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當保潔尋子29年 孩子見面首句話:為啥弄丟我了

2020-12-18 中華網新聞

29年前,張彩霞夫婦製作的「尋人啟事」。

(原標題:人物丨尋子29年:西安一母親在醫院當保潔員尋子)

母子相見那一刻,張彩霞小碎步向前衝,一頭撞在張陝釘的懷裡,「這下好了,啥都好了。」她帶著哭腔,兩隻手緊緊攥著孩子的右手,越握越緊。「對不起,媽把你弄丟了,媽對不起你。」她重複著這一句話,又流下兩行熱淚。

這些年,張彩霞向無數人說過自己的故事:1989年3月7日上午9點多,5歲的二兒子張陝釘在西安北大街天橋附近走失,在多次找尋無果後,她回到距離天橋約50米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做保潔員,等著兒子來找她。這一等就是27年。

她起早貪黑的幹活,生怕停下來會被思念吞噬。比思念更重的是自責和內疚,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白髮一茬茬冒出,眼皮也耷拉下來,臉上有了歲月的溝壑。她的聲音沒變,總拉著病房的醫護人員念叨,「我不能走,我要在這等娃回來。」

除了她,沒有人真的相信孩子能找回來。

2月23日這一天,29年之後,57歲的她終於再次將兒子的手緊緊握住,聽到弱弱的一聲「媽」,她這些年的苦,化開了。

1988年年底,張彩霞一家和哥哥家的孩子在西安市鐘樓前拍了張合影。前排穿綠白相間外套的孩子是張陝釘。

「咋能把孩子弄丟了?」

1988年年底,張彩霞一家人在西安市鐘樓門口拍了張合影。她穿著黑色碎花棉衣,身前站著7歲的張陝通和5歲的張陝釘。

一家人最團圓的瞬間,定格在閃光燈落下的那一刻。

兩年前,丈夫張建昆因工作原因帶著大兒子進城,住在西大街路口的一家出版社家屬院,張彩霞和釘釘留在周至縣老家。

春節前後,難得全家在西安團聚了幾個月。

家裡的事情還要張羅,張彩霞準備帶釘釘回老家,張彩霞記得,臨行前一天,1989年3月7日上午9時,釘釘起床後,在床上看了會電視,隨後跑到院子裡玩耍。

張彩霞忙著洗衣服,再一抬頭叫「釘釘」,才發現四下寂靜無聲。她甩甩手往外跑,沿路抓著鄰居就問,看見孩子沒。

聽聞有人在出版社家屬院外的天橋上看見釘釘,她在天橋上來回跑了一圈又一圈,卻不見人影。

夫婦倆第一時間去派出所報案。周至的親戚也被叫來,十來個人走遍西安市內的公交車站,火車汽車站,橋洞,天橋,沒發現任何有關釘釘的蹤跡。

「你咋把孩子弄丟了?」找不到孩子,親戚們轉而將鋪天蓋地的指責拋給張彩霞。她低下頭,眼淚刷刷地落。

張彩霞忽而失了眉宇間那股精神氣兒。她想起以前,帶著自家兩個男孩走在鄉間的路上,路過的長輩都會說,這兩男孩白白胖胖,俊得很,像孩子他媽。

「釘釘走失」從此成了這個家裡無法癒合的傷口。沉默和哭泣代替了孩子的吵鬧聲,成了家庭的主旋律。

周圍人有意無意間的埋怨不斷給這個傷口撒鹽。張陝通幾次看到母親哭著從外面回來,一個人躲進屋裡,半天不出來。

最令他恐懼的一次發生在初中。某天下午放學回家,他看到床邊放著藥瓶,母親在床上沉睡。他把父親叫回,兩人將張彩霞抱到百米之內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生稱張彩霞安眠藥服用較多,又協助送至西京醫院治療。

半夜,經過幾小時的搶救,張彩霞睜開眼,掉了幾滴眼淚。聽說要住院觀察,她搖搖頭,「都沒錢找娃了,還花這個錢!」說完,起身走進暗夜中。

2月23日,張彩霞與兒子張陝釘相見,她一直將兒子的手緊緊握住。圖/受訪者提供

「這個坎,註定是跨不過去的」

都說人生像是一場夢,張彩霞既害怕做夢,又想活在自己的夢裡永不醒來。

偶爾夢到釘釘回來了,身上受了傷,張彩霞驚醒,卻看不見釘釘,急得打開弔燈,在床上床下翻著找。

沒一會冷靜下來,她又關了燈躺下,只是翻來覆去再也睡不著,總覺著胸口壓著一塊石頭,重到窒息。

29年前,通訊還僅限於電話,張彩霞夫婦列印了幾萬份「尋人啟事」,從西安的西大街擴散至周邊鄉鎮,一路走,一路發,一路貼。

為了擴大尋人的傳播度,兩人商量著花三個月工資買下西安電視臺廣告時段的三次插播。到西安晚報刊發尋人啟事,看見整版豆腐塊大小的尋人啟事,其中幾個兒童的丟失時間集中在1985年至1989年,張彩霞心裡更難受。

張建昆利用在出版社做發行的便利,在向全國郵寄圖書的信封裡夾上一張煙盒大小的紙條。

上面寫著:「張陝釘,男孩,一米高,圓胖臉,陝西口音。該男孩不知家住址和父母單位……」並附上一張黑白照和單位傳達室電話。

夾紙條的書籍送出去有上萬冊,守在電話旁的張建昆還是幾個月等不到一個回音。

偶有希望之光划過,又轉瞬即逝。

釘釘走失後第二年,張建昆接到傳達室打來的電話,說有人在山東德州下面的一個村裡看到與照片上年齡相仿,長相相似的男孩。

兩人匆匆包了幾個饅頭,連夜趕火車到了德州。找到孩子時,張彩霞看第一眼就確定不是。

「我家孩子右眉之間有一顆痣,頭髮比一般孩子要黃很多,頭頂前後有兩個旋。」眼前的人明顯沒有這些特徵,她又陷入絕望。

張彩霞曾執拗地認為,只要堅持找,就一定能找到,不然就是沒盡力。

那兩年,他們去過三次山東,兩次河南,直到手裡沒了積蓄。張彩霞性格要強,不願找人借錢,他們又去求助西安市的「尋找愛子聯合會」。30多個本地走失孩子的家庭每周集會,相互交流孩子的情況,並幫助其他人一起尋子。

四五年過去,沒有一個家庭找到孩子,再後來,線索越來越少,聯合會也解散了。

很多人勸他們,不如重新開始,畢竟家裡還有一個孩子。

可是重新開始,談何容易。每逢日子接近臘月初五——釘釘的生日,張彩霞和張建昆便覺得每分每秒都難熬,像針扎在身上,疼得想哭。「這個坎,註定是跨不過去的。」

近些年,他們在寶貝回家網站登記過信息,嘗試聯繫倪萍主持的《等著我》節目,偶爾跑去派出所詢問進展。

日子在希望與失望交織的光影中加速前進著,轉眼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張彩霞的白髮一茬茬冒出,因為常流淚,她的視力已變差,上眼皮長出一層層褶皺,耷拉下來。

兜兜轉轉,她守在原點,不願離開。

2月14日,分隔29年後,張建昆父子三人在原陽縣相見(左邊穿黑衣者為張陝釘)。

守候的原點

原點便是距離天橋不到50米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釘釘丟失兩年後,張彩霞應聘到醫院皮膚病院當保潔員。她每天進出醫院第一個經過的十字路口,便是出版社家屬院與天橋緊挨著的地方。

「每次經過這個十字路口,等於我又來找了一遍,這樣心裡好過些。」多年前,張彩霞的眼睛還沒出問題,她騎車經過天橋下,習慣性的東張西望,盯著那些和釘釘年齡相仿的男孩看。

看得久了,被對方罵一句,「神經病啊」,張彩霞不說話,悻悻走開。

1997年,張建昆從出版社離職。他們在王家巷找到一間20平米左右的屋子租下來,開起小賣部,兩人吃住都在店內。

每天5公裡的上班路途中,張彩霞看著空地上聳起座座高樓,馬路上一片車水馬龍,城市化建設中,一切都愈發光鮮亮麗。

她推車站在北大街的一角,看著紅綠燈交替變化間,車流和人流漸次向她湧來。城市承載了那麼多張陌生的面孔,在每一個喧鬧的瞬息,每個人的悲苦都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她一年四季穿著藍色V領的保潔服,褲腿早已洗至發白,每日身兼兩份工,一份保潔,一份看病房,每天6點多便出現在皮膚病院,到晚上8點多才下班。

皮膚病科的衛生比其他科室更難維持,時常有清洗皮膚的病人弄得滿地髒水,銀屑病患者的皮膚屑一層層掉在地上,也是清潔難題。

張彩霞眼裡容不得髒亂,她一遍又一遍打掃。偶爾請兩天假,曾有病人給護士長高曉敏反映,「這幾天衛生感覺不達標啊」。

她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不僅忙分內的活,哪間病房缺了什麼藥,廁所的塑料帘子壞了,走廊燈不亮了等等,都是她操心的事兒。

她常年不過節,值班的醫生護士在大年初一看到張彩霞在病房打掃。「過啥年啊,我不能閒下來,這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

醫生護士們都用陝北話叫她「張師(師傅)」,高曉敏說,但凡有人需要幫忙,都習慣性的給張彩霞打電話,全科室就屬她辦事速度最快。

張建昆覺得妻子深陷在自我折磨的泥潭中,不願走出來。去年冬天,張彩霞大腿根部被燙傷,走路一顛一顛地不利索,她也不肯請假休息。

57歲的張彩霞承認,只有工作才能讓她獲得短暫的解脫,她沒想過退休。

這27年,更像是在贖罪。因為長期大量的勞動,張彩霞雙手手指關節累積性損傷,十個手指彎曲處的關節明顯變形。

不管家人如何勸慰,她心裡認定,只有自己盡職盡責工作,才能感動上蒼,求得福報,才能等來兒子。

十年前,北大街的天橋被拆,張彩霞急得落淚,時不時跑去轉一圈,害怕孩子再也認不得回家的路。

每當有人冒昧問張彩霞,天橋拆了,你還相信在醫院能等到孩子嗎?

她立刻板起臉,「別說這種晦氣話,我不愛聽。」她堅信醫院是她守望孩子歸來最後的堡壘,是她守候的原點,從未猶疑。

「缺席兩個孩子的童年」

如果可以,張彩霞希望能真正做一回母親。

但是29年前釘釘走失那一幕,仿佛她與做母親的自己決裂的開端,尋人與等人轉為她生活的重心。

這也改變了大兒子張陝通的生活。

出事那天起,張陝通便交給奶奶看護,他時常產生錯覺,自己才是父母眼中「走丟」的孩子,沒有存在感。

最初的5年,他在父母的爭吵聲中學會沉默。他在爸媽為弟弟走失相互埋怨和協力找孩子的矛盾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歲月。

「那會家裡沒人和我說話,我也挺傷心。再後來,我就成了大家眼中性格孤僻、脾氣古怪的另類教材。」張陝通評價青春期的自己。

升至初中,張陝通在遊戲廳裡找到了短暫的安全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平時去遊戲廳找孩子的都是張建昆。某天,張彩霞聽說孩子撬鎖偷錢去打遊戲,很遠看見張陝通回家便要打。兩人一前一後追了50米,張陝通嚇得一溜煙跑沒影。

這個親戚口中「長大可能會坐牢」的孩子16歲那年離家,去雲南當了兩年兵。與父母分開的日子裡,他漸漸體會到家人的難處。

張彩霞也有對大兒子的愧疚,釘釘走失第二年,她在外漫無目的走了幾天又折回,一進家門,大兒子張開雙手撲上來,抱住她的腿哭著說:「媽媽,能不能不要再出去了。」那一瞬間,她也問過自己,這樣做真的對嗎?

如今,孩子長大了。張彩霞下班後,時常撿一些醫院的破紙盒和塑料瓶。晚上六點多,張陝通準時出現在醫院,推著綠皮的手動環衛垃圾車,幫母親將幾十斤重的廢品送走賣掉。

今年臨近春節,張陝通給母親買了花色呢子大衣和紫色圍巾。那條紫色圍巾是張彩霞在街邊小店相中的,她去了幾次,還是捨不得掏出那300塊錢。媳婦看見後,告訴張陝通,他立刻買了回來。

「我兒心疼我」張彩霞一出門就系上圍巾,笑意從眼角溢出。

成家後,每逢過年,張陝通必然準備一頓年夜飯,要父母一定來家裡,幾個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老兩口有些話卻一直說不出口,這些年沒好好陪在大兒子身邊,沒給他好的教育,心裡覺得虧欠,不是滋味。

記憶深處,張陝通對「家」最美好的感受還停留在小學5年級。某個周末下午,父母手牽手帶他在附近公園逛了一圈,一家三口有說有笑,那是唯一一次三口人一起出遊。

就這麼恍惚間,張彩霞缺席了兩個孩子的童年。

「對不起,媽把你弄丟了」

2018年1月初,正在醫院幹活的張彩霞接到西安市西關派出所的電話,一名叫南濤的民警稱想了解下張家孩子走失的情況。

張彩霞撂下電話就去推自行車,她穿著藍色長袖保潔服,裡面只有一件打底衫。有護士勸她多穿件衣服,她頭也沒回說了句,「沒事,我心頭熱得很,一點不冷。」

派出所裡,南濤只是客氣地詢問了下釘釘的體貌特徵和當時走失時的情況。張彩霞預感到有事情要發生了,她的心怦怦地亂跳。

此前,派出所接到公安部通知,河南新鄉市原陽縣李某立的血樣DNA與張彩霞夫婦的DNA經過比對,初步確認了親子關係。

但因為還不是最終結果,南濤沒敢告訴她。

張陝釘養母向南濤透露,某年正月初二,在原陽縣的集市上,一個60多歲的老人牽著孩子要賣,稱家裡孩子多,怕養不起,其養母便將張陝釘帶回家。她記得老人是河南口音,未留下聯繫地址。

張建昆擔心妻子情緒,也沒敢和妻子說實話,警方曾告訴他,孩子大概是找到了,還需進一步核實。他隔幾天就給派出所打電話,在家裡卻從不主動提起此事。

直到2月12日,最新血樣檢測結果確認後,警方才正式通知,張彩霞夫婦的兒子找到了。兩人一夜未眠,在床上翻來覆去,相互確認著,「這次是真的找到了吧?」

夫妻倆第一時間和張陝釘取得了聯繫。2月13日,張建昆帶著大兒子和兩個親戚連夜前往原陽縣,等在賓館裡的張陝釘每隔一小時讓父親發個定位。

凌晨5點左右,父子終於相見。張陝釘第一句話是:「為啥把我弄丟了?」

張建昆愣著半晌說不出話。緩了好一陣,才想起來說「對不起!爸媽不是故意的。」

嚴重暈車的張彩霞等在微信視頻那頭,一看到孩子就哇哇哭,張陝釘情不自禁叫了句「媽」,張彩霞哭得更兇。

2月14日晚,一家人回到西安,張陝通看到母親笑得合不攏嘴,步伐也帶著節奏,顯得輕快許多。

那一夜,張彩霞睡了一個安穩覺,第二天上午9點多才起床,將近10小時,她呼吸均勻,神情安詳。「肯定是卸下了多年的心理包袱。」張陝通說。

11天後,張陝釘決定到西安看望母親。前一晚,張彩霞去隔壁店染了一頭紫發。2月23日5點30分,她就起床,梳頭,穿起大兒子新買的花色呢子大衣,一顆心撲通撲通地跳。

上午9點,張彩霞便站在路口等,雙手緊握在一起,如一柱雕像。

10點30分,兒子的車終於到了。張彩霞小碎步向前衝,一下抱住了下車的張陝釘。

「對不起,媽把你弄丟了,媽對不起你。」她重複著這一句話,又流下兩行熱淚。

她將兒子的手緊緊握住,不到一米六,身材瘦小的她站在一米八的張陝釘身旁,反而像個孩子。

張陝釘來的那天,張建昆夫婦擔心小賣部簡陋,沒讓他進屋,而是直接帶到周至縣的老家見親戚。張彩霞寸步不離左右,時不時說一句,和小時候長得一樣,沒變。

那一晚,全家人聚在張陝通家裡吃火鍋,男人們喝著啤酒,一直聊到夜裡12點多。張彩霞又感受到了春節的氣氛,她笑呀笑,不停地給張陝釘夾菜。

第二天,養父母和朋友的電話每隔一兩小時響一次,張彩霞體諒孩子,「著急的話就早點回吧,有空能回來看看就行。」她打算五一去拜訪張陝釘的養父母,對他們表示感謝。

張陝釘告訴母親,在他僅有的童年記憶裡,只剩下一座普通的天橋。

小時候曾有親戚說他不是親生的,他始終不信。5年前,一個朋友說了同樣的話,他才當真。那一年,他託朋友在網上發過尋人啟事,也去派出所抽過血樣,但此後再無下文。考慮到養父母待他和哥哥姐姐們一樣好,他猶豫很久,未當著家人的面再提。

臨行前,張彩霞往張陝釘懷裡硬塞了一萬塊錢,她說錢是給兒媳婦和三個孩子的見面禮,這麼多年沒有疼孩子的機會,只能先靠這個補償。

她聽說兒子在河南開貨車,前幾年在村裡給養父母蓋了洋房,家裡最小的兒子剛出生十來天,一家人和睦安康。她心滿意足了。

送走孩子第二天,張彩霞又回到醫院上班。

原本她總說找到孩子就不幹了,現在,她又改口:「我要掙錢給兒子花,兒子不花還有孫子孫女,要讓他們吃好喝好。」

相關焦點

  • 貴州母親跨越大江南北尋子 被拐25年兒子找到(圖)
    貴州母親跨越大江南北尋子 被拐25年兒子找到(圖) 原標題:   「小時候媽媽教我背過兩首詩。一首是《詠鵝》,另一首是《春曉》。」智智說。在養父母家裡的25年,他一直下意識地一個人默默背誦著這兩首詩。  為了找智智,智智的生父宋懷南崩潰自殺,智智的生母張雪霞跨越大江南北,一找就是25年。蒼天不負,這對分別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母子終於重逢。而此時,張雪霞的青絲早已染上了些許白霜。而智智,也已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
  • 尋子32年,「打拐母親」終於找回愛子,陝西警方:母親節快樂
    近期,投身尋子之路32年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志願者李靜芝迎來了人生中的大喜事:她的孩子找到了!2020年5月,李靜芝接到了來自陝西警方的好消息,經過DNA比對,找到了李靜芝被拐32年的兒子。這是李靜芝在32年間第30次得到找到孩子的好消息,只不過這次收到喜訊的母親是她自己。
  • 失散29年毫無音訊 判決書上的名字成為母親尋子的最後希望
    29年了,失散的孩子毫無音訊。判決書上的出庭「代檢察員張培獻」,成為尋子多年母親的最後希望。一通電話,一句承諾,張培獻檢察官用心尋找案件中的被拐男嬰。近日,在多方努力下,這對離散29年的母子在樂清市檢察院再次相見,期盼、激動、淚水和笑容,這些真情實感終於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續寫母子親緣。
  • 尋子29年:人販早歸案卻找不到買家,95歲老人透露實情
    回到家時,黃新紅正和其他孩子打電話,眼睛紅腫,已經哭過了。那幾天,黃新紅又失眠了。終於有了孩子的消息,除了激動與興奮,她還有些不知所措。距離警方通知黃海民第一次DNA鑑定結果已過去半個月,但認親儀式遲遲沒有消息,總以為已經等了29年,不缺這十天半個月,黃海民卻心急火燎,每天都諮詢民警,「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我兒子?」
  • 女警尋子20年拒生二胎:媽媽勸我再要個孩子我拒絕了
    何樹軍永遠忘不掉一個日期:2000年9月10日。那一天,她的獨子李飛在家附近失蹤,當時她是焦作市公安局法制支隊的一名警察,事發時她正在警校閉關訓練。從此以後,失孤女警何樹軍走上長達20年的尋子之路。以下是何樹軍在第一人稱欄目中的講述:大家好,我是女警尋子20年的當事人何樹軍,應「第一人稱」欄目的邀請,來談談孩子丟失時的情況和我多年尋子的經歷。孩子失蹤的那一天,單位派我到公安幹校封閉訓練。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孩子沒回家,家裡人一直找,到晚上十一二點也沒找到。孩子的叔叔嬸嬸跑來找我,我才知道孩子失蹤了。
  • 西安2歲小孩離奇失蹤,母親苦尋32年:求求你,救救他吧
    整整32年,一直沒有答案。壓得李靜芝喘不過氣來,也壓碎了整個家。聽到噩耗時,李靜芝抓狂了。她一邊捶打丈夫的胳膊,一邊哭喊:「你為什麼丟了我的孩子?你還我兒子!你還我兒子......」兒子在眼皮底下丟了,毛振平心裡也不好受。他承諾說:「我找,我一定要找到。」夫妻兩人放下工作,踏上尋子之路。但那時,她不知道這條路那麼漫長、艱難,長到對失望麻木。
  • 關注丨尋子15年,「梅姨案」被拐孩子申聰的父親過上首個團圓中秋
    申軍良,是「梅姨案」被拐孩子申聰的父親。從28歲到43歲,申軍良人生中最美好的15年,都用在了尋子路上。2020年3月7日,在廣州警方的安排下,尋子15年的申軍良與兒子申聰見面認親。眼下的中秋和國慶雙節,是申軍良15年來過的第一個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 同案家長尋子15年無果
    同案的被拐兒童家長申軍良尋子近15年,仍沒有放棄,他希望買家能聯繫他,「不追究任何責任,只想知道孩子過得好不好」。一個家庭丟失了孩子,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一位被拐兒童親生母親說,見面時兒子不說話,「他說我們說話他聽不懂,對我們沒感情了,對他養父更好」。
  • 電影《親愛的》原型尋子13年:「孩子,我一定會找到你」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作者:卡卡辛前不久,微博上一條#電影《親愛的》原型仍在尋子#的新聞,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與轉發。2)拐賣過程中死亡被警方定為A級通緝犯的人販子陳蓮香,在拐賣途中被人發現,她竟直接將孩子丟進河裡淹死。兩年內她拐賣了46名兒童,其中兩個孩子死亡。去年3月份,在雲南大理,一個7個月大男嬰被人抱走,2天後,警察找到了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 「山西尋子哥」尋子十年終尋獲 拐賣者獲刑10年,買者獲刑2年
    12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山西尋子哥」劉利勤處獲悉,十年前拐賣其子的臨縣男子崔金平日前因犯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收買其子的張建斌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據新華社報導,2010年4月11日,劉利勤的兒子軍軍在太原市的家門口被一名陌生男子抱走。自此,他踏上艱辛的尋子之路。
  • 「山西尋子哥」尋子十年終尋獲 拐賣者獲刑10年,買者獲刑2年
    12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山西尋子哥」劉利勤處獲悉,十年前拐賣其子的臨縣男子崔金平日前因犯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收買其子的張建斌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據新華社報導,2010年4月11日,劉利勤的兒子軍軍在太原市的家門口被一名陌生男子抱走。自此,他踏上艱辛的尋子之路。10年間,他耗盡家財,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不足40歲的他,已是頭髮花白。同時,他還幫助7個骨肉失散的家庭團聚。
  • 河北唐山尋子信息刷爆朋友圈 經核實信息無誤
    (本人供圖)   6月29日,島城微信朋友圈被一條河北唐山的尋子信息刷爆了。陳新剛的兒子2012年8歲時在老家走丟,為此他找尋了大半個中國,也曾來過山東尋找。最近在唐山當地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以他的名義舉行了多場義演,這也是他的尋子信息在網上傳播迅速的原因。當日記者聯繫到陳新剛,聽他講述尋子路程中的艱辛和溫暖,委屈和堅持。
  • 寶媽有話說,媽媽故意把3歲「兔唇」女兒弄丟,20年後人海中認出
    寶媽有話說,媽媽故意把3歲「兔唇」女兒弄丟,20年後在人海中認出,無法淡定。一個母親的自述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這位母親在26年前生下了一位「兔唇」女兒,因為本身家庭條件的限制,再加上有些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最終做了讓她後悔終生的決定:故意弄丟年僅3歲的女兒。
  • 兒女被拐 母親原地等待二十年(圖)(1)
    在這個簡易的修鞋攤上,印著攤主的尋子信息:「二十年了,華蘭,華白,全家人等你們回家」。20年前,他們7歲3個月的女兒胡華蘭和5歲半的小兒子胡華白被人拐走。夫妻二人沒日沒夜地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
  • 女警尋子第20年:夢見兒子來到身邊 夢醒又什麼都沒了
    看到視頻 90多歲的母親做夢笑醒何樹軍已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去廣東尋子,但每次出發時她都一樣滿懷希望,這次更為憧憬。接到「蘇大叔」提供的信息後,何樹軍第一時間打開比對軟體,初次比對,李飛的相貌特徵與兒子的接近度達78%,以往這一數值大多為50%左右。
  • 夫妻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 各地打拐辦入駐
    張寶豔以丈夫為原型,將劇本主人公設計為搞計算機專業的,為找尋丟失的孩子,成立起「太陽城尋子聯盟」,將丟失孩子的家長聚集在一起,招募各地誌願者,聯手尋找丟失的孩子……哪想到,寫好的劇本談了兩家影視公司均未籤約,但「太陽城尋子聯盟」卻演變成現實中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及「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經過半年時間的籌備,「寶貝回家尋子網」於2007年4月30日開通。
  • 保潔大爺撿「8800元」歸還:杭州我有四套房,做保潔是閒不住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杭州日報轉載請註明來源近日,在杭州,餘杭塘栖派出所門口,有一對母女將一名白髮蒼蒼的男保潔圍住,硬要將手中的提著一箱箱禮盒,又是八寶粥,又是色拉油,還有個紅包,塞到保潔大爺手裡。而這位保潔大爺也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這些禮物。臉上還露出害羞的表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保潔大爺名叫高文虎,68歲,是塘栖人。1月6日,上午,高大爺像往常一樣在塘栖思敬廣場搞衛生,清理到路邊一處牛皮癬小廣告時,突然發現地上掉著個手鐲。按成色、分量看,這手鐲價值應該不菲。
  • 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太心疼了!他說:我不會放棄的
    郭剛堂是這部電影的原型,他的孩子「小六」在97年被人販子拐走了,20年過去了,他仍然在找尋的路上,這二十年,他騎著一輛插有他孩子照片的摩託車走過了中國30多個省。雷澤寬是電影《失孤》中的主人公,是丟了孩子的一位父親,而雷澤寬的原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郭剛堂。
  • 張寶豔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我盼望尋子網早日關門大吉
    15年來,除廣州警方及申軍良個人的不懈努力外,寶貝回家尋子網和志願者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家運行了13年的網站,它的創辦人張寶豔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近日,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接受了羊城晚報專訪,坦露了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一個個愛心故事。
  • 「媽媽,我把錢弄丟了」,兩個媽媽的回答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
    孩子把買校服的錢弄丟可是,喜喜一下子就哭了起來,說道「媽媽對不起,我把校服的錢弄丟了,我明明把它放在了書包裡,但是我到了下午要交的時候,發現它不見了!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怕你罵我所以不敢說,我真的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