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

2020-12-23 小魚小蝦兒

齊·寶力高,蒙古族,1944年2月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國家一級演奏家。他曾經說過:「馬頭琴,只要與我同在,我就能與世界人民交流。」齊·寶力高三歲時被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莫力廟確認為第五世活佛。隨著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他的活佛生涯也結束了,前後只有一年時間。

從喇嘛廟回到家裡的小齊·寶力高對樂器極感興趣,善解人意的父親,請人給他做了一把「潮爾」(類似馬頭琴的一種古老樂器)和一把四胡。每逢過年,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都會請來民間藝人到村子裡拉馬頭琴、彈三弦,整夜不停。在這種環境中,不識譜的齊·寶力高憑感覺模仿著大人給母親演奏。八歲時,他就能和民間藝人合奏幾十首民歌了。

1958年10月,剛剛畢業於科爾沁左翼中旗道蘭陶布小學的齊·寶力高被內蒙古實驗劇團(後改為歌劇團)團長孟和選中。從此,他走上了專業化的藝術道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齊·寶力高有幸向馬頭琴大師桑都楞等學習馬頭琴,接受了傳統民間音樂的薰陶,嫻熟的掌握了馬頭琴演奏技巧。

1979年,齊·寶力高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0周年文藝演出,他以一曲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一舉奪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同時,他創作的《草原連著北京》等馬頭琴曲,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電臺播出後收到良好的反響。齊·寶力高曾出訪亞、歐、美、非四大洲國家和地區。前後與眾多國內國際知名的樂團合作演出,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千餘場獨奏音樂會。不僅在國內、國際舞臺上演奏自己的作品,而且邊總結邊研究邊傳授,讓傳統馬頭琴以群體化、科學化的形象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上。

前後創作了近百部經典馬頭琴曲,其中《萬馬奔騰》《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獻給母親的歌》《蘇和的白馬》《初升的太陽》《草原·天駒》等早已成為金曲,為世人所賞譽。1988年,他作為第一位在蒙古國舉辦馬頭琴獨奏音樂會的中國人,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市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馬頭琴獨奏音樂會。1989年,中國馬頭琴學會在呼和浩特成立。齊·寶力高擔任馬頭琴學會的會長。

1993年,在日本福島舉辦的世界青年音樂節上榮獲音樂大使獎。同年在日本大阪市國際室內音樂大賽中獲得特別一等獎。1996年,在全國色拉西馬頭琴大賽中獲得馬頭琴大師獎。1997年,在日本橫濱舉辦的世界和平文化音樂藝術節上榮獲世界音樂和平金獎。2001年,出版了自傳《馬頭琴與我》(蒙、漢、日文)。

2003年,榮獲蒙古國社會科學院與成吉思汗大學聯合頒發的世界遊牧文化最高獎——成吉思汗獎章。2005年,在世界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場馬頭琴專場音樂會。齊·寶力高始終致力於馬頭琴的宣傳普及和推廣工作。

2001年8月8日,在呼和浩特國際青少年馬頭琴藝術節暨呼市昭君藝術節開幕式上,他率領1000餘名來自國內外的馬頭琴演奏藝術家、演奏人員以一曲雄壯的《萬馬奔騰》直取金氏世界紀錄!齊·寶力高使馬頭琴成為世人所矚目的神奇樂器。外國人稱馬頭琴是「蒙古人的馬頭琴,草原上的切魯(大提琴)。」齊·寶力高,將繼續用他一生中最鍾愛的樂器——草原上的「切魯」,永遠做一個草原靈魂的歌者。

相關焦點

  • 近期節目:齊寶力高
    受邀參加演出的,是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團—野馬馬頭琴樂團。這是一支全部由蒙古人組成的樂團,領隊是一位61歲的老人。在演奏之前,面對座無虛席的臺下,他說:在800年前,我們的祖先揮舞著彎刀曾經到過這裡。今天,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拉著馬頭琴,唱著和平歌,卻是為和平而來。  這位老人就是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齊姓代表著他是乞顏部落的後人,真正的成吉思汗後裔。
  • 「讚歌」齊·寶力高馬頭琴新年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音樂會上,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帶領野馬馬頭琴樂團,以一曲《鄂爾多斯高原》拉開整場音樂會的序幕,共演奏《讚歌》《蒙古舞曲》《蘇和的白馬》《遙遠的克日倫河》等十餘首經典馬頭琴樂曲,為觀眾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馬頭琴新年音樂會。
  • 齊寶力高的作品:《萬馬奔騰》
    馬頭琴作為很古老的一個樂器而存於世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但它的音色、音的區域卻不會因為歷史的發展而被限制,這些可能是因為一個叫齊寶力高的人。齊寶力高,國家一級演奏家,世界馬頭琴大師。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代,他的骨子裡有著不服輸、敢於開拓的精神。他曾說:「馬頭琴就是我的生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音樂也在日益變化,而傳統的馬頭琴仿佛還停滯不前,毫無創新。
  • 齊寶力高
    馬頭琴發展到今天,在全世界已經有近六萬人在演奏了,包括我們的臺灣、澳門,還有美國、法國、日本、歐洲都有拉馬頭琴的。現在,世界舞臺給予馬頭琴肯定,說它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改革非常成功的,可以說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現如今,馬頭琴還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大家都把它當成了「寶貝蛋」。
  • 鄂爾多斯要有齊 · 寶力高國際馬頭琴藝術中學啦
    @鄂爾多斯新聞網學校名字叫:伊金霍洛齊 · 寶力高國際馬頭琴藝術中學7月23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與中國馬頭琴學會會長、國家一級演奏家、國際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關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藝術中學合作辦學籤約儀式舉行。
  • 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實訓基地落戶包頭
    &nbsp&nbsp&nbsp&nbsp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格日勒圖)在5月26日舉行的包頭市九原區蒙古族小學校園那達慕大會上,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實訓基地揭牌。
  • 今晚節目單 | 《歸來的馬》賀西格原創馬頭琴作品音樂會
    賀西格自幼受蒙古族傳統音樂的薰陶,後拜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家仟·白乙拉為師學習馬頭琴。曾於1994-2001年工作於內蒙古興安盟歌舞團,2001年來到北京工作到今。在從藝幾十年的生涯中,賀西格在馬頭琴演奏與教學、創新與發展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並產生廣泛影響。
  • 拉馬頭琴的伊德爾
    「我就是個拉馬頭琴的。」這個曾參加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馬頭琴表演的、曾舉辦過個人音樂會的、可以稱得上是「馬頭琴藝術家」的年輕人,開口卻說出這樣的話,這著實讓我這個久聞伊德爾大名的人心裡一動,原本準備好的敬仰之詞被生生吞回肚裡。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年輕人——伊德爾,雖剛過而立之年,但拉馬頭琴已經十四年了,無論是技巧還是創作,在巴彥淖爾都算是小有名氣。
  • 騰飛馬頭琴培訓中心
    中國·內蒙古「騰飛」馬頭琴培訓中心
  • 中國民族拉弦樂器之馬頭琴簡介
    馬頭琴,蒙古語稱莫林胡爾,是蒙古族拉弦樂器,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相傳公元十二世紀已在蒙古族中流傳。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馬頭琴馬頭琴音箱為松木製成,呈梯形,兩面蒙以馬皮或羊皮,琴杆細長,用榆木或紫檀木製。兩根弦,用馬尾製成。弓弦也是馬尾製作,演奏時弓子不夾在弦中。馬頭琴發音低沉,音量較小。
  • 馬頭琴發音很特別,那怎麼製作呢?
    馬頭琴屬於弦樂器,它的發音方式是使拉緊的琴弦和弓摩擦產生振動經音箱共鳴而產生。音質,傳統馬頭琴都是以皮子蒙面,沒有低音梁、音柱及角木等,因此彈奏時琴弦振動在箱內共鳴而發出聲音的共鳴箱,是馬頭琴的主要部件,它的製作好壞以及材質與發音的大小、音質好壞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共鳴箱的原料多選用杉木、梧桐、松木為面板,經濟而實惠。
  • 東方神駿:關於馬頭琴追夢和完美的故事,真誠感人
    這是一個關於阿茹娜和馬頭琴的故事,但他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改編自東方神駿馬頭琴的真實組合。這部電影不是什麼大製作,他著重講述追夢的故事並實現夢想,情節推進,節奏控制得很好,在這個浮躁的電影市場,東方神駿絕對是一股清水猛獸。
  • 科技如此發達,這位蒙古小夥為什麼還十年如一日地手工製作馬頭琴
    我們在鑲黃旗見到胡日查時,他正在自己的馬頭琴工藝品廠裡雕刻一支馬頭琴的琴頭。那隻已經初具雛形的馬頭,好象被賦予了靈性,正默默地看著他的主人。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有蒙古族人家的地方,就有馬頭琴。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在世界樂器家族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來內蒙古欣賞精彩的馬頭琴表演,悠揚的琴聲,讓人美到心醉!
    在這樣的氛圍下,看一場馬頭琴的演出,聽一段深深傷感或歡快的音樂,無疑是體驗和融入草原生活的最佳方式。中國大多數少數民族不僅會騎射,還會唱歌跳舞,蒙古遊牧民族也不例外。伴隨著悠揚的歌聲,草原的風聲,奔騰的戰馬,馬頭琴出現在成吉思汗的時代,以刻在琴頭上的馬頭命名,蒙古語稱為「潮爾」。
  • 遵義將吹來「草原的風」,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給你好聽!
    「草原天籟」——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將於11月28日19時30分在遵義大劇院音樂廳響起。 博德樂·思成立於2018年9月,由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的青年馬頭琴教師——包·額爾敦畢力格、韓成、哈斯蘇力德以及戴青松組成。
  • 牛角號馬頭琴吹奏《草原傳奇》 展濃鬱蒙古風情
    演唱、舞蹈與馬頭琴、蒙古箏、陶卜舒爾、口弦琴等傳統器樂演奏融合一體。晚會上還將演奏首次挖掘開發的蒙古族古老樂器,如只有惟一傳人的牛角號、由牛的膀胱做成音箱的獨弦馬頭琴,以及弓弦琴、佛燈鼓(燭蠟鼓)等。鄧林介紹,新版《草原傳奇》將努力回歸到傳統的曲藝,既讓曲藝串聯歌舞,又使歌舞襯託曲藝。《草原傳奇》全劇分祭圖騰、頌大汗和贊草原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