咀嚼和吞咽產生影響,同時對說話也有影響。
通常大多數唐氏兒童在這個階段仍然不會說話。
26-30個月
26-30個月的孩子準備開始說話了。
這是孩子說自己的名字、動物的名字、要「瓶子」或「果汁」、叫「媽媽」和「爸爸」的時候。
在這個階段,孩子應該大約能夠說出10-20個易懂的詞語,最多能夠理解150-175個詞語。
孩子可以指著他的腳趾、眼睛和鼻子,並按照簡單的一步指令,例如「將積木放在椅子上」、「請把書拿走。」
孩子也有興趣聽簡單的故事。
但是,有口腔運動問題的孩子說話比較少。他可能會嘗試說幾句話,可能只有一或兩句能讓別人明白,所以很少有人或只有家人能明白他們的話。
31-35個月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說更多的話,但還有一些詞語不太容易讓人理解。
在這個階段,孩子想說短語和句子,但並不能真正明白他們的意思。
孩子的理解能力已經發展到250個詞語,可以聽更長的故事,大約15 - 20分鐘。
有些孩子可以說兩個字組合的詞,在聽完故事後,可能會提高聲調問「為什麼」?
在這個階段發出的語音通常是p,m,n,w,h。但是,它們通常在末尾被省略掉。
由於這些孩子有聽覺記憶弱、聲音和符號的關聯差、所以導致說話發音不理想。
患有口腔運動障礙的兒童通常只用元音來發音,並且更容易發出需要用口腔後部才能發的音比如k和g。
他們很少能夠使用舌尖或閉上嘴唇發音,因此大家不容易聽懂這群孩子所說的話。
36-40個月
在這個階段,孩子很健談:他們可以使用2個詞語的句子與他人進行對話,並可以說出150個詞語,雖然仍有很多音是錯的,比如把s說成t,把p說成f,還有發不清楚摩擦音等。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提出簡單的問題,認識幾乎所有的顏色,會在句子中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有時孩子也能正確使用代詞,但有時又會混淆。
患有口腔運動障礙的兒童會省略許多音,例如把「冰激凌」說成「冰凌」。
這兩組孩子的區別主要是語言的輸出不同。
41-59個月
在這個階段,唐氏兒可以理解900個詞語。
他們容易開口說話,用2-3個字的句子,可以複述短故事。
開始認識環境中的符號,如停車標識,麥當勞的拱門,並能開門。
他們知道大多數字母,並且可以閱讀15-20個詞。
60-72個月
當孩子大約5歲時,達到了發育量表的最高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說更長的句子,比如3-4個字的句子,也可以說5-6個字的短語。
他們的詞彙量可以超過10000字。
他們可以發出400個或更多個音,幾乎不再用手勢。
通常在這個年齡,唐氏孩子不再使用手勢。
他們可以數10個數,知道主要顏色,同時在句子中使用動詞和形容詞,對自己用代詞進行稱呼。
他們現在可以閱讀有短對話的故事,也會有一些攻擊性的語言。
特別說明:溝通技能的發育與普通兒童相比的差別
唐氏兒童很明顯跟不上普通兒童的溝通速度。
在較小年齡階段(即出生至幾個月,6-10個月,11-15個月),唐氏兒童似乎只比普通兒童落後6個月左右。
但是在說話方面卻落後一年。
此外,對詞彙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唐氏兒童對詞彙的理解是分階段的,不像普通兒童那麼快。但是在手勢、社交和玩玩具方面會有一些相似性,這些方面似乎只是略微落後。
在後期階段,從26個月左右開始,唐氏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差距就拉開了。
雖然理解和語言能力增強了,但是即使到60-72個月,似乎也只相當於31-35個月的普通兒童的水平。
年齡較大的唐氏兒童會有社交的概念,但更像36-40個月的普通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