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豐》卦中的「王」是哪個王?

2020-12-22 抱雪齋讀易筆記

傳說中,《周易》是周文王寫的大作。

然而我們在卦爻辭中卻能夠看到有幾處「王」字。

比如《隨》卦的「王用亨於西(岐)山」,還有《豐》卦的「王假之」。

按理說,文王不會在自己寫的書用這種第三者的口吻來稱自己為「王」,這就和孔子不會自己說「子曰」一樣的道理。

當然,如果《周易》真的是文王所作,那麼爻辭裡的這個王就只能是紂王了,可能嗎?當然不可能。

所以,對於這個「王」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周易》並不是文王寫的。卦爻辭中的這個「王」字,則是別人對文王的稱呼。

這個別人,會是誰呢?當然是《周易》的真正作者,一個推崇文王和周公之德,同時也對孔子崇拜有加的人:子思。

不信?不妨來看看《豐》卦裡面的這個「王假之」。

一、《豐》卦與文王

我們曾經說過,《豐》卦的「豐」,指的是豐邑,是文王受命之地。

《詩經》記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

在豐邑,文王興建了一座靈臺,做為他得到天命的標誌。

這件事,同樣也記載在《詩經》中: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詩中的「王」,和《周易》一樣,自然指的也是文王。

《周易》中的「王假之」,意思就是文王來到了豐邑的靈臺。

靈臺,在子思為代表的思孟學派看來是文王之德的象徵,也是文王得天命的象徵,更是「豐」邑的象徵。

《孟子·梁惠王》就說:「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

那麼,文王來到這個靈臺,是想要做什麼呢?

靈臺遺址

二、天子視朔

我們說過,「閏」這個字,是「王在門中」之形,表示天子立於門口頒布正朔。

頒布正朔,是只有「王」才能夠做的事情。

受命於天的「王」,要表達自己政權的合法性,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頒正朔。

除此之外,每逢重要的節日,還要有「視朔」的儀式。

這個視朔的儀式,直到春秋時期還在被諸侯國君們所奉行: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霧),為備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每逢「分至啟閉」之時,天子或國君都要登上觀臺來望氣一番。

所謂觀臺,便是和靈臺一樣的高臺。靈臺實際上就是觀臺,也是天子用來視朔和望氣用的。鄭氏《毛詩箋》便曰:「天子有靈臺者,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

所謂「分至啟閉」,便是八節中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啟蟄(立春)、閉蟄(立冬)。

因此,《豐》卦爻辭中說「王」來到了靈臺,必然是為了「視朔」,而且時間必然是在分至啟閉這幾個重要節氣上。

巧的是,我們說過,《豐》卦中記載了一次公元前466年12月26日的日食,這一天,正午日中冬至,同時也是一個日月合朔的朔日。

這一次日食,必然也被前來靈臺視朔的王看到了。

像魯僖公一樣嚴格遵守著「視朔」之禮的諸侯,估計也都看到了。

只不過,看到了這場日食的周天子,已經不是周文王,而是五百年後的周貞定王。

三、可憐的周貞定王

之所以說周貞定王可憐,是因為他恰好生逢戰國的開端。

春秋時期已經夠禮崩樂壞的了,但至少還有一些禮樂可言。雖然連孔子的弟子子貢都想把那告朔要殺的羊給節省下來,魯僖公卻還古板地遵守著那每月登臺視朔的古老周禮。

到了戰國,更大的亂世來了。

公元前466年,是周貞定王即位的第3年。當年,晉國發生了一次大地震。

13年後,也就是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晉國。這個晉國,就是《晉》卦名中的晉,也是《晉》卦辭中「康侯」唐叔始封之地。(順帶提一句,晉國原來叫唐國,改名為晉是在周成王的弟弟被封之後,這個時候文王已經死了,所以《周易》的卦爻辭是絕對不可能是文王寫的……)

做為周天子的貞定王,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這個成王胞弟始封之國,落入他人之手。

這一切,當然也都被子思看在了眼裡。

如果說,豐邑的靈臺,象徵的是周文王的受命。

那麼,周貞定王在公元前466年在靈臺上看到的這次日食,則是周天子全面失勢的標誌。

五百年的時間,物是人非。

就連周貞定王所登臨視朔的那個靈臺,也不再是當年文王所登臨視朔的豐邑靈臺。

這一切,被《豐》卦中簡簡單單的「王假之」三個字包含。

相關焦點

  • 從《周易》卦爻辭,讀懂河圖與天文曆法的關係
    河圖和洛書,是傳說中與《周易》關係極其緊密的兩件神物。但是也有人認為,河圖和洛書,都是出自宋人的偽造,與《周易》毫無關係。孰是孰非?不妨看看《周易》怎麼說的。原來,卦爻辭中,明明白白就有河圖的解釋,只是不善讀書者沒有發現而已。不信?不妨細細讀來。
  • 漫談《周易》中的四大難卦
    《周易》六十四卦之中,有所謂坎、困、蹇、屯四大難卦,代表人生四大艱難困苦之處境。此四大難卦皆與水有關。
  • 「君子以反身修德」——從《蹇》卦的主旨再論《周易》的作者
    比如它在解讀《周易》中的《蹇》卦時,說的是「《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其中的「反身」一詞,用的便是思孟學派的常用語。比如子思的《中庸》裡就有:「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比如卦辭裡出現了「利見大人」,這句話在《周易》開宗明義的第一卦中爻辭中也兩度出現過,可見「大人」是一個對於作者而言非常重要的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大人」?僅僅是身份高貴的大人物嗎?不是的。
  • 【名家論易】廖名春:《周易》卦爻辭時間數量表示的虛與實
    《周易》六十四卦卦爻辭有一些表示時間的數量詞組,如《既濟》、《未濟》卦的「三年」,《同人》、《坎》、《困》、《漸》、《豐》卦的「三歲」,《屯》、《復》、《頤》卦的「十年」,《蠱》、《明夷》、《巽》卦的「三日」,《復》、《震》、《既濟》卦的「七日」。
  • 《周易》六十四卦的兩種卦序:一種已經破解,一種依然成謎!
    在歷史上,《周易》的卦序並不只一種。目前我們所能詳細了解的有兩種,即通行本《周易》卦序和馬王堆漢墓帛書本《周易》卦序。通行本《周易》,也就是歷史上流行的《周易》版本,其六十四卦排列順序是以乾卦為首,接著是坤卦,最後是未濟卦;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周易》一書,其卦序與通行本不同,從乾卦開始,而以益卦結束。
  • 卦爻辭的形成與《周易》的哲理化
    近年出土的阜陽漢簡《周易》,就是在卦爻辭後另作了些表示吉兇的詞句,如在《大過》卦辭後作了「卜病者不死,妻夫不相去」。這是否應引起我們的懷疑,《周易》卦爻辭本來就不是為有疑而卜的卜筮術而作的呢?具體說就是:「筮人將其筮事記錄,選擇其中之奇中或屢中者,分別移寫於筮書六十四卦卦爻之下,以為來時之借鑑,逐漸積累,遂成《周易》卦爻辭之一部分矣。」⑦他們所依據的理由就是《周禮·春官》中的一句話:「凡卜簭,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佔之中否。」
  • 周易第七卦:師卦 地水師 坤上坎下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象曰:師出以律, 失律兇也。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六三:師或輿屍,兇。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 周易取名,來自周易裡的內涵好名欣賞
    8、尚德、雨既 出自《周易·小畜卦》:「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 9、其旋、元吉 出自《周易·履卦》:「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 《周易》:從歸妹卦看我國古代的媵婚制
    《周易》這部奇書,因為是假卜筮外殼面貌而出現的,所言之事又多「肆而隱」(《繫辭傳》語),因此自它問世以來,學者每病其難讀。然而這部「天書」畢竟是歷史的產物,如果我們以「六經皆史」的態度去破譯它,就不難發現,在其深奧晦澀的詞義中,儲存著大量的歷史信息。為善治史者提供著豐富而寶貴的資料。
  • 《周易》裡的算術:卦爻辭中的「乘」法
    清代學者李光地曾在《周易折中》裡說,河圖洛書是數學之源。「《河圖》為加減之原,《洛書》為乘除之原」。《周易折中》一書,可以說是一部歷代易學的集大成之作,書中提到的這個觀點,也是對《周易》一書的數術來源非常準確的歸納。
  • 《周易》豐卦之研究
    周易本以卦象為主,卦爻之辭確有卦爻規範的,並非海闊天空,浪說無際。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國民黨元老四川省政協委員但懋辛老前輩賜函說:「要研究易經,不明卦象,沒有不胡扯的。」也正是這一解易思路的傳承。今將豐卦易辭本此思路寫出,用以就教於高明。  《易》曰:「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 從《遁》卦中暗藏的數理玄機,談談《周易》中的奇門遁法
    《周易》第三十三卦,名為《遁》。遁,就是奇門遁甲的「遁」。《周易》的作者將這個名為「遁」的卦排在卦序的第33位,有著極其深遠的術數上的含義,使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上古時代遁法之一斑。不信?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易學觀點 | 周易作者再探
    筆者在研究卦序象數結構規律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卦爻辭中具備相同或相反的語辭所在的卦符之間,大多有內在的象數邏輯聯繫,這些卦符間的聯繫合乎以月相為原型的《周易》卦序的非覆即變象數結構邏輯,另有五卦,卦爻辭之間也有一定的語辭聯繫,但是筆者卻發現這五卦之間的關係卻不完全合乎以月相為原型的《周易》卦序的非覆即變的象數結構邏輯。
  • 為什麼說《周易》是戰國時期的作品?再說《屯》卦的「乘馬班如」
    我們說過,《周易》的作者使用的曆法,是夏曆。(詳見本系列有關十二闢卦論述)夏正建寅,是以孟春之月為正月,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天維建元,常以寅始」。巧的是,我們還說過,《屯》卦中的「乘馬班如」,就是立春之時房宿(天駟)晨正的標誌性天象。立春之時的凌晨,天駟的四顆星如同華表一般排成一條直線,垂直地豎立在正南方的天空中,與日月五星所經過的天之黃道相垂直,就是《國語》中所說的「農祥晨正」!
  • 《歸藏》與《周易》卦序排列的天文背景分析
    我們在本系列的前一篇中已經說過,《歸藏》的坤卦,與《周易》中的坤卦一樣,其繇辭都與孟冬十月的天象有關。《歸藏》的《坤》卦中,記載了夏後啟乘龍登天,結果被天帝投入深淵的故事,我們說過,這實際上指的是孟冬十月,東宮青龍潛藏在西北方的銀河天淵之下的天象。
  • 乾為天:周易第1卦乾卦乾為天卦詳解
    改行:佔得此卦不宜改行。開業:開業者需要耐心觀望。周易第1卦初九爻詳解初九爻辭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初九變卦初九爻動變得周易第44卦:天風姤。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乾)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天下有風,吹遍大地,陰陽交合,萬物茂盛。姤gǒu)卦與夬卦相反,互為「綜卦」。姤即媾,陰陽相遇。但五陽一陰,不能長久相處。周易第1卦九二爻詳解九二爻辭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周易六十四卦中兩個卦之間的關係有哪些
    錯綜複雜 從《周易》六十四卦角度來講,是指六十四卦中兩個卦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是指卦象關係:錯卦、綜卦、複雜卦。錯卦:又稱「對卦」、「旁通卦」,指陰陽相對的卦(「對卦」也可理解為,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圓圖中相對的兩卦)。
  • 周易臨卦中神道究竟在說什麼?聖賢的諄諄教誨經常被誤解為迷信
    周易第二十卦觀卦,彖傳中講道兩句極為關鍵的話:「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句話究竟是在講什麼?特別是神道這個詞,很容易被人解讀錯誤,尤其是現代人最容易曲解很多文字的基本含義。「神道」二字,極容易引起歧義。
  • 淺論《周易》的作者
    不過,司馬遷可能也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點不太靠譜,所以在《周本紀》這篇正史中,他的措辭就比較嚴謹了:「西伯(姬昌)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司馬遷於是認為,孔子身為讀易「韋編三絕」的資深研究者,他在《繫辭》中對《周易》作者身份的猜測,一定是很有道理的。
  • 從周易《同人卦》看與人合作共贏的要點
    在周易中,有一個卦與天下大同的主旨相符,那就是《同人卦》,大家注意了,此同人,非彼同人。這個和同也不是籤合同的那個合同。在周易的各種注釋之中,往往把同人的主旨解釋為「與人和同」,和,有調和、和平等各種內涵,同字有會同、聚合的意思,同人就是聚合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