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稱,寫竹書打破了前人規矩,比古人寫竹簡還難

2020-12-17 陳洪標寫字說畫

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稱,寫竹書打破了前人規矩,比古人寫竹簡還難

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的「竹書」好搶眼。

他自稱,之所以至今沒人寫,有四大原因,而且自己在毛竹寫書法,是打破了前人的書法規矩,可謂獅子搏象。比古人寫竹簡還難。

從曾翔的吼書,邊吼邊寫大字,寫出一堆大醜書,再到邵巖的用針管射墨的射書,用漁網蘸墨撒網而成的漁網書法,醜書的級別一級級往上升,現在又出來亂書大師王冬齡在毛竹上寫書法的「竹書」。

有網友看了王冬齡自己對「竹書」的解釋,和強調在毛竹上書寫的難度,為此調侃道:曾翔邵巖算什麼,吼書射書網書誰不會,沒有一點技術含量,誰都會!但是在毛竹上寫,敢嗎?這可不是說說玩的,難度很大,也就他王冬齡敢!

確實王冬齡在一篇《寫竹記》中,對自己的竹書有過這樣的評價:首先是「將這麼多毛竹環圓而書寫看來是無人做過。」

其次,王冬齡認為即使有過這樣想法的人,也由於4個原因而未付諸實施。一是「由於狹隘經驗的困擾」,二是「不能寫(書寫基礎不夠)」,三是「不敢寫(怕發揮不好)」,四是「不樂寫(即使寫幾根,覺得苦差事)」。

看見沒有,總結的多到位。

相反,對於他來說,「在毛竹上書寫是很新鮮、很過癮、很有趣的創意實踐。」

他說認為「這是錘鍊筆法功夫」,「毛竹上所書寫的手感與觸感是一種嶄新體驗」。

「這真是一種對筆法技巧的大考驗。而我寫的是筆走龍蛇的大草,又是極其狂放不羈的亂書,比古人寫小竹簡難度加強了。」

他還談到了一些具體的感受,比如筆鋒會完全破開,重力用腕,無墨求筆,將筆在竹上「蹭」出墨跡。或者寫毛竹時環圓而書,左右擺動、東歪西倒,細看仍左呼右應、筆勢雄健。其實這也是打破前人的書法規矩,將筆鋒筆肚筆甚至賊毫都用上了,可謂「獅子搏象」,竭盡全力,勇猛頑強。

「最後看到這樣寫好字的上百根的竹子成排又緊靠在一起,既很有竹簡的趣味,又具有極強的藝術張力。」

網友對此提出,你之所以強調直接在毛竹上書寫的難度,給人的感覺就是你比別人牛,這麼難寫的毛竹,你都能寫。

這也沒什麼問題,你炫技也好,功力深厚也罷,而問題的實質是,你寫的是什麼?

不管多少難寫,寫在竹上,還是其他上面,你寫的不都是亂書,醜書嗎?這又有多大意義?

精彩推薦

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一場寫竹書展,寫掉770株毛竹,相當4畝竹林

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學懷素在毛竹上寫字,網友:又亂又醜太忽悠

醜書亂象,連美協主任都看不下去了,建議撤銷中書協,不能再等

對此你怎麼看?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人物|王冬齡:寫境與造境
    在蘇州凱悅酒店三樓五象文化空間裡,一場別開生面同時又與「竹」有關的展覽正展出,而白色牆壁上則寫滿了歷代名家所賦與「竹」有關的詩詞或畫拔,如:金農的《竹》、倪瓚的《畫竹寄友人》、徐文長的《畫竹》等,在毛竹上書寫的書法依然醒目,只是相比初出之時多裡了幾分斑駁之感。除此之外,一幅幅書寫在亞克力上的「亂書」也格外引人注目。
  • 王冬齡寫醜書?冤枉啊,他的亂書可能是受「最後一位皇帝」啟發
    有畫說|藝外討論本期導讀:著名書法大師、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以其亂書名動江湖,卻被眾人批為醜書,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最後一位皇帝」留下的御筆墨寶,才明白原來王冬齡可能真是被冤枉了,他的亂書,極有可能傳承自這位皇帝的書法,他的書法可有著「皇家血統
  • 王冬齡: 我在傳統功夫上沒有一點苟且和偷懶
    王冬齡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所以在進入浙江美院學習之前,我的基礎應該說還是比較好的。進入浙美之後,美院的書法體系和林先生之前的教導,還是略微有些不同。林先生除了漢碑,他還比較講究行草,當然他的漢碑功夫比一般的隸書大家都要強,但他更重視表現那種飄逸和草書中的亂序;而浙江美院則更強調魏碑篆書。
  • 書壇有高人,美院教授用英文寫春聯,漂亮是漂亮,算是書法嗎?
    書壇有高人,美院教授用英文寫春聯,漂亮是漂亮,算是書法嗎?上面說的這位美院教授,名叫徐冰。徐冰是誰?簡單介紹一下,他1977年考入中美院版畫系,1981年留校任教,1987年獲得碩士學位,現在是中美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獨立藝術家,曾在國內外很多著名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書法方面,徐冰做過啥?在我們普通人的心目中,書法就是用毛筆寫漢字。
  • 從沉重竹簡到輕薄的紙張,古人買書讀書之路是如此的崎嶇坎坷
    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後,紙張的使用便逐漸開始推廣了起來,並且成為了竹簡很好的替代品。在之前用竹簡寫作的時代,往往為了完成一本書,要耗費幾百斤甚至幾萬斤的竹簡,因為一篇逐漸上面僅僅只能寫幾百個字,而且還不能出錯。
  • 書法家王冬齡太廟揮毫 展32米鏡面壁書《易經》
    王冬齡的大型鏡面壁書《易經》 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 應妮)「道象·王冬齡書法藝術」6日在北京太廟藝術館開幕,書法家現場在太廟前廣場上揮毫。展出的全長32米的大型鏡面壁書《易經》尤為矚目。  本次展覽王冬齡以「亂書」和「壁書」的形式來呈現中華文化經典,主要展出其新近創作的大型鏡面壁書《易經》,作品全長32米,高3.5米,由白色的油漆在不鏽鋼板面上書寫而成。同時展出的還有書法家近年來創作的蠅頭小草《道德經》和《莊子·內篇》等十餘件草書作品。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聯合擔任該展的總策劃。
  • 當代名家王冬齡,草書寫白居易詩句,你能讀出來,算我輸
    草書,和別的書體還不一樣,有它自己的一套結體規律。如果你不懂草書的書寫法則和習慣的話,別說下筆寫了,想要正確流暢地讀出來都非常困難。草書雖然難以識讀,但是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大家別著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識讀起來比張旭還難的草書。這麼說吧,即使你精通草書,在人家面前照樣懵圈。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高人是誰呢?很多朋友都很熟悉,他就是當代名家王冬齡。下圖就是王冬齡老師用草書寫的白居易詩句,大家看一下,如果你能讀出來,算我輸。上面這幅草書作品寫的是啥?
  • ...寫楷書不成,後轉向醜書,並成為富於創新的書法藝術家!究竟怎麼樣?
    王冬齡是走在書法藝術前沿的一位書法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為什麼說王冬齡是藝術前沿的探索者?因為他在書法專業上出道很早,並且多次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多個因家傳播中國書法文化,他見識了國外藝術的多元性,走出了一條自我書法藝術性的道路。 但人們對王冬齡的書法歷來是有爭議的。
  • 兩位書法女博士和11歲小孩,學書10年,還沒有才學5年的寫得好?
    本文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兩位書法女博士和11歲小孩,學書10年,還沒有才學5年的寫得好?很多網友看了我寫的《兩位80後書法女博士,氣場為什麼這麼大?是人漂亮還是字漂亮?》,心裡就不服,說人是漂亮,字不咋滴。
  • 大師寫《觀音經》除疫消災,為何寫成了醜書?網友嘲笑還真能闢邪
    大師就是那位寫書法之前,要吼三吼,而且邊寫邊吼,最後寫出來一堆醜書的「吼書大師」——曾翔,他還專門舉辦過「春秋筆法——獅子吼」書法展。 ▲曾翔寫吼書現場一。 寫吼書,可不是耍江湖。就像王冬齡寫亂書,那都是他這個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級別才玩的。
  • 為什麼古人寫字要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寫?這樣寫有什麼講究?
    傳統書寫模式,極適竹簡書寫說到古籍,我們可能會首先想到竹簡,竹簡都是由一片片的竹片製成的,所以可能覺得造成這種書寫方式的原因,是因為書寫材料的限制導致的。這種說法這樣看起來是有道理的,在古代造紙術未出現之前,文字的記載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需要刻在木板或者書寫在竹簡上的,木板或者竹片雖然不是多麼珍貴,但是這種材料的製造很浪費時間,我們看一下這種竹簡的書寫方式。古代竹簡的書寫方式,竹簡的書寫及閱讀大都是字在上這樣捲起來的,方便查詢及閱讀。細長的竹片根本也不適合橫著書寫,而且橫著書寫時,是從右到左的,也不方便。
  • 王冬齡憶林散之:詩書的山林氣象,莫不是人生況味種種
    林老寫了一封信,給當時在博物院工作的肖平,介紹「王冬齡同志我的友」來看展,還鄭重地蓋了印。肖平後來複印了這封信給王冬齡。今年,蘇富比拍賣了一封介紹信,林散之介紹王冬齡拜會啟功。「我那時沒有拍照的意識,也沒有複印,這封信最後留在了啟功先生那裡。」
  • 「文字文明」竹簡、算籌,對早熟的古代中國數學影響巨大
    我國現存最早的算術書籍,是1983年12月-1984年1月在湖北江陵張家山西漢呂后時期墓葬出土的竹簡《算數書》,《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卷》[1]彩圖P47就有這部竹簡《算數書》的照片。此《算數書》大約有二百支竹簡,出土時一百八十餘支較為完整,十餘支殘破,在一支竹簡的背面有「算數書」三字,當是該簡冊的篇名[2]。
  • 沈鵬:學書法要靠自信,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網友:根本看不懂
    很多人知道,如今書法家協會十分注重書畫藝術的「創新」,一件好的作品首要標準就是要看「有沒有創意,有沒有突破古人」,這個標準也成為加入書協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一些書法專家認為,每個時代都要有與之相應的文化藝術,如果今天我們還繼續跟著前人的腳印走路,繼續沉浸於二王、顏柳、歐趙書法的陰影下,那我們的作品將是毫無創意、毫無價值的。
  • 美院教授用英文創造假漢字,拍出1千萬後他笑稱:為了讓別人尷尬
    傳說中鬼谷子的師傅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一看,書中竟無一字,鬼谷子心中十分詫異。跟隨師父九年時光,感情日篤,因心中感念師父,一時無著無落,也無心茶飯,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想起那捲無字天書的竹簡,遂起身研究將其鋪散開來。
  • 「寫不盡的世界」李名郎書法作品展,13日在雲棲小鎮谷田美術館開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12月13日,「寫不盡的世界」李名郎書法作品展在雲棲小鎮谷田美術館開幕。青年藝術家李名郎,曾在中國美院建築學院學習。「我從小對書畫感興趣,在美院,雖然學習的是建築景觀方向,但是有幸結識了吳山明先生。」吳山明是中國美院國畫系教授、博導。李名郎說,他常去吳山明先生的工作室拜訪,吳先生也很器重自己,對自己有勉勵和期望。王冬齡書法作品《登鸛雀樓》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常常會覺得與當代書法家王冬齡風格相似。
  • 你說「亂書」,他罵「醜書」,王冬齡的書法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王冬齡在書法界的地位及傳統書法功底人所共知,筆者不再贅述。他在美國講授中國書法三年餘,接觸了解了西方後現代主義藝術,並將其中一些元素與中國傳統書法相結合,進行大膽創新,便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甚或口誅筆伐。綜合起來,無外乎「不認識」、「這還是中國書法嗎?」
  • 經典中的成語:不刊之論--竹簡的故事
    可見「刊」的本義是「剟」,「刪」的本義也是「剟」,「不刊之論」即不刪之論,這個成語與古人使用竹簡和木牘有關。竹簡和木牘是中國文字的早期載體,竹簡是用竹製成的長條薄片,木牘是比竹簡略寬的木片。《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始皇帝),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也就是說秦始皇每天要看的奏摺文書大概有100多斤。
  • 這位高顏值的美女書法家,寫的字讓人難堪,網友:不如小學生
    這位高顏值的美女書法家,寫的字讓人難堪,網友:不如小學生前言:在近幾年的時期裡,醜書文化不斷在我們眼前呈現,更是有意思的就是,這門學術留存到了如今,更是愈演愈烈,更是讓人們感到害怕像是盲書、吼書都不斷在我們的眼前出現,甚至變得更是離譜,更是有人將此類書法當成是笑料來看待,更是有人被搞得走火入魔。有一位名為蔡夢霞的女士就成為了高顏值的美女書法家,但是寫出的字體卻讓人感到很是醜陋,就連網友們也都一致認定,還不如小學生。蔡夢霞出生1972年,在高考那年考入浙江美院,後期學習書法專業。在4年內更是獲得本科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