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坐不住了,晶片人才紛紛流失,中芯國際3倍工資攬入懷中

2020-12-12 生活制高點

臺積電是一家很厲害的晶片代工廠家,每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中高端晶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的,這主要是因為臺積電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加工製造技術,據說臺積電目前最新的技術已經達到了3納米的水平,簡直讓其他廠家望塵莫及。

正因為臺積電如此厲害,所以華為每年都從臺積電進口大量的晶片,就連自家的麒麟晶片也是在臺積電生產的。可是自從美國制裁華為不能使用美國產的晶片後,臺積電也被迫加入到了制裁華為的行列中,儘管華為是臺積電一個極為重要的大客戶,可是在美國的制裁禁令下,臺積電還是選擇了屈服。

可以說臺積電禁止賣給華為晶片後,華為確實陷入了危機之中,餘承東曾坦承華為的麒麟晶片即將耗光,華為mate40將會成為絕版手機。就在大家都為華為捏了一把汗的時候,中芯國際意外站了出來,這一次中芯國際選擇了挖臺積電的牆角。據說中芯國際為了招攬臺積電的晶片人才,不惜開出了3倍於臺積電的高薪,在高薪的誘惑下,已經有130多位臺積電的高級人才被中芯國際攬入懷中。

眾所周知我國晶片製造技術之所以落後於歐美等國,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缺少晶片領域的人才,現在中芯國際將臺積電的晶片人才挖了過來,這對華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消息,相信有了這些臺積電人才的助力,中芯國際一定會突破自己的晶片製造技術,到那時華為也很有可能會打破美國的晶片制裁禁令。

朋友們,你們覺得中芯國際用高薪挖臺積電的晶片人才合適嗎?華為會從這樣的行動中受益嗎?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再次加薪搶人才,中芯國際只能迎頭一擊
    近日報導稱臺積電再次調薪,這次的幅度真的大,中芯國際少數員工達到36萬元年薪,而臺積電大多數員工是38萬元年薪,臺積電的人還被內地廠商以2.5倍薪資挖了上百人,這次調薪從明年起,底薪一口氣調高20%,大學畢業生起薪8840元,直接提高到10600元,碩士的起薪是10470元,直接提高到12560元,而且這些薪資不包括退休金和其他福利
  • 工資2到2.5倍,國內兩大晶片廠被曝大舉挖走臺積電工程師
    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近期第二次提高了其資本支出,2020 年的資本支出將達到 67 億美元。7 月 31 日,中芯國際還發布公告稱將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訂立合作框架文件,生產 28 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晶片。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弘芯給出的待遇是驚人的,他們給出的薪資和獎金是臺積電薪資和獎金總額的 2~2.5 倍。」
  • 大陸晶片人才稀缺?外媒:大陸兩廠挖走超過100名臺積電資深員工
    據中芯國際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深圳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分別為52.2%、25.7%、11.7%,整體流失率為22%,較同業均值高出1.3倍。2019年員工整體流失率降低至17.5%,但依然處於高位。反觀臺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在5%以下。
  • 華為要自己造晶片,不靠臺積電?每年20萬晶片人才流失
    從美國宣布制裁華為公司開始,包括5G、手機等大部分業務都受到衝擊,尤其是對於今年連續兩次加大制裁力度,讓臺積電、三星電子、高通等合作企業紛紛與華為割席。華為迎來兩大好消息的背後,更是有更大的壞消息。第一個出現好消息是臺積電、高通獲得給華為公司供貨的許可證。隨著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很多人猜測華為將迎來轉機。的確也是如此,目前臺積電、高通紛紛宣布企業獲得繼續給華為公司供貨的許可證。能讓國內網友開心壞了,認為華為終於熬過了寒冬。
  • 國內兩大晶片廠 高薪挖走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工資是原來2倍多
    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近期第二次提高了其資本支出,2020 年的資本支出 將 達到 67 億美元。7 月 31 日, 中芯國際還發布公告稱將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訂立合作框架文件,生產 28 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晶片。
  • 晶片狂人夢斷中芯國際,說好的復仇臺積電呢?
    梁孟松,這個臺積電出身的晶片奇才,自受辱出走臺積電後,一直尋找打敗臺積電的機會,在三星他差點成功,被中芯國際三顧茅廬請來後傾注畢生功力,卻是中道受阻,夢斷中芯! 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與臺積電也有多年的恩怨,為了規避風險,他把控股公司設在安曼群島,而在上海張江成立了中芯國際,從此開始帶動大陸晶片產業鏈的起飛。為此,中芯國際成立時就有大陸、臺灣以及資本三股力量,為日後綿延不斷的內部紛爭埋下伏筆。 2009年張汝京與臺積電的官司敗北,被迫退出了其一手創建的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引爆A股,離臺積電還有多遠?
    √ 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5.76億元、44.71億元、47.44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6.72%、19.42%、21.55%。近3年,中芯國際的研發費用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 自中芯國際遞交招股書日起,上下遊產業鏈業務涉及到材料、設備和設計等A股半導體股票紛紛暴漲。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人才和技術差距依舊巨大。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濟南泉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以及他們的一些合作夥伴和附屬公司,在行業之外鮮為人知。但除了各自聘用了50多名前臺積電員工外,兩家公司的領導人都是在晶片領域享有聲譽的前臺積電高管。這兩個項目針對的分別是14納米和12納米晶片工藝技術的研發。
  •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最近,臺積電被內地晶片企業諸如中芯、上海微電子、比亞迪、華為等公司,挖走了近百名頂尖資深工程師,一些企業甚至出比臺積電高兩倍的工資。沒有斷供以前,覺得臺積電畢竟是臺胞,動手挖人這事確實不是很厚道,現在斷供一出,真的就再也沒有太多顧慮了。
  • 晶片奇才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中國芯又將何去何從?
    據昨日報導,現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向公司遞交了請辭信,就此離開中芯國際。然而梁孟松的離開,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大損失,而對於正在追趕國際晶片水平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大損失。提及梁孟松,對於從事晶片科研的工作者都有所耳聞,他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 如何再造一個中芯國際?|臺積電|梁孟松|中芯國際|晶圓|華虹集團|...
    其次,根據公司財報,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2019年在晶圓製造方面的營收分別為31.16億美元和16.3億美元,差距明顯。參考最新一季的銷售額,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前者的銷售額已是後者的4倍多。全球10大晶圓製造廠商Q1營收排行可能有人會質疑:為什麼只拿華虹來比,國內還有其他公司啊。
  • 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
    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自2019年起,這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從臺積電共計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但中芯國際也已經被美國制裁,其在2018年就向ASML定製的EUA光刻機因為被美國封鎖,到現在還不能收到貨,導致其技術上限被封鎖,預計2-3年內到達技術上限了。在今年3月底的財報會議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公開表示,在替代品方面,華為仍可以從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購買晶片。
  •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他會恐慌麼?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了。臺積電斷供華為晶片,無非就是這幾個理由,一個是受美技術限制,只能聽從。第二個就是覺得無人可以替代臺積電的位置,只有臺積電才有這個人才和技術;第三個就是以為蘋果和高通會補上,特別是蘋果下了8000萬訂單後。結果高通和蘋果並沒有給臺積電帶來多大的產能,臺積電七月份的數據更是顯示臺積電營收環比下降了12%。
  • 500億建廠,中芯國際5年內能否趕超臺積電?
    7月31日,國內晶片代工廠巨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將聯合北京經開區投資76億美元(約528億元)建廠,目的是要生產28nm以上的晶片。說白了就是劍指臺積電,再苦再難也要攻克技術高地,向最高端晶片進發,不然國家興師動眾投這500多億幹嘛。
  • 深思:難怪落後臺積電這麼多年,38萬年薪留不住人才
    近些年來,晶片一直是電子產業研發的重點。為了有更好的成果,很多電子產業公司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也多,因此相關工作一般待遇較高,引得諸多其他行業羨慕。晶片技術的差距不斷加大但是在中國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行業情況卻與之相反。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活在臺積電陰影下的中芯國際何以向未來?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近乎從零起步的中芯國際會在僅僅3年之後,就能與臺積電在工藝上旗鼓相當?真相隨著2004年,中芯國際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兩地上市,透明度增加而浮出水面。2004年3月23日,臺積電再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提交新證據,稱中芯國際180納米晶片生產線所採用的工藝流程約有90%來自臺積電。雙方的智慧財產權糾紛持續了近兩年,最終於2005年1月達成庭外和解,根據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大約1.75億美元。
  • 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兩岸晶片「內戰」已經打響?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使用。與華為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如果想再使用美國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必須首先獲得美國辦法的出口許可,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 工資2-2.5倍,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被兩家中國企業挖走
    通過有關報導,兩個企業除去分別聘請了50多名前臺積電職工外,其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一樣來自於臺積電,此次挖人的計劃是開發設計14納米技術和12納米技術的集成ic。一位內部人員表明:「弘芯提供的工資待遇是超出想像的,她們提供的薪酬和獎勵是臺積電薪酬和獎勵總金額的2~2.5倍。」
  • 外媒:華為正逐步將公司設計晶片生產工作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
    (原標題:外媒:華為正逐步將公司設計晶片生產工作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