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幫助困難群眾穩定脫貧丨獨山縣井城街道三橋社區和井...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是一名90後,2016年4月剛參加工作,2017年5月就被選派到井城街道三橋社區和井橋社區任第一書記。我的工作能力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得到了錘鍊提升,我的青春在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笑容中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幫助老人辦理高齡補貼。

剛駐村時,我是個「三無」扶貧幹部:一是參加工作時間短,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作為基礎;二是對扶貧工作了解得不多,接觸得不多,沒有任何扶貧工作經驗;三是由於參加工作時間短,自己能夠調動的扶貧資源相對匱乏。而我的扶貧任務相當重,已經脫貧的要做好鞏固提升,尚未脫貧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因為距離縣城近,貧困農民群眾具有發展產業、就近就業和創業的優勢條件,很多貧困群眾在我駐村幫扶之前就已經脫貧,未脫貧的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的困難群眾,如何幫助這些困難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是個難啃的硬骨頭。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啃下了這個硬骨頭,讓困難群眾實現了穩定脫貧。

到田間地頭了解劉朝芬老人的生產生活情況。

劉朝芬老人年近古稀,丈夫已經去世,獨自一人生活比較困難。2019年7月,老人房屋屋面下墜存在住房安全隱患,經過多方協調申請到將近4萬元資金,2個月後為老人修建了一棟60平方米的混凝土小平房。我們還為她「量身打造」了生豬養殖這一勞動力需求少、見效快的產業,3頭母豬成了她脫貧的路子。老人經常感慨地說:「小羅書記和她的扶貧隊伍給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有一戶貧困農民,丈夫身患癌症,妻子是保潔員,兒子在讀中學。由於丈夫是主要勞動力,卻因病不能創造收入,而且要花錢治病,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我們幫他輸了「三重醫療保障」體系,治病費用報銷90%以上,大大減輕了醫療負擔,另外,孩子在中學讀書也得到了資助。加上每月960元的低保金,以及妻子的工資,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們扶貧工作隊還對他妻子進行廚師培訓,掌握基本技能後,晚上夫妻倆在縣城擺燒烤攤,增加了家庭收入。這戶農民雖然被疾病困擾,但在政策扶貧體系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醫療、教育有了堅實保障,「夜經濟」又讓穩定脫貧之路變得更加平坦。  

給困難老人送去節日禮物。

我雖然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兵,但擁有黨的扶貧政策這個最大的扶貧「資源」,擁有獨山縣委縣政府這個最大的幫扶「人脈」,擁有知重負重、埋頭苦幹的扶貧戰友,讓我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堡壘,社區裡所有貧困農民都戰勝了貧困、圓夢了小康。無論遭遇多大困難的貧困群眾,在奔赴小康的路上我們沒有讓一個家庭、一個人口掉隊。困難群眾不僅實現了穩定脫貧,而且還能夠眺望更加美好的未來。作為一名黨員、第一書記,我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對貧困群眾那份莊嚴而無悔的誓言,深感青春無悔、辛苦值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伍少安 整理

編輯 何濤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自駐村以來,我深知群眾事無小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跟所有一線扶貧幹部一樣,都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自己的汗水澆灌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希望之花。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郎...
    記得剛到安龍縣招堤街道郎元村的時候,我充滿了新鮮感,慢慢的,隨著對農村、對精準扶貧的理解,當我逐漸融入到裡面的時候,才覺得不過是滄海一粟,再平凡不過了。駐村前女兒3個月,兒子上高一,家裡的事無法顧及。妻子是一名教師,同時也參加了脫貧攻堅工作,孩子沒有歸落處,實在沒有辦法,「勒著」父母親把耕牛、母豬、生蛋雞等賣了,進城幫忙帶娃。
  • 「我的扶貧故事」巴臺村給了我歷練成長的機會丨獨山縣百泉鎮巴臺...
    一路走來感觸頗深,收穫很多;我始終以工作職責要求自己,傾注了真情,使出全身力氣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與廣大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初來乍到的我,滿懷著扶貧工作的激情壯志,可沒想到在工作中屢屢碰到各種困難。我是上班多年的老幹部,但是開始到村裡組織群眾召開院壩會宣講扶貧政策時,手心全是汗,甚至講話有些結巴,讓我陷入了對自我能力的懷疑。
  • 「我的扶貧故事」這段旅程,我無悔丨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第一書記汪...
    我是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駐村第一書記汪海洋,今年46歲。我所在的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始時,貧困發生率是75%,今年本村和獨山全縣人民一起脫貧。我和我的隊員們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時,回想我這一路走過的旅程,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農村工作難做,但貧困地區的群眾好相處,能幫助水族同胞們擺脫貧困是我一生最大的收穫,得到我的家人一直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最大的慰藉。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冷緒中作為中國二十冶派駐沿河縣扶貧掛職幹部,自2019年4月掛任沿河縣副縣長以來,一心撲在了扶貧工作上,通過深入調研,他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幫扶舉措,爭取和撬動各類資源,為沿河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摘帽貢獻智慧和力量。勤走訪:釐清扶貧工作思路群眾的生活怎麼樣?收入怎麼樣?扶貧工作怎麼幹?剛到沿河縣的冷緒中腦海裡一直縈繞著這些問題。
  • 「我的脫貧故事」一波三折的脫貧路,艱辛卻溫暖丨獨山縣下司鎮北盛...
    我叫盧洪科,是貴州黔南州獨山縣下司鎮北盛村村民。2014年,我家因人口眾多、收入不高、女兒就讀高中,導致生活困難,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導致我的青菜只收穫了三畝,幸得政府幫助,我的損失不大。  2016年,我將流轉的50畝土地用於發展辣椒種植,怎料又是一場大水,讓我虧損大半。  接連的損失讓我想要創業脫貧致富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
  • 宜秀區大橋街道蘇崗社區:扶貧夜校助推脫貧攻堅
    宜秀區大橋街道蘇崗社區:扶貧夜校助推脫貧攻堅
  • 灑向城市困難群眾的陽光———吉州區城市社區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2015年,該區按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和部署,在全省率先啟動城市社區困難群眾精準扶貧工作,將脫貧攻堅從農村向城鎮拓展延伸,精準扶貧城鄉同治、雙線作戰,逐步實現城市困難群眾「業有所就、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確保小康路上農村城市群眾一個都不少。  「有政府的支持,我們創業格外有底氣。」
  • ...扶貧故事」無私奉獻助脫貧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方登勇
    我叫方登勇,2017年8月,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穿洞街道茗興村任第一書記。來到茗興村,我就與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查看脫貧資料數據、服務陣地,到各自然村走了一圈,倍感交集,感慨萬千。駐村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作戰隊、結對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產業扶貧,茗興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得到美化。
  • 「我的脫貧故事」最可愛的人丨正安縣鳳儀街道汪家田社區涼水井組...
    扶貧幹部走訪杜世芬戶從那時起幫扶幹部在我家進進出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我家也得到了政府的各項幫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幫扶幹部和包組幹部知道了我家的情況後,經常到家裡和我談話,開導我,並根據我家的情況調整了低保。在他們的幫助下,我重新拾起了自信,我相信只要通過努力生活肯定會有變化。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好產業 穩定好就業丨安龍縣棲鳳街道么塘村...
    我叫吳加敏,家住安龍縣棲鳳街道么塘村,因家境困難,通過申請後2014年被評為本村貧困戶。這幾年,我一直在外讀書,直到2019年假期回家,父親才與我聊起咱家的「被幫扶」故事。2017年12月的一天,韋大伯第一次來到我們家走訪,並做起了自我介紹,他原來是本村小水井人,現在棲鳳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因脫貧攻堅選派至么塘村大水井組任前沿工作組組長,說明其來意後隨即登記了我們家的相關信息,問起了家庭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精神永伴我前行丨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駐村...
    6年前,「扶貧」只是我在新聞信息上看到的字眼,2015年9月在我踏進玉水鎮那一方熱土時,從此與「扶貧」結緣。2019年2月14日起,有幸到貴州黔南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開展駐村工作。韋興祥(右)慰問困難群眾駐村後,我成為產業專班工作人員與打羊村點寨組包保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為民做實事丨獨山縣百泉鎮羊鳳村駐村...
    我叫蒙秉飛,是獨山縣第四小學教師,2019年2月份開始,到獨山百泉鎮楊鳳村駐村,投身到脫貧攻堅戰場第一線。   為了做到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精準脫貧,我在工作中圍繞開好會議、做好遍訪、補好設施、做好搬遷、調好產業、抓好環境整治等任務清單,對網格內所有農戶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標準進行拉網式排查,對十三類人員摸清底數,並完成了底圖繪製,人員信息錄入等工作。
  • 巾幗脫貧故事丨隴忠麗:在和平社區譜寫「脫貧之歌」
    初冬時節,走進畢節市赫章縣達依鄉和平社區,房屋錯落有致,街道乾淨整潔,村民們閒庭信步、怡然自得。與幾年前相比,如今的和平社區面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一切都與社區第一書記隴忠麗有著莫大的聯繫。為了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隴忠麗主動協調資金1.5萬元,在和平社區建立了 「黨建+積分」超市,對社區基層黨組織以「黨建+積分」管理模式加強創新管理,以社區黨支部和村民組為單元,對脫貧攻堅成效、公益美德、環境衛生等進行加減分,每個季度兌換一次積分。群眾的積分可兌換米、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攻堅路上 惠東大嶺街道奮力書寫擔當和魄力
    截至今年3月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脫貧退出601戶1515人,退出率達100%;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6.05%;352名貧困戶子女的教育生活費補助發放率達100%;困難群眾建房、上學、就醫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惠東縣大嶺街道脫貧攻堅戰果不斷,捷報頻傳,街道全體幹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在扶貧路上用辛勤和汗水書寫著魄力與擔當。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搬遷換新居,幸福生活敞大門丨獨山縣麻尾鎮泗...
    這就是我眼下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叫楊珍妹,是獨山縣麻尾鎮泗亭村更哈組村民。  2018年3月15日,是我非常開心的日子,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下,我不用掏一分錢,就能手提鍋瓢碗筷,頭頂被子搬進日思夜想的新家。
  • 「我的扶貧故事」年輕,就要寫滿拼搏與汗水|水城縣雙水街道沙龍...
    不曾想過,有一天我還能站在扶貧的角度來寫自己的故事。2019年5月,我從水城縣猴場鄉老家搬到了雙水街道沙龍社區,成為了一名搬遷戶。  「你來我們社區試試吧!」在一次入戶走訪中,社區的工作人員提議道。於是,我成為了「家門口的一名實習生」。  我沒有大智大慧,更沒有大富大貴的財力去幫助其他人,我只有一腔熱情和自己親身的經歷感染身邊的「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晴山放異彩 隆地展新顏——晴隆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年度貧困縣擬脫貧退出公示》,通過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審核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檢查,經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同意,2020年申請脫貧摘帽的晴隆等縣均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程序和標準,擬退出貧困縣序列。
  • 奔赴徵程忽如歸——追記沿河自治縣司法局副局長、沙子街道井壩村...
    10日一大早,得知崔林權去世後,當地上百名幹部群眾帶著驚訝、悲痛和惋惜,紛紛趕到井壩村村委會,看這位日夜堅守在村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駐村幹部最後一眼。11日上午,井壩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像往常一樣,按時開展「五個一」和「一日一學」活動,然而和往常不一樣的是,所有男同志都低垂著頭,女同志在低聲哭泣……壯志未酬身先去崔林權,1972年出生在沿河和平街道迎將橋社區一個貧困農民家庭,1991年從專業學校畢業,就回到家鄉參加鄉鎮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