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記憶:我的高考

2020-09-05 晉南道

作為當年「老三屆」的一員,回想起40年前的高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964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運城康傑中學。1966年5月,正當我們快要升高三時,「文革」爆發。年輕的我們,被席捲全國的文革浪潮裹挾著。我們寫大字報,刷標語,上街遊行,批鬥走資派。坐火車,串聯上京,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而狂熱奔走。一時間,我們忘記了寶貴的學業,忘記了我們的理想。後來聽說高考制度被取消,我們才如夢初醒,不禁為十年寒窗苦讀,學業從此荒廢而痛心惋惜。1968年7月 ,文革的狂躁階段過去,我們回村務農

此時,我們仍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事實。本來,參加高考,大學深造,成就個人,服務社會,這順理成章的事,突然間竟如水中月,鏡中花,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覺得,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國家總有一天要恢復高考制度,但何時恢復,誰的心裡都沒底。

我於194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六個人,父母親土裡刨食,養育我們一大家子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父親在農忙之餘,還做過掛麵,養過蜂,補貼家用。兄弟姐妹中,只有我一個人念到了高中。在康傑中學讀書時,我寒暑假很少回家,利用假期到運城鹽池拉硝、擔硝,憑苦力掙一點錢,作為下學期的學費,為家裡減輕一些負擔。只盼著完成學業,考上大學,改變命運,誰知「文革」襲來,打破了我的高考夢。

回到農村後,我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當時念過高中的學生,在農村還是鳳毛麟角。我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在生產隊當了一年多會計,村裡農閒時節「鬧家戲」,我還在眉戶《一顆紅心》中扮演過許老三呢!1969年,託熟人我到榮河供銷社任職員,發揮能寫會算的特長,先後在榮河食堂、食品門市部、生產資料門市部、裡莊供銷社、鄭村供銷社任職,雖然都是些站櫃檯的活,但自己卻異常珍惜這些工作機會,盡職盡責,受到領導和群眾的稱讚。

1973年,得知「工農兵」大學招生,我滿心歡喜輾轉去報名,卻被告知,已經結婚,不符合條件。就這樣,參加高考上大學的夢想又一次破滅。

1976年,我應聘在運城鹽化中學任教,帶高三畢業班,教語文、地理、歷史三門課。1977年,得知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我喜出望外。在鹽化中學,我一邊完成好教學工作,一邊夜以繼日,投入自己的高考複習。白天上課,晚上,在煤油罩子燈下,我睜著雙眼,襯著鋼板在蠟紙上為學生刻複習題,還有備課批改,常常累得我兩眼發花。教學之餘,擠出時間做自己的高考複習題。十年前在康傑中學學習的知識要重新激活,感覺困難不小。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坐在辦公桌前複習,我的身材比較瘦,一把平板椅子,坐得我屁股都磨破了,生了肉瘡。每當感到心力交瘁的時候,我總是用孫敬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來激勵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堅持下去。就這樣,每天教學工作和高考複習交替進行,忙得昏天黑地。

我分外珍惜被「文革」耽誤了十年的時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高考機會。心中有個大學夢,就不覺得辛苦了。1977年12月,我懷揣積攢了十年之久的大學夢,走進高考殿堂。這次高考,我的分數達到錄取分數線,已經被預錄,但因為我已結婚,有一個孩子,最後還是未被錄取。1978年,國家高考政策特別照顧我們「老三屆」,允許已婚有孩子的我們參加高考和錄取。我再次投入高考複習,終於在1978年 9月被運城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錄取。手持錄取通知書,到學校報到,見到當年康中的老同學,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上高中,十年之後,終於考上大學,我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那種欣喜若狂堪比範進中舉。

景克寧教授

在運城高專,我們有幸遇到景克寧教授等名師,感受和領略優秀知識分子的深厚學養與高雅情懷,景克寧教授是全國著名的演講家,他教我們班外國文學。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課的語言是標準的文學語言,同學們最喜歡。至今,我還記得他給我們講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的情景。

運城高專畢業後,我被分配到萬榮縣榮河高中擔任語文教師,多次帶畢業班,取得優秀成績,為萬榮縣的高中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夢想能到達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也能到達。時代變遷,容顏變換,但是,我們沒有忘記父母的辛勤撫育,老師的諄諄教誨,沒有放下書本和知識。作為「老三屆」的一員,高考制度被取消後,我們仍舊心懷參加高考上大學的夢想。十年之後,文革結束,高考恢復,我們終於夢想成真。

這,就是我這個「老三屆」的高考故事。

王光德 萬榮縣賈村鄉魚村

相關焦點

  • 我和高考的往事
    1977年,是中國高考恢復的一年,是莘莘學子競爭最殘酷的一年。因為積累了將近十年的學生,幾乎都要在這一年12月10、11、12日參加這場史無前例的高考。那時候,我在阜寧中學任教。老三屆高中畢業生和文革後高中畢業的學生紛紛從農村、工廠,回城準備參加高考。學校也辦起了補習班,幫助他們溫習功課。參加那一年全國參加高考的學子,據統計大概有500多萬人,最終錄的只有30萬人。
  • 寫給孩子的信:聊聊記憶,說說背誦的往事與現實
    青春叛逆的抵抗就是不背誦、不記憶,現實的回擊就是沒分、低分。我第一高考語文才80多分(滿分150分),沒及格啊! 詩人李亞偉有首詩歌叫中文系,其中有這樣的詩句:老師說過要做偉人 ,就得吃偉人的剩飯背誦偉人的咳嗽,亞偉想做偉人,想和古代的偉人一起幹,他每天咳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從圖書館,回到寢室。
  • 塵封的記憶——一件往事
    塵封的記憶—— 一件往事蔡集成我最早知道韓麟符的名字是在1990年出版的《紅山文史》第四集李在洲先生的文章《赤峰教育界知名人物》裡,但文字非常簡略,只有200多字。也就是在這一年,有一天,高雲華主席給我打電話說,寶山區文史委的張百奇來咱們政協了,你過來咱們見見面。就是在這次見面中,我知道百奇正在為恢復韓麟符烈士的名譽而奔波。兩級地方政府、兩級政協機構對於這件事都非常重視,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地區能出現這樣的人物是我們歷史的光榮,從此我就開始關注韓麟符的革命事跡。在這些事跡中多處出現他的侄子韓述愈這個名字,這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 我為平安洛陽代言!才女警花楊曉君講述高考往事……
    就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們永遠回不到年少,更回不到那些充斥著刻骨銘心、寫滿著驚慌失措、詮釋著青春無悔的逝去的日子……      因為經過,所以懂得,我是個戀舊的人,尤其對於那段高考歲月更是情有獨鍾,相信很多人都與我一樣,只要經歷過高考的人,那段黑色七月的記憶必定與自己血肉相融、撕連糾纏,而且常常以夢的形式出現,比方說到了考場突然發現身份證沒帶,或者卷子發了一看什麼都不會
  • 《一人之下》巴蜀往事線索記憶無限怎麼獲取 記憶無限獲取攻略
    導 讀 巴蜀往事這個活動開啟已經有段時間了,很多小夥伴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到這個活動的玩法,而部分玩家在體驗時會發現每天能夠獲得的線索非常的少
  • 高考記憶:考前一天被我安排得妥妥噹噹,感覺在度假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到來,2019年考生準備上「戰場」了,而我們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回憶起很多高考往事。在這裡我回憶了考前最後一天的生活點滴和,這裡列出來,希望可以給同學們些啟示:6月6日晴好天氣令人心情不錯早上7:00起床在家複習這些天都是七點起,這個時間對於九點才開始的高考還是挺合適的,兩個小時的時間吃早飯、上考場足夠了。
  • 校園往事 | 高經建:曾是少年——三好小學記憶
    校園往事丨趙國臻:我的母校26完小和小五臺小學校園往事 | 郝一華:趙莊小學從教記校園往事 | 喬慶淼:1962年太原六中之變遷記事太原71所中學的前世今生校園往事 | 太原華衛所小學憶舊校園往事 | 大北門小學憶舊校園往事 | 從迎澤街到青年路——我的小學記憶校園往事 |
  • 「老東北往事」系列——重回那兒時的記憶
    白德仁與大家在一起研究創意,大家各抒己見,將所經歷的往事一件件講述出來,然後由藝術家們陸續進行創作。民俗藝術家們只要是聚在一起,就一起研究這些老東北曾經的點滴往事,那個時代人們穿衣風格、房屋如何、民風怎樣,又有哪些時代的特點與樂趣,有了想法就信筆勾勒出來,根據不同的內容融合不同的創作手法,來逐一地表現出來。
  • 2003-2020,我的高考記憶
    高考那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其實關於高考的記憶已經變淡了,只記得那年是我人生中比較灰暗的一年。高考前的一段時間和初戀男友分手,遭遇這件事情的我就仿佛遇到了「大地震」,而那個年紀的我還沒有學會坦然放手,似乎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那種情緒裡走不出來,這段感情結束得也不夠體面。十幾年後再次回想起來,卻只有「感謝」二字。感謝他讓我的青蔥歲月有一個特別的印記,現在,所有的記憶都是那些美好的段落。
  • 讀者回音:記憶中的浦東往事
    原創 讀者 魔都小哨兵SH近期「魔都小哨兵」刊載「浦東正青春」系列,激起我對浦東過去的記憶,真得是滄桑巨變。印象特別深的是少年時代,往返浦東、浦西的行路難。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浦東的路,上海的路,如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越走越美好。
  • 獨家記憶,我的高考……|有獎徵集
    高考,一段青春、一段記憶。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高考故事,卻都是幾代人共同的回憶殺。 關於那年的高考,你還保留著多少記憶呢?我們一起圍觀下網友的留言,是否喚起了你珍藏已久的高考記憶? ◆那年高考,我趕上了非典~◆那年高考擴招改革,實行「3+X」的高考模式、考後填報志願,我很幸運也很忐忑。
  • 校園往事 | 馮建華:我的母校——太原三好小學
    我和他們都不認識,聽說前兩位在學校呆的時間不長就調走了。由於報社領導一貫重視三好小學的教學工作,學校本身也有一批優秀的骨幹老師,所以在教學質量上並沒有受到影響,維持著正常的教學秩序,一直到1966年文革的開始。二、快樂的童年我在母校度過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童年生活,從未感受到學習有壓力。我們不知道什麼是中考,什麼是高考,只是盡情地享受著快樂的小學生活。
  • 夏立民 | 我的高考記憶
    ◆我的高考記憶夏立明 高考,一個神聖的字眼,但在每個人的內心卻都有不一樣的記憶。1997年的高考首日,傾盆大雨,富春江水淹沒了場口到富陽的公路,大雨甚至無法讓我順利的從市委黨校的住處趕到鬱達夫中學參加考試。當我蹚水過「河」(路),走進考場的時候,鞋子早已溼透。
  • 高考往事:無法流走的記憶
    第一次留下了痕跡,當時仿佛能夠提到這件事的人都和我有好大的代溝,我是小孩,他們是成熟的那一輩。到了辦奧運這一年,我本想住校學習,但是學校說要歡慶奧運,讓大家回家看電視。我的班主任,送了一件北京奧運的T恤衫給我,紅紅的五角星還有中國地圖。後來班主任沒有在校任教,我們再沒有見過。想起高一第一個月,班主任讓我去辦公室找她,到了辦公樓發現門口貼著個條子,委任我當班長,並由我選任班幹部。
  • 一人之下巴蜀往事攻略:線索記憶無限獲得方法[多圖]
    一人之下巴蜀往事活動中收集線索記憶是重要的一步,很多朋友表示自己每天獲得的線索有限,想要成功領取到獎勵進度太慢了,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快速的獲得這些線索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人之下巴蜀往事攻略:線索記憶無限獲得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母校記憶,宣威四中的那些時光和往事
    時值九月,正是開學的季節,偶見朋友圈,又一輪的學子在晾曬著軍訓和軍姿,這讓字遊君又想起那年九月和四中的相遇,以及那些人和往事。本想先從我的同桌說起,可惜,在我記憶中,似乎每個和我讀過書的都是我的同桌,生性好動的我,似乎沒有一天能好好呆著一個座位上讀上一天書。
  • 記憶快速泛化 往事不再如煙
    原標題:記憶快速泛化 往事不再如煙 記憶提取快速泛化機制的發現和理論假說的提出,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可能開闢一個全新研究方向。 記憶有著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記憶編碼和儲存的神經機制已經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人們對記憶提取的神經機制卻知之甚少。
  • 我的高考——永遠的記憶
    我和高考的故事摘要:高考,對於絕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來說,都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有人說:一考定乾坤。雖然不完全對,但是,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想法,當然,我也不例外。因為我學的是文科,語文、地理、歷史都是我的強項,只有數學基礎比較差,我就在數學上下苦功夫,但是,由於是在家裡「閉門造車」,對高考的動態和信息不太了解,正好村上有個高二的孩子,他的體育老師也是我初中的體育老師,聽說我在家自學想參加高考,就主動找一些高三的試卷給我做,使我對高考的走向有一定的了解。我真的非常感謝這位讓我記住一輩子的好老師餘老師。
  • 家事記憶——哥哥的高考往事及人生的思考
    ,許多村民都不知道我們的姓名,但多數都知道,我和哥哥從小就去很遠城裡上學。我常想如果沒有文化革命,父親應該可以考上一所大學,可以成為一個教師,但父親沒有學習改變命運的機會,父親一個農村青年這一生都飄零困苦,但父母始終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所以一直四處打零工供我們兄弟讀書。哥哥從小愛學習,讓我相信學習好是天生的,再有就是早懂事也是學習好的原因。在城裡重點小學哥哥一直都是三好學生,那時候的三好學生一個班就1-2個,而且就是憑學習。
  • 中國高架第一環的上海內環線,TA的往事你可知曉?上海記憶
    今天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了解上海內環線的前世今生吧~中國高架第一環的上海內環線,TA的往事你可知曉?】#上海記憶#上海內環高架路,俗稱「上海內環線」,市民們一般都簡稱「內環」。它是上海最早建設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素有「中國高架第一環」之稱,TA的建成使得上海人的出行方式開始從平面向立體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