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參加高考走進大學的一段往事

2020-08-22 三易山谷

火車在遼闊的東北平原上馳騁,盛夏即將結束,鐵道旁的白樺林綠意盎然高大而茂盛、路旁時不時的會掠過一個殘破的碉堡,提醒著車上的乘客,這裡曾是近代中國爭奪的主要戰場 。車廂裡,硬座車廂的座位上坐著兩個年輕人,穿著很普通,不華麗但也乾淨整齊。年紀輕的看起來略顯生澀,眼睛好奇地看著車窗外,年長的也大不了幾歲,但明顯見過世面,翻看著手裡的一張報紙。這是20年前的場景,當時考大學還不是那麼容易,大學生也真被當為天之驕子。


回想高考結束後,因為覺得沒有考好,填報志願時,諮詢了一下親戚裡上大學的表姐的意見,說如果考得不好就選偏一點的學校,按照這個思路,就隨便填寫了幾個學校和專業。同時,也做好了考不上就去打工或上技校的打算,當時的廣播裡天天是各種技校招生的廣告,包分配工作收入高,對年輕人很有誘惑力。高考成績出來後,居然過線了,成績還不是很差,但最終被國家東北邊境上的一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錄取,現在叫黑龍江科技大學,校區也搬到了哈爾濱,但當時主校區還在雞西。

返回高中學校領取完通知書,從 縣城坐車回家,那幾天全是學生來領取通知書的,乘車人員基本都會問考試情況。當聽說我是學城市規劃專業時,司機很真誠的說,這個專業好,肯定在城市裡工作。我一個懵懂的少年,哪裡知道這個專業是做什麼的,渾渾噩噩覺得司機師傅說得有道理,給沒考到理想學校的我一絲的安慰。


開學要報導了,因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家裡讓哥哥送我。從西安到東北最方便的就是坐126到長春,再倒車去黑龍江,年輕人捨不得買臥鋪,就用通知書買半價硬座。這趟車票價也很緊張,每次都要提前訂票。一上車記得就是近40個小時的火車,好像是兩天一宿。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火車,當然也是第一次到東北,很多的第一次就是因為一次考試而改變。好不容易到了邊境上的大學,因為感覺學校位置太偏,又遠離家鄉,我給哥哥說不想念了,想回西安去打工,說了幾次,哥哥生氣了,說你要回你自己回不要和我一起走,這才暫時斷了不念的念頭。

一入大學校門,有高年級的老鄉帶著熟悉學校,去女生宿舍見到了同年入學陝西老鄉,慢慢的心情才穩定了下來。哥哥幫著報完到,看了分配的宿舍,和一起送學生的陝西老鄉返回了西安,我在學校裡紮下根來,開始了緊張的軍訓生活,輔導員第一次集會上的講話進一步安撫了躁動的心,「也許你們中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考好,認為自己可以上更好的學校,但是別忘了這所學校再不好,她也是社會主義的本科大學,是她收留了你,讓你有學上有書讀」畢業很多年,輔導員的這句話還依然記得,很多事我們失去了才會珍惜,畢業了才覺得母校的好。


相關焦點

  • 21年前的今天,我參加高考
    21年前的今天,即1999年7月7日,我參加高考。當年的高考作文題好像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事後證明,語文和政治是我考的最差的兩科,結果,我雖考了508分(一本線是499),但沒有考進心儀的中國政法大學。我被二本的一所學校錄取。
  • 40年前參加高考回憶
    高考很快就要來到了。今年高考本與我無關,但還是在關心,這是因為疫情對高考的影響引發了關注,更是因為40年前的7月我也參加了高考,使我依稀地想起了40年前參加高考的片段。我們當年參加高考考試的過程很特殊。突如其來的準備高考  1979年國慶剛過的10月份的下半月,剛進入高二的我們忽然停了幾天課。
  • 憶高考:20年前,我的輕鬆高考經歷
    回想起來,距離自己參加高考已經過去整整20年了,2000年的夏天,7月7日~9日,5科3天。2000年前的高考,都固定在7月7~9號3天的,所以今年在7月7號開始,牽動了我們這代人的回憶。2000年的高考是先填志願後考試的,那時大家都比著自己大大小小的模擬考分數掐指算填哪所學校最有把握,學霸不用說,是她們選學校的事,而對於我這種成績總是跳邊疆舞的學生,著實是糾結了好長一陣,最後才帶著許願性質地填下其實也不算熱門的專業。
  • 我和高考的往事
    1977年,是中國高考恢復的一年,是莘莘學子競爭最殘酷的一年。因為積累了將近十年的學生,幾乎都要在這一年12月10、11、12日參加這場史無前例的高考。那時候,我在阜寧中學任教。老三屆高中畢業生和文革後高中畢業的學生紛紛從農村、工廠,回城準備參加高考。學校也辦起了補習班,幫助他們溫習功課。參加那一年全國參加高考的學子,據統計大概有500多萬人,最終錄的只有30萬人。
  • 30年前高考往事
    說起來我的高考故事有點遙遠了,但是這三十多年來做夢最多的還是那年有關高考的故事,即使後來結婚生子創業都沒有像高考那樣記憶猶新,可見高考烙印是多麼深刻。那是1983年的7月6-8號,我是在河北一個縣城參加的高考
  • 20年前的那場高考,我還記得!
    忽然又聽見蟬鳴,忽然又看見烈日,這是夏日的烈日,璀璨而耀眼,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正是高考即將到來之時,此時,我回想起我的20年前的高考,心頭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忽然又聽見蟬鳴,忽然又看見烈日,這是夏日的烈日,璀璨而耀眼,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 20年前的高考狀元,以滿分750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怎樣了?
    20年前的高考狀元,以滿分750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怎樣了?有很多孩子生下來就是神童,他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學習別人四年學的知識,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參加高考還考出好的成績,但是神童確實在生活中不是隨處可見的,所以見到一個神童大家都還很吃驚很羨慕。
  • 往事記憶:我的高考
    作為當年「老三屆」的一員,回想起40年前的高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後來聽說高考制度被取消,我們才如夢初醒,不禁為十年寒窗苦讀,學業從此荒廢而痛心惋惜。1968年7月 ,文革的狂躁階段過去,我們回村務農此時,我們仍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事實。本來,參加高考,大學深造,成就個人,服務社會,這順理成章的事,突然間竟如水中月,鏡中花,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覺得,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國家總有一天要恢復高考制度,但何時恢復,誰的心裡都沒底。
  • 回憶40年前自己參加的1980年高考
    文|翩翩蝴蝶四妹我是1980年參加高考的,當時黑龍江省有初考和複試,因為那時候沒有計算機電腦是人工判卷子,避免一次性考試卷子太多,理科初考只考數理化,複試考數理化語文政治外語,外語佔的分少。我們是過度十年制教育的第一年,同屆學生有高一1979年參加高考的,我讀了高二參加高考的,當時因為是剛剛恢復高考
  • 科技大佬高考往事:任正非學暖通專業,馬化騰分數甩馬雲一條街
    6月7日,1031萬考生站在他們人生的重要節點上,開始了高考。雖然現在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只管考好分數,但是在不久後,還將面臨選學校、選專業的事,不少同學其實迷惑大學學什麼和以後幹什麼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今天就詳細盤點一下科技大佬們的高考往事。
  • 知青往事:回城複習參加高考
    我和其他準備參加高考早已回城複習的知青們的情況不同,當時我是主管生產的隊長,進入5月後就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三夏」(夏收、夏種和夏管)季節,如果我離開,隊裡勢必要在人事上做調整,找人來替代我的工作。當我提出要回城複習參加高考時,大隊書記表示不解和為難,不同意。我因不能透露從縣知青辦得到的內情,所以無法說服書記。情急之下,我只好寫信叫來遠在石家莊的父親幫我說服書記。
  • 七月七日憶高考,夢回20年前烈日下的高考
    早上打開朋友圈,發現很多人在為今年的高考加油打氣,亦或是在追憶當年自我的經歷。原本把高考的日期改為6月份了,今年因為疫情,故又推遲了一個月。20年前的我也是在烈日的7月份參加了全國學子擠獨木橋的經歷。 那時候通訊不發達,考試環境也簡陋。7月份的西北很熱,人也會很燥熱!雨水少的地方就是那種幹曬,教室裡也沒有空調。但是考試之前會在地上灑水,很多的水。
  • 17年前,他偷高考試卷,熟記答案後參加高考,改寫一屆考生命運
    而實現夢想最快捷的方式,便是高考。高考作為我國最公平,也是最嚴格的考試,因此也被人們稱為是「人生的轉折點。」然而,在十七年前,一起有關於高考的新聞使得整個中國上下都為之震驚。楊博:憂心成績,鋌而走險在十七年前,一名名為楊博的考生正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挑戰—備戰高考。不過他的成績並不理想,距離自己夢想的大學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然而高考已經近在咫尺,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提高了。
  • 揭榜之際,商界大佬們的那些高考往事
    提起往事,張朝陽對高考那段歲月依然難忘。「我高考的時候沒住校,每天早上七八點和一大幫同學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去自習室溫習功課。」張朝陽回憶,「那時候父母給的壓力並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歡學習,特別是喜歡學物理。我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考入清華的他依然沒有讓自己放鬆,雖然成績一直是前三名,但是他依舊每天和同學一起參加物理系比賽。
  • 4年前,已被名牌大學錄取的他,此刻正坐在考場上,再次參加高考
    閨蜜告訴我,兒子說了,考試結束,所有的書,都不要了,今年要去上大學。想起去年高考完,她說兒子要復讀,為了表示決心,第2天,兒子一大早就起床複習。等分數下來,差幾分不到500,這個成績,已經出乎了閨蜜的預料,屬於超常發揮了,但兒子不甘心,因為上不了一本。兒子高中也是貪玩,最後半年才努力學習。鑑於兒子自律性不強,閨蜜想讓兒子去讀個二本大學。
  • 8年前我參加高考,8年後我感謝3個人
    8年前我參加高考,8年後我感謝3個人。感謝我的父母,把教育作為家裡的頭等大事;感謝我的老師,鼓勵我好好學習,給了我信心;感謝我的同學,陪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除了每日的鼓勵,大學期間的一件事讓我記憶至今。當時,我剛上大一,念了一段時間,對大學生活失去了信心,我一直想早點出來賺錢,替父母分擔壓力,於是產生了退學的想法,當時很猶豫。翻開手機,找到了高中生物老師的聯繫方式。
  • 新華網:天津大學50名國防生走進馮研院跳龍門鄉土藝術博物館
    新華網天津6月6日電(記者周潤健)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6日,天津大學50名國防生走進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跳龍門鄉土藝術博物館,在鄉土藝術與革命傳統相結合的特殊「課堂」裡,碰觸五四精神,體驗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
  • 謹此文,回憶19年前的初中往事
    今天去八裡,剛好經過陳家弆,這裡是我18年前的母校,說起母校,中學有兩所。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已經走出校園很多年,我們大家都經歷了創業的艱辛,體驗了生活酸甜苦辣,收穫了耕耘的春華秋實。說起王廟中學,也是我的母校,20年沒去了。王廟中學在學校住宿,與現在的學生條件比起來,真的天壤之別。
  • 2620:一個假班主任給參加高考沒參加,考上大學夥伴的一封信
    轉眼之間,高考已經過去兩個月了,現在是有的歡喜有的憂,今天忙裡偷閒寫一段話,送給朋友們。  一 送給參加高考的朋友  這裡想把曾經參加高考的朋友們,想說的話先寫出來。  (一)高考雖然重要,但並不是不可替代,有很多替代或補充的做法  高考,雖然是很重要,但是並不是不可替代的。
  • 參加4次高考,一次北京大學,兩進清華大學,如今的張非怎麼樣?
    導語:參加4次高考,一次北京大學,兩進清華大學,如今的生活怎麼樣了?在很多人印象中,每年高考只要上名校,一定遇到「祖墳冒青煙」了,全家人一定皆大歡喜。曾經這樣一位學生,4次參加高考,分別1次被復旦大學、1次被北京大學、2次被清華大學錄取,直到最後從清華大學順利畢業,走向了社會。他就是人稱「高考狂人」的四川廣安考生張非。「高考狂人」放在張非身上,確實不為過,古今天下能有幾人和張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