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學是一種思想,一種思考方式,有部分外國學者更認為是一種哲學,透過動能的運動過程,去引發人的思考。超出自己能力及範圍以外的應去冒險嗎?不屬於自己的應該奢求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活著錯誤,視乎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樣的決定。練習任何一門武術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心態和觀念。
小念頭這名字是很多很多年前的詠春前輩所改的。以往與現代所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用字有所不同。假如將小念頭這三個字的意思翻譯為現代語言,【基本概念】應該最為接近。
詠春拳必須要由小念頭入門,就正如學英語必須要學會26個字母一樣。很久以前的詠春前輩將大部分詠春拳經常用到的手法放在這套拳中,取名為小念頭。
小念頭的部分主要概念就是:假設形體及條件大致相約的兩個人處於搏鬥狀態時,自己應該走什麼路,什麼位置最為有利。等於兩名條件相當的對手正在搏鬥時,忽然像錄像機功能般的定格下來,然後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分析、計算。選取最為有利的位置、時差、路徑的技擊理想要求。
小念頭從這種情況下開始訓練初學者怎樣平衡自己。在技擊學中,平衡極為重要。假設控制不住自己的平衡,縱然有好身手也沒有足夠的本錢跟對方匹敵。小念頭中亦訓練我們怎樣去走簡單、直接的路,不要做無謂的花巧。走的路徑月簡單、直接、就越有機會爭取得較佳的位置和時間。
小念頭額的中線理論就是訓練我們怎樣爭取最直接的路線、路線越短,時間所需就越短,也就比較節省體能。若不能配合時間,縱然有千斤巨力也無從發揮。自己每一個動作、攻擊都比對手先到,也就是所謂的步步先機。也同時可以起到最自己的身體的保護作用。
我們剛剛開始入門時,也是幾乎每天都練習三遍,持續了一年的時間。當初覺得熟悉之後就不需要更加多的練習這種用處不大的套路。可是慢慢隨時自身對拳理,對兩個人之間的練習和對抗的理解。才越來越深地第體會到,僅僅知道是不夠的,還必須得熟練,僅僅熟練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讓自己的大腦、肢體形成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初時並不能更好地體會,經歷過才會知道,那些看似無謂的機械反覆性動作,就像一條無形的痕跡一樣,你練習一次,它就加深一次。
但是剛剛開始的時候,你自己的大腦、肌肉等等各反面都還沒有協調好,又如何能夠整體的去思考呢?所以初學者來說,先有形才是正確的方式之一。有了正確的形態,才能從中明白正確的道理,有了正確的道理才能衍生出合理的法度,在合理的法度之下,才容易產生更加有效的效果。
明天更大家分享詠春拳中比較著名的中線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