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米科技「利他心」:超越「利己」的商業力量

2020-12-12 砍柴網

商業的本質是「利己」還是「利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利己」是人的本能需要,追求個人利益也是商業世界的自然之理。11月7日,一部由商米科技發布的名為《無價》的微電影正式上線,卻展現出了商業社會中的另一種屬性,即「利他」。商米科技希望能通過電影傳遞「利他心」品牌價值觀,同時,也能喚起大眾對商業本質心的認同。

無價的商業力量

通過發布《無價》微電影,商米科技聯合支付寶、有贊和收錢吧希望一起尋找到感動中國的商家故事,正如微電影所講述書店老闆陳先生的「利他」故事:在一個孩子沒有能力為他的求知慾支付金錢的時候,陳先生「給了他書,給了他吃的,讓他改變想法,給了他人生中最無價的東西」。哪怕這個孩子最終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還捐出自己幾乎所有個人財產建設圖書館,他都認為「我捐的錢遠遠都比不上陳先生所給予的」。

這部微電影一改商業社會的「利己」角度,通過展示「利他」行為而引出了另一個商業結局。「利他微電影」在播出之後就激發了眾多網友和商家的討論,並引出了人們對「利己」及「利他」的深省。雖然只是個故事,但卻折射出了當下「利己」商業社會的另一面——有無數個相信「利他心」的小商家仍然在堅持做利他的事跡。

在偌大的中國商業社會中,陳老闆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有太多的「利他心」故事沒有被商家們講述出來。對此,商米科技以此次品牌微電影為契機發起了一項徵集活動,尋找6個用「利他心」服務用戶的商家故事,鼓勵商家們把「利他」的故事講給讀者聽,而有故事的商家不妨留意和關注商米公眾號和官網的相關信息。

解密「利他」的商業本質

對於「利己」與「利他」的界定,亞當·斯密曾用這短話定義過:「無論將人類視為多麼自私的動物,在其本性中都明顯地存在著若干原則,使其關心他人命運,並把他人的幸福當作自己本身所不可或缺的,儘管除了看到別人的幸福感到愉快之外,他毫無所得。」

用「利他心」去經營企業的商人不勝枚舉,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就以「利他」為經營準則。這些企業以長盛不衰的生命力重新定義了商業的本質,即「利他」是人的社會屬性,比如以「利他心」為核心價值觀的商米科技,就通過這一經營之道打造出了商業體系的良性循環。

如今,這一經營價值觀在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的融合之中放大,「賦能」一詞也成為了各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目標。作為一家to B的企業,商米科技更加重視「連接」的賦能效益,其通過商用IoT硬體和軟體平臺,形成了連接硬體製造、SaaS軟體商和商家的商業生態,促進線下門店的數位化、互聯化和智能化轉型。to B端的良性商業生態布局也讓商米科技的「利他心」延續到了to C端,其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的傳統商業信用體系,能讓商業服務透明化,進而讓消費者更加放心。

不管是商米科技、支付寶、有贊、收錢吧,還是稻盛和夫,「利他」派都傾向於回歸經營的原點和本質,不急功近利、不機會主義,而是與利益相關方攜手努力,共同推進產業鏈的持續發展。而盈利只是企業經營好的一個必然結果。

11月7日,在利他心年度品牌電影公映的同時,商米聯合支付寶、有贊、付唄、美味不用等、收錢吧、錢方、生意專家、銀豹、客無憂、博卡、車店無憂、天財商龍、康銘泰克、貨寶寶、九點半15位行業合作夥伴共同發起了【利他心商家故事】徵集,尋找在自己的領域裡,懷揣著商業的本心,默默無聞地服務顧客的每一位老闆、每一個商家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透過6個商米「利他心」故事,看一場發生在商業世界的「利他」奇蹟
    感恩節即將到來,不少人準備把自己的心底話在感恩節上說給感激的人聽,而在商米科技的故事錦囊裡,也有6個曾匿藏在商業世界的故事得到了傾訴。11月25日,一場由全網參商米科技聯合客無憂、錢方、有贊、美味不用等十幾位合作夥伴共同發起與的「利他心」故事徵集活動,圓滿結束喚起了大眾對一群「特別人群」的感謝之情。
  • 商米用6個「利他心」的故事:並不是所有的商業往來,都只有利益
    感恩節即將到來,一場由商米科技聯合客無憂、錢方、有贊、美味不用等十幾位合作夥伴共同發起的"利他心"故事徵集活動,喚起了大眾對一群"特別人群"的感謝之情。他們可能是樓下幫你收快遞的便利店老闆,也可能是每次買菜都多送你一把小蔥的菜場商販,他們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用"利他心"在服務用戶的商戶老闆們。
  • 商業的本質:「利己」還是「利他」?
    「永不作惡(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基本原則!我們不禁要問,「不作惡」不是一個企業最起碼的準則嗎?為什麼谷歌這麼偉大的企業卻把「永不作惡」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由此可知,守住底線對一個企業來說是何等困難!
  • 「利己」還是「利他」,兩者並不矛盾!
    人,必須從外界獲取物質、信息及能量,才能滿足自身肉體存在的需要,這決定了他的「利己性」;人,生於社會,必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調節,從而決定他需要具備一定的「利他性」。所以,人本身就具有利己和利他的統一性。因此,正確思考利己與利他之間的關係平衡,才是商業發展的關鍵。如果只是單純認為「利己」是醜惡的,「利他」才是善良的,那這也未免太過於偏激。
  • 利己還是利他?你的選擇決定你的命運!
    外察世界80餘歲高齡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利他之心」的重要意義,以自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企業經營經驗為例,說明「利他之心」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價值:「以『利他之心』經營企業,是超越行業、超越國界的『真理』。」
  • 稻盛和夫:以利他之心做經營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一切事物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一味地強調「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揚起的風帆上,因為布滿了孔洞,任憑「他力之風」如何吹刮,那風都從孔洞中穿過,無論風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會前行。
  • 讓科技點亮希望的光芒,商米聯合夥伴發布全新品牌片《點亮》
    12月15日,商米聯合30多位全球夥伴共同發布品牌形象片《點亮》,該片由泰國國寶級導演塔諾柴指導,致敬每一位疫情中依然在用善意傳遞希望的人。變與不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繼去年《無價》之後,這是商米第二次與塔諾柴聯手,今年的全新大片《點亮》講述的正是一個疫情時代大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 利他是實現利己的必由之路
    要在創業中自覺貫徹利他觀念,需要懂得這句話:「利他是利己的最高級。」  1.利他的真實性與合理性的根據是利己的普遍性。單個人或團體的利他是相對眾人的利己,是對眾人利己的尊重,是對人的利己本性的適應。這就是把事業的發展紮根在人的心裡,紮根在無限需求的沃土之中,從而獲得無限成長的空間。  2.利他是人與社會最根本關係中的最高行為準則。人與社會最根本的關係是適應。
  • 上海商米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介紹 商米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商用硬體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同時也是*聚焦智能商業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 利他,才是利己
    自利與利他是一體的,猶如鳥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要真正自利就必須利他,要圓滿地利他則必須良好地自利。就好比商人做生意,「把顧客當成上帝」,是利他還是利己?如果自己內心沒有自他的對立,很多痛苦也就不存在了。這是從發心上來說的。在做事的層面、能力技術的層面,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去幫助別人,正如自己要先站起來,才有辦法去扶起一個跌倒的人。 佛教講自利利他,自利是每個人行為的根本動力,並不是可恥的、虛偽的。
  • 商米新品亮相Euroshop2020,展示新零售下新門店
    來自中國的物聯網科技企業——商米今年是第二次參加EuroShop 展會(展位:07/C07),基於新零售、新門店的品牌理念,商米打造了餐飲、物流、服裝、便利店等多個典型的零售場景方案,向世界展示日趨成熟的中國零售新技術。
  • 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本周我們要讀的書是《躍遷》,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用七篇文章,從利他,提問,簡單,專注,選窄門,遲鈍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等七個角度,來深度解讀《躍遷》這本書。讓我們學會成為一個高手,告別低質量勤奮,找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方法。 今天我們來分享第一部分,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作者 | 婉馨主播 | 念念不忘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有人認為是源自人類競爭、好強、自私、獨佔的本性,這就引起了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是利己還是利他的討論。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近年來,從事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對於在進化過程中人類本性的改變,做了很多研究。當然,答案還沒有找到,也不太可能會是一個善與惡、利己與利他截然二分的答案。利己或利他?讓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種討論。
  • 尋回商業行為本該具有的「利他」(31/12)
    希望大家能在他每天的文字中,吸收營養,汲取力量。換句話說,為世人為社會的利他精神,不是謀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成為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範。商業行為引起的人類悲劇,是因為「利他心」的缺失,導致「利己」當道,其代價是慘痛的。作為生活在世的一分子,每位企業領導人須切記萬勿為了「利己、自身利益」,而侵犯了他人的天賦權益。
  • 利他才是利己
    利他心,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為人處世方法。學會利他,才是利已。
  • 「利他」就是「利己」
    自私是人的天性,《國富論》中也明確提到,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由利己驅動利他,利己沒有錯,但現在的社會是高度協作的社會,單憑利己寸步難行,只有利他才能帶來利己。所以摒棄利益最大化的思維,多想想我幹這件事能夠給相關的人帶來哪些價值,別人受惠於你則越離不開你,你自然而然能夠實現自己的私利。
  • 利己的同時能做到利他嗎?
    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個話題——利己的同時能做到利他嗎?有人說,利己與利他永遠是矛盾的,利己了就沒法再利他;利他了,利己就無法實現。可本人覺得,利己與利他是可以同時實現的,現在人們所倡導的雙贏或多贏,不正是這種觀點的很好體現嗎?首先,人都有利己的一面,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是理性與感性的合體,我們都希望遠離痛苦,得到快樂或幸福,這無可厚非。
  • 經濟學上的利己與利他之辯
    市場的奧秘就是通過分立的產權規則和價格機制,將利己轉化為利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利他與利己難以區分,利他的行為也往往可以說成是利己的行為,而利己的行為也往往可說成是利他的行為,比如有意識地幫助他人往往被說成是利他的,最為典型的是慈善,如特蕾莎修女,你可以說她在利他,但她會說自己在利己,因為她會認為有意識地幫助他人是實現自己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 外灘大會黑科技,商米IoT備受關注
    在13000平方米創新展區,金融科技大道與數字生活大道正在全面展示當下的金融科技成果。以「IoT For Business」為主題,商米B-6-6展位以四個主題場景向現場觀眾呈現了科技將如何賦能商業,提高線下經濟效率。
  • 「利己」與「利他」,分道揚鑣亦或殊途同歸?
    這兩種評價,可以用兩個詞來揭露其本質:「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利他作為一個擁有完整思想的人,很少有純粹的「利他主義」或者「利己主義」。在不涉及到致命的利益或者問題時,我們更願意讓其他人看到「利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