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手、抖腿、不停刷抖音,你知道這些不自覺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嗎?

2020-11-27 成都日報健康成都


(此音頻是由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馮鈺淑原創,但願能夠幫助您緩解焦慮)


在生活中,有些朋友常常會不自覺地摳手、抖腿、啃指甲、拔頭髮,很多人明明知道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些人雖然不摳手和抖腿,但經常不自覺地刷微博、刷抖音,但這個過程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愉悅感,自己也很想關掉手機做點別的事情,可就是放不下。

這些難以控制的動作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陳佳佳說,這些情況,通常發生在生活壓力較大的時期,「這背後都暗藏著一個不能忽視的心理因素——焦慮。」



焦慮一般有兩種症狀,對照看看你有沒有

陳佳佳說,我們大部分人都體驗過心焦,如遇到考試、重要事情的抉擇時會感到緊張、忐忑不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等,這就是焦慮的一種表現。

她說,焦慮一般有兩類症狀:

一類是精神層面的焦慮,有的人會感覺隨時都處於緊張狀態,有的人總覺得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有的人總是擔心自己得了絕症

另一類是身體層面的焦慮,比如有些人可能會有以下表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呼吸困難、身體疼痛或發麻、總是想上廁所、血壓升高等

而本文開頭所說的摳手指頭、抖腿、離不開手機等,背後的心理因素是:通過這些動作,緩解現實生活中的焦慮感和緊張感。如果這些行為沒有妨礙到工作和生活,也不必太過於擔憂,畢竟焦慮情緒也需要一個小小的出口。

不過,抖腿、扣手這些動作畢竟不那麼美觀,最好還是換一個方式緩解焦慮。那麼有哪些緩解焦慮的心理暗示和緩解焦慮方式呢?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教你一些實用方法

當出現焦慮情緒時,究竟該怎樣緩解呢?心理治療師陳佳佳教大家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

一、關照身體:

照顧好身體是對抗焦慮的必要條件。這時候需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合理飲食、避免菸酒刺激都是重要的內容。

二、關照心理:

1.日常活動放鬆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讓人內心平靜的活動,可以嘗試聽音樂、繪畫、閱讀、做瑜伽、看電影、追劇、寫日誌、烘焙烹飪、運動、泡熱水澡、玩遊戲、整理照片、整理房間等。

在做上述活動時,充分投入,暫時放下煩擾的思緒,一旦發現自己思緒飄遠,溫和地將思緒拉回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對自己不加評判。

2.處理負性情緒

如果已經體驗到了負面情緒,如感到煩躁、焦慮、坐立不安等,不妨嘗試以下方式:

(1)積極自我對話

積極自我對話有助於提升自信、克服艱難。允許自己表達負面的情緒,可以這樣告訴自己:「雖然事情令我緊張焦慮,但我相信能夠照顧好自己」「這是個令人沮喪的時刻,但這不是最困難的時刻,我有辦法適應這個情況」……

(2)身心安頓法

慢下來,把注意力帶到呼吸上;可以把注意力帶到腹部,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深呼吸可以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感受身體與外界的接觸,感覺一下雙腳跟地面的接觸,身體跟椅子的接觸,再動動手指頭和腳趾頭。

(3)正念練習

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察。在情緒來臨時保持接納的態度,明白焦慮情緒原本就是正常的情緒之一,在我們應對危機、處理壓力的時候,適當的焦慮會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只有持續存在的、毫無來由的過度焦慮才是需要關注的。如果確實是過度焦慮,我們可以試著跟自己的情緒相處,聽一聽,自己的身體想要對自己說什麼?是長時間缺乏對自己關心了嗎?還是只是太累了想休息了?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情緒也許會給出答案。

(4)保持與外界聯繫

我們可以打電話給信任的親人、朋友,嘗試與親密可信任的人進行溝通。嘗試向他們坦誠表達自己的擔憂和焦慮。不要因為害羞或是覺得自己小題大做而感到羞恥,就閉口不談。相反,向他人尋求幫助並互相支持能讓我們意識到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人人都會有煩躁焦慮的時候。



焦慮障礙需要治療,而且需要嚴格遵醫囑

陳佳佳說,當被醫生確診為焦慮障礙時,就需要採取規範化的治療手段了。

首先就是藥物治療,比如抗抑鬱藥物、抗焦慮藥物、情緒穩定劑、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等。

有些朋友覺得心理問題只要自己加強調節就行了,吃藥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抗拒服藥或者擅自停藥。

陳佳佳提醒: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遵醫囑按時服藥,不能擅自停藥!

其次是團體心理治療和個體心理治療。比如通過舞動治療,調動身體機能促進焦慮症康復,通過冥想與鬆弛治療學會放鬆,通過手工活動,體驗小小成就感,逐步恢復對現實生活的掌控感。

除了以上兩種常見的治療方式外,還有一些專業的神經調控治療,比如生物反饋治療、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腦電治療等)

陳佳佳從專業的角度強調說,如果焦慮情緒比較嚴重,一定要到專業機構就診,千萬不要害怕看醫生,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才是真健康。

石雯 成都日報 記者鄧曉洪 圖片據網絡

相關焦點

  • 摳手抖腿 這些「控制不住」的習慣藏著怎樣的秘密?
    在生活中,有些朋友常常會不自覺地摳手、抖腿、啃指甲、拔頭髮,很多人明明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些人雖然不摳手和抖腿,但經常不自覺地刷微博、刷抖音,這個過程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愉悅感,自己也很想關掉手機做點別的事情,可就是放不下。
  • 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心理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負面情緒的外在表現很多網友分享說,從小就形成了用摳手來緩解焦慮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成年;當感到焦慮時,往往會下意識地摳手,越焦慮摳手越頻繁。
  • 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呢?
  • 摳手、啃指甲停不下來…… 小動作背後隱藏的是負面情緒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摳手是不是一種病呢?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聽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呢?
  • 這些「控制不住」的習慣藏著怎樣的秘密?
    在生活中,有些朋友常常會不自覺地摳手、抖腿、啃指甲、拔頭髮,很多人明明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些人雖然不摳手和抖腿,但經常不自覺地刷手機,這個過程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愉悅感,自己也很想關掉手機做點別的事情,可就是放不下。這些難以控制的動作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 摳鼻子、吃手、啃指甲……孩子身上的壞習慣,要怎樣做才能改掉它
    不管是小孩子還是成人,都會有這種現象:在心情煩躁、無聊或者有壓力時,總會多多少少有些無意識的「小動作」,以此來緩解自己的壓力。話說,《琅琊榜》中的梅長蘇在思考的時候,不也總喜歡搓個手指嗎?其實常見的「小毛病」還有很多,像是咬牙、抖腿、踩鞋子、摳臉上的痘痘等,而在學生中,最常見的當屬「轉筆」了。若是像我一樣不怎麼會轉筆的人,也只能選擇摳摳倒刺咬咬指甲了!孩子為啥不能停止有「小動作」呢這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 摳手、啃指甲為啥停不下來?原來是因為……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有人不自覺地摳手、啃指甲。很多人表示,雖然知道這種習慣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把手摳出血還是停不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用摳手來緩解焦慮也是這個道理,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摳手可以緩解焦慮,多次之後,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之後一旦焦慮就不自覺摳手,時間久了,便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通過攻擊自己獲得愉悅有人說,看到摳手出血,有一種莫名的愉快感。他們不停地摳手,摳出血,享受出血的快感。啃指甲啃出血也是這個道理。
  • 這些下意識的小動作,說明你有壓力、不自在。
    我們感到壓力時,會不自覺地摸脖子、臉、頭髮、搓手等部位,心理學中把這些行為叫安慰行為。當一個人做出這樣的動作,說明ta遇到情況,感覺到了壓力、苦惱、不舒適,也暴露出了內心的不安。邊緣系統是指高等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由古皮層、舊皮層演化成的大腦組織以及和這些組織有密切聯繫的神經結構和核團的總稱。邊緣系統參與調解本能和情感行為。
  • 俗話說「手不扶碗衰一世,抖腿聳肩毀三代」,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漫長的歲月積澱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傳承,這些文化至今都在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其中就有一些流傳的俗話,比如說「手不扶碗衰一世,抖腿聳肩毀三代」。或者說,大家是否知道,這句話背後到底暗示了什麼意思呢?1.為什麼會將扶碗、抖腿跟貧富聯繫在一起?在古代的中國,由於家規比較嚴格,所以無論是小孩兒還是長輩,大家在一起吃飯時,是必須要遵守一些規則的,這些規則通常是以禮儀為主,如果不去遵守,就會被認為是對老人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規則的破壞。
  • 你為什麼總是喜歡抖腿、啃指甲?
    所以,為什麼我們會戒不掉這些小動作呢?抖腿俗話說,每一個抖腿的人,上輩子一定是丟了縫紉機的天使。抖腿這事,其實古來有之。搖膝不定者,坐之敗也,散財之人。——宋·《麻衣相法》老祖宗們認為抖腿是一種輕浮、破敗相的表現,抖腿抖得太多,就會抖光自己的好運和福氣。但每個人抖腿的原因,其實都不太一樣如果有天你發現自己的腿無論怎樣都不舒服,只有抖腿才能緩解,不抖腿又開始不舒服了。這時候就要注意起來,你可能得了抖腿症候群。
  • 約會時,女生最討厭的男生的小動作,犯三項就會打入死牢
    比如扣扣鼻子,眼睛,捏捏手指,或者用手來回摸自己的膝蓋,不停舔嘴唇這樣的小動作。或許有的兄弟會覺得這些小動作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做了也沒有關係。但是你只要隨便到網上搜搜,就會得到很多像「16個小動作,讓你看透一個人」這樣的文章。這些小動作無時不刻的在出賣你。抖腿=自私傾向;掰手指節=挑剔牛角尖;擺弄東西=內向;摸袖口=隱藏憤怒等等。
  • 為什麼總是不自覺的抖腿?暗示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看完趁早改
    當你在公共場所吃飯、聊天的時候,可能常會發現桌子怎麼在搖晃?看了一眼,才知道有人在抖腿。很多人做抖腿的動作,都是無意識的,直到別人提醒,才知道自己在不停的抖腿。很多不喜歡抖腿的人,當看到別人抖腿的時候會覺得很不舒服,並且抖腿也被大家認為是不雅的一種行為。那麼總是抖腿是什麼問題?
  • 孩子上課不專心總抖腿講閒話?別誤解孩子,那恰恰是專心的表現
    最近有老師跟我抱怨說,她班上有幾個孩子上課老是抖腿、講閒話,每次讓他注意聽講,幾分鐘之後,又開始抖腿、講閒話了。老師把這個問題和孩子家長反映,得知孩子不僅在課堂上會抖腿、講閒話,在家學習也會做小動作。老師和家長都不知道拿孩子怎麼辦。真的沒有辦法嗎?
  • 俗話:「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的內藏奧秘,是真的!
    別小看你身上的一個個相,內藏奧秘,它們可能決定了你這輩子的整個運勢和運程。在很多年前,有一回跟朋友們吃飯,席間有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吃飯時,舉止與大家不同,手既不扶碗,也不放在碗邊,而是垂在桌低下,而且還一個勁地抖腿。吃完飯後,這位陌生朋友先告辭了,我就與其他朋友們閒聊,其中一位朋友問我對此人的評價;我說:「此人日後很難發達,會窮苦一生。」
  • 手扶梯兩側的毛刷是為了安全?11個常見的物品背後隱藏著的秘密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經常見到的一些物品,像是牙刷或者商場的手扶梯,它們除了原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很多人無法知道的用途,而這些用途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幫助,甚至可以拯救生命,可能這麼說有一些誇張,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之後,就一定會贊同我的說法的,那麼今天小編來聊聊,11個生活常見的物品背後存在著鮮為人知的隱藏秘密
  • 俗話說: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看完你還敢抖嗎
    吃飯不扶碗,坐著常抖腿的朋友們希望你們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儘量改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手不扶碗窮一世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就是說一個人在吃飯的時候,如果你不用你的手去扶著端起碗的話,那麼這個人一生都會比較窮,古人這麼說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小動作多、開不了口……你的面試刷題姿勢正確嗎?
    無論什麼形式都少不了用真題、模擬題進行實景模擬訓練。但在聯繫中,有這幾項重點問題,是常被考生忽略的: 考生在自己練習時容易出現以下幾點錯誤: 只注重積累語言素材,忽略了語言表達; 只注重答題,忽略了舉止儀表; 只注重寫答題思路,忽略了開口說話。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
    但在數學課上就是無法做到認真聽課,小動作特別多,一會兒敲敲桌子,一會兒又跺跺腳,嚴重影響老師上課。天天,一年級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手總是不自覺地放到下面的柜子裡,不知道在搗騰什麼。原來她總是喜歡帶著自己的小玩具來上課。
  • 「抖腿聳肩黴三代,手不扶碗窮一生」是什麼意思?
    讓小心臟顫抖,不管明不明白照做了。長大以後也看到辦公室的王先生揚揚得意的抖腿動作,可不知怎麼勸阻,畢竟那是別人的愛好。  某一天,公司總裁李總若有所思走過,突然指著王先生說:你來我這辦一下離職。  王先生當時就蒙了,忐忑不安從李總辦公室離開走出公司。李總隨後走向一臉敬畏的招聘主管面前說:「以後上班時看到有人不停抖腿,開除!!沒得商量。」
  •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說的有道理嗎?
    有一些行為,可能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但實際上對自己還有對他人都不是太好,農村老人經常說的俗語就包含有這方面,叫做:「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這句話包含有什麼道理?現在還有什麼意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手不扶碗窮一世」從字面理解來說很簡單,就是吃飯的時候手不扶碗會一輩子都窮。那麼這句話還有其他含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