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故事分享
雲南有一個叫褚時健的人,他有著一個傳奇的人生。
在35歲的時候,他擔任的雲南省新平縣曼蚌糖廠的副廠長,把一個虧損的企業,做到了富的可以給領導發工資的盈利企業。在51歲的時候,他又擔任陰溪捲菸廠廠長把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做到了亞洲第一。
62歲被評為中國十大企業家之一;66歲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70歲時由於妻子和女兒捲入了經濟案,女兒自殺,經歷了人生最悲慘的境遇;在71歲的時候,他自己也因貪汙受賄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74歲的時候,由於患上了糖尿病被保外就醫,重新回到了故鄉。在那裡,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種橙子。
84歲時,在刑滿釋放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種的橙子被命名為褚橙,成為年度行業銷售冠軍。
91歲的時候褚時健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巴頓將軍說過的一句話: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在褚時健身上就有著這樣的高強度的反彈力,我們在心理學上把它叫做心理韌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抗挫折能力。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一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適應良好,能從困難的經歷中恢復過來,我們便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個體體現了他超強的心理韌性。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也是人格發展相對穩定的形成期。
如果孩子小時候在面對挫折與壓力時沒有形成一個高強度的心理反彈能力,那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變得容易衝動,自控能力弱,甚至失控的情緒。
還有可能做事情不能堅持,經常半途而廢,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明明制定好的學習計劃,卻堅持不下來。
遇到一點困難就很容易放棄,面對失敗總是懊惱生氣,甚至指責他人,把失敗的原因都對歸結於他人,動不動都是別人的錯誤諸如此類。
其實這些都是在提醒我們做家長的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抓住機會去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適應能力。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01. 生理方面
身體飛速成長,生理上迅速成熟,少年兒童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但是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等方面還沒有足夠的積累,還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
02. 心理方面
青少年強烈的想要擺脫對父母的依戀,展現自己。但是他們能力的不足和社會經驗的缺乏,又使得他們在面對困難時難以應付,不得不依賴於成人。
03. 社會因素
進入中學以後,學校環境和教學的要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勢必會激勵他們產生出責任感。
另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齡人群中的地位。他們非常渴望找到知心朋友,得到別人的接納和尊重。
因此,他們要力爭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格。但是這個時候,成年人依然把他們當做小孩子,沒能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尊重接納時,他們就會覺得被忽視,或不被尊重,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挫折感。
他會表現的要麼躁動不安,舉止粗暴,要麼垂頭喪氣,冷淡相對;有時也會遷怒於他人。
那當我們做家長的不了解這些時,覺得孩子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反應激烈,簡直有些不可理喻。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呢?
首先,我們做家長的除了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之外,還要樹立起挫折教育意識,認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把握好時機,進行挫折教育。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三個有效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法。您可以在生活中去嘗試一下。
01. 走出消極思維
當孩子經常有一些消極的想法、思維,可以用8個問題幫助他從消極思維中走出來。
1. 你是否有一些經歷能證明你現在這個想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2.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你關心的人有這種想法,你會對他們說什麼?
3. 當你的情緒沒有現在這麼糟糕的時候,你會對目前的情況有什麼不同的思考?
4. 以前有過類似的事嗎?當時發生了什麼?你可以從之前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5. 五年後,你再回頭看今天這件事,你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6. 在這件事中,你是否忽視了一些自己的優勢?
7. 你是否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過快的得出了一個結論。
8. 你是否曾為某些外因作用比較大的事情而責備過自己?
這8個問題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拿出來問孩子,幫助其從消極思維中走出來。
比如孩子向你抱怨這次考試我那麼努力還是沒考好,努力一點用也沒有。你就可以問他:你以前考試時努力也沒用嗎?每次都是這樣嗎?如果你的好朋友有這種想法,你會對他說什麼?
讓孩子把答案寫到紙上,去分析思考如何去挑戰消極思維,從而建立他積極的成長性的思維。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02. 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連接是人類經歷的重要的部分,是生命具有彈力的重要條件,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親密關係與社會知識。
哈佛研究院曾經做過一個長達75年的跟蹤實驗來研究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人的影響。最終得出結論,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感覺更幸福;能更有勇氣的去面對挫折和壓力;身體更健康,延緩記憶衰退。
因此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寫一份重要他人清單。
具體做法
在一張空白的A4紙上畫一個圓,在圓中間寫上孩子的名字。圓的周圍寫上10個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的姓名。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好朋友的名字。
然後,分別在這些名字的旁邊寫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這個人能夠給孩子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寫下孩子可以為他們做的一些事情,在生活中去實踐。
尤其要強調,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去尋求他人幫助,這樣會提升我們的抗挫折能力。
關係是需要維護的,因此,我們也要提醒孩子去思考,在生活中孩子可以為這些人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03. 積極日記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研究者丹娜及其同事有個著名的快樂實驗叫修女日記,集中研究了聖母學校修女會的180名修女。這些修女都是年輕時進入修道院的,進院的時間均在11年至1943年之間。
最初進入修道院時,她們都會寫一段文字來描述自己的生活,並說明自己加入宗教的原因。
研究小組從修女自述的內容中選出積極與消極的情緒暗示或語言,並對次數中描述的情感的內容進行打分。然後,將此分數作為衡量快樂的標準,分出最快樂的修女和最不快樂的修女,並對她們的壽命進行比較。
最不快樂的那組修女,其死亡風險是最快樂的修女的2.5倍。事實上,那些日記中使用許多表述積極情緒的詞語的修女更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其平均壽命比較少使用這些詞語的人多10年。
由此可見,寫積極日記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家長朋友們快快行動起來吧!去準備一個漂亮的日記本,讓所有的家庭成員一起來記錄積極情緒,在每天晚上與家人一起寫積極日記。
積極日記的內容
今天有哪些讓自己開心充滿活力的事情?
明天會有什麼事讓自己感到興奮有期待的呢?
每天記錄讓自己感激的事情。
寫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現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你都有積極的,成長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不斷的堅持,培養抗挫折能力也是如此。看到現象,找出原因,學會方法,還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實踐,相信您一定能夠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