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持續分享更多情感故事
文/欣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小胡:女,33歲,化妝品專櫃櫃員,已育有一子,孩子剛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前,小胡幾乎是全職帶孩子。偶爾有事外出或實在忙不過來時,自己的母親會過來照顧幾天。回顧獨自帶孩子這幾年,小胡話語中充滿了疲憊與無奈,似乎有很多話想說。
「我指不上誰呀,他工作也很忙,即便周末,也要補一周的瞌睡,他也確實忙,太忙了,我不得不理解他呀……」
「我們的感情其實也說不上有多麼的不好,勉強湊合能過,只是感覺很疲憊,我分析了一下,我覺得我們還是三觀不合,談不到一起,我說東,他說西,有時候連交流的欲望都沒有了……」
「現在基本上都是不溝通,沒什麼好溝通的,回到家,他的任務是看手機、睡覺……我全天的任務是看孩子、看手機。倒也不吵架,也沒什麼好吵的,只是感覺很疲憊」……
「不過,結婚前他不是這樣子的,那時候我們話可多了,甜言蜜語說不完,那個時候,我也特別愛在他面前撒嬌……」。說這句話時,小胡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嬌羞。
看似平靜、無趣的一對夫妻,其實他們的婚姻中隱藏著危機!
如果我說他們婚姻當中隱藏著危機,可能小胡未見得認同,在她的感受裡,都是生活中的瑣事,都是孩子,讓自己生活變得疲憊了。因為生活,他們彼此都不得不順應這種變化。
這是小胡想要的變化嗎?如果她接納現在這樣一個狀態,她就不會走進諮詢室來抱怨這一切了……
為了幫助小胡,我建議她下一次,帶上他的丈夫一起來諮詢。
小胡與丈夫如期而至 ,特別意外的是,上次喋喋不休的小胡,居然默默無語。坐在一旁的丈夫未等詢問,就迫不及待開口說話了,貌似丈夫也有訴不完的苦呀。
「每次回到家,他跟我講的都是孩子哪兒又不乖了,不聽話了,又怎麼怎麼淘氣了,仿佛這孩子就是她的負擔,有了這個孩子,好像是我的罪過。我能說什麼呢?是!我理解你帶孩子辛苦,可這本來就是你的任務啊,我能怎麼著,你把這些事告訴我有什麼用嗎?……」
「每天工作上,我這麼認真、這麼努力,還不是為了這個家,改變家庭的命運,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她看到過嗎?她知道嗎?……」
「我要不是帶孩子,我自己有掙錢的能力,我的收入也不低,好像我是靠你養著我們母子似的,你說的意思就是我跟孩子拖累了你唄……」
「好了好了,不爭吵了,跟你說不通,三觀不合,還是你說的那句話,我們真的是三觀不合……」丈夫語氣稍微重了一點,極力制止了這場爭吵,瞬間,整個房間僵持住了。
聽到他們的對話,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了答案。他們不是三觀不合,他們婚前、婚後都沒有變,變的是被生活瑣事蒙蔽了雙眼!
彼此都在渴望,彼此都在要求對方、指責對方,卻忽略了對方的需要,忽略了對方的付出與存在!他們之間不是三觀不合,也不是溝通不良,而是根本沒有看到對方的需要。
案例中的小胡,渴望老公的認可與讚美,渴望老公看到自己的辛苦。而作為丈夫,同樣,渴望被妻子看到,看到自己為家的付出。可是,他們都是通過指責、抱怨來引起對方的注意,彼此希望被看到卻忽略了對方也有同樣的需要。
作為妻子,如果你這樣的表達,可能更有效
孩子肯定是有淘氣、有可愛。而小胡只談孩子的淘氣,甚至放大孩子的淘氣,企圖把「孩子淘氣」當成一個工具,來讓丈夫看到她的不容易、她的辛苦。如果你換一種方式:「累了吧,瞧,你看我們的小寶今天多可愛啊,比如(舉出具體可愛的地方)……他真乖,這一點就像你……來,給爸爸說一聲辛苦了……」
作為丈夫,你需要明白
從丈夫的角度,他希望妻子看到他的存在,看到他為家做出的努力。那麼,作為妻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成天帶孩子,雖然沒有金錢的收入,可是,她的付出一點也不少,而在丈夫的眼裡,總認為帶孩子是女人的任務,甚至是一件輕鬆愉快、輕而易舉的事。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那麼,這裡,我要說,不帶娃,不知主婦有多累,做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更累……
其實,許多丈夫是明白這個辛苦的。明白是一回事兒,行不行動又是另外一回事兒。如果工作一天,回到家,你看到辛苦一天的妻子,只要自己體力還可以支撐,幫妻子搭把手,帶帶孩子,一方面是工作之後的一种放松,另方面,也是對妻子的一種肯定與認可。同時,這也是培養親子感情,增進夫妻感情的一種有效溝通。溝通並非要坐下來,專門花時間、找話題。其實,共同帶孩子、討論孩子多乖、多可愛就是難得的一次語言交流。
作為丈夫的你,還需要明白一點,婚後的妻子,無論多大、多老,可能永遠希望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當孩子般的疼愛著。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有了孩子,就剝奪妻子心中那一點小小的私心與角落。
關注我!您的留言、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