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屬於植物蛋白飲料,目前該行業正在處於快速成長期。前瞻網數據顯示,2007年到2016年,植物蛋白飲料十年間的複合增長速度達到24.51%,居於各飲料品類細分市場的首位,遠高於16.02%的行業平均增長率。前瞻網預計,到2020年植物蛋白飲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83億元,市場份額上升到24.2%,年均增長率為20.7%。
在植物飲料市場中,細分的豆奶市場似乎前景更加樂觀。最近幾年,各路食品飲料巨頭紛紛涉足了豆奶市場。這意味著,豆奶行業是未來增長超預期的一塊細分市場。
其中,達利食品推出的豆本豆,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成長為豆奶行業細分品類的大單品。這在傳統軟飲料增長停滯甚至是負增長的情況下,簡直是一個奇蹟。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它成功的原因。
好時機:抓住產業擴張期
對於很多人來說,達利食品集團旗下的產品並不陌生。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和其正、樂虎、豆本豆,乃至於最新推出的美焙辰。毫不誇張的說,達利食品旗下的每一個品牌,都是耳熟能詳的國民品牌。目前達利食品的收入差不多有200億元。2017年,它的淨利潤更是超過蒙牛,比康師傅、統一和旺旺三家之和還要多。
達利旗下品牌,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於找到那些具備足夠成長空間(規模百億以上)的品類而後進行布局。進入豆奶行業,就是最好的印證。
據統計,從2011年到2017年,我國豆奶銷售額從50.8億元增長到90億元,複合增長率(CAGR)約10%。同期,我國豆奶銷售量從73.7萬噸增長到109萬噸,複合增長率為6.7%。據預測,我國豆奶銷售額在2020年將高達100億元。
招商證券數據顯示,鑑於我國豆奶的人均消費量和人均消費額偏低的現狀,未來保守估計豆奶市場潛在規模為500億元。另外,在從人均消費量和人均消費額兩個指標方面,我國人均豆奶消費量與歐美以及日本地區進行對比。2016年我國人均豆奶消費量僅為0.8L/人,低於歐美地區1.3L/人的消費水平。把我國與飲食習慣更接近的日本進行對比,日本的人均豆奶消費量為2.6L/人,約為我國人均消費的3倍。
從消費金額的角度,日本人均豆奶消費金額約為5.7美元/年,而我國人均豆奶消費金額不足1美元/年。即便是在中國範圍內,香港地區的消費量也顯著高於我國人均的豆奶消費量。數據顯示,香港地區人均豆奶消費量為27美元/年,在消費習慣更加接近的情況下,顯然我國豆奶市場具備極大的增長空間。
2017年,達利食品集團推出豆本豆,從時間點上,抓住了豆奶細分產業的風口期。
公開的數據顯示,2017年4月推出的豆本豆,截止到2017年年底,銷售額達到了10億元。券商機構預測,2018年全年,豆本豆銷售額有望達到20億。
好產品:充當產業價值鏈整合者
「順勢而為」,抓住行業的風口期,豆本豆的成功顯然與行業的整體向上是分不開的。但光有風口還不夠,好的產品才是核心。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營養、健康」產品有了更高的訴求。而豆奶本身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恰好更符合這批人群。
為匹配這種消費需求升級趨勢,達利從產業源頭開始,充當整個產業價值鏈的整合者。
在產品力塑造方面,嚴格篩選豆本豆的原料也是重要環節,主要分三大階段。在第一階段,根據空氣、水源、土壤等方面的差異,初步篩查國內外十幾個不同的大豆產地,並測試這些產地大豆做成產品的口味表現以及脂肪、蛋白含量等外部環境。考察不同產地的大豆脂肪、蛋白等含量是有較大區別的。最終,選定了東北地區作為原料供給地。第二階段,比較東北不同地區的大豆在營養物質成分上的區別,經過風味和營養值等各項指標測試之後,選定黑龍江地區。第三階段,按品種找豆。經過了一系列篩選之後,最終達利鎖定了幾個非轉基因大豆品種。
篩選原材料同時,產品的研發也很重要。純天然、不添加,在沒有加工助劑的情況下,完成豆子從固態到液態的天然轉換,這個工作並不好做。經過上千次的口味測試,最終,達利完成了純天然無添加的產品研發。另外,面對市場上不同的消費人群,達利同時推出了純豆奶、有機豆奶、原味豆奶等幾個品種。今年,達利又推出了青豆奶和黑豆奶。在核心產品極具競爭力的情況下,達利豐富的產品矩陣,無疑增加了產品的競爭力。
嚴選非轉基因大豆,不添加食用香精、防腐劑,全豆研磨出可常溫保存、飲用方便的高品質系列豆奶,極大地吸引了那些對營養健康有很高要求的人群。此外,無豆腥味、濃醇、絲滑,類似於牛奶的口感,這種工藝改進帶來的口味上的優勢,也為豆本豆加分不少。
按照網際網路圈稔熟的爆款理論,豆本豆一年不到的時間,成長為10億元的大單品。產品力功不可沒。
好品牌:品牌渠道齊驅並進
對於消費品公司來說,品牌和渠道,可以說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核心競爭力。雖然財務報表中很難去體現這兩項的價值,但是它們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信息傳播碎片化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沒有成熟、有效的品牌策略和深入下沉的渠道,即便產品本身很好,但可能也會「泯然眾人矣」。
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信任,它能夠影響消費者的認知和購買決策。對於從產業鏈源頭作為品牌塑造起點的豆本豆來說,它的品牌塑造過程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溢價。
為了打響品牌的知名度,在去年豆本豆推出伊始,達利便選擇了觀眾基礎好、形象健康向上的女星孫儷做代言人。以口碑好的明星作為注意力的導入口,豆本豆在品牌運作過程中,又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細分渠道的品牌傳播。
如,在今年12月16日,啟動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豆本豆校園早餐關愛計劃」,未來將覆蓋北京、鄭州、廣州等城市的多地高校。以營養健康作為訴求,出現在深圳國際馬拉松的現場,把目標瞄準注重營養鍛鍊的人群。此外,豆本豆更是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官方指定豆奶」。博鰲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也是為豆本豆的品質背書。
對於企業來說,要想把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就需要通過某種渠道。目前渠道大概分為兩類,一種是傳統渠道,如批發市場、集市、雜貨店、小賣部等;另一類是現代渠道,如大賣場、綜合超市、連鎖便利店、專賣店等等。
在渠道方面,豆本豆也有著背靠大樹的優勢。公司達利以子公司為基點,建立了省、市、縣、鄉鎮多級經銷商代理體系,形成了完整的流通渠道。
達利食品2017年財報顯示,截止2017年年底,公司擁有5178名經銷商,專職銷售人員12000人。達利與各類賣場、商超、便利連鎖等合作,深化開拓了現代渠道。此外,又通過直營、特許等方式,全面開拓了電商渠道。在渠道為王的食品飲料行業,達利深入到縣鄉一級的銷售渠道,能夠保證公司的產品一經推出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在消費者的面前。
依靠敏銳的市場嗅覺抓住風口期、經得起考驗的產品、成熟有效的品牌推廣策略以及深度下沉的渠道,達利食品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優勢,這或許也是豆本豆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最近幾年,低調成長的達利食品業務逐漸從休閒食品產業、即飲飲料產業向家庭消費領域布局,豆本豆豆奶、美焙辰麵包,就是達利布局家庭消費板塊的戰略性產品。如今,豆本豆顯然已經成為拉動達利業績增長的一個強力引擎。豆本豆和達利食品的未來均值得期待。
廣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站不對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本站作為信息內容發布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本站或通過本站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產生的財務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