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披上」磁性外衣 借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2020-12-22 光明網

  螺旋藻在外部磁場控制下,能夠定向移動至腫瘤。受訪者供圖

  因具有靈活運動、藥物運輸等能力,微納機器人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微納機器人。他們以具有生物活性的螺旋藻作為活體支架,將其浸塗磁性塗層、「改裝」成微納米機器人後,再調節外部磁場、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了腫瘤乏氧微環境並有效實現磁共振/螢光/光聲三模態醫學影像導航下的腫瘤診斷與治療。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借體外光照,為腫瘤治療供氧

  「尺度為微納米級別、可通過外部調控控制的超小型材料或器械通常被稱為微納機器人。」周民介紹說,微米尺寸的微藻經過改裝,在腫瘤治療方面,具備了更多優越性。

  據了解,腫瘤細胞在快速增殖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成了包括放療、化療等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療效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況下,臨床腫瘤治療會採用放療和光動力治療,令患者通過高壓氧艙吸氧來解決腫瘤內部氧氣不足的問題。但這種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並不能為接受治療的腫瘤部位靶向供氧,難以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我們想到螺旋藻,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微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要把它送進腫瘤卻並不簡單。」周民告訴記者,自己和浙江大學機械學院的教授交流時,了解到他們經常用不同浸塗方法在應用機械上浸塗不同的材料來提高機械的防護能力或者機械強度。

  「這給了我靈感,磁性塗層也是一種經常採用的方法,用於通過外部磁場來控制機械的定向移動。」實驗團隊提出將超順磁性的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通過浸塗工藝,均勻塗層至微藻表面,磁性工程化的微藻在外部磁場控制下,能夠定向運動至腫瘤。

  在具體治療中,實驗團隊通過體外交變磁場將由微藻改裝成的微納機器人靶向運送至腫瘤,通過體外光照,由光合作用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來減輕腫瘤內部乏氧程度,從而提高放射療法的效率。

  實驗團隊發現,在小鼠的原位乳腺癌模型中,經增強的放療聯合治療明顯抑制了腫瘤的生長。

  釋放葉綠素,監測殺滅兩不誤

  「研究的創新性在於無機材料與活性生物混合的微納體,選擇性把藥物輸送到腫瘤缺氧部位。」周民說,他們所研製的微納機器人是一種光合生物雜交體系統,這個系統既保持了微藻高效的產氧活性,還兼有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的定向磁驅能力。

  「螺旋藻之類的微藻本身內部也包含葉綠素,而葉綠素是有螢光性能的。當微藻到達腫瘤部位以後,通過微藻內部的葉綠素可以產生螢光。」周民說,藥物遇到螢光,就能夠表達出來,可以無創性地監測腫瘤治療情況和腫瘤微環境變化。

  據介紹,這一光合生物雜交體系統,經過射線處理後能釋放葉綠素作為光敏劑,在外部紅光的照射下,產生具有細胞毒性的活性氧來殺死腫瘤細胞,實現協同光動力治療。

  「正常的光動力治療需要氧氣和活性氧才能順利開展,我們製成的微納機器人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兩個需求。」周民說,這套系統作為天然生物能夠在體內得到有效降解,為生物雜化材料應用在靶向遞送和體內生物醫學中提供了轉化前景。

  談及未來的應用,周民表示,課題組目前在嘗試做相關藥物的生物安全性實驗和大型動物實驗,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磁場控制能力。「我們目前利用的磁場是比較簡單的磁性裝置,正在和浙江大學機械學院的教授合作,採用定向可控交變磁場,以便更精準控制藥物在腫瘤內部的運動。」(洪恆飛 柯溢能 記者 江 耘)

[ 責編:趙宇豪 ]

相關焦點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靶向胺基酸代謝治療腫瘤的幾種途徑。 靶向精氨酸代謝途徑 精氨酸由瓜氨酸通過精氨琥珀酸合成酶1(ASS1)和精氨琥珀酸裂解酶(ASL)的兩步催化合成,然後精氨酸酶1(Arg1)將精氨酸分解成鳥氨酸和尿素。
  • 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相關皮膚病預防及處理方法
    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靶向、免疫治療的興起,使得腫瘤治療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治療效果更好。然而,隨著醫生及患者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新型抗腫瘤治療在臨床推廣應用,那些與傳統治療不同的不良反應開始浮出水面,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皮膚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進一步治療,如何識別和處理非常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識別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 一次性定位腫瘤「命門」,全靶點基因檢測助力靶向免疫治療
    (健康時報記者 孫歡)「惡性腫瘤治療中,傳統治療有時不能達到理想效果,而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出現,改變了如今所有惡性腫瘤的治療現狀,但想要達到精準治療,前提是做好檢測。」提到腫瘤治療現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這樣指出。
  • 靶向藥不是人人都有效,查基因再用藥是腫瘤精準治療新趨勢
    一種靶向藥物一般只針對一種常見的突變基因,但並非所有腫瘤患者就都是這個基因突變了,不同腫瘤、不同患者突變的基因不同,所以,如果可以選擇靶向藥物治療,在治療前首先進行針對相應的基因狀態的檢測尤為重要,否則有可能無效。
  • 胃腸道腫瘤靶向藥物有哪些?
    這次,我們就來普及一下胃腸道腫瘤常見的靶向藥物。01—什麼是靶向藥物?靶向藥物是針對腫瘤基因開發的,它能夠識別腫瘤細胞上由腫瘤細胞特有的基因所決定的特徵性位點,通過與之結合(或類似的其他機制),阻斷腫瘤細胞內控制細胞生長、增殖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殺滅腫瘤細胞、阻止其增殖。以達到控制腫瘤生長、預防復發、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 2019最新:史上最全腫瘤靶向藥及免疫治療盤點,收藏檢索用!
    在白駒過隙的不經意間,癌症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作為新藥研發大國的美國不僅有新藥獲批,也在已獲批的靶向藥及免疫治療藥物擴展新適應症上下足了功夫。 中國,在癌症免疫治療及靶向治療方面取得的成績就更加突出了,不僅有國產的新藥問世,而進口靶向藥進入醫保的步伐也在策馬揚鞭中。
  • Scientific Reports:一種新型、智能、腫瘤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劑
    1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立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Controlled intracellular self-assembly of gadolinium nanoparticles as smart molecular MR contrast agents
  • 靶向治療適合什麼人?靶向治療也是有針對性的,不是誰都能做
    靶向治療就是將腫瘤細胞當作靶心,靶向藥物就是飛鏢,「直中靶心」,這就是靶向治療的原理,也是為啥靶向治療副作用相比放化療小,價格比放化療價格貴的原因。當然,雖然說靶向治療副作用小,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因此在臨床上還是建議靶向治療過程中配合中藥人參皂苷r g3/靈芝/黃芪等中藥輔助,固本培元。
  • claudin18.2腫瘤靶向治療的現狀與未來|胃癌|Claudins|靶點|臨床...
    CLDN18.2通常埋藏在胃黏膜中,正常組織中的單克隆抗體基本上接觸不到,惡性腫瘤的發生會導致緊密連接的破壞,使腫瘤細胞表面的CLDN18.2表位暴露出來,成為特定的靶點。因此,CLDN18.2賦予靶向治療的特異性。最近發現在胰腺癌(50%)、食管癌和肺癌中的表達也顯示了診斷和治療其他腫瘤的潛力。
  • 螺旋藻火鍋—美味與健康並存的新式網紅火鍋
    螺旋藻火鍋的製作方法螺旋藻火鍋底料的製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首先製作高湯; 2、濾出後向湯料中加入螺旋藻,攪拌均勻; 3、加入花椒、生薑、蔥、冰糖、雞油、蔥油、味精、雞精、香菇、大棗、枸橘、金針菇即成為螺旋藻火鍋的鍋底。
  • 抗腫瘤蛋白的缺失可能導致egfr靶向治療產生耐藥性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表示,缺乏一種有效防止腫瘤形成的蛋白質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患者對常見的癌症治療產生耐藥性。他們說,通過檢測癌症中這種蛋白質的存在,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識別在接受治療時可能產生耐藥性或復發的患者。
  • 腫瘤治療方法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讓患者能清楚腫瘤綜合治療的幾種方法,了解其優缺點,便於選擇。但不同腫瘤,不同階段,有各自對應的治法,不是適合別人的治療就是適合自己的,應合理聽取醫生的意見。常見控制腫瘤的方法分為以下幾種: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中醫藥療法,其他如介入治療,消融治療等不做論述。
  • 微藻注射進體內,可以殺死腫瘤?這項很「綠」的研究,或許是胃癌...
    其實不然,微藻是個大的概念,裡面包括藍藻門、綠藻門、金藻門和紅藻門4個藻門,我們經常聽說的螺旋藻、小球藻等就是屬於微藻。設計的「微藻光合作用燈」最近,浙大二院的專家們還把微藻「種」在腫瘤裡殺 癌!!放療後效果不佳的腫瘤或許可以用用微藻目前癌症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化療)、放射治療(放療)。放射治療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目前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參與了約70%腫瘤的臨床治療,比如肺癌、鼻咽癌、腸癌等。
  • 罕見腫瘤,「藥」在何方|唾液腺腫瘤的治療
    目前,全世界對於罕見腫瘤患者均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導致其五年生存率比其他常見腫瘤患者低15%-20%。因此,亟需有效的治療手段和新型治療藥物解決罕見腫瘤治療的一大難題。 21世紀,腫瘤治療進入免疫、靶向治療的新時代,新型治療手段在部分罕見腫瘤中也取得一定療效。
  • 寧波材料所基於納米鐵氧體磁性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獲進展
    化學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常見方法之一,然而,腫瘤細胞在其過程中產生的耐藥性限制該治療策略的有效性。同時,依靠pH和氧化還原策略觸發藥物釋放的常規方式,無法通過外部刺激控制其釋放過程,使得該類技術的發展面臨挑戰。
  •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圳先進院 發表於 2020-12-16 12:06:28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所長蔡林濤研究員、集成所徐天添副研究員、集成所吳新宇研究員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 別讓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外衣
    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的外衣,為某些不法幹部跑官、要官,疏通關係、打通關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一則,利用人情關係「意思意思」,相互走動有了足夠的底氣。送與收之間的「人情往來」看似平常,卻蘊藏著濃厚的腐敗氣息,承載著權錢的欲望,貪官們怎麼會拒絕呢。二則,利用好節點,給紅包禮金披上「禮尚往來」的外衣,自當「笑納」,更不會被「無情」的攆出大門之外。
  • 談談腫瘤靶向藥物的「三十六計」
    進入21世紀,肺癌的治療更是突破性地出現了單克隆抗體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劑(PD-1、PD-L1)這三大類靶向藥物。這些藥物在設計與作用中體現出的智慧與哲學,在很多方面與《孫子兵法》的作戰指導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天就以這三類肺癌靶向藥物為例,談談腫瘤靶向藥物的「三十六計」。
  •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7:37 美國博德研究所Michael A.
  • 中國科大研製可控磁控微納機器人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
    12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工程科學學院微納米工程實驗室在利用調製結構光場高效加工微納機器人及其細胞移植、靶向藥物運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博士生辛晨、楊亮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吳東教授和胡衍雷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