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大的孩子愛發脾氣?「啃老式」養育孩子不可有

2020-09-05 凌晨爸媽

導讀:接草莓放學的路上,聽到兩位家長在一起聊天。一位媽媽說:「們家丫頭撅著小嘴,看起來心情不太好的樣子」。

牽著小女孩的媽媽回答到:「別提了,我就剛才說了她兩句,就開始衝我發脾氣,這娃讓她爺爺慣出了一身的毛病」。

「老人嘛,隔代親,都會比較寵溺孩子,平時咱們多注意一點,有什麼問題及時糾正」。

「我和老公比較忙,從小就是爺爺帶著她。寵著慣著,我們說兩句就會被爺爺制止,覺得孩子小,不用那麼嚴格。現在好了,孩子問題越來越多。」小女孩的媽媽抱怨道。

看著她們走遠的背影,想著剛才的對話,心裡有點不是滋味。父母作為孩子的家長,也是直接的監護人,不能只擔撫養的義務,忽略教育孩子的義務。

「啃老式」養育孩子不可有

有很多年輕的父母不僅在生活上「啃老」,在育兒方面也會「啃老」,需要依靠爺爺奶奶來養育孩子。所以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在外面工作,出一些養育孩子的費用。爺爺奶奶在家帶娃,教育就變成了他們的主要責任。

我們經常說「隔代親」,爺爺奶奶會把很多的愛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因為「愛」而失去分寸,加上守舊的教育觀念,造成了孩子成長中一些問題的所在。

比如,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時,爺爺奶奶笑呵呵地撿回來;或者孩子吃飯的時候,追著喂,還邊吃邊看動畫片等。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這些問題時,常常會像上面那位媽媽一樣,採用「甩鍋」式行為,認為孩子不好的習慣,主要因為爺爺奶奶的教育。自己「啃老」養育孩子,不僅不感激長輩付出,還把責任全部推給他們,這是一種很不負責的行為。難道不是嗎?

怎樣避免成為教育孩子的配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在孩子未成年以前,不僅要負責養孩子,還要好好教育。而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孩子,屬於輔助,家長應該感激,同時幫助他們把握好「愛」的分寸。善意溝通,共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1、0-6歲以父母的教育為主

鄰居王太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工作,想著趁孩子小,多掙一些錢,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安心在家教育孩子。但她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經常需要出差,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結果等到孩子上小學發現,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很難再糾。

其實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孩子小,以養為主就好,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啃老式」養育孩子的根本原因。但父母忽略了0-6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0-3歲是孩子性格的養成時期,3-6歲是孩子習慣的養成時期。想要孩子擁有好的習慣,就不能錯過這個培養的關鍵時期,因為錯過了這個階段,再想糾正孩子,就會變得很難。所以,在0-6歲階段,以父母的教育為主。如果因為必要的因素必須工作,也每天花時間與孩子溝通,細心地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 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溝通

草莓媽媽因為要外出學習一周,所以,請奶奶幫忙帶了一段時間。回來後發現孩子撿桌子上的飯粒吃,發現問題之後我沒有第一時間跟奶奶說,而是觀察奶奶與草莓的相處。原來在吃飯的時候,奶奶告訴孩子不能浪費糧食,所以,草莓學著奶奶的樣子,把掉下的飯粒撿起來吃掉。

於是,在飯後草莓媽媽與奶奶誠懇的進行了溝通,首先肯定幫助孩子養成不浪費糧食的這個習慣很好,其次商量應該培養孩子吃飯的習慣,避免之後在公共場合孩子也會撿掉下的東西吃。

作為父母,當你發現孩子存在一些問題時,不要把責任推向別人身上,而應仔細觀察,問題發生的源頭,冷靜想一想,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為了孩子好,爺爺奶奶是願意與我們好好溝通,解決問題的。

寫給家長朋友們: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忽略了這個「第一」的重要性。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雖然是一句諺語,但精準的表達出父母對於孩子影響。孩子出生後,最先帶他們認識世界的就是父母,隨著慢慢長大的過程,他們會從爸媽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你有好的習慣,他們學到的就是好習慣,反之就會變成另一種情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僅要以父母為主,還要處處做好表率。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你只會大吼大叫?讀懂脾氣背後原因,更好養育孩子
    當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帶娃很辛苦外,還需要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帶娃。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孩子莫名其妙發脾氣,你認為他們是被慣壞了?又或者是孩子愛發脾氣,你只會大吼大叫訓斥孩子?孩子亂發脾氣,是因為大腦的情緒調節功能沒有成熟,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
  • 老人帶孩子煩惱多,對孩子的好處卻很珍貴,隔代不養育也不隔離愛
    隔代養育飽受詬病,但是很多家庭卻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老齡科研中心調查顯示,我國有66%以上的老人幫子女照顧孩子,2歲半以前的孩子,主要由老人照顧的高達70%。很多朋友享受著父母幫帶孩子帶來的便利,卻不時吐槽隔代養育給自己帶來的苦惱。隔代養育是逃不開的現實,到底是好是壞,父母心裡要有一桿秤。
  • 自己帶的孩子跟老人帶的孩子有區別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最有話語權啦!因為我大寶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那會年輕可能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也可能懼怕為人父母,怕自己做不好,想逃避吧?最主要就是想多掙點錢補貼家用,還能為孩子以後多儲備點。所以大寶不到兩歲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了,也是大家所說的留守兒童了。因為老人的年齡越來越大,老人還要照看我老公弟弟家的孩子,老人也沒有精力給照看了!
  • 為什麼一些老人一定要子女帶孩子?
    大多數家庭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如果不幫子女帶孩子,就需要孩子的父母有一個人專職帶孩子,一般都是孩子的媽媽在家專職帶孩子。這樣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孩子爸爸賺錢養活,如果沒有房貸車貸還好,如果還有房貸車貸要還,經濟壓力是很大的。
  • 孩子愛發脾氣,恭喜你,這是好事
    媽媽說:我家孩子脾氣太大了,稍有不順心就發作,我打也打過,道理也講了不少,怎麼也管不好他這個臭脾氣。沒想到,老人家微笑著說:孩子跟你發脾氣是好事,你要珍惜啊。有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沒有人愛。孩子發脾氣時,雖然表面上看著氣勢洶洶,內心卻十分恐懼和痛苦,他們等待著最信任的親人給予他們幫助,祈求著他們的理解。
  • 新手爸媽大難題:孩子1歲半,上託育班or老人帶or保姆帶?
    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欣喜與希望,但對於許多雙職工家庭來說,也有著無奈與糾結,孩子3歲上幼兒園以前,誰負責帶孩子,怎麼帶孩子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呢?老人帶?保姆帶?上託育班?今天我們來一起分析其中利弊。◆老人帶?
  • 無論隔代養育,還是親力親為,記住養育孩子最大的秘訣是愛
    我也說不清,有摻雜著離開女兒的不舍,有對重新工作的不自信,也有面對職場壓力的焦慮,還有對爺爺奶奶能否照顧好孩子的擔心吧。當然,這些擔憂都只存在於預想中,對於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的擔憂產生的原因更多是源自我對隔代養育的一點點刻板印象裡。
  • 隔輩愛,是孩子最大的幸運,隔代養育,能滋養孩子一輩子!
    家裡有老人,對孩子的愛特別珍貴,因為他們和爸爸媽媽不一樣!咱們古話說:「能得到隔輩愛的孩子是幸運的」!現在很多家庭是421家庭,就是有4個老人,如果條件允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輪流來幫助年輕父母照顧孩子,真真太幸運了!
  • 不是兒女不孝順,而是有些老人真不適合帶孩子
    說到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這件事,父母有自己的難言之處,而老人也有自己的說辭。而老人卻認為小孩子吵鬧不好帶,又或者是自己帶孩子,而兒女對自己的態度不好等等。一說到老人幫忙帶孩子,朋友陳瑜就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我倒。這次假期,她就帶著孩子匆匆地提前離開老家了,只因為老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讓陳瑜實在是接受不了。陳瑜家的小寶才兩歲多一點,說話還不是很清楚,詞彙量不大,發音也不準確。這本來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 容易發脾氣的孩子遇著了性子急躁的父母,防止孩子發脾氣的策略
    防止孩子發脾氣,消除不良行為的最佳途徑,是對良好的行為加以鼓勵,這是我們始終強調的—個主題。這個原則也適用於防止孩子發脾氣。你應該消除那些引起孩子情緒煩躁的條件,鼓勵對情緒穩定具有增進作用的各種因素。
  • 老人帶孩子的那些事
    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夫妻兩個人都要上班,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孩子誰來帶,老人幫忙照看是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搜索一下老人帶孩子,出現最多的問題是:老人帶孩子引發的衝突怎麼處理,老人真的帶不好孩子嗎…… 我家有兩個男孩,大寶四歲九個月,二寶兩歲三個月,從大寶出生選擇全職帶娃,二寶七個月回歸職場,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談一談老人帶孩子的那些事。
  • 父母幫忙帶孩子的這些苦,你知道多少...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夫妻一人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帶娃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無論是自己請求還是主動,老一輩的都成為我們幫忙帶孩子的對象。然而以前的教育觀念和現在新育兒千差萬別,這就導致很多媽媽和老人在育兒方式上產生矛盾和衝突...
  • 親愛的,你的孩子是誰帶大的?
    「趕緊生吧,趁孩子不是很大!等他大了你就更不想生了。」「你看我家這個大孫子,還比你兒子小1個多月(當時我家孩子兩歲9個月),現在他媽媽都已經快要生第三胎了!」「你兒子現在這麼大了,很好帶了。你又有家公家婆,他們還年輕,還願意幫你帶,趕緊生了給他們帶。再過幾年,他們就是有心也無力了。」
  • 身為"周末父母"還嫌老人沒帶好娃?隔代養育需要被正確對待
    "姥姥氣得把電話掛了,看著我說:"真是自己不帶孩子,不知道該怎麼管孩子。年輕人都說我們老人愛慣孩子,要說我們真不想慣,可是你看看,他們壓根就不管。甚至寶寶六個月以後,在小區裡遛娃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隔代養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1 年輕人要上班掙錢養家,無法帶孩子。尤其是在正規單位上班的父母,產假結束,就需要馬上回到工作崗位,自然需要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2 媽媽心疼女兒帶娃辛苦,主動要求幫忙帶娃。
  • 愛發脾氣,愛哭鬧,讀懂孩子的六個技巧,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在父母們眼中,孩子是情緒化的:不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他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一不滿足就哭,發脾氣、扔東西、大喊大叫;脾氣超大,愛發火,跟他講道理也不聽;自尊心特別強,做錯了事還沒怎麼說他,就開始不高興;一生氣就躲進房間裡,關上門,不肯和人溝通……
  • 隔代親沒有換來孩子親近老人,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顯然隔代親讓孩子偏離了正常成長的軌道。人性上來說,隔代人親近是人之常情,愛孩子沒有錯,但是隔代教育的愛必須有分寸感、有邊界感、有原則性,不能因為老人的愛沒有「斷奶」而蒙蔽了雙眼,最終變成了孩子的禍害。老人疼愛孫子,人之常情,但不能越界。很多老人年輕時候沒有寵過自己的孩子,老了卻把孫子寵上天。
  •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可情緒失控的父母卻成了懸在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刀,隨時有手起刀落的危險,實在太可怕了。更可悲的是,孩子會從父母的處事態度中去捕捉信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必然效仿;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平時特別喜歡發脾氣,可孩子愈加叛逆不聽管教。
  • 愛孩子很難?從養育孩子的角度看我們如何忘了愛裡最重要的一點
    ,更讓他們迷惑:為什麼養育一個孩子這麼難?或許有時孩子的可愛讓父母覺得怎樣都值得,但有些時候的沮喪與崩潰並不是發一頓脾氣可以解決的。發脾氣也不能解決養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孩子雖然可能不理解爸爸媽媽為何發脾氣,但是小傢伙卻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情緒,不良的情緒會給正處於發展時期的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 老人帶娃不放心?家中有這幾種老人,媽媽可以放心把孩子交出去
    導讀:老人帶娃不放心?家中有這幾種老人,媽媽可以放心把孩子交出去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人帶娃不放心?家中有這幾種老人,媽媽可以放心把孩子交出去!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無條件養育》:你以為你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但有可能相差甚遠
    因為孩子的行為只是表象,發現隱藏在行為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正確出發點。比如阿比蓋爾的反抗,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害怕她的父母過多關注剛剛出生的弟弟,陪伴她的時間則越來越少。這會讓她感覺父母給她的愛在減少。所以,無條件養育父母會在阿比蓋爾以上的反抗行為之後繼續像往常一樣擁著她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