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133:劉邦依靠手下一幫人,硬是逼項羽同意平分天下

2020-12-16 繽紛歷史清清講

項羽團隊的人越來越少,劉邦這邊的人卻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明朗,天下無雙的項王這回到了關鍵時期了

劉邦幾乎沒勝過,但依靠手下一幫人,硬是一步步逼項羽同意平分天下

04:57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已經打了4年了,進入到最後的階段。但在進行最後的決戰前,漢王劉邦還是先做了幾項功課。

先是封彭越為魏王、英布為淮南王,加上之前認可的齊王韓信,把他們的地盤劃定,把這幾位方面軍司令給安撫住。接下來,為了確保最後的勝利減輕損耗,還要離間項羽團隊。

這個主意是陳平出的。

陳平是劉邦手下僅次於張良的重要謀士,他是陽武縣人(現在河南、山東一帶),小時候家裡窮喜歡讀書,跟著哥哥嫂子生活。長大後高大英俊相貌堂堂。鄉裡祭祀社神,陳平負責分祭肉,下刀精準切分得非常均勻,老人們說你小子行哈,分祭肉分的這麼公平。陳平說如果讓我治理天下的話,也會像分肉這麼公平的。

反秦大起義爆發後,陳平加入到魏王的隊伍,但有人嫉妒他的才能陷害他,他就投奔了項羽,並率軍幫他平定了殷王的叛亂。後來劉邦打來,殷王又背叛楚國投降了漢軍,這讓項羽大怒,居然要殺了之前平定殷王的人。陳平怕被冤殺,就掛印封金,在魏無知的推薦下投奔了漢王劉邦。

劉邦很看重陳平,任命他當都尉,大概相當於監軍吧,還時時把他帶在身邊。這引起了一些將軍的不滿,跟劉邦說,陳平這個人就是看起來相貌堂堂的,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聽說他在家鄉時候跟嫂子通姦,您看他對魏王和楚王都不忠誠,還有啊,他收受賄賂,誰給他錢多就派好活,不給錢就穿小鞋。

劉邦聽後,把魏無知喊來,說你給我推薦的陳平這是什麼人啊?

魏無知說,你讓我給你推薦有才能的人啊,也沒說要品德高尚的人啊,現在這個亂世,光靠品德高尚有啥用啊?你就說陳平幫你謀劃的事對國家有利沒利吧。再說了,那些打小報告的人說的都是真的嗎,你都信啊。

劉邦又直接跟陳平說這事,說你先輔佐魏王,又投楚王,再到我這裡來,一個忠誠的人能這樣三心二意嗎?還有,聽說你收受賄賂,有這事嗎?

陳平回答說:魏王根本就不重視我,只安排個很小的職位;楚霸王項羽只信任他們項家的人和媳婦娘家的人,我出什麼主意他都不聽。我光身一個人到您這來,手裡沒錢工作沒法開展,什麼事都做不了,收點錢不應該嗎?您就說我給您謀劃的計策有用沒用吧,如果你覺得我的計謀都不值得採納,那我收的錢都還在那,你沒收就是了,然後把我殺了,我毫無怨言。

陳平跟張良一樣,都是智計百出的謀士,劉邦當然知道他的價值。聽他這麼說,趕忙向他道歉,然後給他升職為部隊的總監軍官,還重重的賞賜他錢財,這下所有將軍們誰也不敢說什麼了。

現在陳平跟劉邦說:項羽手下吧,能幹的武將不過鍾離眜(mò)、龍且幾個人,謀士也就是亞父範增。你如果捨得花錢,我就派人去挑撥離間他們君臣的關係,項羽生性多疑,容易聽信讒言,肯定會清除他們。

劉邦就拿出四萬斤黃金(大概指的是銅)給陳平當活動經費,之後從不過問這錢是怎麼花的。

陳平派間諜在楚國放出謠言,說大將鍾離眜立了很多軍功,一直沒能封王,心懷不滿,要暗中跟劉邦合作背叛項羽。項羽雖然沒有立即誅殺鍾離眜,但也不再信任他了。

要離間項羽依賴的謀士範增就沒這麼簡單了。當時項羽也感受到戰爭態勢對自己不利,在發動了一次猛烈的進攻之後派使者去跟劉邦談判講和。

當項羽的使者到滎陽的時候,陳平讓人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酒席,用最高規格的禮節接待使者。可等東西上齊後,卻突然說,哎呀上錯了,我以為是亞父範增的使者,實在對不起啊。就把酒席都撤下了,換上了普通飯菜招待。

這個使者回去後把這事如實匯報給了項羽,項羽就開始對範增產生了懷疑。之後範增催促項羽繼續向劉邦發動猛攻,項羽根本不聽。

範增很奇怪,後來終於弄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心高氣傲的他非常失望,懶得跟項羽解釋,就跟他說:看來天下大事已經底定了,大王您就好好的幹吧,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請允許我告老還鄉吧。

項羽這時候表現得非常薄情,已經不再信任曾經的亞父範增了,巴不得他趕緊離開呢,一點挽留的意思都沒有,立刻批准了。範增非常失望,在從前線返回彭城的途中,又氣又窩火,背上長了個毒瘤,居然就病死了。

之後雙方在滎陽、成皋、宛城一帶(今河南鄭州、南陽一帶)不斷發生戰鬥,劉邦知道打不過項羽,所以就儘量避免跟項羽的正面作戰,一般都是堅守不出,然後在其他地方不斷挑起戰鬥,讓項羽四處救火,項羽也拿他沒辦法。

在這樣多點開花的打法中,漢軍抓住機會在成皋打了一場勝仗,奪取了敖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糧倉,是西楚部隊的主要糧食儲存基地。敖倉在現在河南滎陽東北的敖山,處於黃河和濟水的分流處,是中原漕糧從這裡運往關中和北部地區的樞紐。從此以後,西楚部隊就總是處於缺糧狀態,戰鬥力大大下降。

後來楚漢雙方經過多輪談判,商定劃定楚河漢界,鴻溝以西為漢王劉邦地盤,鴻溝以東是楚霸王項羽的勢力範圍,放回俘虜的劉邦的父親和老婆,籤署和平條約,雙方就此罷兵。

項羽如約,舉行隆重的儀式,把俘虜了兩年半的劉邦的父親和老婆給送回來後,率軍撤退。

劉邦也打算退回到關中,張良和陳平警告他說:現在您已經佔有天下一半以上的土地了,雖然戰場上總是打敗仗,但在跟西楚對抗中是佔據上風的。而西楚已經國力疲敝,他們在齊國損失了差不多二十萬部隊,現在是窮途末路、還缺兵少糧,現在要不乘勝追擊,那可是後患無窮啊。

劉邦聽了,猛然醒悟,馬上調轉馬頭,率軍尾隨東撤的項羽部隊,發動攻擊。同時,他命令韓信、彭越等方面軍集結合圍,準備對項羽的西楚王國發動最後的一擊。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我是王清斌,讓我輕輕的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釋讀中國歷史132:劉邦彭城之戰後重整旗鼓,就要跟項羽奪天下
    這時候,劉邦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任命韓信為左丞相,全權統領東徵兵團,於公元前205年,率軍出發去掃蕩北方的各個諸侯,期望形成三面推進,擠壓項羽生存空間的局面,進而雄霸天下。所以韓信能否成功,直接左右整個戰局,也將決定楚漢雙方最終的命運。
  • 釋讀中國歷史129:秦帝國倏忽而逝,接盤的項羽只會胡鬧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杜牧《阿房宮賦》不管怎樣,秦王朝不復存在了,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武力值爆表的項羽,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全天下人的命運,幾乎都取決於他,可是他非常讓人失望。
  • 當老闆學劉邦,混江湖學項羽;劉邦如何用一個「好」字定天下
    仿佛劉邦基本不做什麼。01 好字定天下垓下大戰之時,諸侯大兵四面合圍,項羽絲毫不懼,雖然當時他當時的兵力是 10 萬,但這對於善戰的項羽來說足夠了,劉邦也就五六十萬人。想當年在彭城,項羽三萬人就打得劉邦五十六萬人落花流水。項羽一馬當先,指揮若定。劉邦呢?
  • 釋讀中國歷史128:約法三章藏野心,鴻門宴上愚霸王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西徵部隊攻破崤關,進入鹹陽,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秦王朝這就算完了。劉邦手下的將領們一窩蜂的衝進聚斂了天下財富的鹹陽城,像強盜一樣到處搶奪財物,只有蕭何,直接去了丞相府,把各種山川地圖、戶籍檔案等妥善保管起來。
  • 逐鹿天下時,項羽這樣的人是根本鬥不過劉邦之流的
    一天,項羽受不了了,跑到陣前叫囂,衝著劉邦喊:「如今紛爭不斷,都是因為你我。不如,咱倆單挑,一決雌雄!省得天下人因為戰亂受苦!」劉邦回答道:「我不傻。我寧可和你鬥智,也不和你鬥勇!」於是,單挑作罷!後來,兩人在廣武山又一次碰面。劉邦細數了項羽無道的10條罪狀。項羽很生氣,便舉起了弓箭,對著劉邦射了過去!
  • 項羽天生帝王之相,最終敗在劉邦手下,專家解釋:他眼睛不太好使
    歷史上成就霸業的人不在少數,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人往往都面相不凡,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統六國的秦始皇等等,在古代的神話中擁有不凡之相的人往往是目生雙瞳。而項羽也是這種不凡之相,為何會被劉邦打敗?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出身高貴、武力值爆表的項羽,脫穎而出。差一點就做到皇帝,可是沒想到,急轉直下。短短幾年,堂堂的西楚霸王卻敗在出生低微、武力值遠不如他的劉邦手下,最後落了個走投無路,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劉邦由此一統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在各種戲曲和影視作品的演繹當中,項羽之所以會輸給劉邦。
  • 劉邦人品不如項羽,但劉邦很多人追隨而項羽卻眾叛親離,為什麼?
    劉邦就是那個時代擁有好手段的人之一,卻不是唯一的一個,因為同為秦末豪傑的項羽,也是很有手段的,只不過最後他輸給了劉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項羽代表了六國貴族的利益,他本身就是六國貴族後裔,楚國項氏一族是世代在楚國為將的,項羽從小就很看重自己的出身,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項羽身邊聚集的人,大多和他的志向一致。
  • 楚漢爭霸的最後時期,處於劣勢的劉邦,如何將項羽逼死於烏江
    劉邦又聽從心腹的建議,破格提拔普通軍官韓信任獨當一面主將,令他率軍平定韓地。漢王二年(前205)三月,劉邦渡河,魏豹開城投降。漢軍又佔領河內,俘虜殷王司馬印。劉邦至洛陽後,為據說被項羽派人殺害的楚王發喪,以諸侯首領的身份進行攻擊項羽的政治動員。不久,乘項羽主力在齊地進攻田榮之機,劉邦率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人全力伐楚,一舉攻破彭城。
  • ​劉邦被項羽困住的時,張良如何幫助他的?又是如何說服項羽的?
    劉邦被項羽困住的時,張良如何幫助他的?又是如何說服項羽的?當時劉邦被項羽困住的時候,韓信北路是一路暢通啊,沒有受到太多的波折和困難,韓信平定了北路上的幾個國家,之後又攻佔了齊國的地盤,他想要自立為齊王,於是就派人去跟劉邦說。
  • 劉邦:真叫人可喜可憐
    所以韓信得不到項羽的重用是原因的,而後去了劉邦處則不一樣,劉邦沒有項羽那般具有軍事才能,他和項羽是極反面,一個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個奉行的是團隊主義。韓信經過蕭何的舉薦,進入了劉邦的陣營,然後這樣一個開局,已經為韓信的未來埋下了死亡的伏筆。為什麼?
  • 「流氓劉邦」為何比「貴族項羽」更能留住人才?
    而這就是項王百戰百勝亡天下的原因。劉邦和項羽搶天下,差別不在謀略和武力,只在這一點上!來源:新浪博客西漢建國之後,在對有功之人的封賞中,劉邦身陷「績效門」危機。他是如何解決的?劉邦是一位注重溝通的領導,能夠利用各種機會與大臣們交換關於績效評價的看法。在一次請大臣們飲酒的時候,劉邦要求大臣如實分析為什麼劉邦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卻不能。大臣們的分析更多是關注劉邦本人的行為,即「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對劉邦的激勵手段給予了高度的稱讚。
  • 性格決定命運:劉邦和項羽的為人處世之道
    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出現這麼一個情況,劉邦手下有一個神箭手叫樓煩,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就讓這個樓煩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就把他給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樓頂一箭又把他給射死了,連連射死了好多位項羽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後往那兒一站,大吼一聲,樓煩被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的個人魅力是沒的說。
  • 項伯屢次幫助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他?學者:這才是項伯的高明之處
    楚漢之爭是中國歷史一個輝煌的時期,與其他紛亂的亂世不同,楚漢之爭卻是雙雄爭霸的局面,劉邦一方更是幾次陷入絕境之中,最後卻能絕地翻盤,劉邦究竟是靠什麼贏過強大的項羽?對於這一點,後人認為漢初三傑功不可沒。但是其實在楚漢之爭之中,有一人的作用並不比漢初三傑小,那便是項伯。
  • 韓信和陳平所說的「婦人之仁」,到底是指項羽還是劉邦?
    由於先入為主,大家認為項羽「婦人之仁」,進而便衍生出一大段推論:如果項羽心狠手辣一些,就可以奪得天下,絕不會被劉邦撿便宜。無獨有偶,同樣是從項羽軍營叛逃的陳平,對項羽的評價和韓信幾乎如出一轍。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 有人要殺劉邦爸爸煮肉吃,劉邦說:「煮熟咱爸分我一杯肉羹吃」
    話說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劉邦的老爸劉太公一直住在老家。劉邦派人去接劉太公,被項羽搶先一步,把劉太公活捉了。當時的戰場形式,對項羽很不利,項羽迫不得已,把劉太公推出兩軍陣前當人質。項羽弄了一口大鍋,鍋下燃起熊熊大火,鍋的旁邊弄了一個巨大的切菜板。
  • 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麼劉邦成功後,怎麼沒貶低項羽?
    自古以來,歷史都是由史官來書寫,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和研究一下過去的歷史文獻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歷史都是勝利者佔據輿論的上風,而一些歷史中的失敗者或者是戰敗者都會被進行籌劃,以此來襯託勝利者偉岸的形象。而在歷史中卻有這樣一個人,他公事公辦,直接將漢武帝的得失一併記載。
  • 在歷史中,項羽如果回到江東,重整旗鼓,能否打敗劉邦呢?
    有良多的事務,是讓人感應到惋惜與遺憾的,要是起先不是如許,或是怎樣,做出了良多的假設,以顯露對那個讓人填塞遺憾的汗青的抗衡,給自身一個心理慰藉。而此中,對讓人感應到遺憾的即是項羽的兵敗以及自尋短見,讓多數的後裔扼腕感嘆。這樣的大英豪千年不遇,竟落得這樣終局,若何能讓人信賴與理解。
  • 劉邦和項羽到底誰是真英雄?楚霸王戰敗,小人劉邦登位是有原因的
    在人們一貫的認知中,項羽是楚霸王,而劉邦是小人,項羽是剛正的憨憨,而劉邦卻是善用計謀的小人,那裡是真是如此嗎?還是那句話,我們又沒親眼見過,哪裡知道史實到底如何?劉邦之所以被認為是小人,全是儒家的功勞,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史官都比較推崇儒家,所以儒家說啥就是啥。
  • 項羽其實並沒有輸給劉邦,但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
    首先,少不鬥多,一個人終究鬥不過一群人。離間計致項羽集團範增走亡,鍾離昧靠邊站得不到信任,就連馬夫呂馬僮也歸隊漢營;項羽疑師遠將,兵走友叛,形單影隻;其次,長不勝短,戰線長的打不過戰線短的。公元前202年末,劉邦、韓信、彭越聯合攻打項羽,項羽兵圍垓下,遂敗走烏江,自刎。滅秦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矛盾重重。項羽忙著揪鬥各諸侯,捲入混戰。劉邦拉攏諸侯,許諾建國後分封為王。一個孤家寡人的滅火隊隊長,一個死海皆兄弟的大哥,有肉大家享(建國後的做法那是後話,先哄住了再說)。失去時機,失去人心,失去兄弟,他輸得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