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裡面的「時間變慢」在哪種情況下具有可比性?

2021-02-08 小彭來給您解惑

前面的文章我主要圍繞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分析,也分析了引力波和黑洞的一些特效,但是關於時間變慢,很多網友依然糾結於是否矛盾問題,所以本期再談相對論裡面的時間變慢問題。

還是以具體場景為例,你靜止於地面,一個0.1c的火車在地面運動,火車裡也有一個人甲,請問地面的你去看甲會感覺如何?答案就是甲的時間變慢了,具體變慢多少就看火車的速度是多少,速度越快,甲的時間越慢。但是甲看自己的時間並未變慢,因為這時參考系已經不知不覺由地面切換到火車裡面了,參考系變了「時間變慢」效果就要重新來分析了。

但是當以甲作為視角,甲可以說地面的人是在以0.1c的速度運動,甲自己沒動,所以甲也得出結論:地面的人時間變慢。地面視角看甲:地面人說甲時間慢了,甲的視角看地面:甲說地面人時間變慢。得出矛盾結論?

化解矛盾的一句話就是:時間具有相對性,選的參考系不同,就算看同一個過程得出的時間不一致,也不是矛盾的,是合理的。可是這裡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過程,不是同一個過程哦。第一個過程是地面人看甲,第二個過程是甲看地面,所以「時間具有相對性」似乎無法真正化解這個矛盾,那麼到底誰能化解這個矛盾。

其實化解矛盾的關鍵在於:甲說地面人慢了,地面人說甲慢了,你會問一個:到底誰慢?當你去問這個問題,你的邏輯前提就是存在一個「標準時間」,大家都把自己的時間與這個標準時間比較,從而得出結論。其實地面人和甲都處於兩個不同的慣性系,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標準時間」,你有你的時間,我也有我的時間,大家的時間都正常的走著,你看對方的時間變慢,這一點都不影響到對方看自己的時間如何如何。只有當哪種條件下,地面人和甲的時間具有可比性?

1、地面人和甲,有一個人處於慣性系,一個人處於非慣性系。

2、地面人和甲,就處於同一個參考系,不管這個參考系是慣性還是非慣性。

只有以上兩種情況,地面人的時間和甲的時間,才具有可比性。所以你看看剛剛的場景,壓根不屬於這兩種情況的任意一個,所以去比較兩者的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當火車突然從0.1c速度開始減速時,此時地面人看甲的時間得出結論:甲的時間慢了,那麼我們才可以馬上得出結論:甲看地面人時間變快。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出現:地面人看甲慢,甲看地面人慢的情況。因為這種情況屬於剛剛說的「時間具有可比性」的第一種情況。

當火車再次靜止於地面,地面人的時間和甲的時間會再次同步,大家都不會覺得對方時間變慢,這種情況就屬於「時間具有可比性」的第二種情況。

但是當火車從靜止開始,突然又加速靠近地面人,地面人看火車裡的甲又會發現:甲的時間變慢了,甲會看到地面人時間變快,這又屬於「時間具有可比性」的第一種情況。

當火車保持某速度不變一直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地面人看甲覺得時間慢,甲看地面人也覺得地面人時間慢,結論雖然衝突,但是卻不屬於「時間具有可比性」的任何一種情況。

自此「時間變慢」帶來的看似矛盾的問題,迎刃而解。我是百家號《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如果對文章有異議可以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如何使時間變慢的?
    按照狹義相對論,運動的尺會縮短,運動的鐘會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尺縮鍾慢的意思是,當你測量一個距離,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你靜止的時候測量到的地月距離是l,當你駕著飛船從地球高速飛向月球時測量到的距離就會小於l,並且速度越大測量到的地月距離就越短。狹義相對論有一條基本原理叫相對性原理,意思是物理規律在所有的慣性系中具有相同的表現形式。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講了不少,其中有個效應:時間變慢,不少朋友仍然有很多疑惑,所以今天這期節目就針對「時間變慢」效應給大家再度剖析。我們來回顧狹義相對論裡面的「時間變慢」,說的是你相對於地面靜止,一列火車相對於地面運動速度是0.1c,c是光速。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與狹義相對論
    時間與空間皆不能捨棄對方而獨立存在,如果你深讀相對論,就會對此有所認識。時間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時間還會因運動而變慢。這裡所說的時間變慢可能與你對時間的理解並不相同。很多人認為時鐘則代表時間,時間變慢就是說時鐘會變慢,其實二者並不相同。
  • 為什麼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想要通過一篇問答來仔細講準確廣義相對論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可以先從狹義相對論開始入手,畢竟狹義相對論中也是存在鍾慢(也就是時間變慢)效應的,而狹義相對論只是廣義相對論在時空平直時的特殊形式,因此了解狹義相對論十分有必要。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前提: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根據相對論,運動的人時間會變慢,那靜止的人有可能時間變快嗎?
    我們將題主的問題分為兩部分:①運動的人,其時間會變慢。②靜止的人,如何改變自己的時間?先來看第一部分,所謂運動的人時間變慢,這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結果,但這個時間變慢在不同參考系內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為關鍵在於相對速度是多少,下式就是狹義相對論關於時間膨脹的公式其中v指的是相對速度,也就是說當觀察者立於地面不動時,面前跑過去一個人,那麼觀察者就能得出跑步者時間變慢的結論
  • 3分鐘理解狹義相對論,為什麼光速下時間會膨脹(時間變慢),空間會壓縮
    從我的角度評價《量子物理史話》這本書先出,比較火,但其實沒有《時間的形狀》寫的好。受不了《量子物理史話》作者動不動就暗流湧動,驚天霹靂,烏雲密布,開天闢地之類的長篇空虛形容,有些關鍵點沒有講明白,邏輯沒有一氣呵成。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一提到《相對論》大家第一感覺就是很複雜!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這個事,其實《相對論》不是一個特別難的話題,只是它裡面很多的內容和我們現實生活感覺到的內容不符,所以讓人很難理解。大家也都知道《相對論》是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這麼一個顛覆了物理學界的理論,之所以說《相對論》是顛覆性的,是因為它顛覆了到有它為止的人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這種顛覆性的學術也有許多個,比如《進化論》其實也是顛覆性的,一開始人們都認為神造了人,後來達爾文說我們是動物。再比如 「地球是圓的」是顛覆性的,還有西琴的《外星生物創造論》也是顛覆性的。
  • 根據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天宮二號上的時間比地球上快還是慢?
    根據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由於天宮二號在太空中飛行,那上面的時間流逝速率與地球上相比會有所不同。不過,只有在接近光速和強引力場的情況下,時間膨脹效應才會變得很顯著。天宮二號和地球的時間流逝速率差異其實很小,小到只有用原子鐘才能測出來。
  • 時間也是有速度的?可以變快也可以變慢?
    前面我寫過很多篇關於狹義相對論的文章,其中介紹了一個非常核心的物理現象:時間膨脹。也就是說時間本身也會變慢,時間也有一個自己的速度,每個人的時間流逝速度其實並不一樣。但是不少網友依然無法理解時間是如何變慢的,也無法合理理解狹義相對論所說的時間變慢,到底是指啥變慢了,今天我來進一步剖析時間的神秘面紗。首先要理解一個概念:慢。什麼叫變慢了?其實就是單位時間內某項操作次數(或者量)變少了,比如我說這輛火車變慢了,就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火車移動的距離變少了。所以變慢就包含了兩個核心概念:1、單位時間。2某操作次數(或者量)變少。
  • 時間延緩:重力如何讓時間變慢的?
    這種矛盾讓愛因斯坦宣布了物理學史上具有突破性的答案之一,也是讓人難以置信的答案—一個兼顧雙方的觀點,然而看起來並不是很讓人震驚。為了理解這個衝突,以及究竟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時間會走的如此慢,考慮到另一個精妙的思維實驗—愛因斯坦最好的實驗之一。愛因斯坦想像了這樣一幅畫面,一個人站在車站月臺,在他的兩邊都分別有一個燈柱。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
  • 深層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什麼物體的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
    ,還有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間的本質人類到目前為止仍舊沒有給出最終完美的答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感受時間,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時間。很多人或許覺得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時間的描述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下面就具體地描述下狹義相對論定義下的時間概念。在這之前,需要明白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光速恆定」。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可以創造「時間加速器」
    上一篇文章中我通過洛倫茲變換,給大家講解了狹義相對論中哪種情況會造成遠方的時間加速,那麼通過這種現象我們是否可以建造「時間加速器」呢?或者換一種說法,通過上一期的這種時間加速方法,能否去故意讓別人的時間加速走到時間盡頭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四、坐標時間與固有時間的物理意義第一、坐標時間是虛構的時間,僅在計算中有用,具有理論意義,但無法直接測量。標準時間才是真實時間,有測量意義的是標準鍾所記錄的固有時間不是坐標時間。但固有時間僅有局部意義,在大範圍的時空中,有意義的是坐標時間。
  • 愛因斯坦相對論PK北鬥衛星,結果是相對論被五五開了
    必須指出的是,狹義相對論的動鍾變慢是相對性的,也就是相對運動的觀測者都認為對方的時鐘會因為相對運動而變慢。然而可以說,使用北鬥衛星原子鐘做實驗,在一年裡,北京地面站原子鐘和天上衛星原子鐘只能是一快一慢,例如天上原子鐘走的慢,地面原子鐘走的快。這樣,在地面原子鐘角度說,天上原子鐘變慢了,這種動鍾變慢支持了狹義相對論的動鍾變慢效應。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可以讓時間變慢,對於同一個物體而言,它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其感受到的時間就越慢,對此他還給出以下公式用以計算(公式中的t代表被觀測者的時間,T代表靜止參考系的時間,G代表引力常數,M代表產生引力場的天體質量,r代表引力場中心與被觀測者之間的距離,c代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舉例說明:如果一個人乘飛機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往東飛,它的速度等於飛機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相比往西的飛機往東的速度更快,所經歷的時間就比那個往西飛的更短,這個結果已經被精準的鐘表測量所證明,也證明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換一種形象通俗的說法,這叫「時鐘變慢」。
  • 國際空間站的時間過的比地表慢?相對論告訴你答案
    空間站上的時間過得比地球表面要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解釋就是廣義相對論為GPS衛星修正時間的解釋,這兩者是一樣的,因為不論是空間站還是導航衛星,它們在太空軌道上的運轉純粹是由於引力引起的,換作更貼合相對論的說法就是:因為引力的實質就是時空彎曲,因此導航衛星之類的人造物都屬於自由質點,不受力。
  • 相對論說光速不變,那如何解釋光在介質中速度變慢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不了解,從而產生的疑惑!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是指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相對論中是不允許有質量的物質運動速度超過光速,如果達到光速,質量便會加到無窮大,所以相對論不讓攜帶質量和信息的物質超光速。因此超光速不是不被允許,只要不攜帶信息和質量就可以。所以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都沒有違反相對論。真空中最快,為3*10^8米/秒. 其餘介質都比在真空中慢,最接近的是空氣,約為2.996*10^8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