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有些人會因為一些不愉快的事,陷入焦急、鬱悶的情緒中,時間久了因鬱成疾,中醫學中有「六鬱」的說法,六鬱是哪六種?臨床表現是什麼?可用哪些方藥治療?一起來開啟今日的文章,學習六鬱的相關知識。最後,要提醒大家,一定儘可能地讓心情舒暢,切不可一直為「鬱」所擾。
《丹溪心法·六鬱》云:「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說明情志波動,失其常度,導致氣機鬱滯而發病。如日久不愈,由氣及血,或氣鬱化火,則變生多端。所以朱丹溪進一步提出氣、血、痰、火、溼、食「六鬱之說」。同時還指出六者之間,先有氣滯,而後溼、痰、火、血、食等隨之而鬱,從而為病。謝老稟前賢之說,根據六鬱的不同症狀進行辨治。
氣為一身之主,精神樂觀,心情舒暢,氣血流通暢達,何病之有?若情志不遂,精神抑鬱,致肝氣疏洩不及,發為氣鬱之病。臨床除表現心情鬱悶,意志消沉外,常有胸脅苦滿,脅肋脹痛,脘悶納呆,噯氣泛惡,大便不暢,女子月經不調,舌苔薄膩,脈弦等。治當疏肝理氣、解鬱暢中之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以順其條達之性,開其鬱遏之氣,即《內經》所謂「木鬱達之」。藥用柴胡、白芍、香附、鬱金、枳殼、佛手、川楝子、白朮、生薑、大棗等。如肝氣犯胃,噫噯頻作,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蘇梗和胃降逆;婦女月事不行,酌加桃仁、紅花、當歸活血行經;腹脹腹瀉者加蒼朮、茯苓健脾除溼。
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病則血不得以獨行。氣病及血,致血行鬱滯,或因跌扑損傷,傷及脈絡,瘀阻不通,而成血鬱之證。臨床常見頭痛或胸脅疼痛,痛有定處,遇情志不遂則重,或脅下有癥塊,女子月事不行,大便色黑,舌質紫暗,脈弦澀等。治宜活血通絡,理氣解鬱。方用血府逐瘀湯或血鬱湯之類。藥用柴胡、香附、鬱金、川芎、牡丹皮、延胡索、乳香、沒藥、桃仁、紅花、路路通等。若血行瘀滯而略顯寒象者,可用通瘀煎,加強理氣通絡的作用。
肝鬱乘脾,脾不健運,溼濁內生,凝聚成痰,痰氣交阻於胸膈之上,而成痰鬱之證。臨床常見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痛,咽中似有核狀物阻塞,不得吞吐,舌苔白膩,脈弦滑等。治宜理氣解鬱,化痰散結。方用半夏厚樸湯或痰鬱湯之類。藥用半夏、蘇梗、陳皮、綠萼梅、厚樸花、茯苓、代代花、前胡、生薑、大棗等。若兼痰熱者,加貝母、黃芩清化痰熱;咽喉紅痛加射幹、青黛清熱利咽;脅脹加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氣。
肝為將軍之官,性喜升發。若情志不遂,急躁易怒,肝氣鬱結,鬱久化火,所謂「氣有餘便是火」。火性炎上,循肝經上行,發為火鬱之證。臨床常見胸悶脅脹,嘈雜吞酸,或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耳鳴,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等。治宜清肝瀉火,和胃解鬱。方用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或火鬱湯之類。藥用牡丹皮、山梔、黃芩、白芍、川楝子、柴胡、龍膽草、黃連、生地黃等。若頭痛、目赤加菊花、鉤藤、刺蒺藜清熱平肝;便秘加大黃洩熱通腑。
脾主運化,喜燥惡溼,輸送水溼。若肝病及脾,脾不能運化水溼,溼鬱於中,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發為溼鬱之證。臨床表現脘腹脹滿,噯氣口膩,頭重身困,不思飲食,大便溏薄,苔白微膩,脈濡緩。溼性黏滯,則肢節酸痛,遇陰寒則發,治當理脾解鬱,除溼化濁,使溼無留著之處,病自愈矣。方用溼鬱湯或二妙散合獨活寄生湯之類。藥用蒼白朮、黃柏、羌獨活、茯苓、川芎、秦艽、陳皮、薏苡仁、威靈仙、絡石藤等。若溼鬱化熱,苔黃、尿赤加木通、澤瀉、燈心草以利溼熱。
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滯。若飲食不節,宿食停滯,脾胃受損,納運失常,致使胃氣鬱滯,結聚而不能發越,而成食鬱之證。亦有因飽食動怒而發。臨床常見胃脘脹滿,納呆胃痛,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等。治以消食導滯,和中解鬱。方用保和丸加減,越鞠丸亦可採用。藥用木香、焦楂曲、連翹、雞內金、炒檳榔、青陳皮、半夏、茯苓、蒼朮、萊菔子、大黃等。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謝兆豐臨證傳薪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錢永昌主編),轉載請註明出處。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