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寶寶智商發育不可錯過的敏感期,有人說嬰兒是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圖畫,意境很美,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是錯的。兒童的大腦更像硬體基本齊備的計算機網絡,所缺乏的是硬體之間的連結。人一出生就有1000億個神經元,平均每個神經元與2500個其他的神經元連接,之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像雨後的春筍開始瘋長。到三歲時神經元與神經元間連接的平均的數量,達到了15000個。神經元之間的粘結充分性和高效性,決定了孩子的智商。人類大腦的神經元連接的發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個是連續性,第二個是階段性。連續性是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一直進行著,直到老年階段還在繼續;階段性是指神經系統在某一個階段,某個功能會飛速發展,錯過了這個階段可能終生難以彌補。這個階段性又被稱為敏感期。
敏感期的概念是由偉大的瑪利亞蒙特梭利提出來的,她是教育史上最傑出的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最早提出了尊重兒童發展規律的教育思想。現在這一思想引導的蒙特梭利的幼兒園遍布全球,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強調把握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反對填鴨式的教育,鼓勵孩子自己在實踐中發現知識,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提供豐富的教具供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
100年前美國人想盡辦法終於說服了蒙特梭利訪問紐約,此後美國成了世界的中心,這中間有很多的因素,但我相信這位偉大的教育家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因為人是一切的根本,而兒童教育是人的發展的根本。蒙特梭利教育在全球出了許多商業領袖、科技天才,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幼年時都讀過蒙特梭利幼兒園,雅虎的女ceo就說「除非你知道佩奇和布林是蒙特梭利的門徒,不然你就不了解谷歌」。
蒙特梭利提出的兒童敏感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敏感期就是在某一個時期,孩子對某件東西特別的感興趣,學得特別快特別容易。敏感期很短暫,在敏感期施教將事半功倍,能迅速提高孩子的心智。剛才講過,兒童的智力發展就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個過程有點像搭樂高的積木,或者安裝宜家家居。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一步的進行下去,如果省略了一步或者做錯了一步,後面要麼安裝質量有問題,要麼完全安裝不下去。那敏感期就是安裝流程當中最最重要的幾步,在敏感期環境和經驗對大腦的神經連接有著特別強大和特別持久的作用,在敏感期孩子的大腦就像雨後春筍瘋狂的增長。
敏感期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呢?我舉個具體的例子,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狹窄空間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裡孩子會喜歡鑽到小帳篷裡,或者衣櫃裡或者沙發的背後等窄小的空間裡,看上去是玩遊戲,但這對於孩子的三維空間的構建有極大的幫助。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起他讀大學的時候上一門機械製圖課,就是要把一個三維的物體,把從正面側面和上面投影成三個二維的圖像,最後畫出一幅圖。其他工程師根據這幅圖就可以復原一個物體的三維的結構,但這門課他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他無法想像三維的物體怎麼投影為二維,也無法把三個二維的投影綜合起來復原成一個三維的物體。而她在班上一直是個學霸,數學更是全國競賽得獎的水平,他這門課讓他非常的痛苦。後來我和他聊天當中慢慢了解到了,在他的童年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在狹小的空間裡玩耍的機會,所以他耽誤了空間構建的最佳敏感期,最後在大學時才受到這樣的挫折,這就是錯過敏感期一個真實的例子。
家長可能都會發現,一般在三歲左右孩子會出現秩序完美的敏感期,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期會傷害到對規則的要求。比如餐桌上一條魚端上來,爺爺吃了一口孩子大哭,不理解這個敏感期大人會誤解孩子不懂事。其實孩子是對魚不再完整了而感到痛惜,懂了這個敏感期的父母才知道這是建立規則的最佳的時期。再比如一個10個月的寶寶趴著趴著突然停下來,從地上的捏起一個東西仔細的看了又看,你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粒饅頭渣,類似的事情很多,大人常常忽略的一些細小的事物卻吸引著寶寶。這就是細小事物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使兒童有掌握事物細節的能力。
我每期都要給家長實際操作的技巧,這一期要給到您的實操技巧就是要讓父母知道兒童發展的大的敏感期,這樣你會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做到有的放矢。大家有問題可以留言提問喲,一起進行學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