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得儘快糾正,學會如何引導很關鍵

2020-12-25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豆苗麻麻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孩子,而在相處的過程之中,我們也會給孩子加一定的標籤。比如說這個孩子一看就比較欣賞,所以他一定是一個好孩子 對於那些比較調皮的孩子來說,大部分人的評價也是比較差,會認為他們是一個壞孩子。

當我們在見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從心底裡面,對他們進行了一定的評價,或者說是批判。實際上父母是這樣的想法,周圍的人群也是這樣的想法,那麼這種思想也會影響著孩子,從而對他們的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一些孩子在心底就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壞的,可是長時間如此,只會讓孩子沉浸在這種想法之中無法最快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是非對錯的觀點,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這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進行糾正避免孩子。

因為這樣的認知,很有可能使孩子出現刻板印象,無法面對是非對錯。

之前和一個寶媽聊天的時候,他就表示自家孩子非常的奇怪,有些時候明明他做對了這件事情,但是你去誇讚他的時候,他卻是以一種不太在意的態度去回應你。

甚至有些時候也會說出:「我反正就這樣,我能做什麼好事兒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於平常大家對於他的印象,就是一個調皮搗蛋的想法。

久而久之,他總覺得別人對他沒有任何好的評價,所以就表現出一副吊兒郎當的形象。如果有些時候你去選擇誇讚他,他還會感覺很不適應,也會表現出來抗拒的心理。

實際上孩子出現這種情形,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是非對錯,甚至因為別人的刻板印象,而給自己畫一個標籤。

01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和周圍環境關係大

從上面的事例當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有些時候孩子並不了解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會對自己有錯誤的評價,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心裡,一旦認定這是正確的時候,就會堅持這樣的行為。

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形象,甚至真的成為一個壞孩子。不管是父母對於他們個人的批評還是鼓勵,又或者是從其他人眼神行為當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想法,都會對他的思想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我們作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真的分不清是非對錯,或許並不是他們不想去分清,或者說他們刻意的去曲解這些意思,而是因為在他們的思想當中,未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的狀態,無法去真實的了解,這些事情所形成的原因,以及所要導致的結果。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糾正他們內心的這些想法,避免因為刻板印象,忽視個人的發展。

02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可能會出現的這幾種行為

每一個孩子都是從在不斷認識世界,以及了解世界中所有的東西,不斷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狀態,那麼我們作為父母,也應該不斷的促使他們努力去了解更多的東西。

其實在面對評判是非對錯的時候,我們也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識,進行一定的判斷,但是作為孩子,他們年齡非常小,所接觸的東西也比較少,長時間如此,就無法利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判斷是非對錯,也就無法完整的解釋。

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就表示,當孩子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節,做父母應該明白如何去教育。

1做錯事情之後並不願意承認錯誤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得知自己做錯事,傷害了別人之後,一定會面帶愧疚,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沒有錯,也不願意去給別人道歉,說一句對不起。

實際上,這就表現出了他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甚至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向別人道歉,有些時候還會想像著,將自己身上的過錯推給別人。

2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並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有一部分孩子從生下來之後,總是聽從父母的話語,或者說沒有任何的主見,甚至有些盲從。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別人做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而沒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父母的大聲訓斥他們,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其實就表現出來,孩子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3對於自己做事情之後所形成的結果,並沒有深刻的分析

一旦我們內心當中有一把尺子,去衡量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是否正確的時候,就會思考最後所形成的一些結果,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從來沒有這樣一個階段,直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考慮。

甚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見到有一部分孩子比較莽撞,常常是自己想要做什麼就直接去做了,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

有些時候明明自己不願意做,但是被別人說服了,就會直接選擇行動,這也是一種不懂是非對錯的表現。

4缺乏愧疚感,負罪感

我們做錯一件事情之後,內心一定會比較愧疚,擔心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只是還有一部分孩子即使是做了這件事情,也不會有比較愧疚的感覺。

因為他們認為這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做,從來不會反省自己是否傷害到了別人?所以,這樣的情形就是暗示孩子,其實並不了解事情的是非對錯。

03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極為重要,會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

心理學家卡羅爾段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選取了幾百名學生,並且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讚揚,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些事情確實是錯誤的,有些是好的。

只是大家在面對這些讚揚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來不同的狀態,最重要的是有些時候,大家所讚揚的東西會影響到孩子內心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向這種價值觀靠攏。

其實在日常的教育當中,有一部分家長也會秉持這樣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和別人打架,老一輩人可能會對孩子說打的好,這說明你勇敢優秀,這其實就是一種是非曲直錯誤的教育。

長時間如此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性格,或者習慣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明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所作所為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孩子,很有可能對他們產生一輩子錯誤的影響,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只有當父母明白了這些情形之後,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

04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分辨是非對錯了

①父母做出表率是最好的一個方式

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覺得自己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小,或者說認為孩子還想不懂事,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任何行為,他們都會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去進行一定的分析。

不管是我們在面對親人朋友,又或者說是同事的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孩子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方式,也會讓他們效仿。

因此我們作為父母的就必須做出表率,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孩子在這種影響之下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②分析孩子的對與錯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將孩子教育成一個懂得是非曲直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只有懂得是非曲直,他們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分辨,並且去做認為對的事情,而如何去分析我們就可以選擇每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定的匯總。

如將他所做的錯誤的事情列舉出來,將他所做的對的事情進行一定的誇讚,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堅持自己對的行為,摒棄錯的行為。

③不要過分溺愛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有些時候孩子出現問題,和父母的關係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評判,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定的認知。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打架,欺負別人會被父母誇讚為勇敢,這其實就是一個錯誤教育方式。

所以,我們不要為孩子的錯誤去找藉口,認為他們不應該受到懲罰,而是要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幫助孩子指出自己不對的一面,這樣慢慢的孩子才會形成正確的觀念。

★結語

是非對錯確實難以區分,但是我們當父母的要明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將這種正確的觀念輸入給孩子。

不考慮孩子思想方面問題的行為,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是非對錯也是檢驗是否和人相處的標準,我們必須教會孩子學會分辨。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跟父母說謊,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家長要恰當引導及時糾正
    其實孩子這些撒謊行為,並不意味著孩子的性格頑劣,只不過孩子從實話實說變成了耍小聰明,而父母應該適時地去欣賞這種小聰明,把孩子的小聰明引導成孩子的大智慧。第一階段0~3歲0~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寶的富有豐富的想像力,在這個時間內,孩子學東西很快,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不能夠分辨是非,所以想當然的認為是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
  • 孩子性格膽小,可能是你管得太寬了,3個方法可以引導糾正!
    文/小魚芭芘孩子性格膽小?可能是你管得太寬了,送你3個方法儘快積極引導糾正!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帥帥一樣比較膽小的孩子,針對這一類的孩子,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就能夠幫助他們趕走膽小,塑造沉穩細緻的性格。反之,如果錯誤糾正的話,則會加重膽小的程度。那麼如何正確幫助寶寶趕走膽小呢?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膽小?
  • 如何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父母批評不當,孩子缺乏自信
    將來的社會將是一個重溝通、重合作的社會,溝通將成為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一個人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有所成就、獲得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奮鬥之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溝通合作精神。如何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父母批評不當,孩子缺乏自信然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卻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會與人溝通。
  • 如何讓孩子正確判斷是非
    如何通過分類來辨別是非?分類的過程就是辨別是非的過程,也是區分好與壞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區分出好壞就是最成功的一步。1、關鍵一步:好的,還是壞的遇到陌生的人或者事物的時候,正確的反應就是「這是好的還是壞的?」
  • 培養"有出息"的孩子要注意糾正這些"沒出息"的行為。
    「沒出息」的孩子常有3種表現,若發現一種,家長們就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能夠獲得一個更好的人生發展方向。一、脾氣暴躁,喜歡動怒很多孩子們對自己的情緒控制都存在著一定的薄弱性,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去發怒,甚至是做出一些摔東西、打人等等的錯誤行為。而無法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往往在日後也會經常被情緒所控制。
  • 從小沒培養是非辨別能力,帶偏孩子秒秒鐘
    其實,從小雪的故事中我們發現,現在社會中的誘惑非常多,對於孩子是非觀念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那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是非辨別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影響將會是多大吧!1、容易結交壞的朋友孩子長大了就要到學校中去了,會結識到各種各樣的朋友。就像是開始的故事中的小雪一樣,缺乏是非觀念和辨別能力,會很容易結交到一些「狐朋狗友」。孩子辨別能力的缺失,讓他們沒有辦法很好地分清哪些朋友是應該交的,哪些朋友是不應該交的。
  • 孩子這4種臭毛病,父母不要急於糾正,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聰明,優秀。所以會認為孩子有「臭毛病」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就想幫助孩子糾正這些臭毛病。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父母要學習的東西,尤其是孩子的這幾種臭毛病,反而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但不用盲目的去糾正,反而要做出正確的引導。
  • 孩子出現視覺空間失調,要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偏差
    當孩子出現視覺空間失調的時候,父母要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偏差,提高他的視覺空間智能。一、視覺空間智能的定義視覺空間智能是由霍德華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中的一種。而視覺空間智能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視覺空間智能的好壞對一個人的發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父母引導孩子學會自律的技巧,自律從來不是靠說養成的
    小區裡的育兒群最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律'。雨兒媽發語音說:「總說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律,可我發現,說來說去,似乎我的孩子沒什麼大的改觀,還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多多媽語音回覆說:「是的呀!天天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學會了在我們面前遵守,轉身就忘,真無解。」
  • 孩子生氣時的攻擊性行為,3歲前是糾正的最佳時期,父母得下功夫
    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夠對於一兩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並不完備,缺乏有效的表達技巧,所以當他們遇到對自己不好的事情、令自己生氣的事情的時候,就只能藉助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對身邊的人大喊大叫,甚至於出手打人。2.
  • 孩子「丟三落四」,是做事缺乏計劃的表現,父母可用三種方法糾正
    甚至可以說,毛毛的這種行為,正是父母造成的。例如,毛毛的蠟筆找不到了,爸爸直接就給他買一盒新的,這樣毛毛又怎麼會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呢?可能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不用太過計較。但事實上,孩子丟三落四是缺乏計劃的表現。而做事情有計劃,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父母試試這三個方法,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
    自律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自律能力是後天形成的,需要去從小培養,孩子之所以缺乏自律能力,是因為父母從小就沒有去培養過,聰明的父母試試這三個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能力和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除了是自己的孩子以外,他首先是獨立的個體,有隱私權利和被尊重的需求,如果父母忽略了這個前提,那麼就很難把握管教的界限,很多孩子之所以變得逆反,最大的原因,是父母缺乏了對孩子應有的尊重。
  • 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別著急糾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糾正能力",也就是說,孩子完全有能力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那麼,什麼是"自我糾正能力"呢?為什麼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呢?為什麼父母不要急著糾正孩子的錯誤呢?對孩子來說,"自我糾正能力"有什麼好處呢?最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呢?什麼是"自我糾正能力"呢?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儘快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的因素很多,但是這都不能也應該成為孩子不去幼兒的藉口,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有所準備,儘快的幫孩子融入集體的生活。其實幼兒園可以說是一些小型的團體,為孩子正式上學打下基礎。 有些家長卻感到特別心疼,一看到孩子大哭大鬧就不由自主地跑過去安慰,即便勉強離開了也放心不下,老想著去看一眼,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父母越捨不得,孩子焦慮感便越強,越不容易適應。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暫時哭鬧,要相信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照料之下會一點點好起來的。   第三步,細緻交流,遊戲促進。
  • 家有「髒話大王」,父母先別犯愁,3招幫他們快速糾正!
    家有「髒話大王」,父母先別犯愁,3招幫他們快速糾正!引言:曾經乖巧可愛的孩子,如今變成了「髒話大王」,時不時還會揮起自己的小拳頭,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面對這種孩子,父母該如何拯救?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沒有建立明確的是非觀,還無法分辨髒話的含義,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玩,所以才會跟著模仿。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大的孩子,他們使用髒話,大多數是為了宣洩自己內心的情緒,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在應對糾正時,父母要先明確孩子到底屬於哪一種,這樣糾正效果才會更好。孩子說髒話該如何糾正?
  • 如何糾正孩子說謊的毛病,家長不妨嘗試這幾個教育方法
    孩子說謊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有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可現實生活中,孩子不但做錯事不肯認錯,反而還學會了編織謊言,企圖矇混過去,這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那麼,如何糾正孩子說謊的毛病呢?據調查顯示,2歲的孩子說謊話的概率為30%,3歲時則達到50%,而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每兩個小時說一次謊話的高頻率,幾乎要把撒謊變成很正常的現象。
  •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沒有任何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只能隨風搖擺,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的去進行引導,去呵護好孩子的成長才行。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還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走不該走的路,要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要建立一個十分正確的是非觀才行。
  • 交際能力是一個人在成長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如何訓練孩子社交能力
    兒童只有在與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各種關係,才能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使孩子在反覆的磨練中積累經驗,為將來正常的進入社會,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因此,讓兒童學會交往,是家長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和責任。
  • 孩子缺乏獨立能力,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導致,家長要儘早幫孩子糾正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的安排,而且認為父母的安排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致使孩子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只知道聽之任之,只要離開了父母的安排,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的時候,父母應該選擇性的去幫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孩子學會去鍛鍊自己,並且自己做決定,父母應該做的是拒絕幫助,讓孩子學會嘗試,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學會成長。2、家長要學會偷懶。
  •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甚至有時候說的話不一定是心裡想要說的,心口不一,就是同一性的特徵。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需要重視起來,正確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多方面去培養,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我。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