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蟲子?這太高估人類了!|三體請回答

2020-12-16 遊族網絡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得有人仰望星空。」

三體迷、「磁鐵」心中的金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三體》中,在巨大的科技實力懸殊之下,人類被三體人蔑稱為蟲子。

但同樣是三體迷,從事天文、航天及物理領域的科學傳播工作超過15年的果殼主筆Steed卻說:

我覺得這太高估人類了。

Steed 虞駿

果殼主筆,科學松鼠會成員,星空攝影師

從事天文、航天及物理領域的科學傳播工作超過15年,曾任《環球科學》雜誌社首席編輯。

星空攝影作品曾刊登在美國的National Geography、英國BBC的Sky at Night 和《中國國家地理》等雜誌上,部分作品得到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推薦,發表在NASA官網的天文每日一圖(APOD)欄目中。

Steed的星空攝影作品The Summer Triangle over the Great Wall曾被收錄NASA每日一圖

0 1 相比宏大宇宙,更喜歡《三體》中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三體迷,Steed入坑很早,從《三體》第一冊便開始追了。在第二冊和第三冊出版前,他已經在腦中把故事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上演了一遍又一遍。不過,每一次,大劉的腦洞「還是會突破你的想像」。

很多人喜歡《三體》宇宙背景下的宏大敘事,但Steed卻喜歡故事裡描述的普通人的生活。

「我本身是學宇宙學的,整個宇宙最早怎麼誕生,怎麼演化,未來會走向哪裡去,這個東西在我接觸《三體》之前就已經考慮過,一直在做這方面的事情,所以這一塊反而不是特別吸引我的。」

當地球坐標已經暴露,三體人即將到來,那時候地球上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是更吸引Steed的內容。

0 2 黑暗森林?其實,人類真的可能就是孤獨的

外星文明到底在哪裡?《三體》中黑暗森林提供了一種解釋: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很多人很認可這一解釋。但Steed的觀點卻有所不同。

「我們人類太孤獨了,實在是太希望找到在宇宙裡可以跟我們交流的同類或者說同伴,但是我會覺得可能真的我們人類就是孤獨的。」

Steed認為,有生之年,我們或許真的可以在新聞中看到外星生命被證實的消息。但是,被發現的大部分生命可能會是那種非常簡單的、原始的生命。從地球生命的演化來看,地球有這麼多年有生命的歷史,但真正出現文明,可能也就是人類,而人類從誕生到現在也就幾十萬年而已。

而要說現代文明,可能也就是幾百年工業革命以後,所以文明這件事情對於生命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它可能真的是需要各種機緣巧合才會促成的。

0 3 我們是蟲子?太高估人類了!

《三體》中,科技發展遠超人類的三體人對人類說:

你們是蟲子!

Steed卻認為這種對人類的定位反而高估了人類。因為從生命的角度來說,生命演化只有一個動力——繁衍下去,活下去。隨著漫長的演化,競爭壓力、生存壓力會篩選出相對強大的生命。

比如蚊子。站在人類的角度看,蚊子是一種低級生物。但,作為物種來看,蚊子卻比人類成功太多。早在恐龍時代,蚊子就在吸恐龍的血,到了現在,它們又來吸人類的血,也許哪一天人類消失了,蚊子依然還在。

電影《侏羅紀公園》琥珀中的蚊子

再比如水熊蟲。這種普遍存在,體型極小的物種,卻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它們能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生存30年之久,進入隱生狀態後還能忍受極端高低溫、輻射,甚至能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下生存。

3D渲染下的水熊蟲 letemps.ch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研究,1億年以後,太陽溫度越來越高,地球溫度也隨之增高,海洋蒸發後,能夠在地球生存到最後的物種,可能就是水熊蟲。從這個角度來說,難道它不成功嗎?

而人類,其實是很脆弱的。

相關焦點

  • 大劉自己也是人類,卻在《三體》把人類寫得很差,出於什麼心理
    大劉的《三體》把人類比作蟲子,隨便就能被拿捏。動動手指就可以被毀滅。人類文明在三體的構架裡也是初級的。一開局就被三體星人鎖死基礎物理的開展,失去了科學開展的動力,籠罩在三體艦隊來臨的惶恐之中。這相似與現實,人類雖然積累了上百年的科學技術,可以上天下海,但是面臨能可以星際旅行的外星艦隊還是束手無策,人類文明在這樣的危機下完全無計可施。但人類好歹是《三體》中的主角,人類在地球上現已舒適的生計了數十萬年,命運好到幾乎便是活在搖籃裡,從來沒有遭到其他高檔文明的發現和打擊。在面壁方案後,當羅輯進入蟄伏之後,人類貌似又從頭進入了蒸蒸日上的高速開展時代。
  • 趣談《三體》:披著科幻的外衣,講著醜陋的人類文明史
    解碼後,發現對方的回覆竟然是:「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重點要劃三次)這個「不要回答!」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個信號去了離地球4光年遠的三體行星。在這個行星上,有個朋友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等待外星信號。為什麼這傢伙在等信號?我們來談談三體行星。
  • 三體文明比人類文明先進,卻沒有先發現人類,是什麼原因導致?
    在中國科幻小說領域,《三體》作為標杆式的作品引得很多讀者和其他作者的拜讀。這一系列的科幻小說傳達出了作者獨特的宇宙觀,以及對人類未來的遐想。書中講到了人類為了向太陽系外發射信號,利用太陽作為信號放大器,然後將信號傳播到太陽系外幾光年的地方。
  • 為什麼劉慈欣的《三體》把人類寫那麼慘?
    按《三體》裡的設定,三體文明從頭至尾發展過程中是沒有享受過人生的,一直在為文明的生存而拼搏、奮鬥著,但最終也沒落一個好下場!而人類文明從拉瑪古猿開始到三體文明的水滴到達太陽系之前,甚至在被「智子」驅趕到澳大利亞之前,相對於三體文明,人類生簡直就生活在一個天堂裡!
  • 讀《三體》|放眼宇宙,人類是如此渺小
    我曾經以為地球是唯一,我們是唯一,雖然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但看後我卻要把那自以為是的唯一收納起來,武斷的結論,其實是無知的表現。許多評論都提到了《三體》第一部前半部分的平淡,在還沒有進入宏大科幻世界之前,大劉用克制儉省的語言和態度,心平氣和地講述一個看似平淡的故事。這像大餐來臨前的開胃小菜,需要耐著性子,等待精彩湧現。
  •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有人仰望星空——讀《三體》
    今年高考全國卷閱讀題裡出現了劉慈欣的小說《微紀元》,有考生感嘆終於不用擔心看《三體》被沒收了。不由會心一笑,想到了自己捧著《三體》讀的如痴如醉的日子,雖然是文科生,但不影響這本書成為我最愛的科幻小說之一。
  • 人類與三體問題的故事(四):三體問題級數解的發現
    他的這一傑出工作擊碎了很多人試圖求解三體問題的幻想。這雖然讓他們感到難受,但與此同時也終於解脫了他們長久以來在三體問題研究中近乎苦行僧般的勞苦。要知道在科學研究中,不確定性是最折磨人的。問題可以無解,但絕不能似乎有解又似乎無解。龐加萊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是給出了三體問題的一個確定性的判斷:它沒有代數解。不過,問題的確定性看上去似乎是一種合理的訴求,而實則是一種過於高傲的奢望。
  • 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將變成「蟲子」,德國數學天才的推演,令人驚訝
    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將變成「蟲子」,德國數學天才的推演,令人驚訝!到底什麼是4維空間?說到4維空間,為了更好地讓大伙兒更易於明白,人們最先從最基礎的一維空間定義著手。我們在一張白紙上畫1條直線,之後標註一個點當作端點。
  • 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變成「蟲子」?德國數學家結論證明終於被驗證
    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變成「蟲子」?德國數學家結論證明終於被驗證什麼是四維空間?說到四維空間,為了讓你更容易理解,我們首先從最基本的一維空間概念入手。我們在一張紙上畫一條直線,然後標記一個點作為原點。在這方面,我們可以一瞥四維空間中的某些事物,甚至對某些事物進行了解釋。就像一個聰明的二維生物想要突破舒適的「高度」,人類作為我們三維空間中最聰明的生物,總是想突破生命和時間的束縛。威震恆宇的始皇帝也無法擺脫這種本能的欲望。晚年,他到處尋找長生不老藥。
  • 《三體》:人類世界真正的救世主,居然是1名劣跡斑斑的警察?
    可以說,如果沒有史強,「三體人」的陰謀定會實現,如果沒有史強,人類世界或許真的提前被三體人滅了。劣跡斑斑的史上最強警察《三體》的開篇,從史強與汪淼的對話開始,抽著煙闖進了汪淼的家,不由分說開始審訊,換了誰都不會把這個警察當作好警察來看待。
  • 霍金去世前給人類四個忠告,人類如果犯錯,極有可能自取滅亡
    人們擔心,聰明的機器會取代人類目前所做的工作,並且很快就會有數百萬人失業。「如果我們不學習如何避免危險,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我曾說過,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可能會導致人類的滅亡,例如,最大限度地利用智能自主武器。如果人工智慧系統不需要根據人的意願來工作。3.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與外星人接觸可能是人類消亡的開端。
  • 《三體》水滴打擊後三體為什麼對人類手下留情,原因竟是因為他?
    在《三體》第三部中,水滴打擊是一個讓很多人揪心的事件,在程心接任執劍人不到五分鐘時間內,水滴便全速啟動將地球所有引力波發射器摧毀,人類苦心經營五十多年的三體威懾毀於一旦,由此也開啟了新一輪的人類災難遷徙。
  • 《三體》: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去?宇宙從哪裡來,要到哪去?
    然而在回答這些之前,你可能還有還不完的房貸,沒完沒了的案子和要上大學的孩子。《三體》中汪淼研究的納米材料觸碰到了三體人敏感的神經,於是受到了「特別的優待」。一個科學家,當他的世界錯亂的時候,他或許不如一個笨蛋。此時的他突然在粗線條的警察大史身上得到了安慰。
  • 《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這三個人,葉文潔的經歷讓人無限唏噓,完美地詮釋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這句話。葉文潔羅輯則是讓人敬佩和感嘆。她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所做的選擇,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會做出的選擇,這符合普世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但正是這種選擇將人類推向滅絕。因為程心更接近每一個普通人,所以小說中的人都不恨她。因為無論她是被選為持劍者還是光速飛船停止了學習,似乎是她一個人做出的選擇,但實際上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 人類連續收到13次來自15億光年外的電波,劉慈欣:不要回答
    劉慈欣在《三體》的開篇,就提到了一件事:假如收到了外太空生物發來的信息,我們千萬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而劉慈欣用了6次不要回答。但是我們還是回答!最終,留給地球的時間只剩下400年。當大家都認為這只是出現在小說當中之時,然而,它卻發生在了現實當中!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這是我第二遍看完三體全書,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個場景是,羅輯當了「執劍人」62年,通過兩敗俱傷的方法震懾三體,保證了地球人一代人的平和。讀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羅輯對三體的震懾,是建立在整體人類、三體人的性命上的,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震懾。
  • 《三體》:即使託馬斯·維德殺死了程心,人類的結局依舊不會改變
    一個羅輯就已經讓全人類整天生活在惶恐不安當中了,比羅輯還要無情的託馬斯·維德無疑會遭到人類社會的極大排斥。事實上當時的程心才是眾望所歸,其他候選的執劍人統統不在人類的考慮範圍之內。託馬斯·維德槍殺了程心,人類非但不會選他做執劍人,甚至會以故意傷害罪的罪名把他給繩之以法。一個連跟聖母一般的程心都能下得去手的人,指望著他去守護全人類,這在當時的人類社會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 「再讀三體Part.2」人類如何突破有史以來的最大滅頂困境?
    比如我們都覺得羅輯、章北海甚至是維德都太酷了,這也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導致的。三、最重要的一點,描寫出真實的人物,需要有對於真實的人和人性的細膩觀察,村上春樹寫人寫得夠好了吧,那也是因為他在成為專職作家之前,自己開了家酒吧,每天站在櫃檯後,觀察各色客人,構想他們的生活。
  • 《三體》初代執劍人羅輯的一生——從胸無大志到成為人類的守護者
    在《三體》中如果說是最令讀者痛心的,莫過於程心在關鍵時刻主動放棄對三體的威懾,進而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因此很多讀者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如果由維德進行威懾,三體世界將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即便是維德成為執劍人,也不可能阻止三體,甚至地球可能將承受比程心更加殘酷的結局。因為三體人其實早就有了應對之策了,不管誰做執劍人,維德、曹彬、畢雲峰,甚至還是羅輯。三體世界已經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動手。因為三體已經經歷了技術爆炸,第二光速艦隊就是三體最大的資本。
  • 爆笑蟲子第四季:夢中打架遭雷劈,人類蟲子離奇互換身體
    荒島上又何嘗不是如此,人類總嚮往一人一座島的自在生活,於是到處冒險,可真正流落荒島一個人生活時,又會覺得寂寞孤獨,千方百計地想要去回歸人群中。這不一大早,人類又開始了自己的造船大計,雖然今天天氣不好,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密布,人類還是興奮得不得了,因為經過幾天的努力,他終於又造出了一艘小木筏。其中當然少不了蟲子們的搗亂和外星螃蟹的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