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豆苗麻麻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孩子,而在相處的過程之中,我們也會給孩子加一定的標籤。比如說這個孩子一看就比較欣賞,所以他一定是一個好孩子 對於那些比較調皮的孩子來說,大部分人的評價也是比較差,會認為他們是一個壞孩子。
當我們在見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從心底裡面,對他們進行了一定的評價,或者說是批判。實際上父母是這樣的想法,周圍的人群也是這樣的想法,那麼這種思想也會影響著孩子,從而對他們的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一些孩子在心底就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壞的,可是長時間如此,只會讓孩子沉浸在這種想法之中無法最快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是非對錯的觀點,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這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進行糾正避免孩子。
因為這樣的認知,很有可能使孩子出現刻板印象,無法面對是非對錯。
之前和一個寶媽聊天的時候,他就表示自家孩子非常的奇怪,有些時候明明他做對了這件事情,但是你去誇讚他的時候,他卻是以一種不太在意的態度去回應你。
甚至有些時候也會說出:「我反正就這樣,我能做什麼好事兒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於平常大家對於他的印象,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想法。
久而久之,他總覺得別人對他沒有任何好的評價,所以就表現出一副吊兒郎當的形象。如果有些時候你去選擇誇讚他,他還會感覺很不適應,也會表現出來抗拒的心理。
實際上孩子出現這種情形,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是非對錯,甚至因為別人的刻板印象,而給自己畫一個標籤。
01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和周圍環境關係大
從上面的事例當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有些時候孩子並不了解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會對自己有錯誤的評價,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心裡,一旦認定這是正確的時候,就會堅持這樣的行為。
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形象,甚至真的成為一個壞孩子。不管是父母對於他們個人的批評還是鼓勵,又或者是從其他人眼神行為當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想法,都會對他的思想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我們作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真的分不清是非對錯,或許並不是他們不想去分清,或者說他們刻意的去曲解這些意思,而是因為在他們的思想當中,未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的狀態,無法去真實的了解,這些事情所形成的原因,以及所要導致的結果。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糾正他們內心的這些想法,避免因為刻板印象,忽視個人的發展。
02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可能會出現的這幾種行為
每一個孩子都是從在不斷認識世界,以及了解世界中所有的東西,不斷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狀態,那麼我們作為父母,也應該不斷的促使他們努力去了解更多的東西。
其實在面對評判是非對錯的時候,我們也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識,進行一定的判斷,但是作為孩子,他們年齡非常小,所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少,長時間如此,就無法利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判斷是非對錯,也就無法完整的解釋。
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就表示,當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節,做父母應該明白如何去教育。
1)做錯事情之後,並不願意承認錯誤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得知自己做錯事,傷害了別人之後,一定會面帶愧疚,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沒有錯,也不願意去給別人道歉,說一句對不起。
實際上,這就表現出了他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甚至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向別人道歉,有些時候還會想像著,將自己身上的過錯推給別人。
2)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並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有一部分孩子從生下來之後,總是聽從父母的話語,或者說沒有任何的主見,甚至有些盲從。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別人做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而沒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父母的大聲訓斥他們,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其實就表現出來,孩子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3)對於自己做事情之後所形成的結果,並沒有深刻的分析
一旦我們內心當中有一把尺子,去衡量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是否正確的時候,就會思考最後所形成的一些結果,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從來沒有這樣一個階段,直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考慮。
甚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見到有一部分孩子比較莽撞,常常是自己想要做什麼就直接去做了,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
有些時候明明自己不願意做,但是被別人說服了,就會直接選擇行動,這也是一種不懂是非對錯的表現。
4)缺乏愧疚感,負罪感
我們做錯一件事情之後,內心一定會比較愧疚,擔心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只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即使是做了這件事情,也不會有比較愧疚的感覺。
因為他們認為這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做,從來不會反省自己是否傷害到了別人?所以,這樣的情形就是暗示孩子,其實並不了解事情的是非對錯。
03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極為重要,會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
心理學家卡羅爾段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選取了幾百名學生,並且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讚揚,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些事情確實是錯誤的,有些是好的。
只是大家在面對這些讚揚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來不同的狀態,最重要的是有些時候,大家所讚揚的東西會影響到孩子內心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向這種價值觀靠攏。
其實在日常的教育當中,有一部分家長也會秉持這樣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和別人打架,老一輩人可能會對孩子說打的好,這說明你勇敢優秀,這其實就是一種是非曲直錯誤的教育。
長時間如此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性格,或者習慣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明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所作所為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孩子,很有可能對他們產生一輩子錯誤的影響,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只有當父母明白了這些情形之後,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
04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分辨是非對錯了
①父母做出表率是最好的一個方式
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覺得自己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小,或者說認為孩子還想不懂事,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任何行為,他們都會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去進行一定的分析。
不管是我們在面對親人朋友,又或者說是同事的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孩子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方式,也會讓他們效仿。
因此我們作為父母的就必須做出表率,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孩子在這種影響之下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②分析孩子的對與錯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將孩子教育成一個懂得是非曲直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只有懂得是非曲直,他們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分辨,並且去做認為對的事情,而如何去分析我們就可以選擇每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定的匯總。
如將他所做的錯誤的事情列舉出來,將他所做的對的事情進行一定的誇讚,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堅持自己對的行為,摒棄錯的行為。
③不要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有些時候孩子出現問題,和父母的關係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評判,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定的認知。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打架,欺負別人會被父母誇讚為勇敢,這其實就是一個錯誤教育方式。
所以,我們不要為孩子的錯誤去找藉口,認為他們不應該受到懲罰,而是要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幫助孩子指出自己不對的一面,這樣慢慢的孩子才會形成正確的觀念。
★結語
是非對錯確實難以區分,但是我們當父母的要明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將這種正確的觀念輸入給孩子。
不考慮孩子思想方面問題的行為,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是非對錯也是檢驗是否和人相處的標準,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學會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