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2020-12-22 科學網

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1 13:39:58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劉兵、石莉紅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8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通過使用來自卵黃囊(YS)和胎兒肝(FL)的人類早期巨核細胞(MK)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人員表徵了早期巨核細胞生成的轉錄組、細胞異質性和發育軌跡。在YS和FL中,研究人員發現異質MK亞群具有獨特的發育途徑和基因表達模式,可以反映早期的功能分化。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在體內鑑定了一個CD42b+CD14+MK亞群,該亞群顯示出免疫反應相關基因的高表達,並且也可以在體外從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中產生。此外,研究人員將THBS1鑑定為MK傾向的胚胎內皮細胞早期標記。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為解剖早期人類巨核細胞生成的分子和細胞程序提供了重要的見識和寶貴的資源。

據了解,儘管人們對胚胎免疫發育的了解日益加深,但稀有的早期MK仍然研究不足。 

附:英文原文

Title: Decoding Human Megakaryocyte Development

Author: Hongtao Wang, Jian He, Changlu Xu, Xiaoyuan Chen, Hua Yang, Shujuan Shi, Cuicui Liu, Yang Zeng, Dan Wu, Zhijie Bai, Mengge Wang, Yuqi Wen, Pei Su, Meijuan Xia, Baiming Huang, Chunyu Ma, Lihong Bian, Yu Lan, Tao Cheng, Lihong Shi, Bing Liu, Jiaxi Zhou

Issue&Volume: 2020-12-18

Abstract: Despite our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embryonic immune development, rare early megakaryocytes(MKs) remain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Here we us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of humanMKs from embryonic yolk sac (YS) and fetal liver (FL) to characterize the transcriptome,cellular heterogeneity, an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early megakaryopoiesis.In the YS and FL, we found heterogeneous MK subpopulations with distinct developmentalroutes and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that could reflect early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Intriguingly, we identified a subpopulation of CD42b+CD14+ MKs in vivo that exhibit high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responses and can alsob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in vitro. Furthermore, we identified THBS1 as an early marker for MK-biased embryonic endothelialcells. Overall, we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and invaluable resources for dissection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grams underlying early human megakaryopoiesis.

DOI: 10.1016/j.stem.2020.11.00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544-0

相關焦點

  • 第三篇 臨床血液學檢驗 第二章 造血與血細胞分化發育 章節真題解析
    )(試題分析:血細胞發育過程中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從原始到成熟階段,細胞胞體由大到小(巨核細胞例外);核質比例由大到小(小淋巴細胞例外);核染色質由細緻疏鬆到緻密粗糙;核仁從有到無;顆粒從無到有;胞質顏色由深至淺。)
  • 中國科學家新研究:「自閉」獼猴幫助解析人類自閉症「秘密」
    中國科學家新研究:「自閉」獼猴幫助解析人類自閉症「秘密」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6-17 09:59 來源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中新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 史軼夫 王琳)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於29日凌晨在《自然》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的研究文章,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中國科學家描繪早期T淋巴細胞生成的單細胞圖譜
    中國科學家描繪早期T淋巴細胞生成的單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0 15:48:01 四川大學胡洪波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研究組與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組合作,利用單細胞RNA測序解析了人類胚胎胸腺前淋巴祖細胞和胸腺器官發生的時空發育情況
  • 北醫三院喬傑團隊在Mol Cell發文報導人類卵泡發育過程基因表達...
    )」的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人類卵泡發育過程中轉錄組動態全景圖及卵母細胞-顆粒細胞相互作用的基因表達調控規律。生殖細胞是個體發育過程中一類特殊的細胞,是種族繁衍的載體。喬傑團隊與合作者圍繞生殖細胞的發生、發育與成熟機制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揭示了人類胎兒生殖細胞發生、育齡男性精子成熟等多個關鍵發育階段的基因組特徵、DNA甲基化重編程及其對基因表達的調控關係(Cell 2013,2015;Cell Stem Cell 2017,2018),此成果主要針對育齡女性卵泡發育和成熟過程開展研究工作。
  • 中國科學家準備複製人類?!
    中國科學家負責的世界上第一個位於北方港口城市天津的克隆設備,宣稱已為複製人類做好了準備!世界上最大的克隆工廠將在七個月後敞開大門,到2020年將克隆一百萬頭奶牛!警犬、賽馬和其他動物也排隊等著克隆。Boyalife集團與韓國公司Sooam生物技術研究院合作推動克隆設施,目前開發了對心愛的已故寵物和猛瑪象的克隆。
  •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中國科學家報導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22:21:23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 中國科學家打開人類胚胎著床「黑匣子」,繪製解鎖導航圖
    精子和卵子相遇後的第七天,胚胎開始逐漸埋入母親的子宮組織,逐漸完成「胚胎著床」這一關鍵的發育過程。然而此前,著床的過程就像「黑匣子」,沒有人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包括著床失敗在內等問題自然也無法解釋。前不久,中國的科學家打開了這個「黑匣子」。來自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人類胚胎著床的過程,繪製了一份解鎖「黑匣子」的「導航圖」。
  • 人類首次看到了胚胎發育的「高清」過程
    無論是簡單如蠕蟲,還是複雜如人類,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從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稍微了解生物發育的人都知道,從受精卵到胚胎的發育過程堪稱奇蹟。它需要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從一到二,從二到四,從四到八……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圖解人類認識胎兒發育全過程[組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1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就在250年前,我們還對子宮內胎兒的孕育過程一無所知,但現在胎兒降生的整個過程可以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日前,在英國維康基金會資助的一個稱為「胚胎現形」(Making Visible Embryos)的展c上,一系列圖片揭示了人們對懷孕認識的全過程。
  • 【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
    【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解析了細胞命運決定和黃斑形成的細胞和… 2020-05-10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中國科學家率先解析生命信息載體結構奧秘
    因此,研究染色質的高級結構及其調控機制對於理解細胞增殖、發育及分化過程中一些重要基因的表達差異及表觀遺傳學調控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本研究工作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組、李國紅研究組、許瑞明研究組長期合作獲得的重要成果,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和重點項目以及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資助。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衝洗」兩年?中國科學家專業解讀
    原標題: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衝洗」兩年?中國科學家專業解讀圖為黑洞藝術效果(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李依環 聞佳琪)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上21點整,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將正式公開發布。
  • Science: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生命信息載體:另一種雙螺旋高級結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5日發布信息說,該所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納米)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這是繼DNA雙螺旋結構之後,在破解「生命信息載體」的另一種更高一級的雙螺旋結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中國科學家這項重大發現的科研成果,被當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頂尖研究雜誌《科學》(Science)以長幅研究論文形式發表。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新聞—科學網
    人體多能幹細胞又有新用途
  • 愛眼日:寶寶視力發育過程解析
    人類並非一出生便擁有1.0的視力,而是隨著外界的刺激才慢慢發育出各種視覺機能,出生後到3歲期間是視力發育最重要的階段。  0—4歲視力發育圖表  懷孕第22天:眼睛開始發育  出生時:視野窄小,上下不超過15度,左右不超過30度,看不見20cm以外的東西  兩周:可以辨認較大物體的形狀、顏色。
  • 中國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在精子細胞演變為精子的過程中,細胞核內的基因轉錄活動將完全停止,為後期精子細胞發育所需的基因提前轉錄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後以抑制狀態儲存在精子細胞中,直到特定的發育階段再被激活翻譯發揮作用。但如何讓「停工」進入「倉庫」的mRNA重啟工作狀態一直是生殖生物學中一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