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內蒙古欣賞精彩的馬頭琴表演,悠揚的琴聲,讓人美到心醉!

2020-12-25 中都時時熱點

有著一望無際草原的就是內蒙古了,內蒙古的區域非常大,很多人會去此地旅遊,在草原上策馬奔馳,就像電視中看到的那樣。

踏上內蒙古的土地,藍天觸手可及,草原指日可待,空氣中似乎充滿了無盡的自由感。在這樣的氛圍下,看一場馬頭琴的演出,聽一段深深傷感或歡快的音樂,無疑是體驗和融入草原生活的最佳方式。

中國大多數少數民族不僅會騎射,還會唱歌跳舞,蒙古遊牧民族也不例外。伴隨著悠揚的歌聲,草原的風聲,奔騰的戰馬,馬頭琴出現在成吉思汗的時代,以刻在琴頭上的馬頭命名,蒙古語稱為「潮爾」。它和蒙古人民一起走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每一個琴頭和馬尾辮都充滿了這個民族的故事和歷史。

馬頭琴由一個頭、一根杆、一個盒子和一個弓組成,馬頭傲然聳立在它的上方,是整個琴身最醒目的地方。細長的琴杆連接在梯形共鳴箱上,整架鋼琴看起來就像一匹變了形的馬的半身像,像一匹馬一樣在演奏者手中一天一天地追逐著風,彈奏著觸動人心的曲子。

鋼琴的低吟和歌手的吟唱,把人們的思緒帶入了草原的深處。伴隨著鋼琴悠長深沉的聲音,人們和遼闊的土地,自由奔放的遊牧民族一起在草原上自由馳騁。

坐在音樂廳裡,天價的長調響起,優美的情調瀰漫著馬頭琴的聲音,令人讚嘆。雖然馬頭琴的外表簡潔明了,但他能拉出各種風俗的音樂。

在所有的樂器中,馬頭琴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樂器。這種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產生優美、渾厚、悠揚、優美曲調的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弦樂器中是罕見的。在演奏者手中,鋼琴似乎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雖然人在音樂廳裡,但就像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大草原,感受著奔騰的駿馬、成群的牛羊,眼前是一片美好的草原風光。

鋼琴的聲音婉轉悠遠,訴說著牧羊人的喜怒哀樂,飽含著牧羊人的希望和期待,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生活在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比起嘈雜尖銳的聲音,人們似乎更需要轟轟烈烈的音樂來安慰孤獨疲憊的靈魂,放鬆自己忙亂的心情。如果你也開始懷念草原和自由的聲音,你可能希望看一場馬頭琴的表演,聽聽草流動的雲,馬蹄聲和牧民的歌唱。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這個草原小鎮鮮為人知,卻有難得一見的馬術表演,十分精彩
    輝騰錫勒草原國際馬術演藝小鎮是京津冀晉周邊裡程最近,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風光最好的旅遊勝地。景色優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被遊客譽為「天堂草原,清涼樂園」。地圖導航軟體搜索{國際馬術演藝小鎮景區}就能找到。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馬術表演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項目 。
  • 琴聲——悠揚
    記得會彈吉他之後,我用吉他彈唱的第一首歌叫做《恰似你的溫柔》,歌詞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難以開口說再見,就讓一切走遠,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沒有哭泣-----那歌中的意境直到今天體味來仍是別有一番滋味。用吉他彈奏的第一支曲子是《可愛的家》。
  • 今晚節目單 | 《歸來的馬》賀西格原創馬頭琴作品音樂會
    用「深情悲憫之聲,空靈奇絕之境」來形容他的馬頭琴音樂太合適不過,賀西格--著名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家/音樂人,從草原走到城市,沉澱數年,積累創作大量作品並出版過五張個人音樂專輯。 也許是久居城市,有些抹不去的烙印被喧囂慢慢的遮住。
  • 馬背上的琴聲
    草原上迴蕩起悠揚的琴聲  在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蘇和的牧羊少年,他有一匹心愛的白馬。一千多年來,馬頭琴已經成為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它每天都這樣這樣,還有個勁,我如果是這個手我打人的話,絕對是我的全部力量都到那,就是咔碴一下,一般人受不了的。我如果把你這麼抓住,你想跑不可能,所以沒有力氣,是馬頭琴拉不好的。它不像其他,十個二胡也頂不上這麼一個馬頭琴,那使勁,那弓子,所以這個馬頭琴演奏,身體不好他演奏不了。
  • 拉馬頭琴的伊德爾
    但像伊德爾這樣不滿足於現狀,堅持創作,力求創新,渴望突破,嘗試把不同的音樂元素融入到馬頭琴的表演中,在巴彥淖爾市,伊德爾算是開了先河。       2011年伊德爾在河套大學舉辦了個人首場音樂會,他將傳統馬頭琴表演與現代搖滾相結合,使馬頭琴表演這一傳統藝術更易於被年輕人接受。以獨特的表演形式傳揚馬頭琴藝術,使音樂會取得巨大成功,也使伊德爾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 內蒙古十大馬文化主題旅遊線路出爐
    千百年來,蒙古族騎馬放牧,與馬相伴而生,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馬「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一直被人們傳揚。近日,我區發布「馬背上的內蒙古」十大馬文化主題旅遊線路,以馬元素串聯內蒙古優美奇異的自然景色、厚重多元的歷史文化和彰顯魅力的民俗活動,推出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
  • 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
    齊·寶力高,蒙古族,1944年2月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國家一級演奏家。他曾經說過:「馬頭琴,只要與我同在,我就能與世界人民交流。」齊·寶力高三歲時被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莫力廟確認為第五世活佛。
  • 《千古馬頌》,最精彩的馬術表演
    世間美景千千萬,琴姐陪你來探尋。想探究草原上「人與馬」深厚的千古情緣?想超近距離感受百餘匹駿馬在眼前馳騁?想呼麥、長調、馬頭琴、馬術、雜技、舞馬統統見識一遍?《千古馬頌》了解一下?馬,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在草原上生活必不可少的,而蒙古族的馬文化也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底蘊。
  • 內蒙古非遺團隊走進臺灣展現草原文化之美
    此次交流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活動以草原文化為主題,精選了工藝、歌舞等非遺項目來臺展演。這也是內蒙古草原文化首度以大規模、立體化樣態展現在臺灣民眾面前。
  • 科技如此發達,這位蒙古小夥為什麼還十年如一日地手工製作馬頭琴
    我們在鑲黃旗見到胡日查時,他正在自己的馬頭琴工藝品廠裡雕刻一支馬頭琴的琴頭。那隻已經初具雛形的馬頭,好象被賦予了靈性,正默默地看著他的主人。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有蒙古族人家的地方,就有馬頭琴。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在世界樂器家族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讚歌」齊·寶力高馬頭琴新年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音樂會上,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帶領野馬馬頭琴樂團,以一曲《鄂爾多斯高原》拉開整場音樂會的序幕,共演奏《讚歌》《蒙古舞曲》《蘇和的白馬》《遙遠的克日倫河》等十餘首經典馬頭琴樂曲,為觀眾們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馬頭琴新年音樂會。
  • 馬背上的內蒙古_包頭新聞網_黃河雲平臺
    千百年來,蒙古族騎馬放牧,與馬相伴而生,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馬「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一直被人們傳揚。近日,內蒙古發布「馬背上的內蒙古」十大馬文化主題旅遊線路,以馬元素串聯內蒙古優美奇異的自然景色、厚重多元的歷史文化和彰顯魅力的民俗活動,推出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
  •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民族文化之花」長開長欣
    「蒙古族頭飾多用紅珊瑚、綠松石、玉石、金銀等昂貴的原材料製作,是蒙古族傳統服飾的活化石……」隨著解說員的介紹,蒙古族傳統刺繡、頭飾、民族服飾、沙畫、木雕等200多件極具特色的手工藝品與居民見面,國慶節前夕,為期五天的民族傳統手工藝技能展暨九原區民族傳統手工藝培訓作品展在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文化館內拉開帷幕
  • 內蒙古旅遊,烏蘭布統草原,影視基地,來了不想走
    風景秀麗,廣闊無垠,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來這裡取景,《還珠格格》《漢武大帝》《康熙王朝》等60多部影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迎接我們的是,草原上說下就下、說停就停的雷雨,雨後的草原更是不一樣的美。好涼爽,真是夏天避暑的勝地。
  • 酣暢淋漓草原狂歡 「首屆內蒙古音樂節」如約而至
    有一種酣暢淋漓是數十萬人3天3夜在大草原狂歡;有一種聲嘶力竭是在首屆內蒙古音樂節的吶喊;有一種徹底的釋放是在首屆內蒙古音樂節上肆意狂歡。  在首屆內蒙古音樂節上  每日由20名馬頭琴手拉響《回想曲》  開啟每日精彩「大幕」  在「烏蘭牧騎時刻」上  你可以看到多名著名內蒙古藝術家
  • 今晚7點,馬頭琴樂團在文廟演出!這些地方也有表演……
    一到周末除了賴床還能幹啥?出去吃什麼,玩什麼?《春天來了》8.《黑駿馬》中場休息15分鐘~ 下半場 ~ 9.《請你跟我》10.《圓頂帽》11.《祝酒歌》*以現場演出為準關於「神駿樂團」「神駿樂團」是由一群懷揣著音樂夢想的年輕草原人組建的馬頭琴樂團。「神」為他們的音樂賦予靈性,而「駿」帶給他們熱情奔放的創作情緒。
  • 遵義將吹來「草原的風」,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給你好聽!
    「草原天籟」——博德樂·思馬頭琴四重奏將於11月28日19時30分在遵義大劇院音樂廳響起。 博德樂·思成立於2018年9月,由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的青年馬頭琴教師——包·額爾敦畢力格、韓成、哈斯蘇力德以及戴青松組成。
  • 騰飛馬頭琴培訓中心
    中國·內蒙古「騰飛」馬頭琴培訓中心
  • 內蒙古烏拉蓋大本營的火鍋盛宴,他們把蒙古包搬到瀋陽渾河邊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蒙餐作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餐飲,不論是營養價值還是色香味形藝,都與內蒙古大草原獨特的地域息息相連,體現著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餐飲風俗。近日盛京冰雪那達慕正式開幕,他們把烏拉蓋蒙古大營搬到瀋陽渾河邊盛京冰雪那達慕烏拉蓋蒙古大營斥資重力打造,將原生態民族風情帶進東北瀋陽,最具文化符號的蒙古包,豐富多彩的特色飾品,歌舞昇平的文藝演出,使在瀋陽的朋友不出家門就能體驗到最具特色蒙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