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巨頭下沉,本地教培機構如何應戰?

2020-09-09 知識付費傳媒中心

疫情之下,很多傳統線下教培機構被迫沉默,與此同時,猿輔導、作業幫、新東方、好未來等線上教育巨頭卻開始裹挾著資本發力下沉市場,本地教培機構與頭部企業的生源爭奪戰吹響了號角。

01教育巨頭加速下沉,本地機構危機四伏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聚集著1.3億中小學生群體,對應的K12課外輔導市場規模為80.3%,而二線城市這一數字為13.2%,一線城市僅為6.5%,超大體量的下沉市場無疑為一塊誘人的大蛋糕,吸引著越來越多教育巨頭趕來「大快朵頤」。

今年6月,作業幫創始人侯建斌在內部公開信中指出,作業幫超過50%的直播課學員都來自非一線城市,且這個比例還會越來越高。

同時,新東方教育董事長俞敏洪表示,隨著在線教育需求日益龐大,新東方將投入更多資源推進OMO戰略,把服務覆蓋範圍拓展至更多的城市和學生。

面對教育巨頭奔襲而來的巨大腳步聲,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教培機構是時候緊張起來了。

在過去,本地化的中小教培機構只需要關照好周邊5公裡內的輻射用戶群體,就可以安心踏實地緩速發展,機構與機構彼此之間遵守著不言說的默契,誰都不會觸碰底線。而巨頭帶來的衝擊卻可能是毀滅性的,如果本地的中小機構稍微跑慢一點,可能連「陪跑」的位置都沒有了。

很多教培機構自開辦以來,都堅持「教學內容」至上,踏踏實實在教研、教學服務上下功夫,依靠慢慢累積的好口碑來發展自身。然而,2020的疫情將整個行業都衝涮了一遍,完全顛覆了行業格局,在線上巨頭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下,還固守線下的中小機構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量生源流失,等大半年過後,終於能夠線下複課時,已經有一批學員不可避免地轉去了線上。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雲教育平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行業日活量從平日的8700萬上升至1.27億,升幅高達46%,新增流量主要來自於三至五線城市。

巨頭的下沉猶如鯊魚殺入原本平靜的海域,顛覆了整個競爭環境,本地中小機構還能迎頭迎戰,守住自己的主場優勢嗎?

02中小機構如何迎戰巨頭下沉?

其實在不久前的暑期招生裡,已經有很多中小機構開始行動,他們快速反應,搭建了屬於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OMO模式來招攬生源,並且保證疫情期間教學服務不受影響。這種應對方式很好地讓現金先流進來,從而頑強地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巨頭和疫情夾擊下,完美轉身。

而沒有動作,或保持觀望的一些教培機構,卻在複課後都眼睜睜看著學員大批量流失,甚至有的都沒有挺到複課來臨的那一天。

其實,與在線頭部企業相比,本地機構也有自己的優勢。在下沉市場中,家長們更加注重孩子實實在在的學習成果,希望能夠看得到可視化的進步進程,所以「線上不可能完全代替線下」,線下機構有多年積累的本地化教研,以及能夠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模式,都會更受當地家長歡迎。

那麼線下機構想要以最快速度,最佳成本拓展線上業務該怎麼做呢?根據市場反饋,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採購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的系統,免去自己自建研發團隊所需的巨大資金以及研發時間,同時也可以擁有屬於機構自己的平臺,既滿足個性化的授課需求,又能將流量累積在自己的平臺上,長期經營自己的的私域流量。

目前業內較為主流的技術服務商有專注教育培訓行業的創客匠人,可以為機構搭建公眾號、小程序、APP、PC網校等在線教育平臺。比如很受歡迎的微信公眾號,創客匠人通過二次開發將其升級成功能豐富的移動課堂,具備直播公開課、小班直播課、視頻/音頻/圖文/專欄、互動社群、訓練營、作業打卡、考試測評等豐富工具,可以滿足不同的教學場景,並且將課後互動、作業檢查、溝通服務、情感維繫都在線上得到實現,充分發揮出機構的教學優勢,保障學員的學習效果。

可以說,在線教育的增長空間很大,而一二線城市在線教育市場已經趨近成熟,三四線城市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線下機構只要抓住時機,及時轉型,就能夠在未來的競爭當中,站穩跟腳,並且獲得長遠的發展機會。

相關焦點

  • 教育巨頭殺入下沉市場 本地機構如何應戰?
    以河南為例,新東方、好未來等教育巨頭早已殺入新一線城市鄭州以及地級市洛陽,新興在線教育企業也通過線上的方式直接下沉下來,在河南其它一些城市,儘管巨頭們的直營店面還開設不多,但本地機構也在通過加盟的方式不斷滲入其中。搶奪市場的前期,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是最先打響的。
  • 為何教育培訓巨頭難下沉?
    與經濟發展速度相匹敵的,是該城市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這座擁有50萬人口的新城市,大大小小的線下培訓機構據說超過1000家。街道上「××教育」「××學校」等花花綠綠的教培機構招牌逐年密集,從名字——廣闊教育、明途教育、瑞澤外語學校、七彩星球來看,大都是本地崛起的培訓機構。街道上,新東方、好未來,這些教培巨頭的名字,一個都看不到,甚至山寨他們名字的都沒有。
  • 教培機構加速線上線下融合 錄播雙師或是K12下沉最優解
    另一方面,相較於單個教室硬體成本高達2萬-6萬的直播雙師課堂,錄播雙師則只需一臺電腦、一臺投影儀,就可以讓下沉市場的孩子們享受到相當於一線城市名師的教育資質。對機構來說,錄播雙師的硬體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加之上課不受時間限制,教培機構安排課程更靈活,這些特性顯然更契合下沉市場中小教培機構的需求。
  • 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導語今年,OMO無疑是教育行業最火的詞語之一。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此前疫情期間,各地封城人們足不出戶,社區團購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燃眉之急,如今疫情得到控制,突然對社區團購進行抨擊,著實不應該。對問題要二分的去觀察,先不管巨頭們的下場,社區團購的發展對下沉市場真的毫無價值嗎?就這一點開始展開討論。社區團購給下沉市場帶去了什麼?
  • 三四線城市消費「逆襲」加速電商巨頭下沉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以電商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線上業務的帶動,三四線城市人群的消費意願和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並有「逆襲」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之勢,「小鎮青年」引發市場持續關注。業內人士指出,三四線城市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藍海。
  • 如何建立線上教育平臺?有哪些模式可供參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想要建立線上教育平臺的想法和意願已經在教培機構及校園中流傳開來,然而如何快速建立線上教育平臺?傳統的線下教培機構如何轉型線上?仍是一大難題,接下來,小編將會提供幾種模式,希望給讀者以啟示。
  • 「下沉」之戰
    受疫情的影響,全國所有城市的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門店全面閉店,所有的教學活動均轉到線上。好未來、新東方等線下教育「頭部」企業相繼停課,紛紛上線配合學校教育的免費在線課程。同時,眾多線下機構開始轉型到線上教育行業,但是競爭力不如行業頭部企業,如何發揮線下優勢,危機中尋求機遇?許多企業選擇了OMO模式(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疫情加速了繽紛鳥OMO模式的進程。」 少兒美術教育品牌繽紛鳥美術教育集團總裁楊新武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 教育服務嘉年華盛大開啟 校寶在線助力教育行業變革
    (原標題:教育服務嘉年華盛大開啟 校寶在線助力教育行業變革) 疫情加速了教育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 每天100多家線下機構註銷,下沉市場教培企業如何渡劫?
    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以及用戶向線上遷移的大趨勢,下沉市場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因此,越來越多教培巨頭瞄準更大體量的下沉市場。以教育巨頭新東方為例,公開資料顯示,2020財年新東方已進入88個低線城市,今年5月覆蓋城市已達151個。另一巨頭好未來在疫情爆發後,推出免費直播課,加速下沉市場滲透。
  • 教育行業也打「渠道下沉」,朗播「實驗室」如何「攪局」線下語培...
    作為一家以線上教育服務起家的英語教育科技公司,朗播在反攻線下渠道,拓展市場方面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在此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在政策趨嚴,經濟轉冷背景之下,線上教育公司「降維打擊」,佔領線下教育市場的擴張「攻略」。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據媒體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 眸事解析:教育培訓如何在三四線城市掘金?
    K12教育大機構人人皆有一個下沉夢:新東方早就開始了下沉策略,成立於2016年的東方優播,創立之初就是為探索三四線城市K12在線直播教育的新模式,2019年東方優播計劃進入約30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低線城市;高思教育在2015年上線了ToB網際網路教學品牌「愛學習
  • 賦能K12教育,愛學習全國巡展走進杭州
    ,本地教育機構的生存發展之道。深耕B端業務 千城計劃點亮杭州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教育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電子商務大本營、網際網路科技創新基地,杭州K12教育的發展引人矚目。發布會上,愛學習事業部副總裁盧達對比「盒馬鮮生」新零售模式,提出教育行業也要有自己的新賽道: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為更多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 【GET2020】秦學教育張肖磊:下沉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人才培養是關鍵
    他表示,下沉市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下沉市場培訓機構各有特色,如何正確建立家長對教育的正確認知成為關鍵。在下沉市場沒有非常優秀的機構出現時,對於在線教育機構而言是非常好的下沉時機,在線教育機構應抓住下沉的窗口期,通過培養優秀的人才、建立共同的價值觀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 應戰巨頭做教育 伴魚搭建產品生態發揮協同效應
    今年暑期,除了K12領域玩家重金血拼不斷,巨頭在教育領域的布局同樣不再含蓄,阿里做淘寶教育、騰訊發力企業微信、百度聚焦AI、字節瞄準C端用戶建產品矩陣。依傍資金和流量優勢,巨頭野心不言自明,但這些優勢對於擁有健康商業模式且在教研師資等方面頗有積累的原玩家來說,則並沒有那麼明顯。新入派與原住派在教育領域的競技結果,終究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 開學季,如何讓在線教育從新鮮感走向常態化
    2020年春季開學因為疫情原因被全面暫停,線下培訓機構全部關閉,全國中小學的課程在線上開啟。一時之間,也讓在線教育這件&34;在全國大中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對於教育培訓機構而言,秋季開學無疑是2020年疫情之後的第一個旺季。對於線下教培機構來說是一個好機會,但是對於因疫情而大火的在線教育究竟是機會還是挑戰?該如何讓在線教育從新鮮感走向常態化?
  • 巨頭攻鄭60天,社區團購本地玩家業績普降兩三成!供應商疑問:能否...
    他們有一個共識——風潮終會快速刮過,如何在時間窗口關閉前培育出一隻獨角獸,關乎尊嚴和生死。某線上社區團購平臺【驚魂60天】這場巨頭不能輸的持久戰,並未有停歇之意——即便在被點名「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以及在阿里因反壟斷法被罰50萬元之後。
  • 華訊投資:線上音樂下沉收費音頻,市場反饋或比股票賺錢
    華訊投資注意到,從2019年到2020年,有償、付費已初步布局成功,不能是視頻平臺還是線上音樂平臺的用戶,大家似乎已經坦然接受網際網路內容的獲取進入付費時代,白嫖日子已然過去。而這樣的結果對於網際網路巨頭們將要布局音頻收費而言,已然是一個好消息,單從市場反饋來看收費的音頻市場,在下沉後或比買股票等賺錢。
  • 經濟學視角下的線上教育
    眾所周知,社會上不缺教師,但缺優質教師。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優質教師就是稀缺資源。如何讓優質教師資源發揮最大效果,促進教育公平,這是個多年未解的老問題,而線上教育,就提供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一個雲南農村出來的小孩,上清華附小的機會,跟清華老師子女上清華附小的機會是不均等的,毫無疑問這是難以否認的事實。導致教育沒能成為機會均等的公共產品的根源在於優質教師資源的稀缺性。因為稀缺性,在線上課普及之前,不管如何調整學區、政策,教育資源都不會變得更加普惠。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教育還不會成為公共產品,但是線上教育卻可以增加教育的普惠性,讓更多偏遠地區的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