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柳葉刀刊文:詳解武漢方艙醫院如何運轉

2020-12-13 澎湃新聞

從2月3日起,也就是武漢疫情最嚴重之際,政府決定迅速協調啟用集中收治確診輕症病人的大型醫療場所,將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成方艙醫院。回過頭來看,這項舉措被認為是中國此次疫情防控的關鍵之舉。

當地時間4月2日,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一篇聚焦中國建設和啟用方艙醫院(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s )的文章。該文章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團隊,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研究所等團隊共同完成。王辰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也是武漢建設方艙醫院的主要推動者。

王辰等人在文章中首先指出:為應對新冠疫情(COVID-19),中國首次採用了方艙醫院。方艙這個詞,在中文裡聽起來讓人聯想到「諾亞方舟」,它有點類似野戰移動類醫院,但它指的又是一個新穎的概念:大的、臨時建立的醫院,一般由公共建築(如體育場館、展覽中心)改建而來,用來將輕度至中度症狀的傳染病患者和家庭、社區隔離開來,同時提供醫療照顧、疾病檢測、食物、住所及社會活動。

方艙醫院可以迅速建立,為沒有嚴重或危重疾病的患者提供大量的病床和適當的護理。如果病情惡化,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可以將患者轉移到更高級別的醫院進行更複雜的治療。方艙醫院還可以提供情感和社會支持,幫助病人從人生的困難階段中恢復和走出來。

武漢於2月5日啟用首批三家方艙醫院,隨後的三周時間內,又陸續建立起13家方艙醫院。這16家方艙醫院一共可容納13000個床位,截至3月10日,這16家方艙醫院為大約12000名新冠患者提供了護理。

隨著疫情在武漢的逐漸平息,床位使用率趨近於零,方艙醫院相繼休艙。第一家於2020年3月1日關閉,截至3月10日,所有方艙醫院都已休艙。

作者們認為,中國在應對COVID-19疫情時啟用方艙醫院的經驗表明:未來一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艙醫院可以被強有力地採用。尤其適用於其他的流行病,但也可以用於其他規模大或快速增長的涉及疾病或損傷的事件,比如大規模中毒或自然災害。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們闡述了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啟用的方艙醫院的概念和發展,描述它們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功能,討論方艙醫院成功的關鍵問題,並考慮其他國家應將方艙醫院作為應對COVID-19的一部分。

武漢為什麼要建立方艙醫院

武漢疫情發展過程中,一度讓當地醫療系統處於高壓狀態。作者們提到,今年2月初的時候,武漢指定收治COVID-19患者的醫院沒有足夠的床位,成千上萬的輕度中度COVID-19患者不得不被送回家進行隔離和觀察。

正是由於醫院床位短缺,武漢需要一種快速大規模的方法來隔離和治療輕度中度患者。疫情在武漢達到最嚴重程度的時候,每天新增數千人感染。鑑於這種實際情況,武漢通過改造展覽中心和體育館於2月5日開設了三家方艙醫院。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武漢又新啟用13家方艙醫院。

武漢疫情期間,方艙醫院的患者流動。

隨著疫情在武漢的逐漸平息,床位使用率趨近於零,方艙醫院相繼關停。第一家於2020年3月1日關閉,截至3月10日,所有方艙醫院都已休艙。

在啟用方艙醫院之前,無法住院的新冠患者或疑似患者只能在家隔離。家庭隔離在傳染病流行中也是應對措施之一,它是替代醫院隔離的一個重要選擇,隔離者在家隔離期間需要改變行為,但不需要額外的基礎設施投資。

然而,作者們提到,中國決定不將輕度中度的COVID-19患者在家隔離,原因有很多。

第一,家庭隔離使患者的家庭成員處於危險之中。中國早期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半數以上的COVID-19患者家裡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員患有此病,所有聚集性感染中的75%-80%發生在家庭內部,提示家庭內傳播率高。

第二,患者如果在家隔離可能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把自己最關心的人置於感染疾病的風險之中。

第三,家庭隔離不太可能完全有效,因為它不能被嚴格執行。病人可能會打破在家隔離的規定,外出辦事、娛樂或鍛鍊。

第四,在家隔離很難組織醫療護理、頻繁監測疾病進展,並及時將在家隔離的患者轉到醫院治療。COVID-19可由輕度或中度惡化為嚴重疾病,需要迅速轉入醫院治療。武漢在啟用方艙醫院之前,在家隔離的患者從出現嚴重症狀到進入三級醫院接受重症監護的時間長達10天。方艙醫院大大減少了這些延誤。

作者們指出,對武漢地區日益增多的COVID-19患者進行醫院隔離是不可行的,而家庭隔離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中國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來控制武漢的疫情。鑑於此,中國政府和相關專家提出了方艙醫院:在一夜之間可建成的大型衛生保健設施,提供隔離、分診、醫療護理、監測和轉診、居住和社會活動。

方艙醫院「三區兩通道」。

方艙醫院建在現有的公共場所中,這些醫院還通常設立「三區兩通道」避免交叉感染,即清潔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以及醫務人員通道、患者通道。

三大特點:快速建設、大規模、成本較低

方艙醫院雖然有一些歷史先例,如臨時醫院、應急野戰醫院、應急避難所、醫院隔離病房等,但與以往用於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設施相比,作者們認為,這次的方艙醫院具有三種不同的特點。

方艙醫院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功能。

他們在文章中總結,方艙醫院這三個特點,使得它們特別適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武漢暴發的COVID-19疫情。

第一個特點是快速建設。方艙醫院可以很快建成,因為它們建在現有的實體基礎設施內。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在29小時內完成了改造,提供了4000張床位。改造過程中,原本用作其他用途的建築(如體育場館或展覽中心)被改造成了醫院。這個過程涉及到一些室內空間的重新設計,以及購買和安裝床、醫療設備和用品,以支持護理、監測和生活。

武漢疫情期間,方艙醫院的位置和容納能力。

第二個特點是大規模。方艙醫院一旦被轉換為醫院服務功能,會讓醫療能力大幅增加。中國建立在3周內建立的16所方艙醫院一共可以提供13000家醫院床位。截至3月10日,這16所方艙醫院為大約12000名患者提供了護理。

這些方艙醫院有效地支持了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時提出的「應收盡收」政策。

第三個特點是建設和運行方艙醫院的成本較低。投資成本低是因為,將公共場所改造成衛生保健設施可以避免昂貴的新實體基礎設施建設。同樣,一旦疫情平息,這些建築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用途,避免對空間的長期低效利用,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考慮因素。

運行成本低則是,方艙醫院需要的醫生和護士比傳統醫院少。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之間的比相對較低,原因有二:第一,所有的患者都有相同的初級入院診斷,降低了護理的複雜性;第二,所有的患者都只有輕微到中度的疾病。通過對輕中度病例的隔離和治療,武漢方艙醫院減輕了更高級別醫院的負擔,那些醫院可以為COVID-19重症患者和其他需要重症或複雜護理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和重症監護病房。

文章提到,湖北省90%以上的嚴重病例都在武漢,COVID-19患者定點傳統醫院的空床率從2月4日(第一家方艙醫院啟用之前)的4%上升到了2月22日(16家方艙醫院啟用)的16%。方艙醫院根據症狀嚴重程度改善了患者的分布,提高了整體護理效率。

五個基本功能:提高了中國應對COVID-19的效率和有效性

除了上述三大特點之外,作者們還總結了方艙醫院的五個基本功能。

第一個基本功能是隔離。在方艙醫院建設之前,武漢成千上萬的輕中度COVID-19患者被送回家隔離。輕度至中度症狀的患者通常比重症患者更活躍,因此與他人的接觸也更多,增加了傳播的可能性,並將家庭和社區成員置於危險之中。方艙醫院對患者的隔離效果優於家庭隔離。

方艙醫院入院標準。

第二個基本功能是分診。方艙醫院為中國的衛生系統增加了一個額外的護理水平,從而為COVID-19患者提供了一個戰略性的分診功能。符合入院條件的輕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而重症至危重COVID-19患者在傳統醫院接受治療。

這一戰略分診功能釋放了傳統醫院的壓力,因此,方艙醫院很可能提高了中國COVID-19反應的效率和有效性。方艙醫院允許武漢市衛生系統優先為傳統醫院中有嚴重至危重疾病的患者(約20%的COVID-19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同時為有輕度至中度疾病的患者(約80%的COVID-19患者)提供適當的醫療服務。

第三個基本功能是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包括抗病毒、退熱和抗生素治療;氧氣支持和靜脈輸液;以及心理健康諮詢。為了支持醫療服務,在第一家方艙醫院啟用幾天後,武漢的醫護人員就可以使用由雲平臺支持的電子信息系統,並與更高級別的醫院進行連接,進行記錄保存、數據傳輸,以及對醫療質量和結果的監控。

第四個基本功能是頻繁監測和迅速轉診。通過簡單的轉診,方艙醫院納入到了整個武漢市衛生系統中。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天多次通過測量呼吸頻率、體溫、氧飽和度和血壓來監測病情的進展。一旦患者出現相應情況,即會被迅速轉診。醫護人員還提供了一系列具體的檢測,如核酸檢測和CT掃描,以確保在特定患者中迅速確認是否日益惡化。

截至2月29日,也就是第一家方艙醫院休艙的前一天,方艙醫院轉移到更高級醫院的患者總數佔所有方艙醫院患者的13%。2月29日之後,這個比例增加,因為所有在方艙醫院休艙前還沒有出院的患者都統一轉移到更高級別的醫院。

總體而言,作者們指出,與選擇在家隔離相比,方艙醫院可能大大縮短了從出現嚴重症狀到被送往更高級別醫院的時間。

第五個基本功能是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基本生活的功能,包括住宿、食品、衛生等,當然這對大量患者是必要的。此外,社會參與旨在促進患者的康復,並減輕COVID-19診斷和隔離可能導致的焦慮。

王辰等人寫道:中國將方艙醫院設想為一個患者社區,患者與COVID-19陰性人群隔離,但患者之間相互支持,參與社會活動。醫護人員除了提供醫療保健外,還提供情感支持;社區活動一般包括一起吃飯、看電視、跳舞、讀書和慶祝生日。

值得其他國家借鑑,中國派遣專家援建方艙醫院

在武漢暴發COVID-19疫情期間,方艙醫院隔離了成千上萬名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和護理,並完成了重要的分流功能。

王辰等人在文章中表示,早期的描述性證據表明,方艙醫院是中國成功控制疫情的主要原因。自2月18日開始,也就是第一家方艙醫院開始接收病人的12天後,武漢的確診病例數量穩步下降。隨著新增感染人數持續下降,中國暫停了所有方艙醫院。

作者們提出,未來的研究可以聚焦建立方艙醫院對COVID-19發病率和人群健康結果的因果影響。

而方艙醫院成功運行的背後還有一些關鍵因素。他們在文章中指出,作為防疫戰略的一部分,方艙醫院需要多種支持性戰略和解決方案,包括人力資源戰略、溝通和公眾參與戰略、治理結構,以及預防院內感染和為患者提供一定程度隱私保護的措施。

另外,雖然疫情在中國逐漸平息,但COVID-19大流行正在全球蔓延,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正面臨傳統醫院床位短缺的問題,這些醫院正在為數量迅速增長的COVID-19大患者提供護理。

王辰等人提到,中國已開始援助義大利、伊朗、塞爾維亞等國家,作為國際合作的一部分,中國已將方艙醫院的所有政策、管理手冊和臨床指南翻譯成疫情迅速增長的其他國家的語言。中國還向其他國家派遣了具有援建、運營方艙醫院經驗的專家,為當地政府提供諮詢服務。

他們強調,面臨COVID-19大流行的其他國家應考慮使用方艙醫院作為其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的一部分。他們相信,通過納入方艙醫院,世界上許多國家和社區可以加強對當前COVID-19流行以及未來流行病和災害的應對。

他們指出,未來大型公共場所(如體育場館、會展中心、展覽中心、體育館、工廠和倉庫)的設計和施工應該整合一些功能,促進將來可能向方艙醫院的轉換。例如室內設備可以快速移除、入口足夠大到可通過醫院病床以及降低相互傳染的風險的通風系統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王辰院士對白巖松談武漢疫情:大批患者沒能及時收治到醫院,方艙...
    2月5日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接受《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採訪。在談及武漢疫情現狀時,王辰院士表示,「形勢嚴峻,大批患者沒有能夠及時收治到醫院」。王辰說,這批(未被收治的)患者在社會上的流動、在家庭中的居住會造成進一步家庭和社區的感染,這個是加劇疫情最重要因素。
  • 武漢方艙醫院投用3天,定點醫院出現空床
    武漢方艙醫院投用3天後,定點醫院就出現了空床,10天後空床率就達到了16%。12月3日,政協報告廳舉行「弘揚抗疫精神 發展醫學衛生健康事業」報告會,作為最初提出「方艙醫院」這一建議的專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介紹了方艙醫院的故事。抵達武漢後,王辰院士就開始投入到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很快他就發現,不解決集中隔離問題,疫情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 武漢疫情加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方艙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中國...
    視頻:武昌方艙醫院開始集中收治輕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當前武漢的防疫形勢如何?昨天,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做客央視《新聞1+1》欄目時表示,(武漢)可以說是形勢嚴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時收治到醫院中。
  • ...武漢連夜搭建的方艙醫院是什麼?會造成交叉感染嗎?專家回應了!
    方艙醫院是否會造成交叉傳染?專家解答來了!「啟用大空間、多床位的『方艙醫院』,這是中國採取的重大公共衛生舉措。」2月4日,武漢。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這位非典時期曾擔任北京醫療專家組組長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就當前疫情防控的焦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記者:這種大規模的「方艙醫院」有無先例?王辰:這是國家在當前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
  •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設立獨立的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是當務之急
    摘要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設立獨立的國家醫學健康科學基金是當務之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高瓴全球健康產業峰會上表示,醫學直接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健康福祉,關乎社會問題,所以設一個獨立的國家的醫學健康科學基金
  • 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今日休艙 春天還會遠嗎?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方艙醫院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將給我國乃至全世界應急體系設計帶來借鑑意義。王辰將方艙醫院看成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
  • 武漢戰記47丨武漢14家方艙醫院的35個日夜
    赴武漢調研指導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說,這就要啟用大空間、多床位的方艙醫院。專業的建議,果斷的拍板,火速轉化為具體實踐。2月3日晚8點,工作人員開始拆除前期比賽器材騰退場地,3日晚上12點,中國一冶集團進入洪山體育館開展測量,4日早8點開建,5日上午8點方艙內水電完成交付,當天下午便投入了使用,共提供床位800張。從2月5日首家方艙醫院啟用,到當月16日,武漢全市就已建成11座方艙醫院,相當於平均每天建好一座。
  • 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召開
    王辰院士致辭(朱興鑫攝) 11月24~25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簡稱「院校」)和《柳葉刀》共同主辦的2020「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
  • 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在線成功舉辦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校長王辰院士,《柳葉刀》總編輯理察·霍頓(Dr.Richard Horton)參加會議並致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和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副主任曹彬教授等十餘位中外知名學者參加會議並做主旨演講。
  • 王辰新冠病毒有可能長期存在怎麼回事 王辰是誰個人資料他還說了什麼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時隔14天再次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14天前,王辰就武漢的疫情形勢進行了非常權威的解讀,信息量很大。四、武漢床位供給夠了嗎?王辰:我覺得現在床位的問題很大幅度解決了。方艙醫院到明天將有三萬張床位,其他定點醫院也達到兩萬左右。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床位是不是能夠及時用上。比如現在收治病人的時間還相對較長,需要儘早收治。這需要規範流程,而這個流程或許還需要摸索。五、武漢危重症病人佔病人的比重降到18%,什麼原因?
  • 記者觀察:方艙醫院35天記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月3日,2月3日接到改建方艙醫院的緊急通知後,志願者和工作人員開始連夜將體育館、會展中心改建成具有二級醫院收治能力的方艙醫院,從2月5日晚上收治首批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開始,江漢、武昌、東西湖方艙醫院的啟動標誌著武漢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 方艙醫院:「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初衷是「應收盡收」-虎嗅網
    來源 | 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5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做客《新聞1+1》欄目,就方艙醫院興建、疫情「拐點」等熱點問題接受白巖松的專訪
  • 【王辰院士:秋冬流感季節需警惕】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
    2020-08-16 09:12:42來源:FX168 【王辰院士:秋冬流感季節需警惕】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提醒,雖然我國疫情已得到明顯控制,但現在還沒到可以懈怠的時候,接下來需要警惕和預防新冠肺炎在秋冬和春季與流感相交織。
  • 提議方艙醫院的王辰院士中學就讀於北京這所學校
    但靜心思量,我們是最應該知足並珍惜當下的人,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累得只能在餐車座椅上打個盹兒,帶領團隊科學抗擊帶給中國一片光明,前幾天又全英文指導歐洲各國;馳援武漢的軍人、醫生,中央一令,誓言錚錚"不計報酬、無畏死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春暖花開、白衣凱旋!馳援大軍中不乏分別從部隊或醫院去的一家人,得不到父母照顧的兒女總能以自立自強的優秀給予前線親人堅強和堅定。
  • 為什麼要建「方艙醫院」?一文讀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建立「方艙醫院」?對抗擊疫情能起到什麼作用?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並結合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接受《新聞1+1》採訪時的回應,告訴你為什麼要建立「方艙醫院」,它對抗擊疫情能起到什麼作用。
  • 白巖松時隔14天再訪王辰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時隔14天再次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14天前,王辰就武漢的疫情形勢進行了非常權威的解讀,信息量很大。14天過去了,武漢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來了嗎?床位現在夠不夠?治療上是否有新的突破?針對武漢的疫情,王辰再次進行解答,信息量很大。
  • 柳葉刀|方艙庇護醫院:應對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的新理念
    《柳葉刀》(The Lancet)於4月2日發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及海德堡大學醫學院TillB rnighausen教授領銜的關於方艙庇護醫院(Fang cang shelterhospitals)的衛生政策文章。
  • 全球分享《方艙庇護醫院建設運營手冊》中英文版發布
    4月18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卓爾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方艙庇護醫院建設運營手冊》,在阿里巴巴「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發布,目前已開放全球免費下載。《方艙庇護醫院建設運營手冊》是一本指導方艙庇護醫院設計、建設、運營的實用手冊。
  •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王辰院士擔任首任院長
    7月16日,北京東單三條,北京協和醫學院一號樓禮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會議,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作出上述表述。為推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和一流學科建設,2020年7月16日,在原公共衛生學院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由王辰擔任首任院長。
  • 方艙醫院護士的夜班
    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深夜1點,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約1公裡的一家賓館門口,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院26歲的護士吳金融和其他15名貴州援助武漢的醫護「戰友」正在排隊上車。他們早早穿好送行同事塞進箱子的成人紙尿褲,目的地是武漢市江漢區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大約15分鐘車程,醫療隊抵達方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