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箴言: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導演高群書、劉家成、張睿以及眾演員從實踐中總結36條表演箴言

  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

  什麼是演技?這個話題在近兩年,已成為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在今年《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等綜藝中,業內人士對「好演技」、「S級演員」等爭議也愈發激烈。大家互相交鋒觀點,成功製造了一個個與表演無關的熱搜。那,究竟什麼是好的表演?好的表演是怎麼出現的?表演是否真的有章法可依?如何讓中國影視劇市場脫離審醜,回歸審美……這些問題,卻遲遲沒有人給出準確答案。

  事實上,市場中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優秀的演員,優秀的表演老師,正在默默努力為中國影視劇表演正名,也為演員正名。他們並不活躍於綜藝,而是活在大小屏幕上,等待著被關注。新京報記者走訪多位導演、演員、表演老師,試圖通過他們的經驗分享,描摹出好的表演真正的樣貌。

  沒有演員不會演戲,只有導演不會導戲。在中國的大部分片場,導演仍起著提綱挈領的支撐作用,不僅要把握劇情走向、拍攝節奏、現場調度、視覺語言,同樣也承擔了對演員表演的引導重任。當所有演員都看不到自己在攝影機裡的樣子,不確定語言、動作是否合理準確時,就需要導演心裡有一把尺子,以此明確告訴演員,一些表情是否該再收斂一些,剛才的情緒是否在角色之中。好的導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演員碰撞出優秀的表演,也能夠通過鏡頭語言幫助其升華情感。新京報記者專訪導演高群書(代表作《風聲》《神探亨特張》)、劉家成(代表作《鐵齒銅牙紀曉嵐》《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張睿(代表作《餘罪》《莫斯科行動》《謝謝你醫生》),他們講述了對表演的思考。

  選角

  演員貼合角色,表演就成功了一半

  高群書執導的電影《千鈞一髮》,改編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一起連環爆炸勒索案,講述了一個老警察四天連排十一枚炸彈,被最後一枚炸彈炸成重傷而成為英雄的故事。為了尋找男主演,劇組見了很多人。當時,警察馬國偉正在幫劇組維持現場秩序,高群書看到他說,就是他了。劇組都傻了,高群書力排眾議,「我就看他是那個人物,我說他演不好算我的。」

  選角,是一部作品籌備期間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選角成功了,很多作品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高群書的電影裡,經常出現非職業演員,例如《神探亨特張》,男主角張立憲人稱「老六」,是《讀庫》雜誌的主編,其他演員身份還包括出版人、民謠歌手、微博紅人、編劇、主持人、設計師、唱片公司宣傳、公務員等。從1995年的《中國大案錄》,到之後大火的《命案13宗》,一系列重案調查電視劇,高群書用的也都是非職業演員。

  高群書採用非職業演員特上癮,因為有兩大好處:一是配合,職業道德好,素質高;再有就是個性突出——職業訓練會抹殺個性,笑、哭都差不多。在高群書看來, 1 演員不能靠表演成為這個人,而是依靠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體驗。只要是人,都有喜怒哀樂。「要找對這個人,看本身他是否有人物的那種性格和狀態。」

  張睿也是以選角為重的導演之一。他十分看重演員生活中的真實,以及其本身性格與角色的貼合性。 2 選演員時,張睿並不聊太多戲,而是靠日常聊天,觀察演員最真實的一面是否和角色貼近,是否具備個人獨特的魅力。例如為《餘罪》選角時,張睿見了張一山兩次。第一次張一山有些拘謹,在陌生的環境下表現出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為了讓他放鬆,張睿把第二次見面約在酒吧,狀態放鬆後,張一山展現出北京小孩的自來熟,主動約張睿去KTV唱歌。張睿一直觀察張一山最真實的狀態,「一山具備那種小人物低調的特質。餘罪作為臥底不能太扎眼。」

  張睿認為,演員是現實中真實的人,劇本再怎麼塑造,人物也更多停留於編劇的想像中。演員一旦合適,其身上最真實的魅力,會賦予這個角色更豐富的層面。「我曾經跟資方說,選演員選對了咱們是雙贏,選不對就是雙敗。演員角色不對,這個戲就成立不了。」

  執導

  沒有演員不會演戲,只有導演不會導戲

  3 在很多導演的拍攝習慣中,通常前十天的時間非常重要。高群書會利用這段時間讓演員融合劇情。兩場重頭戲死磕下來,過了,演員的狀態也就穩定下來。在高群書看來,演員演不好,更多是因為導演和製片人沒有時間去磨演員,比如一部電視劇一天拍9頁劇本,一大群人等著,即便演員演技很差,也沒時間去管。而《風聲》場景集中,相對單位時間就多。「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話劇演員的演技相對更好,因為排練時間長,可以反覆磨。如果時間夠,路上找一個路人,給我一個月,都能培養成演員。」

  4 劉家成則習慣在開機前至少一周,只拍一些小的戲份,以幫助演員尋找最合適人物的表演狀態。在電視劇《芝麻胡同》剛開機時,主演之一的劉蓓就曾跟劉家成表示,如果一個演員一上來就說自己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劉家成也認可,再優秀的演員,都需要時間去尋找準確表達,「可能人物身上有三四個表現形式,最終只有一個最合適。」

  進入拍戲正軌後,導演激發演員表演的方式也不相同。 5 高群書經常用喝酒幫助演員「解放天性」。《神探亨特張》中所有演員都跟高群書喝過酒。拍《風聲》時,王志文從上海來,倆人吃涮羊肉喝點酒,就定了;周迅第一次見面喝了半瓶紅酒,問「導演我怎麼演」,高群書說,「你就這麼演,永遠在微醺狀態,讓人摸不著」。李冰冰不喝酒,但讓她拿下金馬影后至關重要的那場13分鐘的戲,她喝了酒。拍攝前,劇務去邊上小賣部買來6塊錢一瓶的白酒,李冰冰喝了七八兩;沒什麼事,就又喝了瓶啤酒。最後她喝了一斤二兩白酒,鏡頭一氣拍成,拍完回賓館在車上吐了一路。

  張睿欣賞一些世界著名導演的拍戲方式。例如麥可·貝在拍攝《變形金剛》時,所有人都不叫他導演,而是叫麥可。 6 這種平等的相處關係,令片場氛圍很愉快。「演員會更信任你,更願意把自己交給你。」

  表演

  生活中什麼樣,就什麼樣,別設計

  高群書執導的電影《風聲》,匯集了當時最當紅的大牌明星。 7 拍攝過程中,高群書最注重的是破除每一個人之前的表演套路。比如,蘇有朋飾演的偽軍總司令侍從官白小年曾經是戲曲名伶,高群書就要求蘇有朋生活中也要用崑曲說話;包括那時蘇有朋和他媽媽說話,和劇組的人說話,都要像唱崑曲。「生活中也要帶著範兒,不是今天演戲才拿腔拿調。」在高群書看來,演技的磨練首先需要生理感官上的提升。

  8 真實,是所有導演在採訪時提到最多的詞彙。相比「演」,能不能從形象、氣質、生活習慣、甚至細微的小動作,都真正成為那個人,遠比極力展現精湛的技巧更為重要。

  《餘罪》中有一場備受熱議的戲——張一山飾演的餘罪在天台上跟隊長爭執,他不想再當臥底了。那場戲,張一山全程情緒激動,臉通紅,青筋也爆出來了。有觀眾評價他的表演有些過度,但張睿卻認為,這是沉浸在人物中,真實產生的反應。在前一天,餘罪親眼看著一個黑幫在他面前把另一個人割喉,血噴了一地。這對任何一個普通人而言都是心靈上極端的衝擊與傷害,「你親眼看見一個人死在你面前,但別人告訴你,你還要接著去臥底。如果換成是我,我肯定也有劇中餘罪那樣激動的反應,就像戰爭結束後很多人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一樣。」

  9 在張睿看來,好的表演一定是演員沉浸於角色,所有的情緒、行為都是真實且不經意的,就像生活中,人放鬆時會癱坐在椅子上,但有些演員在戲中卻依然正襟危坐。「如果一個演員在生活劇裡,拿個東西,回個頭,還會有特別的姿勢,會特意露出某一邊的臉,讓你覺得很帥,那大部分都是刻意設計過的。但生活中,尷尬了就會有很自然的尷尬表情,演出尷尬給別人看,這不符合生活邏輯。」

  手法

  好的影視表演,是團隊合作

  導演的技術指導,演員的演技,仍不能百分百成就一段好的表演,場景、道具、鏡頭語言等輔助同樣缺一不可。

  在劉家成執導的電視劇《高粱紅了》裡有一場戲,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聽聞一直跟隨他的14歲通訊員犧牲了,劇本裡需要他跑到村口,抱著通訊員的屍體大哭,「但演員哭到什麼程度能展現這種感受?」劉家成設計朱亞文聽到消息後震驚了,接著是鏡頭轉到墳頭,上面放了一把小通訊員生前吹過的小號,繫著一個紅綢子。戰士們站了一排,朱亞文站在中間,此時音樂起,閃現小通訊員生前的畫面。轉回現實後,朱亞文拿起這把小號,吹了一遍衝鋒號,同時淚水譁地流了下來。10在劉家成看來,表演是演員演技和導演藝術創作的結合。導演的手法不僅能降低演員的表達難度,同時也可以把一段常規的戲,升華成高級的表演。

  11在演員不可控的時候,導演手法會顯得更加重要。例如,某場戲需要演員表達「極致難過」,但一些演員就是很難哭出來,這時候導演就不能再「懟臉」拍正面,但可以用舞臺劇的手法,搭配悲傷的背景音樂,通過視覺、聽覺、鏡頭相結合的方式,以拍攝其他事物來幫助觀眾進入角色。張睿以英劇《普通人》舉例,該劇起用了兩位非常年輕的演員,從高中演到大學。很多時候,鏡頭只是記錄他們的背影。「你能感覺到那種傷心。反過來想,如果我拍你的臉,你給我演極度傷心,這不是為難演員嗎?演成什麼樣,才能把極度悲傷演得自然?我們不能把演員暴露在一個非常勉強的狀態下,非讓他去演什麼。」

  什麼是好演員?

  高群書:真實、生動、個性化表達

  在高群書看來,現在的表演教育體系招生面對的大多是高中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人生閱歷,很多學表演的孩子家境不錯,成長很順利,對社會沒有感知。這使得不少即便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表演依舊是在模仿,「真正的表演應該是進入劇情,而不是進入一個表演套路。」

  高群書說,能做到「真實、生動、個性化的表達」,就是好演員。草根出身的非職業演員也能演總裁,因為總裁既有像潘石屹那種小眼笑眯眯的,也有王健林那種嚴肅的類型。高群書見過兩個真正演什麼像什麼的演員,劉松仁和謝君豪,「他倆演起戲來像是靈魂出竅,演出來你像不認識他一樣。」

  張睿:金字塔尖上的演員,沒有自我

  張睿把好的表演分兩個層級。稍微好一些的演員,也許在演技上未達完美,但以個人魅力足以吸引觀眾。張睿以傑克·尼克爾森、艾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著名好萊塢影星舉例,他們演出的角色雖然似有雷同,但演員的個人魅力卻為每個人物賦予了獨特之處,「觀眾就是喜歡他那勁兒,他演啥我都要去看。演員的表演魅力,足夠讓你覺得這個角色還不錯。」張睿認為,目前中國很多演員能達到這個層級,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而金字塔塔尖上的演員,在張睿看來,大多是沒有自我的,只有角色。就像丹尼爾·戴·劉易斯那樣,生活中儘量保持平凡,把自己的全部都交付於角色中。

  劉家成:好演員一定是聰明的

  劉家成比喻,普通人與演員之間,隔著一扇門,門上有一把巨大的鎖,這把鎖叫「天賦」。「天賦」即對表演擁有表達的熱愛,同時學什麼像什麼,能清楚地通過行動、語言,把想法準確表達。「有些人心裡是這麼想的,但做起來,手腳就完全不對。」

  此外,劉家成認為好演員一定是聰明的。這種聰明,更多在於是否善於觀察、善於體現、理解能力強。

  他接觸過的優秀演員,片場反應都很快,一點就透,「聰明是表演天賦的一部分,理解能力不足,即便特別努力,成為好演員的難度也很高。」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劉瑋

  B02-B08版  為導演、演員、老師對表演的「36條修養」

相關焦點

  • 導演高群書等總結36條表演箴言:沒有演員不會演,只有導演不會導
    導演高群書、劉家成、張睿以及眾演員從實踐中總結36條表演箴言而在今年《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等綜藝中,業內人士對「好演技」、「S級演員」等爭議也愈發激烈。大家互相交鋒觀點,成功製造了一個個與表演無關的熱搜。那,究竟什麼是好的表演?好的表演是怎麼出現的?表演是否真的有章法可依?如何讓中國影視劇市場脫離審醜,回歸審美……這些問題,卻遲遲沒有人給出準確答案。
  • 演員、製片人梁靜:作為導演,如何引導演員表演?
    黃渤就說他是因為這個鏡頭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必須隨時高度集中,隨時保持最好的狀態,因為萬一牛演的比他好,導演一定會用牛好的這一條,那就太遺憾了,哈哈,這就是一個「論影帝是如何煉成」的故事,所以好演員只會想要好結果,過程累不累已經不重要,因為他知道對結果負責也就是對自己負責。」
  • 《我就是演員》張小斐無緣晉級,孫茜真的給她上了一節很生動的課
    《我就是演員》最新一期的節目播出了,而一直吊足我們胃口的應該就是關於張小斐和孫茜到底誰最終晉級成功的問題了,最新一期節目顯示孫茜成功晉級,而張小斐無緣晉級賽。而在這個舞臺上可不就是孫茜很生動地給她上了一節課嘛!其實張小斐和孫茜對的這一段戲很明顯是張小斐這個角色更有表演的空間,而在花絮中也可以知道孫茜對她的角色是有很多想法的,換言之就是加了很多戲,因為她不想自己演的角色看起來這麼傻。
  • 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
    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么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徵,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
  • 《我就是演員》首期播出 張頌文展教科書級即興表演
    12月12日,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新一季節目首期播出,張頌文作為表演指導強勢加盟本季。    節目中,張頌文現場即興示範「試戲失敗後與家人視頻」表演片段,走出片場後幾次不舍回頭展現內心渴望,小心翼翼打理戲服透露出對角色的珍惜,和家人視頻聊天時故作輕鬆極力掩飾自己的難過,整段表演細節滿滿,將當下人物情感表達到淋漓盡致
  • 《我就是演員》韓雪「青衣」驚豔全場,好演員就是要有層次感!
    娛樂圈被誤解的演員,韓雪算是一個。作為京城四美「冰雪薇甜」之首,韓雪身上總是有有太多謎團讓人看不透,直到韓雪參加《我就是演員》這檔綜藝節目,觀眾仿佛才看到了最真實的韓雪。「好演員一秒入戲!」,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韓雪用實力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在第10期《我就是演員》的節目中,導師分組賽正式拉開序幕,15位優秀的演員搶9個晉級名額,爭奪相當激烈,而作為章子怡戰隊的首發,韓雪第一個被推上了「戰場」,因為徐崢戰隊演員任素汐的缺席,迎戰韓雪的僅僅是吳秀波戰隊的王曉晨,兩個人表演的是經典戲劇《青衣》的片段。
  • 表演藝考「十大「」得分技巧
    表演專業的考試在於平時的積累,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要廣大考生做長期而充分的準備,這樣你才能擁有十足的把握。 3.考官期待有個性的考生 演員應該走個性化的道路,沒有個性的演員生涯是不能長久的。藝考的考官在招生時,會特別注意一些個性鮮明的考生。
  • 《我就是演員》裡的於正是真實的嗎?又有多少真實性?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早就如火如荼的播出,小編雖說姍姍來遲,卻也不忘湊份熱鬧,因為即使舟車勞頓去橫店也不一定能有幸親眼得見劇組拍戲,能比較真實的看這種競技類表演綜藝節目也是不錯的選擇。無論《演員的誕生》還是《我就是演員》 是以演技來開展話題的節目,第三季一開篇於正的一句話雷到我了,說出現在這個節目的他:「才是最真實的我」,那麼言下之意其他地方的他是在「演戲」,這次他以導師的身份才是百分之百真實的於正老師。真是這樣嗎?
  • 學表演必知的三種表演訓練法
    他要求演員對於臺詞以及任何細微動作的傳達,都需要使出全身的氣力。實際上,這也就是在要求演員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把自我的全部能量充分燃燒起來。與影視表演中對於演員臉部表情的重視不同,鈴木忠志認為,人的整體、下半身尤其是腳的動作是最為重要的。因此,鈴木演員訓練方法的核心,就是對人體的下半身以及腳部動作的強調,演員要把自己的重心、力量和注意力集中在腰部,這便是能量的核心。
  • 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丨業內談
    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么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徵,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
  • 戲劇表演:這一場美育的盛宴,是孩子童年最生動的點綴
    因為戲劇表演是一項能夠培養孩子多元能力的美育。 想讓寶貝們的童年再多些生動有趣的經歷嗎?毫無疑問,讓孩子學戲劇就對了!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記得我念大學時,每次讀《哈姆雷特》,都會被其中的對白深深吸引,時而感動,時而振奮,時而感傷……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比方:「如果說戲劇是一座大廈,那麼語言就是它得以立起來的建築材料。」的確,戲劇,尤其是經典戲劇作品中的臺詞,都是相當美的。
  • 會表演就是表達能力好?別再抓著不放,孩子表達力的重點你搞錯了
    靜靜的拒絕給朋友的熱情潑了一盆冷水,臉色瞬間暗下來,衝著她吼道「在家裡話都說不停,出來外面啥都不敢說,就讓你表演,把你嚇得,你就是嘴笨」。似乎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孩子不敢在外面表演、不敢在外面說話,就是嘴笨的表現,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讓孩子表演節目,並且認為會表演就是表達能力好。
  • 為啥「我就是演員」表演時總假笑?包貝爾說出理由,全場都感動了
    浙江省衛視推出的勵志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第三季,在經歷了兩位導師連續推出的風波後,終於在本周恢復正常,陸川臨陣救人,成為和章子怡一樣的常駐導師,郝蕾、張頌文、劉天池繼續擔任導演員,演員們根據自己的表現,自行選擇討論後,決定要不要表演,然後決定要不要表演,然後決定要不要表演。
  • 戲曲表演裡「上場」是什麼?簡單來說,演員和觀眾的初見就是上場
    如總是處於模仿的階段,演人物的外部程式多,對人物的內心體驗少,嚴格的說,這樣的演員還不算會表演,而是在臺上學老師的表演。阿甲同志說:「先接受前人從廣泛生活體驗中所形成的技術、到創作時再從自己的具體的體驗去消化它,批判它又豐富它。」這就是要求演員要進行創作,而不是單純的模仿。
  • 戲曲演員表演人物的內心世界時,要利用表演手段準確地表達劇情
    人物的內心世界不直接表現在外表上,而是深藏在內心中的,在戲曲裡也並不由劇中人直接說出來,往往是曲曲折折地透露出來的,而這種曲曲折折正是演員表演的內容。這就是塑造人物,演出人物的內心感情。戲曲是人生的反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理想的反映。由於人類和生活的需要,就對戲曲提出了一個要求,即表現理想化的生活。理想化的生活,即合乎情理的生活,人們期待的生活。如何利用表演的各種手段,來表現理想化的生活,表現劇情、表現人物,是戲曲演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 行業觀察:3年8檔表演類綜藝助演員「再就業」
    一周之後,由李誠儒擔任召集人,章子怡任常駐導師的《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接踵而至,於12月12日播出。據不完全統計,3年以來已經有至少8檔表演類綜藝先後開播,包括《演技派》《演員的品格》等,影響力與爭議並存是它們的普遍形態。表演類綜藝能否真實地反映行業現狀?又會給影視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熱搜「體質」的爭議情節是否劇本安排?
  • 解讀|當演員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篇:形體表演-演員素質的考核指標
    演員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一個演員所表演的每一部戲,都涉及到生活的多個領域,所擔負的每一個角色,都充滿著喜、怒、哀、樂等多種情緒。要塑造好劇本中的人物,就必須準確地分析、體會、把握角色的心理,鋪排人物的性格層次,恰當地發揮表演技能。
  • 對表演有敬畏心 中生代演員迎來集體爆發期
    近期,《獵狐》《我是餘歡水》等優質劇集上線,引發網友廣泛關注,郭京飛、潘粵明、王凱等中生代演員讓觀眾眼前一亮。我們發現,對表演有敬畏心,好好打磨戲,選擇現實題材等特質都能讓他們延續熱度。《獵狐》以2014年以來公安部連續開展的「獵狐行動」為創作背景,將目光對準了大眾了解較少的職業——經偵警察,生動展現了以夏遠、吳稼琪為代表的經偵警察為偵破國內特大經濟案件,歷時數年跨國緝捕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跌宕故事,劇中的夏遠(王凱 飾)是現實中無數一線經偵警察的縮影,也有著真實的故事基礎。
  • 表演藝考學校|演員的基本功應如何訓練
    在表演的求學道路上,幾乎所有學表演的同學都嚮往著有朝一日能當上演員。其實無論作為戲劇演員還是影視演員,都是需要你有著堅實的基本功與過人的天賦才能出眾的,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在表演的道路上要擁有哪些基本功並這些基本功應如何訓練。
  • 吳瑞淞《演員的品格》大反轉 表演最難出彩的《貓和老鼠》進A班
    12月29日晚,愛奇藝《演員的品格》播出第二期,59位新人首次分班考試結果出爐,粉絲星途籤約藝人吳瑞淞挑戰了因自由發揮空間小、個人特色難展現而被公認為最難出彩的模仿表演《貓和老鼠》,喜提A班,並收穫導師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