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西方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在中國得到傳播

2020-12-25 古力看世界

民國時期,西方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在中國得到傳播

西方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在中國的傳播取得較大收穫。這一時期對西方著名史學理論和史學名著的翻譯引進,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是整個民國時期所僅有的。很多在西方很有影響的歷史著作被譯成中文,範圍涉歷史研究的許多方面,不少著作的譯本還不止一個。如1928年梁思成、向達等人翻譯了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世界史綱》;1931年譚建常翻譯了美國歷史學家布爾的《歐洲戰後十年史》;1933年和1934年,民智書局和開明書局先後出版了英國史學家司各特( Ernest Scott)的《史學與史學問題》中文本,1934年姚莘農譯出美國史學家海思等人撰寫的《近世世界史》,1935年,吳蠡甫、徐崇鐸等人譯出海思等合著的《中古世界史》。

此外,著名史學家如美國的班茲、紹特韋爾、桑戴德、湯姆生,法國的拉波播爾,英國的賀益蘭等人的著作,也或多或少地得到翻譯介紹。一些中國學者還以西方歷史學著作為藍本編寫了一些歷史書,如何炳松的《近世歐洲史》,張仲和的《西史綱要》等。除了世界通史和專門史的翻譯與介紹之外,這一時期國別史的翻譯與研究也發展較快,且不僅僅局限於發達國家,亞洲、非洲一些國家的歷史研究和歷史著述也有介紹。1927-1937年間,西方社會學、經濟學理論在中國得到了較為深入的傳播。社會學方面,許多名著被翻譯出版。

如黃文山譯素羅金的《當代社會學說》,楊東蓀譯摩爾根的《古代社會》,黃凌霜譯阿伯爾《系統社會學》,鍾兆麟譯《社會思想史》和《社會變動論》,王力譯《社會分工論》,周谷城譯《社會學大綱》等。一些著名西方社會學家還來華或應邀來華講學,如1929年,美國社會學家、人文區位學的創始人羅伯特·帕克來華講學,傳播其理論;1932-1933年他再度來華,推動了實地研究的進展。1935-1936年,英國功能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布朗應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吳文藻的邀請來華講學,開設「比較社會學」和「社會學研究」等短期課程,並指導林耀華等中國學者的博士論文。

另外,西方著名社會學家薩皮爾、阿倫斯堡等人也都曾於此期來華講學,對中國社會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經濟學方面,20世紀30年代國內專門的經濟雜誌約有50種,其中絕大多數都將介紹和研究西方經濟思想理論作為重要的工作來開展。大量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著作被翻譯介紹過來,王元化、王造時、陳作謀、王亞南、郭大力等人先後翻譯了李士特、李嘉圖、克萊士、狄爾等人的著作。不少學人還自撰著作介紹西方經濟學理論,如劉秉麟的《經濟學》、趙蘭坪的《經濟學》,均多次再版,在國內影響很大。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經典著作《資本論》,這一時期也陸續有些譯作(部分)發表。

在自然科學方面,翻譯和引進國外科技成果的工作得到廣泛開展,比以前更加深入和系統。這一時期,回國的留學生和國內學有專長的新一代人才已經成長起來了。隨著各種公私教育研究機構的設立,中國自然科學的教育研究體制逐步確立,使得外國科技成果的傳播已經從以前零散無序的勞動,進入到主要由中國科學家自已來有系統、有目的地引進和吸收的階段。一些自然科學名著,如哥白尼的《宇宙之新觀念》、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哈維的《心血運動論》、巴斯德的《酸酵的生理學》、彭加勒的《科學之價值》等,分別被翻譯介紹到國內。

其中,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李善蘭在19世紀60年代便開始節譯,但直到70年後的1931年,才由鄭太樸完整地翻譯過來,圓成了這場延續了70年的科學翻譯夢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該書所說明和規定的人們可以繼續檢測的方法,無疑是為近代中國科學界提示了一個全新的重要領域,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索」。從20世紀2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社會對無線電的研究相當時興,不少科學書刊均將無線電的知識作為主要內容加以介紹。1932年還成立了中國業餘無線電研究班,編輯出版專門雜誌,介紹國內外有關無線電的科學知識,一些有關無線電的科技書籍也被翻譯介紹過來。

另外,一批外國科學家和學者還到中國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直接傳播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例如,1933年,無線電的發明者馬可尼來華訪問,傳播有關學說。美國數學家維納1935-1936年間曾在清華大學任教;國際航空大師馮·卡門1929年和1938年兩次來華,幫助中國進行航空研究;抗戰前夕,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尼爾斯·玻爾來中國訪問講學等。比較而言,這時期的自然科學成果的引進主要是為了適應國內近代工業和教育需要,多數與民最後,還應特別提及一下弗洛伊德學說在中國傳播的情形。弗洛伊德學說20世紀最有影響的人類文化綜合思想成果之一。它在五四時期作為新思潮傳入中國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國掀起了一個傳播高潮,人稱「弗洛伊德熱」。

在這一熱潮中,章士釗、高覺敷起了較大作用。章士釗從五四後期開始鑽研弗洛伊德學說,1929年,他寫信給弗洛伊德表示要研究和介紹他的學說。弗洛伊德同年回函道:「無論您採用什麼方式完成您的設想,無論是在您的祖國—中國開闢心理分析這門學問,還是……以貴國語言的材料來衡量我們關於古代表達方式的推測,我都非常滿意。」次年,章士釗將弗氏的自傳譯成《弗洛伊德敘傳》出版。這一時期,弗洛伊德的著作及其研究他有關學說的著作紛紛譯成中文,其中最有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當推高覺敷1930年翻譯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論》和1936年出版的《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此外,國內心理學和教育學雜誌,也刊登過不少介紹和研究文章。朱光潛在1930年和1933年分別出版了《變態心理學派別》和《變態心理學》,對有關無意識、夢、泛性慾說、心理分析等理論和方法作了較詳細的介紹。當時,文化學術界對該學說的價值評價不一。但無論如何,它對我國心理學、教育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是事實。尤其是對文藝創作的影響相當明顯。郭沫若、楊振聲、張愛玲等人的作品中,就留下了此種影響的鮮明印記。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嗎?
    孫中山和國民黨創建了民國,但是其實民國初期和國民黨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家看看民國初年的政府元首,哪個是國民黨?都是北洋系,北洋系是前期遺留下來的政治力量,民國初年的國民黨其實是沒有執政經驗的,你想想,從同盟會到國民黨,創立民國前他們都是被追殺、被逮捕的對象,他們的執政經驗是執政後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這一點和中國共產黨是一樣的。
  • 分析:民國工業的「黃金十年」,堪稱四大發展時期的巔峰!
    人們熟知的都是工業運動時的工業發展,然而很多都不知道在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當時甚至有「黃金十年」的說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而其曲折發展主要分為四個板塊。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背景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後,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
  • 中國現代大學的產生——民國時期中國大學的形成場域與歷史蘊義
    中國現代大學產生於民國時期,這個時期隨著社會轉型與文化代謝場域的形成,文化場域中湧現出了一批文化精英。如果說前述的整個西方國際社會在與傳統中國文化發生劇烈碰撞關係中所形成的場域是現代大學產生的外部場域的話,那麼,中國現代大學形成的內部場域是指缺乏真正的現代大學的民國時期的中國本土社會發生的內部革命所形成的特定場域。在內部場域遭遇外部場域史無前例的碰撞之中,前述已說,中華文化在西方文化這種強勢的權力和利益表達面前,文化自信心遭遇了極度的拷問,文化心理得到了調整甚至是重塑。
  • 顛覆西方考古學體系和歷史學體系「七部曲」
    這一時期自然科學觸手可及的成功確認了那一領域中這一信念的真實性。它拓展到歷史寫作領域的基礎則不那麼牢靠。」第六部曲:《顛覆西方考古學體系和歷史學體系(彩陶篇)》:基於中國彩陶在境內「東風西漸」的結論繼續進行西向擴展思考,繼續進行邏輯連貫性的拓展延伸即可推定西方彩陶的絕對年代,而這將徹底顛覆我們的認知。因為西方彩陶將被砍掉5000年,根據疊壓關係,西方考古學體系將全面崩潰,歷史學體系也將全面崩潰,也就是說,西方考古學體系和歷史學體系是偽學!
  • 民國是中國陶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但是,到了清末,隨著人類社會機械化時代的到來,我國陶瓷手工業終於雙手值不過機械手臂的力量,在商業時代,在短短幾十年被西方機械制瓷業超越。 北京故宮 可以說,民國初期由於政權更迭相對平穩,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得到延續,這一切使得我國陶瓷產業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3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常考點匯總
    (3)思想文化上:民族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近代新聞出版事業得到快速發展。(4)社會習俗上:社會生活與習俗趨向近代化。世界: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建立起新的國際關係——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 民國時期的廣告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摘 要:民國時期對於我國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發展出很多新的事物。其中廣告的變革與發展就是在民國時期實現的。在民國時期西方的一些廣告思想開始大量的被引到國內。中國開始真正的重視廣告的作用,也開始系統性的探索廣告學的框架。這對於廣告在中國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超越資產階級
    應當說,有了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行使國家權力,憲法和法律得到了更好的制定和遵守,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超越資產階級民主的重要表現。但是一些人卻要開歷史倒車,宣揚在中國搞西方所謂的憲政民主,他們刻意地把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對立起來,與依法治國對立起來,要害就是要取消共產黨的領導。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構建中國特色的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應該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源遠流長的民族史學為根基,同時也不應拒絕西方歷史哲學的參與。  1961年,蘇聯學者И.C.康恩所著《哲學唯心主義與資產階級歷史思想的危機》中譯本出版,次年,包括康恩在內的多位學者的作品集《窮途末路的資產階級歷史哲學》中譯本出版,這兩部著作成為這一階段中國學者了解西方歷史哲學的最主要文本。
  • 尹漢寧:西方民主源流與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
    從實踐層面看,歐洲的封建制度與中國有很大不同,首先,有歷史學家認為,歐洲封建社會的特點是領主制經濟,中國封建社會的特點是地主制經濟。其次,中國封建社會君對臣有絕對權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對君具有完全的人身依附關係。而在西歐,從國王到封建領主、小貴族以至騎士,都將土地以服軍役為主要條件,連同領地內的行政司法權以效忠儀式和雙邊契約的形式層層分封下去。
  • 歐陽哲生 | 民國學術之歷史定位
    民國學術是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的歷史時期,傳統學術的歷史底蘊對這一轉型構成制約。這首先表現在知識結構上。儘管這一時期中國學術已按西方學術制度作學科化處理,形成新的學科體系,但傳統文化仍是新文化人的主要知識來源,在文史哲這些人文學科領域尤其如此。
  • 重磅:2019年度歷史學類轉載告知
    史學理論研究世界史2李友東西方文明敘事模式評議史學理論研究歷史學4劉海波「志在避禍」?12陸啟宏伊格爾斯與20世紀西方史學史書寫世界歷史評論歷史學8王晴佳史學史研究如何全球化?3皮後鋒菸癮、教職與政爭:嚴復與革命黨人互動的表象與本質學海中國現代史8楊冰鬱在百姓日常的炊煙裡:延安時期科學技術觀念的傳播實踐學術界歷史學2卜憲群林甘泉史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學術界明清史3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思想取向和鏡像表達
    在此之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大致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世紀末到1904年前後,馬克思主義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下經由來華西人或中國留學生的介紹被引入到中國。這一時期的傳播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西方的一種新興學說加以引進,缺乏對理論本身的認識和理解,傳播行為不指向特定的政治立場和目標。第二個階段是1905年到1907年,孫中山及其所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 民國時期童子軍的中國化及其影響
    [摘要] 童子軍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更是民國「外患內憂」的產物。民國初年傳到中國後,逐漸被中國的政治、文化所「同化」,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關鍵詞] 童子軍 中國化 社會教育童子軍是(BoyScouts)一種遍及世界的青少年組織。
  • 民國時期的「太太」,有幾個意思?
    民國時期,「太太」不僅僅是一種稱謂,還是一個社會當中的特殊階層,還具有文化內涵。太太是上流社會當中對妻子的專用稱謂,她們時常是達官貴人,或者新興的資產階級。儘管她們受過教育,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但是相對來說還是缺乏獨立的人格,並受到當時知識分子的批判,並且她們依然處在傳統社會當中,處在傳統性別權力秩序之下。
  • 解讀民國時期服飾特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時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徵。社會性質決定了整體社會的發展方向,中國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漸向世界開放的。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湧入,從洋槍、洋炮,直到洋菸、洋火和洋蔥。「洋貨旺銷,無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國工商業者也紛紛以「愛國」、「挽回利權」的名義,投資於新式機織業 。由于洋布比國產土布便宜,布線密實且細,顏色豔麗,日益為人們所接受,並逐漸將土布擠出市場。民國以後,民族紡織業興起,布莊增加了國產的機織布。
  • 民國時期北大教授:欲救國,先滅漢字!差點讓我們改用拉丁字母
    "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在民國時期,國內曾經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運動,這場運動由國內最為著名的一群文人共同發起,卻在短短數年間宣告失敗。
  • 民國時期最有特色的民國建築,為什麼在這個城市?而不在北京上海
    民國時期不僅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同時在我國歷史建築的歷程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民國時期的建築被稱為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好看的建築,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是民國的建築卻發展的非常快速,而且民國的建築設計非常的特別,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小編覺得民國時期能夠有這樣宏偉的建築真的非常偉大
  •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在中國的萌生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5期 【摘要】五四時期是中國新聞傳播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不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而且這一時期也開啟了中國新聞學研究的大門。
  • 2019年歷史學考研必考名解、簡答論述之中國近現代史!!
    不過,清政府的經濟文化措施,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學習、傳播。政府成立後,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措施,並且頒布了《中國民國臨時約法》。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領導的政權,它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是對資產階級共和制的一次偉大嘗試。臨時約法《臨時約法》是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具有憲法性質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