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母親免費理髮11年傳遞溫暖:23年前帶著女兒遷居星沙受人幫助...

2020-12-22 瀟湘晨報

6月6日,許冬花在長沙縣梨江社區為一名男孩理髮。圖/記者謝長貴

1997年,許冬花孤身一人帶著女兒,從瀏陽來到星沙,幾乎身無分文。 鄰居見她一個人不容易,便幫她介紹了一份工作。之後,老闆也對許冬花頗為照顧,介紹她學修腳,還幫她找了其他工作。有一次租房時,房東是一位老師,聽說母女倆的經歷後,不僅主動提出減免房租,還答應幫她女兒補課。 如今,許冬花的生活已算是苦盡甘來,但她一直記得曾幫助過她的這些人…… 6月6日,在長沙縣梨江社區門口,「許大嫂」又準備為大家免費剪髮了,她戴著「長沙縣紅十字會志願者」的小白帽,提著裝有各式剃刀的工具箱,擺上兩個椅子就能開工。 做志願者11年來,許冬花已經免費剪過上萬次頭髮,有時是在社區門口擺攤,有時提供上門服務,更多的時候,她會跟著志願者團隊一起去各個福利院,她笑著對記者說:「長沙縣的敬老院我全都去過。」 長沙縣所有敬老院裡都有她的身影 6月6日中午,一位嗲嗲提著一袋蔬菜正要往金科·時代中心小區裡走,路過梨江社區的門口,見許冬花的「理髮攤」已經擺了起來,決定就在今天把頭髮打理一下。他和許冬花是江西老鄉,已經找她剪過兩次頭髮,對她的手藝很認可,「她剪得很好,都可以開個店了」。 許冬花按照嗲嗲原來的髮型進行修剪,再用電動理髮器把耳邊的碎發剃掉,「我這買的都是飛利浦的」,許冬花說,她每年用來買剪髮工具的錢都有一兩千元,一個電動理髮器就是三五百元,因為使用太頻繁,工具壞得也快,有時甚至用了一兩個月就要換新。 許冬花向記者介紹,用來給男人刮鬍子的刀片都是一次性的,「我每次一買就是100天的量」。不過,這筆費用不需要許冬花自己出,她承包了給女婿剪髮的工作,作為回報,女婿提出為她每年更換工具買單。 在過去的11年裡,許冬花免費幫人剪髮的次數少說也有幾萬,「這個算不清的,你問我一周剪了幾個都記不住」。6日上午,來找許冬花剪髮的就有10人左右。許冬花有嚴重的腰椎突出,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所以她定了規矩:只剪半天。但如果到了中午,還有人在一旁排隊,她也會剪完再收工,「不能讓別人白等那麼久嘛」。 除了長沙縣紅十字會,許冬花還加入不少公益組織,常常跟著其他志願者一起,去各個福利院幫忙剪髮,「長沙縣所有敬老院我都去過」,她隨便就能說出一串養老院的名字。有時,她還會為一些外出不便的重病患者提供上門服務。 最初,許冬花去養老院做義工並非是出於純粹的無私奉獻,「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都大,我就想現在做一點善事,萬一哪天我要去住養老院,他們也能對我好一點」。但她的女兒鍾珂一聽媽媽這麼說就不開心了:「我怎麼會讓你去住養老院呢。」 老闆曾幫她找工作,房東主動減租 如今的生活對於這對母女而言,算是苦盡甘來。30歲的鐘珂已經結婚,丈夫話雖不多,但為人踏實可靠,對母親也孝順,兩人有了一個2歲的兒子。許冬花不願意打擾女兒的生活,堅持要搬出來一個人住,便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套50平米的複式公寓。 23年前,許冬花離開前夫家,從瀏陽獨自一人來到星沙時,幾乎是一無所有。 許冬花本是江西人,但和前夫結婚後便一直留在湖南。直到現在,她提起前夫時還是會說:「我是真的很喜歡他。」 1996年,許冬花的前夫突然不告而別,甚至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一點音訊。1999年,她與丈夫正式離婚。 鍾珂現在還記得父親離家時的場景:「那天特別冷,他給我的口袋裡塞了5毛錢就走了。我當時也還小嘛,覺得5毛錢挺多的,還挺開心。」 前夫離家之後,許冬花通過各種方式去打聽他的去向,但都一無所獲,直到幾年後她才知道,前夫是去東莞打工。那段時間,許冬花過得很艱難,只好在前夫出走後的第二年外出尋找生計。 第一份工作是鄰居幫忙介紹,有個老闆新蓋了一棟房子,因為暫時閒置,需要請一個人看守,說好給許冬花的工資是每個月250元。開始上班之後,許冬花見屋裡還堆著不少建築垃圾,就用撮箕一點一點向外運,還用水把地面衝得乾乾淨淨。 等老闆過了一段時間來檢查時,意外發現屋裡十分乾淨,「其實這些都不是老闆讓我做的,後來他說『我請了20多年的保姆,都沒有你這麼能吃苦的』,所以給我的工資漲到了400元。」之後,老闆也對許冬花頗為照顧,介紹她學修腳,還幫她找工作。 這段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也是鍾珂難以忘記的時光。「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頓飯就是我們實在沒有吃的了,就把蒜頭一蒸,和辣椒一起配飯吃。」還在上學時,鍾珂就常在假期和外婆一起四處撿礦泉水瓶來賣錢。 許冬花總說,現在做志願者其實也是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好心人,日子艱難時,旁人一點點的關心都會讓許冬花記掛很久。有一次租房時,房東是一位老師,聽說母女倆的經歷後,不僅主動提出減免房租,還答應幫鍾珂補課。當時只讀4年級的鐘珂不記得這位老師給她上過幾節課,卻記得她常常把不要的礦泉水瓶送給她們,有時還會送來一些好吃的飯菜。 女兒曾瞞著母親去地震災區做志願者 生活的轉折點在女兒的畢業,學習護理專業的鐘珂在醫院找到了工作,起初每個月工資有1200元,包三餐,這給許冬花減輕了許多經濟壓力。而她自己也靠著省吃儉用買了一套房,當時房價還不高,但等她住了幾年再賣出時就漲了不少,「本來不是為了炒房,沒想到還從中賺到了一些錢」。 過去生活的艱苦讓許冬花至今仍沒有安全感,她還是保持著曾經省吃儉用的習慣,鍾珂也忍不住說:「你都不知道她有多摳。」即使襪子穿出破洞,她也不捨得扔,飯菜都有些餿了,她還將就吃下,鍾珂也拿她沒辦法。 鍾珂擔心母親的身體,自己有了收入後便不願意母親再出去打工,開始許冬花還會偷偷出去找活幹,但總會被發現,「因為她腰椎突出很嚴重,有時候一回來就痛得不行,我就知道她出去打工了」。而現在,許冬花把時間都放在公益上,沒有再出去打工,有時卻比之前更忙更累。 許冬花說,父母常教育她要懂得感恩,所以她才想用做公益的方式,回報曾經得到過的幫助。 鍾珂也深受母親的影響,2013年雅安地震後,鍾珂主動向醫院報名前往災區做志願者,但她不敢告訴母親,許冬花喊她回家吃飯,她也只說「工作太忙了」。原本每周都要回家兩次的女兒,突然連續40多天沒回家,許冬花也覺得奇怪,她跑去鍾珂上班的醫院,一進門就看見志願者表彰海報上有女兒的照片,這才知道女兒去了哪裡。 見鍾珂被曬得黝黑,人也十分憔悴,許冬花又心疼又氣惱,「這麼大的事都不跟我說,災區又危險,萬一她出了什麼事,我怎麼活啊」。讓母親擔心,鍾珂也覺得愧疚,但後來她發現,母親會把這件事講給鄰居聽,語氣裡全是驕傲。 瀟湘晨報記者王佳箐 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長沙有位「許大姐」,11年間為上萬市民免費理髮
    操勞了半輩子許大姐的腰部有毛病,不能久站,但人們見到的她總是站著的:要麼作為志願者奔波在街頭,要麼站著為別人義務理髮……11年來,許冬花一直堅持為別人義務理髮,理髮次數超過萬次,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許冬花經常上門理髮,成為老人眼中的「活雷鋒」。
  • 貧困母親踩踏女兒,全怪離異單親媽媽,兒童怎麼辦
    踩踏親生女兒,還推開欲扶孩子者,懟路人「那麼好心砸點錢啊」……近日,杭州蕭山街頭一位媽媽踩踏女兒的視頻被曝光,引起網友公憤。蕭山警方經調查發現,當事人是一位離異的單親媽媽,屢屢找工作受挫。那天在手頭最後的十幾塊錢裡拿出兩塊錢給女兒買了一根香腸,結果女兒咬了一口就吐掉,於是她情緒徹底失控,做出了被人拍下的一幕。中國對待親情的觀點,提倡疏不間親。
  • 帶女兒住橋下的單親母親獲救助 晚上孩子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
    帶女兒住橋下的單親母親獲救助 晚上孩子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時間:2020-11-08 19: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帶女兒住橋下的單親母親獲救助 晚上孩子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 山東的宋女士因患病後無錢支付房租,只好帶女兒在橋下搭棚子居
  • 單親律師母親疑似被15歲女兒殺害,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Ace原創侵權必究日前,法律人朋友圈廣泛流傳著一則訃告,訃告稱:某律師事務所張楊律師因意外於2020年5月23日不幸去世,享年45歲。而這距離母親節,只剛剛過去了13天,讓人痛心。做完這一切,女兒反鎖家門,一個人和行李箱中母親的遺體一起待了兩天一夜,直到張律師同事聯繫不上,發覺失蹤了才東窗事發。目前,其女兒因有重大作案嫌疑,被警方控制,案件具體細節如何還有待警方的進一步調查。受害人是一名山東青島的律師,今年45歲。據知情人所述,張律師和丈夫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生活,是一位事業型的人。
  •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8月31日08:42 8月29日當日,在昆明軍海腦科醫院的病房裡,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負責人將籌得的近4萬元善款交到了90後單親媽媽們谷豔群手裡,面對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與院方的幫助,她已泣不成聲。 家住香格裡拉市金江鎮的谷豔群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女兒和愛自己的丈夫,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一切都改變了。
  • 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
    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時間:2020-11-07 12: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 2020年11月5日,山東青島。
  • 單親媽媽為給女兒治療債臺高築
    聊城李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她女兒患有結節性硬化症,目前尚沒有有效治療手段。因為照顧女兒,她失去工作,現在靠弟弟資助。一瓶藥上千元,一年要花三四萬元錢,現在已債臺高築。  3歲的孩子看起來像一兩歲  李女士說,女兒苗苗出生時並沒什麼異常,只是左小腿上有塊白斑,但並不太明顯。
  • 您的私人訂製理髮師:2年為2000名老人及環衛工人免費理髮
    這句話是「說起來都會,做起來就廢」,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又有多少人能夠一直秉著這樣的想法去幫助社會,傳遞溫暖呢?浙江麗水有一家理髮店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他們一直都帶著足夠溫暖社會的善意在開著這家理髮店。
  • 2020年長沙縣第二季度「星沙好人」評選活動投票啟動!
    評選好人分為「助人為樂好人」「見義勇為好人」「誠實守信好人」「敬業奉獻好人」和「孝老愛親好人」五個類別,經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現產生2020年第二季度「星沙好人」共計21名候選人進入投票評議階段。 網絡投票最終結果為兩個平臺的票數之和。
  • 單親媽媽帶著女兒改嫁,會幸福嗎!
    大多數人婚後面對的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再無浪漫。諸多夫妻之間,因家庭,雙方感情或其他種種走向離異的地步,當下話題最多的就是單親媽媽。80後在慢慢變老,00後逐漸長大,90後承擔起社會的新生力量。就是這股新生力量也是離婚率最高的社會群體。不少90後夫妻婚後的生活並不是很幸福,最終選擇離婚。
  • 23名星沙新市民領到身份證
    長沙縣公安局人境大隊民警給23名新市民發身份證。盛磊 攝 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文堅)一天完成指紋錄入和拍照,一天完成資料審核,三天內完成制證。近日,長沙縣公安局人境大隊民警和縣救助站工作人員來到縣精神病醫院,給23名星沙新市民送去身份證。
  • 上城首場溫暖送環衛工人 給老人免費理髮的「銀絲坊」也記一下
    這是張能慶公益服務站的一次公益活動,嚴格地說,這也是上城區城管局今年把首場溫暖送給環衛工人。綿薄之力讓外來人員感受杭州的溫暖從2014年給環衛工人送棉鞋開始,現在已經第三個年頭了。市容環衛科科長胡建生說,環衛工人中絕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平時也捨不得買新衣服,這次30位工人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
  • 單身母親陪伴自閉症兒子30餘年 街頭擺攤理髮回報社會
    離別總是不舍,在沙河市生活了近25年,她把整個青春留在了沙河。向親戚朋友道別時,大家極力勸說挽留,最終未能改變她的決定。帶著兒子來到邢臺,見到自己的母親,一面是丈夫的離去,一面是兒子患自閉症,她委屈得像個孩子似的,趴在母親腿上哭了。
  • 長沙縣:18萬「紅馬甲」傳遞星沙「文明範兒」
    (驕陽似火的天氣下,長沙縣誌願者身穿「紅馬甲」在街頭引導市民文明通行。章帝/攝。)在長沙縣,和駱爹一樣的志願者,有18萬餘人,是個大家庭。  平時,大家庭的成員都很忙碌。他們是普通的小老闆、社區居民、學生、公司白領,還可能是快遞小哥和外賣送餐員。  閒下來,他們就成了點綴城市的「紅馬甲」,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化作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小「補丁」。每一次指引、每一個微笑,都是志願者傳遞的星沙「文明範兒」。
  • 他們是這個城市最溫暖的守護者 2020西安「最美家鄉人」揭曉
    有幫老人免費理髮的21歲女孩王瑩,她每天上午8點到10點都會在長安廣場附近為老人、環衛工人免費理髮,附近人們都稱讚她「不僅手藝好,心地也特別好。」有文景中學九年級十三班學生張昊陽、高嘉林,他們發現路邊一輛自行車的車籃裡遺落了一個黑色公文包,打開一看是厚厚一沓人民幣,兩名少年拾金不昧,將9000多元原封不動交還給失主。
  • 帶著兒子的單親媽媽:再婚想要嫁得好,必須滿足這一點
    女方可以有婚史,帶著孩子也能接受,但必須是女兒。言下之意,帶著兒子的單親媽媽,他絕對不會接受。當下離婚已經不是新鮮事,帶著兒子單過的離異女人更是為數不少,怕兒子在後媽面前受委屈,倒不如自己帶著,這是很多母親的心聲。然,帶著兒子的單親媽媽想要再婚,當真這麼難嫁嗎?前段時間收到一位署名「程程媽」的女性朋友來信,信裡她告訴明一悅讀,「離婚第12年,我才終於再婚」。
  • 2020年長沙縣二季度「星沙好人」名單出爐!
    結合投票評議結果,共1集體和12人入選2020年長沙縣二季度「星沙好人」。2013年,母親陳曉玉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從此,她便一肩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在照顧病母的同時,也細心照顧視力殘疾的繼父和智障的弟弟。因長年不能回家,引來丈夫的不滿以致提出離婚,陳小華默默承受著一切,依然盡心盡力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娘家一家。
  • 她陪伴謝霆鋒23年,未婚卻生下一個女兒,48歲仍是「單親媽媽」
    他陪伴謝霆鋒23年,憑藉自己超強的公關能力幫助謝霆鋒渡過難關,讓他的星途發展順利,謝霆鋒是作為經紀人接手的第一個藝人,那時謝霆鋒才21歲,並沒有什麼名氣,就是霍汶希認定他可以成功
  • 單親媽媽的絕境:有人曾以500元一天的價格為女兒「租爸爸」
    在大約4.3億個家庭裡,他們的降臨伴隨著啼哭和歡笑,不安與狂喜,同樣也意味著隨時都可能有另一種群體——單親母親的出現。她們的存在隱秘而龐大,全國2396萬戶單親家庭裡,其中70%為單親母親家庭,她們在這獨立的角色裡快樂、掙扎與彷徨。 如果不是社會新聞裡對於那些極端個案的聚焦,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一個獨自撫養孩子的人能夠抵達怎樣的絕境。
  •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幫一點」11年傳遞 一路溫暖留...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幫一點」11年傳遞 一路溫暖留下一路餘香 發布時間: 2020-12-22 08:48:25   來源:河北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