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跳槽去向調查:做法務人脈廣能拿50萬年薪

2020-12-12 搜狐網

  "39歲的年輕法官張偉將辭職信和工資條發到網上後,引發了人們對"法官跳槽"這一現象的關注。在很多人看來,跳槽後的法官適合做的工作就是律師,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人脈資源。然而律師們認為,人脈資源對於跳槽的法官來說並非最重要的,那麼什麼又是律師事務所看上的呢? 很多企業喜歡跳槽法官到他們那裡去做法務工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一些企業裡做法務,跳槽法官高的能拿到50萬的年薪,他們又靠的是什麼呢?"

  帶著諸多的問題,日前,北青報記者對跳槽後法官的去向進行了一次調查,去試圖解開"跳槽法官能拿50萬年薪"背後的謎團。

  法官離任兩年內

  不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

  如果去看一些律師的履歷,會發現不少律師曾經都在法院工作過。比如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宣東律師,曾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重點從事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審判工作。北青報記者從業內多位律師處了解到,從事律師行業是不少法官辭職後的"首選"。

  在普通人的印象裡,法官離職後轉型去做律師是一件非常順其自然的事情,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因為根據《法官法》的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兩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對於一些離職後想轉型做律師的法官來說,這個規定是一道繞不開的坎。面對這個規定,一些人會先進入企業做兩年法務,等時間滿了兩年之後再去從事律師職業;一些人則會先選擇進入律所,從行政人員、律師助理做起,等時間夠了再做律師。

  "在律師事務所做行政人員、律師助理,拿的都是固定工資,收入一般,肯定沒有正式的律師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律師對北青報記者說。

  律師事務所選法官

  能力最重其次是人品

  北青報記者通過採訪調查發現,目前,北京律所的律師中,有不少都是從本地和外地法院跳槽而來的。

  在不少人眼裡,法官轉型做律師,由於在法院工作過,很多人都是之前的同事或者朋友,如果去法院打官司,會比別人有很多優勢,這是一筆很豐厚的"人脈資源"。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法官法》所以對法官離任後就職有所限制,其目地就是為了堵住可能出現的"人情案"。

  北青報記者採訪多家律所後發現,律所在招離職法官當律師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強調"業務能力",其次是人品,"人脈資源"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人脈是個很複雜的東西,當然人脈資源也會看,但是沒那麼重要,最看重的還是個人能力。"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說,並且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幹了很長時間的法官,資歷很深,有的則是剛開始乾沒幾年,本身還處於成長階段。在做了律師之後,有的人轉型轉得很好,但也有一些短時間內很難適應這種轉變。

  而能否適應這種轉變,也直接的影響著法官轉做律師以後的收入情況。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跳槽法官轉做律師後,收入的確會高於當法官時的工資,但也並不是像外界所說的那樣"年薪五十萬起"。"在收入上視個人情況而定。律師收入高低主要取決於代理的案件數量和給所在的事務所帶來的創收。"許蘭亭律師說。事實上,在更多的律師看來,無論跳槽法官之前在法院工作如何,或者人脈多廣,但只要做了律師,就能以律師的業務要求來衡量其績效。

  據了解,法官轉為律師後,收入水平參差不齊。不過,北青報記者詢問了多家律師行業的資深人士,但他們並不願意直接談及法官轉為律師後的薪水問題。而易勝華律師也只是從律師行業的角度側面談及了這個問題:"在收入上,律師收入和業務掛鈎,可以掙多少,要看律師能力,有的人能拿30萬到50萬的年薪,但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到大企業做法務

  人脈廣能拿50萬年薪

  由於《法官法》的規定,一些離職法官在離職後更多地選擇進入企業去擔任法務工作。這個趨勢在近兩年更為明顯,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進入國有企業,近年來法官辭職後進入網際網路公司、金融公司當法務的已經越來越多,"這些企業收入相當可觀"。

  北京某中字頭企業的法務吳遠(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相對於法院的工作壓力來說,法務工作雖然也很繁忙,但相對輕鬆一些,收入上更可觀。如果能擔任企業法務部門的負責人,那麼收入高過法院數倍應該不成問題。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由於具有法律背景,在法院工作過,一些具有豐富審判經驗的法官特別受大企業法務部門的青睞。

  "一些大的企業會比較看重這些經驗豐富的離職法官,因為這些人有豐富的審判經驗,在法院工作過,在法律界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大企業為這些人開出年薪50多萬很正常。"易勝華律師表示。

  但易勝華律師同時表示,不是每個離職的法官都適合去做法務,因為除了審合同這些日常工作,法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談判,"這需要一定的辯論才能,有的法官可能在這方面並不擅長"。

  觀察

  法官跳槽 還有哪些選擇

  除了去律師事務所或者企業做法務,法官跳槽之路還有哪些呢?北青報記者調查後發現,其實法官跳槽後的出路並不算多。

  法官轉型成學者不多見

  除了轉型做律師,也有一些法官選擇繼續深造,進入高校,從事學術研究。比如曾參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司法改革任務起草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傅鬱林教授,便曾在武漢海事法院工作了8年的時間,歷任審判員、研究室副主任,之後進入高校研修,最終成為著名的法學學者。

  但像傅鬱林這樣法官轉型成學者的情況並不多見,根據媒體的公開報導,更多的情況是法官成為高校的兼職教授。因為根據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要想成為一名教授,不但要取得一定的學歷,還要完成教學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時間跨度比較長,對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法官來說,放棄工作,重新進入高校進修,顯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到其他系統做公務員很難適應

  在離開法院的法官中,也有一部分是選擇通過考試或者調動進而到行政系統中當公務員。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跟行政系統公務員相比,法官的晉升空間相對比較小。進入到法院之後,先要做一到兩年的書記員,然後提拔成助理審判員可以辦案,再經過兩到三年的助審經歷,才能提拔為審判員。除去極少數法官會被提拔為副庭長、庭長,絕大多數年輕法官只有在每年的上級法院遴選中,才有可能被遴選到上一級法院去當法官。

  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的張明梅律師曾在西南某省基層法院工作了十幾年時間,先後擔任該院書記員、審判員、庭長,最後成為該院刑事案件審委會委員,根據她的經驗,在法院裡對一些人員較多的業務庭室來說,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機會晉升到庭長和副庭長,如果所在業務庭室的領導年輕能力又強,那其他人晉升會更難,而在法院系統內工資和職務又是掛鈎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獲得晉升,可以通過遴選進入上級法院,但這個名額非常有限,也可以調動到其他公務員系統中。除去名額有限,還會有新的問題,"法官是從事審判業務的,專業性非常強,即使到了別的部門可能會覺得業務不對口,感到不適應"。

  講述

  "我有更多時間陪孩子了"

  張揚(化名)是某省法院一名普通的法官,最近幾個月,剛從法院離職。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的時候,他再三要求一定要將自己的名字隱去,"只有幾個親戚朋友知道我離職了,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

  張揚如今在一家企業做法務經理,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制定、修改、審核單位的一些合同和法律文件,單位有官司要打,他就跟下屬一起收集整理資料配合律師的工作,有時候也會出差參與單位的一些重要合同的討論和談判,單位的員工或者客戶經常會找他來諮詢一些法律問題,他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解答。雖然工作依然繁忙,但跟當法官的時候相比,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自己的孩子。

  對於從工作了十幾年的法院離職,他說他考慮了很久。在外人看來,從事法官職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又身在體制內,將來退休了,各種保障也不用擔心。旁人有時會非常羨慕他的這種穩定。離職之前,他反覆權衡過,一旦離職,這種穩定就不會再有了,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離職。

  每個月,他發到手上的工資是4000多一點,除了工資,他也看不到繼續幹下去還有晉升的空間,"我已經快40歲了,基本上已經沒什麼晉升空間了。法院系統晉升空間本來就小,基層法院有的法官幹了十幾年甚至到退休,他們的法律職務只是助理審判員,法官等級也只是三級法官,行政級別也只是一個科員"。

  而法官繁重的工作壓力也讓他萌生退意,他自己曾經算過,一年下來他至少要審200多個案子,幾乎每天都在加班,每晚都在寫判決。而法院內部非常嚴格的"錯案追究制"則讓他每時每刻都像在"走鋼絲",一點都不敢大意,時刻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中。

  不久之前,一位在法院系統工作了幾十年的法官,在跳出法院系統後求職時以一種戲謔的方式說"賣身不賣藝"。但在張揚看來,他自己早已經把自己"賣"給了他曾經為之努力的法官職業,"有時候,還會經常夢到自己使勁敲下法槌,然後從夢中醒來"。

news.sohu.com false 法制網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4-07/28/content_5689961.htm?node=20908 report 4338 "39歲的年輕法官張偉將辭職信和工資條發到網上後,引發了人們對"法官跳槽"這一現象的關注。在很多人看來,跳槽後的法官適合做的工作就是律師,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人脈

相關焦點

  • 揭秘奢侈品鑑定師 資深級拿50萬年薪
    揭秘奢侈品鑑定師資深級拿50萬年薪揭奢侈品鑑定師培訓內容奢侈品鑑定師,這個在國內剛嶄露頭角的新職業,不少人對它感到陌生,甚至連大牌的Sales都直言「從未聽說過」。日本奢侈品交流促進協會秘書長李娜說,她在奢侈品行業多年,做過6年的國際買手,3年的奢侈品鑑定師。
  • 法務這樣提漲薪成功率達95%
    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法務會認為自己的現有工資是高的,每個人心底都有漲薪的願望,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提出來,一方面,自己也許沒有足夠拿得出手的成績說服領導,另一方面,含蓄的中國人總是在談到錢的時候會覺得尷尬
  • 2020法考拿證後,選擇法務還是律師?
    2020法考拿證後,選擇法務還是律師? 2020年新一輪的法考進程又開始了,對於法考,我們的考生是不是還有很多疑惑,為幫助大家答疑解惑,接下來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給大家帶來:2020法考拿證後,選擇法務還是律師?
  • 50萬年薪招聘機械工程師
    昨日,杭州市人才開發中心在杭州黃龍飯店舉辦的「2006夏季杭州高級人才招聘會」上,某企業「年薪50萬」的宣傳廣告煞是醒目。  據介紹,傳化集團、萬馬集團等84家用人單位參加了本次招聘會,公開招聘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和計算機等30餘個專業的1400餘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 做公司法務的3個優勢和5個劣勢
    首先要說公司法務絕對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但是也絕對是一個相當糟糕的選擇。這不是在開玩笑,公司法務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存在。身邊認識的律師跳槽去當法務的不少,女的居多。但是法務轉行當律師的更多。  一、先說說公司法務的優勢吧。  1、穩定  作為公司職員,法務有著穩定的職業飯碗。
  • 當新員工工資比你高時,你會跳槽,跟公司談漲薪,還是選擇跳槽?
    工作了3-4年的老員工可能待遇與剛畢業的人持平,跳槽過來的人,更有可能同工不同酬,薪水是你的2倍。公司寧願高價招新人,也不願加薪留住老員工。這就是職場常見的工資倒掛現象。小編針對工資倒掛現象,在問卷網上做了一個調查,具體調查數據如下:調查顯示,52.7%的受訪者覺得職場薪酬倒掛現象是很正常的,47.3%的受訪者認為這種現象是不公平的。
  • 換場半年紀:法官助理到公司法務
    【寫給同路人】 法官思維重在慎獨守成的判斷、大小前提的推演及完美的邏輯論證,但法務思維著力於預判風險與事實發現,攻守兼備、適時取捨,在不確定性中權衡利弊,尋找確定性。從身處司法改革洪流的法官助理,到數字經濟時代適用代碼法的網際網路公司法務,身處縫隙、脫殼蛻變,親歷同一行當的兩種身份,前法官助理的視角自省現法務工作。 從旁觀者到親歷者,復盤這半年忙碌匆匆的工作,比較法官與法務工作能力異同,回應2020年特殊年份的抉擇。
  • 4個月培訓,拿30萬年薪……
    4個月培訓,拿30萬年薪…… 2020-11-10 11:18
  • 最難就業季,博士畢業出國變難,國內高校50萬年薪挽留優秀博士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某課題組給出年薪50的招聘廣告來吸引優秀博士後!中外科研平臺有差距 那麼為何中國的優秀博士畢業生會選擇海外深造,而不是留在國內做博士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科研課題組的科研平臺和實力與海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比,差距非常的明顯,就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中科院大學為例,雖然中科院在很多科研排行榜上橫掃全球科研機構,中國各大名校的綜合排名也在穩步提升,然而都是靠量化堆積的結果,國內很多所謂的科研學者缺少自己的思維,靠著勤奮和拼速度來做科研,喜歡追熱點,國際上什麼熱就研究什麼,造成自我原創科研較少,造成國內科研機構整體的科研高被引論文產出率偏低
  • 醫學精英化教育勢在必行,地方醫院50萬年薪卻引來毀約走人!
    50萬年薪換來的毀約走人最近,貴州畢節市5名醫生辭職引發網絡關注,2017年貴州畢節市為了提高當地醫院的醫療診斷水平,用50萬的高額年薪從國內醫學名校引來5名優秀醫學畢業生,結果卻遭遇已經籤約的醫生們毀約走人的事件,其中一名畢業生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畢業生
  • 職場資訊 | 為什麼跳槽加薪會比內部調薪要高?
    >新來的畢業生都比他的工資高,心裡很是不平衡,雖然年終獎拿了挺多,工資也漲了20%,但自己勤勤懇懇在公司做了兩年還是比不上新來的應屆畢業生的工資高,最後無奈之下選擇了跳槽拿到了自己滿意的薪資。 所以為什麼跳槽加薪會比內部調薪要高?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問題。因為求職者的薪酬待遇只有從跳槽的那一刻,才會重新被市場價值評估。說白了,如果你跳槽到一家公司,你的市場價值從入職這家公司開始,才會被人力資源部門所認可。
  • 高管跳槽,是要高年薪還是要高職位?
    昨天一位電商運營總監的朋友,給老王打電話,諮詢老王關於跳槽的事情,問老王,跳槽時,是考慮年薪高還是考慮職位高的企業呢?老王的理由是:雖然在知名公司職位低,但可以為該朋友的職業發展做背書,也可以讓你接觸很多人脈資源,為你以後職業發展或創業都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知名公司的背書效應,比你多年薪10萬年薪還要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創業型公司都希望從BAT公司挖人來做他們的高管,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從BAT出來的高管可以為創業公司做背書,可以向投資人吹牛,可以更好的融資。老王建議,選擇該企業給的機會。
  • 網易教師50萬起步,字節跳動200萬年薪聘教師,名師收入極限在哪
    萬起步,字節跳動招200萬年薪老師 ,跟誰學出現千萬級老師2:新東方名師跳槽跟誰學,機構動輒百萬年薪挖名師3:家長貨比三家,名師效應影響有限01網易50萬!字節跳動200萬!僅面向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南大、浙大、中科大、人大以及&34;前50院校的畢業生。而有道精品課的招聘信息顯示,只要夠優秀,50萬保底的年薪,本科生也可以拿到。
  • 職場八個扎心真相之首:跳槽漲薪往往更容易些
    採訪了不少職場達人以及資深職場高管,現在將八個真相總結如下:一、跳槽漲薪的速度會比在原公司快很多如果你的公司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碰到這些情況,你想要在公司漲薪的機會很渺茫,就可以考慮跳槽了,因為大多數人跳槽後的薪資都會比原來多。在跳槽前還有個前提,你的能力和業績要高於團隊平均水平。二、30歲以後,千萬不要裸辭進入而立之人,不能再像剛畢業的年輕人一般,想跳槽就跳槽,不考慮那麼多。
  • 45萬年薪還嫌少?上海交大應屆碩士籤約華為後悔了
    「華為的企業文化蠻好,藉此機會多歷練下,如果將來認為不合適,有工作經驗,跳槽也很容易。知足常樂!」以前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或許大家還沒有直觀地認識。但是結合最近爆出的各種高薪資待遇應屆畢業生,大家應該有所改觀。比如前段時間華為200萬年薪招聘博士,可見高端企業對於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尊重人才,珍惜人才,培養人才。
  • 拿完年終獎換工作?報告:跳槽間隔3-4年漲薪可達30%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拿完年終獎換工作?報告:跳槽間隔3-4年漲薪可達30%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1日電 進入年末,「拿完年終獎要不要跳槽」已提上職場人待辦日程。21日,BOSS直聘發布《2020職場人跳槽觀察》顯示,過去5年裡,中國35歲以下白領的平均跳槽周期從23個月逐漸降低到20個月。對於中國年輕職場人來說,「鐵飯碗」的概念正變得陌生,跳槽成為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廣能人物】李江店長:心念正,無往而不勝
    那時候大家都認為生鮮行業有前途,有未來,所以願意一起做這件事。這樣的日子,李江堅持了二年。 1999年,李江有了「開自己的店」想法,他用二年上班存下的工資,在北京的海定區西三旗租了一個攤位,但是由於不懂經營規劃,初次創業,半年後以失敗收場。當然,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但命運的安排讓這時的李江擁有遠超同齡人的閱歷與擔當。
  • 那些把漲薪寄希望於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人漲薪靠學習,有人漲薪靠人情,有人漲薪靠跳槽,等等,還有更多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實現漲薪那這些不同的漲薪方法,實用它的人們最後都怎麼樣了呢?尤其是把漲薪寄希望於跳槽的人。今天我們就聊聊那些把漲薪寄希望於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1、還在跳著,效果堪憂跳一次沒有實現漲薪的目的,就繼續往下跳,完全就是碰運氣,運氣從來就沒有好過,所以效果堪憂,離漲薪的目的還遙遙無期。
  • 孩子博士畢業,華為65萬年薪,公務員18萬年薪,如何選擇?
    但你做公務員年薪只有18萬,那麼10年時間頂多也就180萬,這個跟在華為的工資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你單純是為了錢,那在華為工作肯定要比在公務員工作更好一些。
  • 對員工而言,辭職跳槽的成本究竟有多高?意想不到的有這些
    佛山,我一個下屬離職後,跳槽去一家同行業建材公司,發現公司規模差不多,但是管理風格完全不適應,做了不到一個月辭職;再次跳槽換行業,發現完全不適應電商行業的風格與節奏,不到一個月再辭職,兜兜轉轉跳了4次,不敢再跳了,他知道再跳沒有公司會願意接盤一個適應不了企業頻繁跳的員工,最後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待遇比最開始離職前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