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4日訊 最近知名餐飲企業吉野家公布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150家店的消息格外讓人關注,疫情全球蔓延的疫情下,餐飲企業的生存狀況和轉型復甦讓眾人擔憂。合興集團行政總裁洪明基7月31日晚在線直播時回應,消息中涉及關店計劃並不包含合興集團運營的吉野家門店。
資料顯示,吉野家目前在全球共有約3300家店,在海外共有1000多家門店。其中合興和相關公司作為吉野家做大的經營合作方,以特許經營的模式經營香港、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天津、北京,河南,山西和陝西以上區域,合興集團行政總裁洪明基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初期對合興集團的運營的吉野家門店也確實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但由於集團及時採取了有效措施,目前運營已經恢復正常,合興集團未來還會持續開設新店。消息中涉及關店計劃並不包含合興集團運營的吉野家門店。
因關店消息登上熱搜的是吉野家,但在其背後是疫情對全球餐飲業帶來的重要影響。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疫情之前,全國餐飲行業收入規模常年保持增長態勢,2014-2019年由27,860億元增長至46,712億元,複合年化增長率為10.9%。今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餐飲行業收入同比驟減44.3%至6,026億元。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新冠疫情下3月中國餐飲業生存現狀報告》指出,36.28%的餐飲企業關閉部分或所有門店,59.8%的餐飲企業表示維持門店數量,僅有3.92%的餐飲企業表示實現逆勢擴張。幾乎所有餐飲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幾乎所有餐飲業面臨的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尤其是以線下為主的餐飲。
另據媒體報導,日本吉野家負責人表示,吉野家此次大規模關店,主要是因為疫情下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由於緊急狀態下日本國內上千家門店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導致今年3月到5月累計虧損已達4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將虧損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
對於因「關店」新聞登上熱搜,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洪明基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店鋪人流銳減,顧客的消費需求發生根本變化,作為吉野家、DQ的投資人和經營者,吉野家、DQ還有其他的品牌,都需要與時並進,找到適合時代,符合潮流趨勢的商業模式。
對於尋找符合潮流的新模式,洪明基選擇了從自己入手。開微博、做直播、與年輕人分享創業故事,甚至是展示健身成果,逐漸從企業管理者轉型成了手機屏幕裡的「網紅」。
「去年開始,我才認識到社交年代一定是跟顧客建立高度的信任,以人為本才能實現,這也是公域轉私域流量的關鍵點。」如果想了解「以社交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一定會成為主流」,自己就必須成為社交達人。洪明基坦言,自己原來是個非常低調的人,除非不得以才會接受採訪,現在要走向前臺,要通過社交媒體來展現自己,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沒辦法,這條路必須要走。
他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隨著 5G 技術和 AI 智能技術的運用,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整個商業環境將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對於商家而言,需要通過粉絲經濟,找到「同頻同趣」的消費者,實現從公域到私域的轉化,從而精準地服務特定人群。此外,AI技術和大數據的運用,帶來最大的改變在於消費者所有的行為都會被記錄,並數據化,然後通過算法化和智能化來實現科學的分析並指導決策。
洪明基表示,上述這些趨勢,將給各個行業都帶來衝擊,也包括餐飲行業。以前大家都是以地網店鋪為主,通過店鋪數量的增加來獲得規模效應。外賣只是銷售的補充,但疫情和5G時代將改變這些。
在洪明基看來,「零售化、社交化、智能化和網際網路化將是餐飲的重要趨勢」。零售化是需要更多符合品牌特性的定型包裝產品,這些產品可以突破餐廳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銷售網絡。社交化是把公共領域的流量資源導入自己的私域,並進行社交化的運營管理,最終實現針對性的銷售轉化。智能化是對人工、設備和運營全面智能化和數位化的實施。網際網路化是指未來的交易大部分是通過網上完成的,將實現天上(線上)、地上(實體店)、人群(社群)三網的有效結合。
另外,生產跟零售業也需要餐飲化,把這些產品,通過一個餐廳讓顧客有更真實的體驗,建立好跟顧客更加緊密的關係,這兩方面是目前合興集團正在努力的方向。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