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妙黛
所有人都說,我不配當媽
「我應該是全世界對寶寶最惡毒的人」。
這是一位產後不久的媽媽@居居媽媽,在一個平臺寫下的帖子。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她不想親寶寶,護士驚訝的問:你還嫌棄自己的寶寶?
說實話,小孩剛出生的樣子,確實不怎麼好看。但是作為媽媽,卻不能有「嫌棄」的念頭。
接下來就是餵奶、吃奶,親媽強迫她吃了十多個雞蛋,還告訴她「你不吃,寶寶就沒有奶吃」。
當她忍受著疼痛的時候,衝笨手笨腳的老公發了句脾氣,老公立馬回懟。
原來,媽媽的情緒,是不允許發洩的。
生娃後的第三天,媽媽又逼她喝豬蹄湯,即使她知道醫生不讓喝,可卻抵不住那句「沒有奶你就不配當媽」。
生娃後的第四天,吸奶器吸出來的奶裡面血肉模糊,半紅色的奶瓶終於讓家人「滿意」了。
媽媽說,奶裡都進血了,寶寶吃不了可惜了。
就連親媽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沒有人問過她疼不疼,沒有人關心過她艱難不艱難。
孩子拉了很多大哭不止,老公沒有顧及她真正塗碘酒烤傷口,大喊她過來處理。
每天早上,媽媽都會指責她奶水不足還不肯喝湯,都會「損」她一頓「你餓著孩子生他幹啥?」
孩子哭鬧的時候,家人都會指責她弄得不好。
而她心情不好發脾氣的時候,家人也只會說她「神經病」。
能把孩子照顧的白白胖胖,那是媽媽應該做的。可如果有一點不如「人」意,那你就不配當媽。
要顧及的「人」太多了,有孩子,有老公,有公婆,甚至還有親媽。
「每每深夜,各種愛寶寶的人都睡了,都對他的哭聲置之不理,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
短短一封帖子,充滿無數酸楚和委屈,仿佛偷窺了千萬媽媽的生活。
當媽後,你不能矯情,不能帶不好孩子,不能哭不能鬧,不能不為孩子著想。
因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啊,憑什麼就你事兒多!
有一位網友說:為什麼都要母親做?憑什麼讓一個女孩做這樣的母親啊!
都讓媽媽去做超人,卻沒有人記得,媽媽也只是一個小女孩。
那個小女孩並不「偉大」,也並不想做超人。
這樣的「英雄」,誰愛當誰當
在網上看到過一份《媽媽的崩潰守則》:
媽媽的崩潰,是要學會隱藏的;
媽媽的崩潰,是要有道德素養的;
媽媽的崩潰,是要尊老愛幼的;
媽媽的崩潰,是需要理智的;
媽媽的崩潰,是要考慮性價比的;
媽媽的崩潰,是不能打麻藥的;
媽媽的崩潰,是要分時間和場合的;
媽媽的崩潰,是要注意養生的。
沒錯,你可以崩潰,只要「遵守」守則就好,注意時間地點場合,不影響孩子。
在湖北武漢的地鐵站,有一名女子默默坐在地上啜泣。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時,摸了摸女子的頭,女子就突然抱著她,崩潰大哭。
就是簡單的摸摸頭,這樣的安慰都能讓一名媽媽潰不成軍。
她已經連續加班一個多月了,現在工作做完突然不知道做什麼,也不知道去哪裡,更不敢回家哭,怕嚇到女兒。
只有在地鐵站這種地方,沒有人嫌棄你矯情,才能默默崩潰一會兒。
出了這個地鐵站,又是一條好漢。
微博上有一個帖子,也是一位媽媽最真摯的心裡話。
她說:我實在無法排解心中的不快,家人不理解,無法跟朋友開口,只能跟陌生人說說心裡話。
生產過程中她內道內壁三處撕裂,好幾天後傷口開始腫大,腫到連菊花都摸不到在哪。
每次餵奶就是上刑,乳頭被嘬破。即使請了月嫂也依然抱孩子抱得手疼脖子疼腰疼肩膀疼。
有一次餵奶沒坐好,傷口撕裂一釐米,她害怕又委屈地哭了,而老公卻告訴她:別哭別哭,再哭就要回奶了。
在家人眼裡,媽媽就是一個奶瓶,就連哭都要為孩子著想。
老舍曾在《母雞》中寫到: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她有了一群雞雛。
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位母親就必定是一個英雄。
為了孩子無所不能,為了孩子要做英雄。
可是平心而論,沒有人願意做這樣的「英雄」。
別人拍拍肩膀說一聲「你加油」,你就要赴湯蹈火,才能維持英雄人設。
這樣的英雄,誰愛當誰當!
當媽的女人,最脆弱
於丹說:孩子是可以任性的,因為他們還不諳世事;老人是可以任性的,因為他們已洞悉世事;而中年?它離角色最近、離自我最遠。
當媽的人也是如此,不能像孩子、老人一樣任性,必須扮演元氣滿滿的正常人。
有心事要藏起來,因為你已經不是一個孩子;
遇到事情要堅強;因為你已經是個當媽的人。
男人稍微帶帶娃,就要被稱讚是絕世好爸爸,女人在家裡忙到炸,卻還要被吐槽是能力差的媽媽。
當媽後的脆弱是激素水平的下降,有一定的生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缺乏來自家人的關愛,有極大的心理因素。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女性產後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抑鬱症狀的,比例高達50%~70%,其中發展到產後抑鬱症的約有10%~15%。
一半以上的女性,都在飽受產後各種負面情緒的困擾。
可是我們生活中見到的那些媽媽,都看起來那麼「正常」,那麼堅強。
別人看到的,都是媽媽的堅強與剛毅,只有她們自己能看到,深夜偷偷流淚時,背影的顫抖。
那些擊垮媽媽的未必是多大的事情,一件件小事的積累,一點點小情緒的壓抑,總有一天會換來火山爆發。
我家女兒六個月左右的時候臉上起了好多溼疹,大家一起回想原因的時候,都怪我前幾天吃了一頓辣火鍋。
老公和婆婆紛紛指責我一頓之後,還給我了列了「禁食」清單,什麼辛辣刺激,海鮮牛羊肉,生冷食物,統統都是「違禁」的。
當天晚上,我越想越委屈,自己默默哭了起來。老公看到我抽泣的身影,問我發生了什麼。
我說完自己的委屈之後,他說:你就為了口吃,丟不丟人?
其實我真的是為了那口吃的嗎?我是為了自己的價值感跌到谷底,為了自己的付出全都被「過失」泯滅,為了自己的身份轉變後的委屈。
媽媽的脆弱,來自於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為了小事而崩潰,看起來是矯情。可是別人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小事,媽媽經歷了無數次。
穿著超人的外衣,內在卻是一個脆弱的孩子。
擊垮或拯救媽媽,全看爸爸的做法
杭州一位32歲二胎媽媽曾經在月子中猝死,心臟驟停30分鐘卻沒有人幫她一把。就在去世的前十天,她還哭著向丈夫求救。
她死後娘家和婆家為了賠償的事情糾纏不休,似乎都忘記了她生前到底有多崩潰絕望。
在她手機的備忘錄裡,有這樣一段話:每一次小小的要求都換來無盡的指責和嘲諷,你整天說我「有病」,每次不開心,都壓在心裡。
孩子是兩個人的,照顧孩子卻只有一個人的責任。
她說:我想要的不過是你的一丟丟關心而已,這並不過分。
只有一丟丟關心,一丟丟認可,就能讓一名媽媽滿足,可就是一丟丟,多少爸爸都給不了媽媽。
有人說,產後抑鬱應該全名叫「無後援帶娃抑鬱症」。
能拯救媽媽的並不需要多麼高超的技術,只需要一個懂她,疼她的人。
只要身後有人支持,心是暖的,身體的疼痛再大都能忘記。
《新生日記》中GAI的妻子王斯然成為全網酸的新手媽媽,只因她有一位知冷知熱的老公。
生完孩子後,大家都去圍觀孩子,王斯然一個人在產房裡孤單又憔悴。
這是GAI轉身來到妻子的病房,他說我要去陪然然了,我的么兒是然然。
不用太多的話,一個眼神的關愛,就讓然然覺得自己是值得的。
回到家後,然然餵奶被婆婆和媽媽圍觀,她覺得自己像動物一樣被參觀,很不適應。
GAI挺身處理婆媳關係,他告訴媽媽,然然不喜歡,都不要看她餵奶。然然才是媽媽,她不喜歡那種感覺。
他還讓爸爸媽媽讓著然然點,然然激素水平不穩定,我們一家人都要包容她。
然然聽了他的話之後,立刻抱住了他。
有很多網友說,我老公要是能做到這一半,我就不用抑鬱這麼久。
其實所謂的「模範老公」做得真的很多嗎?
家裡有婆婆有媽媽,還有阿姨照料,需要爸爸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可這並不代表爸爸沒有任務,沒有職責,爸爸最大的任務與職責就是安撫媽媽,照顧媽媽的情緒。
女人要的真的不多,只需要「看到」媽媽的委屈,給她一個擁抱,一個支持的眼神。
別讓生育,成為媽媽一個人的孤軍奮戰。
媽媽不是超人,也不能一人抵擋千軍萬馬。
千萬別把媽媽當什麼超級英雄,如果可以,還是把她當成那個18歲的小姑娘吧,需要安慰,需要買糖買鮮花,需要哄哄的小姑娘。
本文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