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徐經世:急需培養能運用中醫思維的傳承人

2021-02-22 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文字關。中醫古籍文獻是以古文字寫成的,和現代白話文差距較大,又經過流傳輾轉,版本繁雜,字詞缺錯,詮釋者多。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知識,古籍文獻就不易讀懂;讀懂了,也難於讀深。古今精於醫者,無不文理精通。文是基礎,醫是樓,文理不通則醫理難明,學好古文當是學好中醫的基本功之一。而有些人連《本草綱目》的序言都無法讀懂,焉能學好經典浩瀚的中醫!

經典關。名醫成材,無不以熟諳經典為本,以奠定學術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旁及各家,博及醫源。

而眼下情況是,大學時學了經典以後,多年甚至幾十年便把經典書本束之高閣了。加強傳統文化和中醫經典文獻學習,培養傳統思維模式,將中醫放到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才是中醫傳承的當務之急。

思想關。在中醫學習與實踐中,要牢固樹立中醫姓「中」的信念,唯此才能夠在臨床中勇於用中醫,敢於用中醫,進而更加致力於專業技能上精益求精。

倘若沒有堅定的中醫信念,沒有頑強的自立精神,沒有刻苦鑽研的毅力,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定是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更不要奢談精誠大醫了。作為中醫人,要將自己的命運同中醫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做鐵桿中醫,堅決捍衛中醫。任何反對中醫、玷汙中醫,甚至是取消中醫的奇談怪論都無法讓一個真正的中醫人動搖。

創新關。昔年學術繼承主要靠師傳、私塾、自學等方式,使人們圈子局限;加之各承家技,秘而不宣,很難成為醫學界共同掌握的技術,因此,要突破創新關。

所以,中醫要與現代院校規模化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為我所用。時下循證醫學要求,醫生將個體經驗與科學依據結合起來做出決策,不但要有知識經驗,而且要全方位地搜集證據、分析、運用證據,還必須通過研究去創造證據。

毋庸置疑,創新開拓精神是實踐循證醫學,也是中醫學的客觀需要。熟讀經典,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承接薪火,並在遵循中醫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中醫這個獨特的體系裡,創新首先應強調是在繼承基礎上發展的,沒有繼承就談不上創新。

最後,我以「為醫須立德,治事必修身,勤學多交流,臨症求真知」與諸君共勉。

相關焦點

  • 安徽國醫大師徐經世行醫濟世60載,善攻疑難雜症
    安徽國醫大師徐經世行醫濟世60載,善攻疑難雜症 資訊標籤: 國醫大師徐經世
  • 戰「疫」故事丨​88歲國醫大師徐經世:一直在思考中醫如何與西醫...
    《通知》還指出,將組建由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領銜的安徽省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高級別專家組。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在高級別專家組名單中,88歲國醫大師徐經世赫然在列。「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瘟疫。」徐經世說,作為一位從事中醫臨床六十多年的中醫「老兵」,他對此次疫情極為關注,並和衝在戰「疫」最前線的學生們保持聯繫,思考中醫如何和西醫並肩作戰,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的戰爭。
  • 安徽九旬國醫大師徐經世親臨戰「疫」一線 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觀舌苔、開處方… 2月18日上午10:00,年近九旬的徐經世親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ICU病房,為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進行中醫診治。徐經世一直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他此前在接受新安晚報採訪時曾表示,因為年齡再加上自身有基礎疾病,他無法到抗「疫」一線,但是一直對疫情極為關注,內心對疫情的分析考慮一刻也沒停止。
  • 國醫大師唐祖宣京城收高徒(附我國90名國醫大師完整名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日訊(記者 朱國旺)5月3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收弟子劉文華典禮暨安定門中醫院傳承工作室授牌」在京舉行。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院長劉文華成為國醫大師唐祖宣教授的又一弟子。唐祖宣教授是第二屆國醫大師,是國醫大師中少有的「40」後。
  • 哪位國醫大師在你們學校,今年入學的你知道嗎?
    我們整理了一些知名中醫藥院校的重點學科和國醫大師坐鎮情況,希望能幫助大家走好未來的中醫之路。●周仲瑛,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徐經世,國醫大師,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 14名中醫精英拜師國醫大師
    □記者陳海峰實習生劉夢珂文圖    本報商丘訊4月26日上午,商丘市維景國際酒店內,商丘市中醫院14名中醫精英拜6位國醫大師、專家為師;當日,院士、國醫大師張大寧被聘為商丘市中醫院名譽院長;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商丘分中心落戶商丘市中醫院。
  • 傳承國醫大師唐由之教授學術思想系列活動在京舉辦
    正值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5周年之際,12月16日,眼科醫院舉辦傳承國醫大師唐由之教授學術思想弘揚唐由之精神系列活動。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查德忠、首都國醫名師莊曾淵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邱禮新教授、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相關領導、唐由之在京弟子等100餘人參加活動。 會議由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主持。
  • 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活動—新聞—科學網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以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
  • 國醫世家 傳承精髓——國醫文化傳承人 成名(中醫世家)
    來源 中國網國醫世家 傳承精髓——國醫文化傳承人 成名(中醫世家)成名,中醫師,湖北省陽新縣人,臨床中醫30餘年。為了更好地發揮中醫世家的優勢,成名曾多次拜訪國醫大師張大寧、朱良春、沈紹功、郝萬山、孫光榮等名家,一有時間就去參與國家組織的各種中醫學術交流會,向全國各地名老中醫學習。2020年1月還被中醫世家聯盟邀請,作為「中醫世家」的優秀代表出席聯盟大會,與各家中醫學術流派進行交流。
  • 13位國醫大師和40餘名老中醫!大型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國2》正在...
    《本草中國2》大醫宣傳片: https://www.iqiyi.com/v_19rt1onppo.html據統計,《本草中國2》薈聚了路志正、石學敏、張學文、夏桂成、晁恩祥、徐經世、禤國維、張大寧、劉敏如、王琦、尼瑪、朱良春(已故)、顏德馨(已故)等13位精誠濟世的國醫大師以及周樂年(已故)、馮世綸、高忠英、黃調鈞、王和鳴等40多位仁心仁術的國家名老中醫與中醫藥傳承人
  • 上海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 促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
    上海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 促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 2020-11-21 20:24:35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顏德馨之子顏乾麟教授21日說,在父親誕辰100周年之際,一起追思父親高尚的醫德,總結父親為中醫事業所作的貢獻,重溫他的教育和學術思想,從中汲取營養,激勵我們今後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盡責盡力,這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  當日,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在同濟大學舉行。
  • 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在滬舉行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 江平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21日在同濟大學舉行。《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 江平 攝顏德馨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為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4月17日,顏德馨因病逝世,享年98歲。
  • 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迎來期頤眉壽
    這就是從醫80周年的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醫大師路志正從醫8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上,這位百歲老人穿著紅彤彤的盛裝說,「百歲老翁向大家表示感謝。」 他常說:「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力。多看病,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疑難雜病,治起來最棘手。路志正認為,疑難病治療是中醫的優勢所在,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發揮中醫綜合治療法優勢,往往能迎刃而解。路志正教授是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師承博士後導師。行醫80載,救人無數。
  •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中醫文化 展現中醫魅力: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傳承工作室隆重揭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8日訊(記者 馬方勇) 為進一步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國粹,11月17日,菏澤市中醫醫院隆重舉辦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傳承工作室揭牌收徒儀式暨學術講座。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菏澤市副市長曹升靈、菏澤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立新、菏澤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陳寶華、菏澤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王體禹、菏澤市中醫醫院院長郝敬忠等出席本次活動,菏澤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馬仰國主持揭牌儀式。
  • 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名老中醫工作室落戶北京中醫藥大學
    在中醫針灸成功申遺7周年之際,11月26日,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名老中醫工作室暨中醫針灸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目的是貫徹學習十九大精神,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中醫藥事業。與會嘉賓為中醫針灸教育聯盟成立剪彩程莘農系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針灸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醫大師」,「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的代表性傳承人
  • 四川1名中醫獲國醫大師稱號 3名中醫獲全國名中醫稱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陽帆) 6月29日,記者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獲悉,第三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今天下午在京舉行,廖品正教授獲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張之文、張發榮、陳紹宏教授獲得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 歲末盤點獲得感:國醫大師為百姓健康把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去年6 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亳州華佗中醫院設立了國醫大師徐經世傳承工作室亳州華佗中醫院傳承工作站,每月都有名老中醫到亳州為患者看病,為當地百姓健康把脈。亳州的何女士今年50 歲,被失眠困擾了近20 年,精力不濟,身體消瘦。
  • 張震 國醫大師聖愛中醫館工作站啟動
    繼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雲南昆明姚氏婦科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一批中醫中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之後,6月21日,張震國醫大師二級工作站在昆明聖愛中醫館正式啟動建設。即日起,國醫大師張震研究員將每月一次出診聖愛工作站,其十餘位學術繼承人則將輪流在聖愛工作站出診服務廣大患者。
  • 夏桂成 中醫婦科立新說(走近國醫大師(12))
    他是第二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婦科學家夏桂成,88歲高齡仍堅持每周出3次門診;他創立的「中醫婦科調周理論體系」,被業界稱為當代中醫婦科的裡程碑;他尤其擅長調治不孕症,患者們贊其「送子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