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2020-08-12 中國青年網

心理話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

負面情緒的外在表現

很多網友分享說,從小就形成了用摳手來緩解焦慮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成年;當感到焦慮時,往往會下意識地摳手,越焦慮摳手越頻繁。回想我們小時候,做錯事被大人批評了,內心非常焦慮和不安,這時,是不是會忍不住摳手呢?摳手作為焦慮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能夠讓人發洩內心壓抑的不安,起到自我安撫的作用。

當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後,每當感到焦慮時,有些人就忍不住用摳手來緩解焦慮。這種越焦慮越摳手的現象,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該現象。這個理論叫「操作性條件反射」,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斯金納提出。

關於「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做了一個小鼠實驗。實驗中,小鼠被關在一個箱子裡。箱子裡有個壓杆,碰到這個壓杆,就會有食物掉下來。一開始,小鼠在箱子裡隨意摸索,直到一次偶然的操作,碰到壓杆,獲得食物。多次之後,小鼠就習得了這個規律:想要食物就去按壓杆。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

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呢?其實這是一種帶有自虐傾向的行為,通常是為了發洩壓抑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空虛、憎恨、抑鬱等。

有個網友發帖稱,當感到憤怒,無法找到宣洩的出口時,就會一直摳手,把手摳出血之後,內心就舒服了。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習慣壓抑憤怒的人群身上。在他們童年的成長過程中,有憤怒時家長不允許表達,使得情緒找不到合適的宣洩出口。由於憤怒無法對外宣洩,他們就把憤怒轉向自己,通過攻擊自己獲得快樂體驗。

有的人則表示,當內心感到虛無麻木時,就不自覺摳手,直到摳出血獲得疼痛感,才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生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還有的人表示,由於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比如覺得自己的手不好看,通過把手摳得慘不忍睹來自我懲罰,從而釋放了這些負面情緒,內心獲得愉悅。

如果摳手的行為演變成強迫症,比如每天花好幾個小時來摳手,手部損害嚴重,因無法控制自己感到很痛苦,且沒法正常地學習和工作,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就醫,尋求專業的藥物或心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內心非常痛苦,用摳手來自我虐待,並已嚴重影響生活,同樣建議尋求心理援助。

不影響身心健康不算疾病

如果摳手能夠緩解焦慮,釋放負面情緒,不帶來身心困擾,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不算病態行為。因為人在焦慮或有負面情緒時,通常都會做一些事情來緩解。有人摳手,有人抖腿,有人啃指甲,有人刷手機,有人買買買,每個人有自己釋放負面情緒的方式。

摳手是一個外顯的結果,起因則是內在的負面情緒。要改善摳手行為,不僅要調整行為,更要調整情緒。

首先我們先要察覺一下,什麼情況下會摳手?是不是最近壓力較大感到焦慮,還是有什麼負面情緒?當有不良情緒冒出,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跟朋友傾訴等有益的方式去調節情緒,當負面情緒得到緩解,摳手的頻率也會降低。

其次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減少指間倒刺的產生;勤剪指甲、帶上指套,阻斷摳手行為也可以抑制摳手的行為。

此外,冥想被證明是緩解負面情緒行之有效的方法。當忍不住摳手時,讓自己暫停下來,深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到胸口,保持專注地呼吸,任情緒和思緒自然浮起消失。每天堅持至少10分鐘的冥想,一段時間後,負面情緒將得到改善,摳手的習慣將得以消減。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有的人則表示,當內心感到虛無麻木時,就不自覺摳手,直到摳出血獲得疼痛感,才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生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還有的人表示,由於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比如覺得自己的手不好看,通過把手摳得慘不忍睹來自我懲罰,從而釋放了這些負面情緒,內心獲得愉悅。
  • 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 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有的人則表示,當內心感到虛無麻木時,就不自覺摳手,直到摳出血獲得疼痛感,才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生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還有的人表示,由於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比如覺得自己的手不好看,通過把手摳得慘不忍睹來自我懲罰,從而釋放了這些負面情緒,內心獲得愉悅。
  • 摳手、啃指甲為啥停不下來?原來是因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影響身心健康不算疾病如果摳手能夠緩解焦慮,釋放負面情緒,不帶來身心困擾,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不算病態行為。因為人在焦慮或有負面情緒時,通常都會做一些事情來緩解。有人摳手,有人抖腿,有人啃指甲,有人刷手機,有人買買買,每個人有自己釋放負面情緒的方式。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現在有些孩子經常有一些小動作,像啃指甲、咬手、咬鉛筆蓋等行為,這些這行為是孩子養成的一種無意識習慣,當家長提醒時,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正做的行為。孩子不良小動作背後多半是源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不能忽視。當時也給孩子的父母反映過這樣的一個小動作,父母說其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把指甲啃的流血,從來都沒給他剪過指甲,都是他自己的啃。其實在我一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小動作與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著很大關係,家長要尋找小動作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一、孩子出現吃手、啃指甲的原因。
  • 摳手、抖腿、不停刷抖音,你知道這些不自覺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嗎?
    (此音頻是由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馮鈺淑原創,但願能夠幫助您緩解焦慮)在生活中,有些朋友常常會不自覺地摳手、抖腿、啃指甲、拔頭髮,很多人明明知道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些人雖然不摳手和抖腿,但經常不自覺地刷微博、刷抖音,但這個過程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愉悅感,自己也很想關掉手機做點別的事情,可就是放不下。這些難以控制的動作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
    孩子愛啃手到底好不好?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啃手、啃腳,啃他們能抓到的一切東西,爹媽覺得還挺可愛的。雖然大多數孩子都有啃手指的習慣,但是孩子大了之後就知道啃手指髒了,會改掉。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依然喜歡啃手、啃鉛筆、啃作業本,常常啃著啃著就開始發呆......
  • 摳鼻子、吃手、啃指甲……孩子身上的壞習慣,要怎樣做才能改掉它
    我家孩子的「小毛病」越來越多了喜歡摳鼻子、啃指甲、咬嘴唇、伸舌頭……看著孩子的這些「小毛病」,我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他卻還是改不掉,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可該怎麼辦?一開始是喜歡啃指甲,把每個指甲都啃得凹凸不平的,氣得家人隔三差五的給我剪指甲。之後不啃指甲了,變為咬筆頭,把每支筆的上面都咬變形,最終家人只能把兩頭都削尖了來治我這個毛病。
  • 「舟山健康課堂」負面情緒有這些外在表現 不影響身心健康不算疾病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  有的人則表示,當內心感到虛無麻木時,就不自覺摳手,直到摳出血獲得疼痛感,才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生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還有的人表示,由於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比如覺得自己的手不好看,通過把手摳得慘不忍睹來自我懲罰,從而釋放了這些負面情緒,內心獲得愉悅。
  • 孩子愛咬手指啃指甲怎麼改?壞習慣背後反映的是多動和情緒問題
    在很多家長的描述中,孩子都出現了「咬手指啃指甲」這個行為,這不得不令我們重視。我們都知道多動症孩子因為大腦前額葉皮質發育落後、神經遞質分泌不足等一些列的原因,情緒控制和管理能力是比較弱的。多動症孩子情緒更容易起伏,且難以快速調節恢復,比如說緊張焦慮,或者生氣憤怒。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比較強的攻擊性,如摔/踢東西,打人,有的孩子則會表現為咬手指、摳手指等等。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但是有一些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依然喜歡啃手、啃鉛筆、啃作業本,常常啃著啃著就開始發呆......說起這些孩子們怎麼也戒不掉的小動作,很多家長都感慨萬千!這些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要改嗎?當然一定要改!
  • 為什麼孩子總愛啃指甲,小動作大危害,家長千萬要重視
    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這個小指甲的事情:一.為什麼孩子都愛咬指甲?背後原因不簡單想必父母們已經發現了,啃指甲並不是某個孩子的"特殊癖好",而已經變成多數孩子的"大眾喜好",而且這種行為都是在父母難以察覺的時候,就已經變成難以改正的習慣了。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
    導讀: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要警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4歲帥小夥從來不用指甲鉗,對付指甲全靠「啃」!愛咬鉛筆、啃指甲...
    都市快報訊 許多人在思考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進嘴裡開始啃咬指甲,仿佛啃咬指甲能帶來靈感。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手指頭上有大量的細菌,啃咬指甲十分不衛生。不僅如此,長期的啃咬指甲也會造成手指的不美觀。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為什麼說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是缺乏安全感呢?心理學研究顯示,「啃咬」動作,能夠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慰藉,是孩子內心抑制焦慮、得到暫時安心的方式。但如果一個孩子,反覆受到負面情緒,那麼啃指甲就會漸漸成為他減壓的習慣,最終變成無意識行為。一旦負面情緒來襲,就會自動開啟「啃咬模式」。
  • 孩子愛啃指甲怎麼辦?專家:難逃這兩個結局
    孩子沉迷於指甲磨,他的手正在流血小青有一個兒子,今年他正在讀小學三年級.他的行為舉止舉止睿智,具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小慶唯一擔心的是他兒子的手指在咬,有時甚至在咬他的手充滿了血液1)孩子無聊或飢餓有些孩子感到飢餓或無聊時會嚼指甲.只要父母停下來及時教育他們,這種情況通常會更好.
  • 喜歡啃指甲、撕嘴皮,孩子這些不起眼的小行為,實則隱藏著大問題
    文\好孕姐生活中,經常有一些孩子啃指甲、撕嘴皮,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頂多是斥責孩子兩句,說這是不好的習慣,不衛生等等。但是,少有家長關注這些不起眼的小行為,背後的問題。每天只要一閒下來,就開始撕,好好的嘴巴被撕得鮮血淋漓的。但是,怎麼管也管不了......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這種情況下,孩子常常還會有啃食衣服、紙、橡皮等物件的現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家長疏忽,孩子總是會指甲過長,得不到及時修剪。2.心理軟體有故障:也許是口欲期沒能順利過渡,遺留的不安全感、欠缺感或者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退行心理作祟;也許是出現焦慮、緊張、恐懼、害羞、無聊等情緒時不由自主地啃食指甲,以達到緩解、安撫、轉移的效果。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大家一定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可愛的小甜馨兒,她就總愛抱著腳,滋滋有味兒地啃腳趾頭。其實,差不多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能自己吃手,並且手和口協調得很好,家長這時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大概4個月開始長牙到一歲這個時間段寶寶處於口腔敏感期高峰,手口配合更精準、自如。
  • 孩子咬指甲、眨眼睛,父母也別當是小事,背後「隱藏」著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暗示著背後的動機。我們想要讓自家孩子減少眨眼睛、咬指甲的動作,必須要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 僅僅是通過打罵的方式,甚至會形成應激反應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啃指甲、吃手、咬嘴唇……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後果嚴重起來也是觸目驚心。口腔敏感期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