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臨其境——老北京照片上色鑑賞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如臨其境

  幾位老人坐在石桌旁,有的在抽旱菸,有的在喝茶,細看還有兩位老者在揉核桃。他們都曾經是八旗士兵。

  與建築、風景相比,人臉上色更加複雜。人的鼻子還有耳朵有充血紅潤的現象,上色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否則臉色會顯得很不自然。

  下圖就是這張上色照片的原片,兩相對比,上色照片非常自然,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舊時前門商業街集中了多家西藥房,且均為寧波商人所開。這些西藥房為西式建築,裝修豪華,臨街有巨大的玻璃櫥窗。照片中左邊是華美大藥房,不遠處是中英大藥房。

  北洋政府時期,尤其是「五四」以後,革新的思想有了實質的體現。在教育部的推動下,初、中、高級教育機構的標準水平有了提高,入學人數也增多了,更大的進步是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了重視。1920年北京大學首次招收女生,之後南京高師也招收女生,一些進步的中學開始男女同校,甚至同班。照片中的十四位女學生穿著統一的服裝,手握文憑,意氣風發,展現出一種與傳統的中國女性截然不同的精神風貌。

  這是由南向北拍攝的戶部街。戶部街在千步廊東側,即今天廣場東側道路。路西是中華門和棋盤街花園,遠處可見天安門及部分紫禁城宮殿;路東近處的空地是美軍操場。1901年的《辛丑條約》規定,東交民巷使館區周圍劃定一片區域作為各國駐軍的操場。美軍操場北面是東交民巷,巷西口矗立著一座牌樓,上書「敷文」二字匾,牌樓北是法國醫院。

  居住在京城西北郊的「外三營」旗人,在等待觀看節慶表演。維持秩序的繩子後面,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翹首以待,等待表演的開始,一位梳旗頭的女子在人群裡非常顯眼。

  在風月場所謀生的女子,裝扮就是她們的招牌,這三名青樓女子的衣著都稱得上鮮亮華麗,佩戴著閃亮珠寶首飾。中間這位姑娘的發線梳成了「S」形,而且似乎是天足。

  老北京的城牆外還圍著一圈護城河,雖是出於軍事目的而設,但是既沒能阻斷1860年英法聯軍的腳步,也沒有擋住1900年八國聯軍的進攻,倒是夏天能遊泳,冬天好溜冰,成了老百姓遊玩的場所。這張照片是沿著內城東側護城河由北向南拍攝的,遠處可見內城東南角樓的城牆,這座角樓是北京僅存的四座城樓之一。如今這條護城河已經被車流洶湧的二環取代,城牆也僅剩東南角樓西側一段,現在開闢為明城牆遺址公園。

  秦風是著名的老照片收藏家。他收藏的老照片,無論是題材的罕見度,還是圖片的清晰度,都堪稱一流。近年來,秦風已不滿足收藏老照片,他將探索深入到給黑白照片上色的領域。

  秦風老照片館最早開始嘗試為老照片上色是源於2015年「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當時,他們團隊裡的一個年輕人,在網上看到有西方數碼上色師介紹的上色技巧和過程,感到很新鮮,於是就照著網上的示範,自己為兩張老照片上了色。秦風看到後很驚訝,上色後的老照片就像把觀眾拉到歷史現場中一樣。他當即決定要為一批中國抗戰的照片上色,並且出版畫冊。

  許多人認為,黑白照片自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給老照片上色呢?秦風認為,一幅黑白照片是攝影藝術作品,當然不應該上色;但若是一張紀實照片,就可以上色。「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本來就是彩色的,只是過去受技術所限只能拍黑白照。通過技術手段將過去的場景復原,可以讓歷史與現實進行更好的連接,讓年輕一代更真切地觸摸到歷史。」秦風說。

  如今,計算機數碼上色技術有兩種。一種是手機APP上色軟體,三秒鐘就可以為一張黑白照片上色,這類小程序現在很受歡迎。不過在秦風看來,這類上色軟體只是附上薄薄的兩三種淡色,更像一種輕鬆的小遊戲,它無法滿足專業領域,諸如紀錄片、展覽、期刊報紙上所用圖片的上色要求。

  另一種是由專業畫師用電腦筆一筆一筆精心描繪的。這樣上色的老照片強調明暗透視,至少用20種以上顏色,輕重相疊。秦風說,這樣一張精心製作的上色照片,至少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

  上色後的老照片能否還原歷史,取決於對色彩的判斷。在秦風看來,與上色技巧相比,歷史考證工作對畫家的要求更高。建築磚瓦、軍隊制服、官員朝服、旗幟等的顏色,相關的文物遺蹟、歷史文獻都有清晰的記載,比較容易考證。相對而言,普通民眾的衣服更難考證。不過,通常而言,中國人比較喜歡穿藍色、淺咖啡色的衣服,很少有人穿紫色、粉色或紅色的衣服。為了確定一種顏色,他們團隊成員經常會一起討論,遇到難以抉擇的時候,還要請教專業的歷史研究者。

  秦風認為,老照片上色要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有一些斑駁的、歲月的痕跡,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今天,本報刊登為您精選的幾張秦風老照片館的上色照片,看看這些老照片是不是真能為您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記者 黃加佳

  圖片由秦風老照片館提供

(責編:魯婧、赫英海)

相關焦點

  • 看了AI上色視頻,再來看看原版彩色照片中的老北京
    最近,一段10分鐘的AI上色老北京視頻(解讀AI修復視頻中的老北京)火爆朋友圈。利用AI技術修復視頻並上色的北京小夥兒「大谷Spitzer」介紹,原始視頻使用的是來自加拿大資料庫、標註為1920年至1929年拍攝的資料影片。而據研究老照片的專家韓立恆分析,這段視頻應攝於1908年至1910年間,與「地球檔案」的拍攝時間基本吻合。
  • 京華物語丨照片裡百年前的老北京日常生活
    隨著數碼影像技術的日益精進,數碼手工上色技術也日漸成熟。將手工著色的數位化操作,作用於歷史照片,使人們更加貼近歷史真實場景,感受到歷史照片的脈搏與呼吸。《彩色的老北京》一書選取了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張北京黑白老照片,採用先進的數碼手工上色技術還原其色彩,在許多數碼技術專家和文史考證專家的幫助下,希冀復原近百年前的古都的真實面貌,展現一個被還原了原本色彩的老北京。
  • 過年禮送老北京木版年畫 可學手藝自己製作印刷上色
    據清乾隆、光緒年間的文獻記載,貼門神和祭祀神佛祖師爺以及喜慶年畫是老北京年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掃房之後,就是買年畫、貼年畫的時候了。其中,木版年畫自成一派,出名的手藝人最早有崇文門外的「順和王家」、東四北邊的「紙馬汪家」,不過,這些「老招牌」現在都已經封存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幸運的是,「老招牌」沒了,但木版年畫還在,如果想買,還能買得到。
  • 老底片翻拍,轉成電子照片,這樣給黑白照片上色
    我們先來看看,今天的內容是把老底片翻拍成正常電子照片,然後再給黑白的照片上色,比如下圖這個樣子:上圖左邊為我們都見過的黑白老底片,右邊為41圖片老照片修復工作室使用數碼技術翻拍修復後,使用PS軟體相當於手工上色的效果。
  • 在手機上如何給黑白照片上色?用它,輕鬆搞定!
    在我們日常娛樂和日常工作中,如果想給黑白照片上色該怎麼辦呢?其實使用PS軟體就可以實現了。但是如果給在手機上如何給黑白圖片上色呢?有些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用手機給圖片上色。因此能將黑白照片上色的手機軟體成為了我們的需求。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在手機上就能給黑白照片上色的方法。
  • 一碗老北京打滷面,究竟需要什麼?
    炸醬麵之所以在老北京開始流行,是因為老年間,醬是家裡常備的調味料,很多人家都自己製作醬,以佐餐使用,醬的味兒符合百姓的口味,用炸醬拌麵條在尋常百姓家非常普遍。但是在旗人家裡,更常吃的是打滷面和汆滷麵(也寫作川滷麵)。打滷面和汆滷麵的區別,就是打滷面勾芡,而汆滷麵是清湯不勾芡的。
  • 民國時老北京走街串巷的賣貨郎上色彩照 悠揚婉轉的吆喝美如天籟
    過去老北京胡同小巷裡,總能聽到賣貨郎悠揚婉轉的吆喝聲。聽起來讓人感到格外的清脆爽朗。(老北京賣掏耳與痒痒撓的商販)不過現在這樣的吆喝已經很難聽到,甚至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賣炭的的商販)賣貨郎的吆喝既要聲音洪亮讓人在深宅大院裡能夠聽見,但也不能荒腔走板讓人聽了厭煩,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賣貨吆喝,也成為了最能體現老北京「販夫走卒,五行八作」特色的標誌(賣大蒜的商販)賣玩具的的商販(所有照片均為「愛歷史」後期電腦上色,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賣煙杆的的商販賣洋鐵器的商販賣針頭線腦的商販
  • AI已經如此神奇:自動給黑白底片上色,神奇還原歷史照片
    如果有人翻過家裡存放的老相冊也許會發現,在過去黑白膠捲的時代很流行一種「偽彩色」照片,這種照片上只有幾種彩色,比如紅色的帽徽、綠色的葉子和軍裝,這種照片就是人用手工畫上去的,有些照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我們先看幾張黑白膠片轉換成彩色的照片例子
  • 瓷器鑑賞:光緒·黃地紫綠龍紋碗,有修復,市場價3000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5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路傑,古陶瓷研究學者,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老北京琉璃廠《集雅齋》傳人,路傑先生在明初景德鎮早期紅綠彩瓷、洪武官窯及祭祀制度
  • 3秒鐘給黑白照片上色,一個神奇的網站趕快了解一下
    「後 期」   黑白變彩色,這麼簡單   老照片上色,是一門功夫,費時費力。   老照片上色,也是一門藝術,還原歷史。
  • 「昨日重現」:藝術家用AI技術「著色」老北京記憶
    深入研究之後,他發現AI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僅能夠進行人臉生成,還能智能作曲,甚至用於影片上色和修復。他邊探索,邊將自己的心得放到網上和粉絲分享。今年初,由於疫情在家隔離的胡文谷決定選擇一段拍攝於1920年的老北京影像資料進行修復,這一黑白影片現存於加拿大的檔案館,後被中國媒體播出。
  • 清朝沒有上色技術,卻有很多的彩色照片!難不成照片是假的?
    晚清有沒有彩色照片?歷史君並沒有忽悠你,當我發布清末的舊彩色照片時,總有網民留下懷疑,今天,我為大家揭秘一下!其實,網民的質疑是合理的。清末確實沒有彩色膠捲和相關攝影,但當時的照相館和攝影師確實為客戶製作了許多彩色照片。少婦這有什麼奧秘?今天讓我們來談談,讓我們給您一個關鍵詞:手繪。
  • 「軟體」黑白照片一鍵上色神器(搭配老舊照片修復)讓你秒變大神
    前幾天剛跟大家分享了【軟體】老舊照片智能修復神器中文版終身使用這款軟體,大家反應還不錯。那麼,搭配今天這款神器你就真的可以自己開老照片修復店了。我們都知道,黑白老照片,不僅色彩單調,而且看起來不清晰。使用這款一鍵上色軟體,你不需要任何專業的圖像處理知識,只需輕輕一點滑鼠即可將黑白圖片轉換為彩色圖片。今天為大家帶來了這款軟體的直裝版,需要的用戶可下載體驗,下載地址在文章結尾處。
  • PS教學:詳細步驟教你學會如何給黑白照片上色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上色教程了,上色的方法有很多,本期介紹的是較為簡單的一種,大家跟著小編找一張自己的照片練練手吧。首先我們打開原圖。利用同樣的方法,給紅酒杯上色,新建一個空白圖層,模式改為「顏色」,顏色選擇深一點的紅色。用柔邊畫筆塗抹紅酒的位置。降低不透明度,微微塗抹下方的杯身部位。最後給小花上一點黃綠色,背景中的照片上一點顏色就可以了。利用這個方法我們還可以給一些複雜的圖案上色。
  • 看Google Photo 新功能如何為黑白照片上色
    稿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谷歌曾在去年的 I/O 大會上為人們預告了一個叫做 "Colorize(上色)" 的功能,即讓黑白照片變為彩色。圖片來源:9to5Google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上功能不會是設備內置,用戶要先拍一張照片上傳到 Google Photos 上才行。
  • 吹爆這個AI,3秒鐘完成黑白照片上色,就連素描畫都可以
    在最近,小絳發現了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工智慧的應用形式,它可以把黑白照片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方式,從黑白轉變為彩色照片。在沒有人工智慧照片應用之前,有不少設計師用製圖軟體為黑白照片上色,一般一張黑白照片需要一位專業的設計師製作6,7個小時,製作完成的彩色照片效果還不是非常好。
  • 老北京麻醬燒餅,別看我醜,我可是京裡人都愛的美味
    老北京麻醬燒餅老北京麻醬燒餅,酥軟鮮香層次多,是早餐非常不錯的選擇。原料:麵粉、水、酵母、食用油、麻醬、醬油、香油、雞精、鹽、花椒麵。第12步、底面烙至上色,翻面再烙至上色即可。來自 美食天下 草原之船 的作品。
  • 藝術家用AI為好萊塢明星黑白照片上色
    數碼藝術家花費數小時試圖用逼真的色彩再現舊黑白照片,效果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項複雜而耗時的工作,不僅需要高超的編輯技巧,還需要大量的歷史背景知識和研究,才能儘可能準確地為圖像上色。一起來欣賞用好萊塢明星的黑白照片呈現的效果吧。  瑪麗蓮·夢露
  • 晚清罕見上色珍貴照片,再現百年前的人像,老百姓的真實氣質
    這組中國清代人物老照片是奧地利攝影師萊蒙德(1839~1911)於19世紀七十年代在廣東、上海等地所拍攝,無論拍攝水平還是後期上色都堪稱一流。所拍對象多為平民百姓,肖像的特寫拍攝手法與中國人多正面、全身的留影拍照習慣完全不同,但人物的時代特徵卻極為鮮明突出。現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Photoshop把AI論文demo打包實現了:照片上色、改年齡、換表情只...
    我們見過很多神經網絡上色、換表情、修改年齡的研究和應用,但它們往往只存在於 GitHub 上,距離「人人能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最近,推出 Photoshop 的 Adobe 這次終於有所表示了:你們論文裡的效果,我們打包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