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什麼文,簡單講就是文章公式化

2020-12-13 薩培喇談藝錄

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學子要寫一種專門的文體。這種文體要有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全文要分成八個部分,於是稱之為八股文。有學者考證,八股文的起源和唐代的帖經有關。帖經是唐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方法,很像現代考試中的默寫填空,寫出經書中的註疏。也有學者認為八股文起源於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當時科舉考試從四書中出題,要求解讀經書奧義,只不過當時對於文體的樣式沒有明確規定。

明代洪武年間,科舉考試的內容擴展到四書五經,到了成化年間,八股文的程式形成,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八股文有四大特點。首先,文章的題目一定要用四書五經中的語句。比如在考試時提供一段《論語》中的文字,從中選擇一句或者幾句當成文章的題目。到了清代,由於四書五經中的內容幾乎都被出過題了,有些考官開始割裂文義出題。這個時候,八股文從題目開始就顯得有些像文字遊戲了。

八股文的第二個特點是,解讀四書五經的內容時必須要以程朱學派的解讀為準,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讀。程朱學派出現在宋朝,學派中的朱熹被後人尊為「聖人」。古人覺得,聖人說的話都是對的,只需要好好聽著,感受著就足夠了。八股文有點像現代的議論文,但是寫文章時不能擺事實,只能空洞地講道理。

八股文的第三個特點是,文章結構有固定規格並且必須遵守。八股文按照結構可以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部分。前幾個部分很好理解,起股就是用排比發表議論,句式要一樣,結構要相同。中股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字數沒有要求,但雙行句式要保證一致。一般來講,最少要有三對這樣的句式,最多可以達到十對以上。

八股文的第四個特點是,文章的總字數和書寫格式有要求。比如清代康熙年間,要求全文字數不能超過550字,乾隆年間要求全文字數為700字。在書寫過程中要避諱,不能有塗抹等一系列的瑣碎要求。

八股文成為明清兩代文人的必修課程之後,限制了文人的創作能力。有很多著名的才子屢試不第,都是敗於八股文。比如明代的著名畫家文徵明,他原本一心想要走入仕途,他參加9次科考,然後9次落榜。不是因為他沒有真才實學,而是八股文真的不適合他的個性。這樣「變態」的文體註定要被歷史淘汰,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拓展閱讀

明代官服的補子,從文官到武官,從一品到九品

泛舟江湖之中,這樣的快樂誰都嚮往,查士標繪《江天一色》

擅寫兒女情長、社會風情,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

一山一水尋其源而探其脈,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

相關焦點

  • 八股文
    簡而言之,就是這種文章給你規定了,全文應該有幾段,第一段寫什麼,該怎麼寫,第二段寫什麼,又該怎麼寫……其實,一篇議論文,只要你遵循最基本的邏輯,寫出來的文章結構必然是呈現出一種固有的格局。這種格局不外乎是:1. 點出主題;2. 對主題進行概括說明;3. 列出論據,從幾個方面對主題進行論證;4. 對全文進行總結。舉個例子,比如說年底了你們部門進行工作總結,經理在會上會怎麼講呢?
  • 八股文是什麼?八股文是怎麼毀掉人才的
    八股文的現代定義:八股文,明清兩朝考試制度規定的文體。始於明朝永樂年間。
  • 漲知識|八股文是什麼意思
    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 八股文入選杭州高中語文教材 學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轉合組織意義
    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手」,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八股文的文字組織意義註:作者為新浪博主「聖手書生1968」 此文曾被紙媒刊載。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個八股文的例子來分析說明了八股文的結構。
  • 例解八股文
    八股文自停科舉之後,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偏激之詞層出不窮,而且,八股文本藏書家不重,目錄學家不講,圖書館不收,曾經汗牛充棟的範文選本,百年間零落失散,已極難尋覓,因此,近現代以來,幾乎沒有人對八股文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以至一些頗有名望的專家、教授,講到八股文時也笑話百出。
  • 古代科舉八股文到底考什麼?有什麼用?
    考試時拿《四書》取代《五經》,其實就是幫你劃重點縮小複習範圍。因為專從《四書》裡出題,所以八股文也叫四書文。但八股這種作文形式,正式出現還要更晚,要到明成化年間。 八股是形式主義的極致,一篇八股只有幾百字,這裡最簡單地說下結構: 一是破題,就是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的意思。
  • 申論從古代的「八股文」中借鑑了什麼?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下詔舉行科舉考試,對八股文的制度、文體等都有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明代成化年間,經王鏊、謝遷等人提倡,八股文更顯興盛,並逐步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序。明清兩個朝代,八股文幾乎是所有學校的必修課。從童試到鄉試、會試都要考試八股文。一直到清末戊戌變法以後,八股文才隨著科舉考試的停止而廢除。
  • 閒話八股文
    但在明清時期,文人士子要想入仕途、享富貴,全靠科舉考試,而考試又全憑八股文。寫得好,立馬飛黃騰達;寫不好,永無出頭之日。八股文起源於宋元,定型於明成化,至清光緒末壽終正寢。科舉考試不同於現在的高考綜合測試,那時候只考一場作文,就是八股文。這是一種特定的科舉文體,也稱制義、制藝、經義、時文、八比文。文章死守固定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組成。
  • 重新理解八股文的科考意義
    重新理解八股文的科考意義現在高考工廠加工就是一種偷雞式教育,讓作文高分的甚至滿分的不會寫文章,而中國古代就是文章取仕,中國上千年下來,積累了豐富的考試與命題的博弈經驗,隨著科舉的逐步發展,逐步固定為以考八股文為核心的科舉,雖然近代八股文成為了僵化死板沒有創意的代名詞,是一切僵死文字的總代表,但對其科考的意義,在當今高考偷雞問題面前需要重新的思考,為何古代就不能這麼偷雞呢
  • 八股文大美
    八股文作為一種流行500年之文體,興於宋,行於明,盛於清,終於1905年。
  • 八股文與高考作文
    「八股文」是科舉應試文體的俗稱,官稱「經義文」,雅號「四書文」,貶稱「爛時文」,惡名「臭八股」,簡稱「八股」「時文」。「士雖有聖賢之資,倘非俯首時文,無自奮之路。」狀元文天祥此語,既是感慨自己遍讀經典質理叩問之學涯,也是告誡學子珍惜士舉機會奮力應試時文。高考作文也是「時文」——既作用於應試,也是因應時事之作。高考作文與八股時文便有不解之緣。
  • 什麼樣的好文章才能做官?八股文真的不堪嗎——八股文中的破題
    這期我們來講講關於八股文關於破題的知識,讓我們先來對八股文有個正確的了解。清人陶福履甚為簡明地敘述了經義文體演變為八股的歷史:「四書文,經義也,宋熙寧中王安石所創。《宋史》:熙寧四年二月丁巳朔,罷詩賦明經諸科,以經義論策試士,命中書省撰大義式頌行,試義者須有文採,乃為中格。
  • 八股文是中國文學史上承先啟後的一個大關鍵
    有網友痛批套路文章,斥為現代八股文。恰看到周作人先生也有一篇《論八股文》,好吧我也來蹭個話題。百度八股文得到:八股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 醜陋的八股文:高級寫作沒有公式,也不需要套路
    比如我們現在幾乎每篇講話、文章都要強調抓落實,一般說「抓落實」已經不夠了,還要「切實抓落實」,還要「切切實實抓落實」,已經到了咬牙切齒、捶胸頓足的地步了!為什麼還不能落實?原因之一是這個文風就是虛誇之風,就是不利於落實的。
  • 看完你就知道什麼是八股文 | 名詞解釋(第37句)
    [關於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 八股文的真愛粉與一生黑之爭
    八股是形式主義的極致,一篇八股只有幾百字,但要把它的體例、規則解釋清楚,不花個幾千字根本無法完成任務。這裡只能最簡單地說下結構:一是破題,就是用自己的話,解釋題目的意思。破題雖然只有兩三句話,卻至關重要,破得不好,考官直接就不往下看了。二是承題,接著題目的意思,把你文章的內容,簡單講一遍。類似今天的論文摘要。
  • 何謂八股文?為什麼古代很多有名的才子屢試不第?
    八股文是一種考試專用的規範文體。何謂「規範文體」呢?簡而言之,就是這種文章給你規定了,全文應該有幾段,第一段寫什麼,該怎麼寫,第二段寫什麼,又該怎麼寫……其實,一篇議論文,只要你遵循最基本的邏輯,寫出來的文章結構必然是呈現出一種固有的格局。
  • 八股文為什麼重新被重視?
    前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則新聞:杭州高級中學選編的語文教材中包含的八股文,分別是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試之作《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另外一篇則來自於「科舉」緊密聯繫的多次擔任科舉監考官——曾國藩的《與諸弟書》。
  • 禁錮人們思維的八股文危害有多大?文章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然而在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環節中考生不能隨便地亂寫,必須寫排比句或者是對偶句。首先這種寫法本身就很古板,限制住了考生的思維,多寫一個字和想寫一個字都不行,害人很深。其次很多的考生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都是一邊寫一邊亂編,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為了湊字數記流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