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除了K12領域玩家重金血拼不斷,巨頭在教育領域的布局同樣不再含蓄,阿里做淘寶教育、騰訊發力企業微信、百度聚焦AI、字節瞄準C端用戶建產品矩陣。依傍資金和流量優勢,巨頭野心不言自明,但這些優勢對於擁有健康商業模式且在教研師資等方面頗有積累的原玩家來說,則並沒有那麼明顯。新入派與原住派在教育領域的競技結果,終究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緊跟教育變革,玩家們搭矩陣發揮協同效應
近日,字節跳動三年不考慮盈利的表態奏響其在教育業務發展上的衝鋒號。對於其意圖,從內部來看,鎖定教育無疑是補充自身業務版圖尋找新的增長點;從外部來看,教育行業的網際網路化和數位化的變革進程加快,若錯失參與這次由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成熟催熟下的教育變革,恐再難有入局機會。
基於此,此前在教育領域含蓄的巨頭們開始高舉高打,其戰略性布局也日益明顯。目前,字節跳動在教育業務的探索已橫跨學前教育、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多年齡段,意在搭建多學科、多種課程形式的產品矩陣,實現多款產品之間的協同效應。
在在線教育原玩家中,不乏有享受到矩陣協同效應的企業,比如通過多SKU承接用戶需求,增加用戶粘性,實現付費用戶5個月翻一倍的伴魚,憑藉的就是由內容工具、AI互動課和真人外教課組成的產品矩陣。
根據公開資料,早在2017年,在線少兒英語品牌伴魚就藉助繪本引進國外優質繪本資源,打開少兒英語市場。當時,伴魚跳出在線少兒英語單一課程模式,從不同用戶的英語學習需求出發,搭建起包括伴魚繪本、伴魚少兒英語、伴魚自然拼讀和伴魚精讀課四款產品的產品矩陣,使其在在線英語學習方面形成覆蓋啟蒙-青少兒的英語學習生態。
這種生態的協同效應是明顯的,高昂的獲客成本使得在線教育大多數玩家頭疼,而伴魚搭建的產品矩陣能夠降低獲客成本,比如依靠繪本流量池導流,其1V1業務獲客成本可實現幾乎為零。這其中的關鍵是,產品矩陣使得用戶生命周期延長,而更高的LTV支持更高的CVC,這對於以信息流產品競價投放為主的在線教育企業來說,相當於掌握調節自身獲客成本的變速器,使得投入成本的利用率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看,產品矩陣戰略的商業效率確實可觀,字節跳動和伴魚都找到不錯的入局打開方式。不過,若論兩派對抗的優劣勢,新入派引以為傲的流量依傍對於具備健康商業模式的原住派來說,並沒有那麼有"殺傷力"。
深度教研積累,伴魚靠產品積澱強勁應戰
戰略布局已定,戰術執行也得重視。字節跳動清楚的是,雖然教育行業需要流量來營銷和拉新,但流量優勢並不是在線教育的護城河,它更多是帶來建立壁壘的時間。
因此,在zero to one大會上,字節跳動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強調,要通過產品和技術的結合進行創新。今年5月,在其"技術+流量"思維基礎上,字節跳動發布瓜瓜龍英語和瓜瓜龍思維兩款AI教育產品。不過,與網際網路的產品邏輯不同的是,教育的產品邏輯更需要優質的教學內容沉澱,但對目前的字節來說,打造完備的教研體系並非易事,畢竟,行業留給新入者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
而教研體系對於已在行業積累數年的企業來說,則相對是優勢所在。仍以伴魚為例,雖是網際網路公司做教育,但在從0到1的路上,它積累的經驗、自身優勢與教育的融合打磨已相對成熟。據了解,伴魚旗下的伴魚少兒英語為除了選用老牌教育公司培生的原版教材、歐美固定外教外,其在線課件的製作有科學完整的設計流程。此外,運營體系的打磨、團隊組織管理能力的優化等也需要新入局者不斷試錯總結。
基於這些教研功力,再加上在流量運用能力及後端的業務承載能力上的積累,伴魚的英語學習生態得以發揮在學習效果的協同作用。比如,現階段,看好大數據、AI等網際網路科技在少兒領域的溢出效果會更強,巨頭們開始把目標瞄準在少兒領域,搶奪K12學生用戶群體的入口,而AI課項目也是伴魚今年的發展重點。今年上半年,伴魚已對AI課程進行了價格調整、課程打磨、銷售和轉化鏈路打磨,這將實現對孩子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鍛鍊和深化。
"教育是長期的事,三五年是一個周期,可能兩三個周期才有結果。"有業內人士認為,要在教育領域立足,字節跳動首先要將流量優勢轉化,其次建立品牌,有認知,再通過優質供給做口碑。考慮到在線教育公司盈利周期長及教研、產品、技術、營銷等持續投入,巨頭們的入局"任重道遠"。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加入使得教育環境競爭更加激烈,倒逼教育機構產出更有品質的產品,剩下的是一場兩派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的時間競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