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打開人類胚胎著床「黑匣子」,繪製解鎖導航圖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中國的科學家打開了人類胚胎著床「黑匣子」。

有人說,世界上最精妙和激動人心的事情莫過於生命的誕生。

但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體驗這種美好,不少人被不孕症困擾,胚胎著床失敗就是不孕的重要病因之一。精子和卵子相遇後的第七天,胚胎開始逐漸埋入母親的子宮組織,逐漸完成「胚胎著床」這一關鍵的發育過程。然而此前,著床的過程就像「黑匣子」,沒有人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包括著床失敗在內等問題自然也無法解釋。前不久,中國的科學家打開了這個「黑匣子」。

來自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人類胚胎著床的過程,繪製了一份解鎖「黑匣子」的「導航圖」。8月21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該課題組名為《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圖譜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論文,引發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湯富酬課題組的周帆,今年33歲,這是他繼2016年首次解析「造血幹細胞起源」之後再度問鼎《自然》雜誌。 「這次我們打開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黑匣子』,仔細查看了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發育事件。」與3年前第一次在《自然》發表論文相比,他顯得從容淡定了許多。面對記者採訪,周帆坦誠地將自己近些年做科研總結的功夫秘籍和盤託出。

繪製洞悉「黑匣子」的「導航圖」

一個漂浮狀態的受精卵發育7天左右,就會長成足球狀的空心小球(囊胚),而人類胚胎著床的奧秘之所以一直沒有被揭開,是因為這一階段的人類胚胎幾乎不可能獲得。在實驗室培養人類胚胎技術成熟後,周帆看到了解鎖胚胎著床「黑匣子」的希望。國外科學家發現,人類胚胎在實驗室培養7天後,依舊可以繼續模擬發育一周左右,這多出來的一周,幫助科研人員打開了一個研究胚胎著床的時間窗口。

周帆所在團隊對人工授精後的受精卵進行了人類胚胎體外模擬著床生長,在此基礎上,他們真正想要解析的,是胚胎中數萬個細胞在植入媽媽子宮的過程中到底是以何種機制發育,才使一個個細胞神奇地變成了胎兒的心臟、肝臟和皮膚,等等。

在導師湯富酬教授的指導下,經過一年半密集的實驗,周帆和同事們一起在單細胞水平解析了數以萬計胚胎細胞的發育過程。「每顆細胞都有數萬個分子表達維度,我們結合多個分子表達維度對胚胎著床過程中的分子表達規律進行了深度分析」。

周帆介紹,利用高精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通過實驗和分析,他所在團隊繪製出一張揭示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導航圖」,並總結出多個重要結論。

比如,他們揭示了單顆胚胎細胞在這一特殊發育階段的分子表達和潛在調控機制,「也就是細胞命運決定」的潛在規則,例如一顆細胞是如何決定發育成胚胎各類器官還是母胎聯結的胎盤。

再如,他們發現,雖然是實驗室模擬發育,胚胎在發育7天之後依舊會發出「申請」信號,希望和母體產生聯結。

又如,他們解析了雌、雄胚胎性染色體平衡的「細節」。周帆解釋,男性的性染色體由XY組成,女性的性染色體由XX組成,Y染色體幾乎不攜帶遺傳物質,而X染色體攜帶一千多個基因。為了達到男、女之間的物種平衡,在胚胎著床前夕,女性的XX染色體中有一條會呈現「失活」的傾向,也就是這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傾向於不表達。「曾有科學家認為,為了使男女差異減小,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各『失活』一半,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是隨機『失活』一整條」 。

「有了這張精妙的導航圖,科學家們可以按圖索驥,進一步深度挖掘人類胚胎著床的奧秘。比如啟發生殖醫學,為有試管嬰兒需求的家庭帶來福音。」周帆說。

十二字「內功心法」

這次並非是周帆第一次挑戰「前無古人」的研究。2013年,在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307醫院劉兵課題組攻讀博士的他就開啟了一個高難度課題——單細胞尺度追蹤造血幹細胞起源。2016年,相關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轟動全球。此後,在導師的指導下,他逐漸總結出了自己做科研的格言——跟隨內心、用盡全力、順其自然,這12個字如「內功心法」般,又助他製造了如今的第二次轟動。

「跟隨內心」是周帆做研究的基礎。在他看來,做科研首先要「不斷尋找自己喜歡的事」。「只有熱愛你做的工作,未來才有無限可能。但即便最後畢業時發現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著你需要及時轉變思路和職業規劃。」

選定一個心儀的研究對象之後,就要「用盡全力」。這是成功的第二步。「導師湯富酬常說,科研不是24小時都在從事科研,而是24小時可能都在掛念著科研。」周帆就是這種狀態。

在本次研究人類胚胎著床的課題中,要了解單顆細胞的分子表達特點和潛在機制,就需要先把單顆細胞一個一個挑出來。這一機械又精準的動作對於科研人員的毅力是不小的挑戰,整個研究過程中,周帆和同事提取了1萬多顆細胞。不但工作量要保證,而且整個課題的推進速度必須要「快」:「全球有幾個課題組在同時研究這個項目,我們必須趕在最前面完成。」習慣了這些,「勤奮」在周帆看來便是 「不值得拿出來說」的事情,「只是一個科研人員或者說有理想的人的基本素質和門檻」。

在全力以赴之後,第三步是「順其自然」。「平衡心態」是他做科研的關鍵詞。在這一點上,他很慶幸自己遇到了「超級陽光」的導師湯富酬,「導師希望我們能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己。更要用20年的長遠眼光看問題」。

常有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向周帆請教如何面對畢業和發文章的壓力,周帆和他們分享自己的心得:「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注研究本身,目標遠大,絕不能只是為了拿到學位或者急功近利地發文章。」他的經驗是,拼盡全力後就要對自己「耐心」一點,順其自然,避免心態失衡。「即便是消極的結果,都應該儘量從積極的方面去理解,儘快接受,並立刻回歸工作」。

四大科研「絕招」

除了這些「內功心法」,周帆在具體操作科研選題的過程中還有自己的「絕招」。從選定題目、合作研究、鑽研技術,到投稿修稿,在青年科研人員容易產生困擾的關鍵節點,他都從前輩身上總結出了經驗方法。

「為什麼你能連續選中兩個頂級的選題方向?」

周帆分享了兩個技巧,首先是「和導師充分溝通」,學生階段時常無法在「創新性」和「重要性」兩個最重要的核心課題特徵上作出準確判斷,這時指導老師可以高屋建瓴地給出直接的引導和幫助。在最初選定選題方向和重要的實驗節點,都要和導師密切溝通,「這次的研究在最後階段我們每天都至少溝通一次」。

另外,「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在確定深耕人類胚胎著床的選題之前,周帆還同時嘗試了幾個其他方向的調查,「隨著各個選題的推進,自然而然就會愛上進展最好的那個選題」。

題目確定之後,具體實施階段也面臨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享受合作」是周帆的第二個體會。每項重大的科研課題都離不開合作,周帆是個急性子,尊重合作夥伴的工作節奏,以開放的心態傾聽合作夥伴的想法,是周帆摸索出的合作之道。

此外,他提倡「重視科學技術」。本次研究中,湯富酬教授課題組享譽世界的單細胞組學測序技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沒有好的照相機怎麼能拍出好的照片?」 周帆類比道,沒有好的科學技術來支撐,科研項目本身也難以得到重大突破,「所以我們要深度理解技術,找到最合適自己研究的技術十分關鍵」。

然而,在學界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的研究工作,不一定能夠發表到好的期刊。所以投稿技巧也絕對不容忽視。

相比於3年前第一次投稿《自然》雜誌,周帆對於評審工作有了更加理性的理解。曾經那個控訴「被刁難」的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如今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我們應該珍視評審人的每一個意見。這些看似嚴苛的審稿意見並不一定是對方在刻意刁難。他們是真心實意提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原創作者不斷提升論文質量,幫助研究團隊凝練出更重要的科學結論。」

在這篇論文投稿後一年半的時間裡,周帆陸續收到4位評審人各種不同角度的意見,「我們光是答疑就回復了將近150頁紙」。「必須全力補充數據,能用數據說話,就別用語言。」周帆乾脆地說,「在確定實驗數據可靠的情況下,一定要勇於下結論,哪怕這一結論和前人的研究相悖。在客觀表述科學結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延伸研究的意義,表達清楚該研究的重要性。」

採訪最後,談到在頂級學術期刊連續發表論文的感想時,周帆說:「其實我的研究訓練是在太多的良師益友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的,我非常感恩。未來我希望有機會做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工作,這些也許能夠啟發醫學,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打開人類胚胎著床「黑匣子」)

相關焦點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視覺中國供圖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著床的失敗被認為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從細胞到胚胎,人類生命之源研究難越倫理
    圖註:在實驗室內培育人類胚胎。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技術,來構建人造胚狀結構,以探索形成胚胎的細胞信號和物理作用力(也可理解為環境因素),因為後兩者對塑造胚胎及胚胎的支撐組織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技術在早期主要流程中很重要,比如說著床,著床就是胚胎在很小時將自己嵌到子宮壁上,而到了這個階段,科研人員也就沒法直接對胚胎的進展進行研究了。
  •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22:21:23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胚胎不著床,到底應該怎麼辦?
    隨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研究的發展,體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一ET)及其衍生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不孕不育症的治療,胚胎著床是成功妊娠的起始和關鍵環節
  • 試管嬰兒中 如何提高胚胎著床率?
    在一個試管嬰兒周期中,胚胎著床是繼胚胎移植之後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它發生在胚胎接觸子宮內壁的時期,也即是在移植後的第1~5天。而在這一階段,胚胎是否成功著床,是決定接受IVF治療的患者能否成功妊娠,和試管嬰兒能否最終成功的關鍵。
  • 試管嬰兒導致胚胎著床失敗的五大元兇!
    我們知道,正常人類個體染色體核型為46,xx(女性),46,xy(男性),如果這個受精卵的染色體核型為47,xxy,那麼這枚受精卵無法正常發育成正常個體,導致著床失敗。 如此一來,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高齡夫妻做試管嬰兒能取到卵,也能形成胚胎,但就是胚胎不著床。其成功率明顯比年輕夫妻要低,主要就是胚胎的染色體異常發生概率增高。 子宮是否健康?
  • 一抽一抽的疼...是胚胎著床的感覺嗎?
    試管嬰兒移植後的大家都很關心胚胎是否能順利著床,移植的細胞團進入子宮腔,並在子宮腔內繼續發育,細胞分裂成48個細胞,成為胚泡準備植入。著床正常發生在移植後的3-4天,也有的稍微晚一些,最多不會超過7天。囊胚移植著床發生在移植後1-2天。
  • 試管嬰兒胚胎不著床是什麼原因?
    做過試管的姐妹都知道,試管嬰兒的步驟是比較繁多和複雜的,女性在試管的過程中也會遭受很多的罪,但是為了能生育健康的寶寶,都在默默的承受這種痛苦,但是有些患者堅持到了最後的移植階段,在堅持看到希望的時候卻發現移植失敗了,胚胎沒有著床,感覺之前的一切辛苦都浪費了,白受了這麼多罪,為什麼會著床失敗呢?
  • 胚胎著床,寶寶與母親之間的第一次對話
    受精後第6~7日,胚胎種植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為胚胎著床,只有著床成功,才意味著在好孕的路上終於邁出了小小一步。這是寶寶與母親之間的第一次對話、第一次擁抱。但,並不是每一顆胚胎都能夠成功著床,完成自己的第一步「戰役」,在這個環節中,試管嬰兒的胚胎著床率平均約為42%以上。為什麼只有40%左右的胚胎才能有這個榮幸呢?
  • 試管嬰兒:導致胚胎著床失敗的五大元兇!
    試管嬰兒是一項耗時長、費精力、花費大的醫療過程,胚胎是否著床成功決定著整個試管治療的成敗。 現在醫學發展迅速,試管嬰兒取得較大的進步,但是,面對女性各種複雜的不孕疾病,試管嬰兒始終不能保證100%成功。一般而言,試管嬰兒著床失敗有以下五個元兇。
  • 試管嬰兒胚胎移植著床率怎麼提高?
    「一入試管深似海」,胚胎移植是試管嬰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胚胎能否順利著床影響著最終的成敗。那麼如何有效提高試管嬰兒著床率?下面這些方法了解一下。人工周期用藥需知曉子宮內膜環境會影響試管嬰兒的胚胎著床。子宮內膜是胚胎著床的地方,如果子宮內膜夠厚、血流豐富而且細胞分裂良好,會增加胚胎著床率,著床的時間相對快一些。但是如果女性的子宮內膜太薄、血流量不足、內分泌異常,胚胎就不容易著床。
  • 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1 13:39:58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劉兵、石莉紅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 泰嘉運:試管嬰兒胚胎著床後有什麼症狀?
    著床體外受精是體外受精程序的最後一步。當胚胎成功轉移到子宮後,胚胎將自身附著在子宮壁上。此過程稱為著床。 著床試管嬰兒的症狀: 無論您是體外受精還是正常的懷孕方式,著床的症狀幾乎都是相同的。
  • 試管嬰兒胚胎著床的全過程是什麼樣的?
    做試管嬰兒就比方說西天取經一樣,走過了促排、取卵、取精、培養胚胎等艱難的路程,之後,還有移植在等待著我們。通常,又有很多家庭敗在移植這個階段。因此,移植之後,如何使胚胎著床率提升,也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胚胎著床的全過程,以囊胚為例1day0移植入一顆五天的囊胚。
  • 胚胎著床失敗,可能是子宮五大病症作怪!
    「歷經千辛萬苦,各種備孕、檢查,終於熬到了胚胎移植這一天,原以為試管求子之路終於要走完了,誰知道胚胎竟著床失敗。」劉女士一臉沮喪的對我說,我完全能體會她心中的痛苦。對於所有做試管嬰兒助孕的姐妹來說,劉女士的遭遇也正是所有人的擔心所在,誰都不想一番努力後落得一場空。
  • 刷新人類冷凍胚胎記錄:冷凍27年的胚胎發育成女嬰 | 環球科學要聞
    這個胚胎於1992年10月冷凍,到今年2月解凍後被植入Tina的子宮,共被冷凍了27年。這是Tina第二次「領養」胚胎。2017年,她曾於從國家胚胎捐贈中心第一次「領養」過胚胎,當年11月誕下一名女嬰Emma。Emma的胚胎於1992年10月冷凍,2017年3月解凍後被植入Tina的子宮。Molly和Emma的胚胎由同一對夫婦捐贈,同批冷凍,從生物學上講兩人是親姐妹。
  • 怎樣才能知道試管嬰兒胚胎移植後著床成功
    在試管嬰兒周期中,有一個胚胎移植的環節,移植的胚胎能否順利著床,關係著整個周期的成敗。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試管嬰兒胚胎有沒有著床?試管嬰兒移植成功有什麼徵兆呢?一、反胃多數「試管媽媽」,在胚胎成功著床後的幾周,就開始有「害喜」的現象,並伴有想吐或反胃等症狀。
  • 試管嬰兒胚胎移植後 「著床」這關怎麼闖~
    種子對應胚胎,土壤對應子宮內膜,陽光雨露對應體外環境。條件具備好孕會來得更容易一些,究竟在試管嬰兒治療的過程當中,如果已經完成了胚胎移植,那麼,接下來該怎麼闖過「著床」這關呢,我們一起看看吧。首先移植進宮腔的胚胎到底能不能著床跟胚胎的質量和子宮的接納能力有著非常密切的,兩者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的,也是胚胎著床成功率的重要保證。1、胚胎的質量要優質如果移植到子宮的胚胎本身的質量就不佳,著床的成功率相應也會有所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