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的我故地重遊江南之行,才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2021-01-09 寫文從心的vlog

距離上一次去江浙滬,已是五年前。

那時的我才二十歲,一個人坐了十八個小時的火車到達了杭州東站。

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坐上公交車去了之前在百度貼吧上了解些許的城中村。

然後租房、找工作。三個月後,我又離開了這裡,回到自己熟悉的城市。

再一次來杭州,是五年後的八月份。此時的我已婚已育,經歷了人生的許多酸甜苦辣,也在婚姻裡被磨練的百毒不侵。承受了孕期之難,熬過了帶娃之苦,她們一個三歲八個月,一個兩歲。終於某一天先生提出,讓我出去玩吧,娃他可以搞定的。

這份驚喜如雨後春筍一般迷人,我也沒奢求過能有這樣的機會,可是再想想,娃也大了,或許我不必要每時每刻與她們共生,我若走開幾天,也沒什麼影響的。

果然,一離開這裡,要故地重遊,我把娃和家都拋之腦後了,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想他們,我要找攻略,我要訂酒店,我要遊玩規劃路線,也要在路上奔波勞累,果然沒有心思去想他們,對於娃她爸,其實我還是放心的。

重遊了當初的幾個景點,依舊是帶著回憶的心情來行行走走,有些熟悉感也有些感慨,因為一個人有機會能回到過去,很難。我回到了我曾經工作過兩個月的地方,發現那裡物是人非,不變的是隔壁的餛飩鋪,還有轉角的早餐店。我又去那家早餐店吃了熟悉的蔥油拌麵,依稀記得我看著五年前的它開業,早上去店裡吃蔥油拌麵,吃著的時候滿嘴的油,吃完又有滿嘴的蒜末味,一早上都消散不去,然而這一次,卻沒有吃出這種味道了,價格也變了,吃其它的倒沒什麼感覺。

我依舊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激情。當我再一次故地重遊,我還是抱有一顆憧憬的心情,很多地方很多食物不是體驗一次就足夠,都有著歷史文化悠久的故事,哪能一次都了解清楚?能勾起回憶的那根弦,多去幾次又何妨?

說是出來散心,其實也奔波勞累,每天走一萬多兩萬多步路,回到酒店總是要累癱了的感覺,在不了解線路的情況下,也花了不少打車費,在景區在外面吃吃喝喝也昂貴不已,額,出來旅遊都是燒錢的。

去了五年前的那家自助餐火鍋店,還是蠻開心的,有點變化(周末節假日價格升了十元,沒有炒菜)只有火鍋燒烤的原材料需要自己煮熟,還有的就是飲料點心小吃都不夠豐富了。但它能存活五年,也不容易了。就是比較感慨這個,所以激動。

有變化的也有不變化的,靜靜地觀賞這世間一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老了,總愛懷念從前過往,也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可能,能回到過去,就是脫離我原來生活的枯燥。但我也只是心情複雜,萬分感慨一下而已,還是做不了其它改變。

不知不覺,我又傷感了,過去是回不去的,而我卻專門飛到杭州找尋自己過去的足跡。也沒什麼期待,只是,感慨。人的一生有很多回憶,但印象深刻又念念不忘的只有那麼幾處,杭州西湖,人間天堂。

上海的繁華的確讓人驚嘆不已,可是相比我生活了幾年的廣州,我更喜愛廣州。有些地方只適合旅遊參觀,有些人也只能用來懷念青春,我無法分身,也無法三心二意。就這樣順著時代而走,順著自己的內心而前進。

我懷念的江南,不過是懷念以前自由自在的我,不過是懷念那份已孤獨冠名的成長,不過是懷念青春年華膽大的那個自己,也不過是人性使然,我還有多少次機會再來,我又是否對它還能永遠保持留念?其實,或許就這樣釋懷了,因為第二次,已經是回到第一次記憶的終點。

而我,也不過是個過客,過客而已。

也是個遊客,遊客……

相關焦點

  • 故地重遊——悼衝繩首裡城
    突然意識到這個地方再難故地重遊了。遊歷斯時斯處的記憶一旦變成了一輩子的唯一一次,記憶就會像時間停頓在這一環上一樣,定格了。  人近中年,漸漸有了幾次故地重遊的經歷。故地重遊,當然不同於衣錦還鄉。畢業了回母校,退休了返家鄉,那是狐死首丘;而故地重遊,前次和今次,相比人生漫漫,只是兩個一瞬間的量子關聯。初遇既是命中偶得,重遊也常為機緣恰巧。
  • 於一個因緣下,故地重遊時,人已成年,樹已成材!
    於一個因緣下,故地重遊時,人已成年,樹已成材!當一段時光翩躚成蝶,漸漸遠去時,銅綠、年輪、長滿青苔的瓦片是時間留下的痕跡。一個似曾相識的地方,一段唱詞,一瓶老酒,藏著我們不知道的過往。江河向東,歲月流淌。當年親手栽下的白楊,在席捲全城的陽光下,已漸吐新綠。
  • 南京棲霞山,故地重遊
    江南好幾個月不下雨,這種天氣的跡象,應當是要下雨了。8年後,我再次來到這個地方,景點的一些設施,增加了些許。楓葉,遠不如那年的溫情。好幾個月不下雨,楓葉枯了很多秋天是容易讓人思念的,我最青春的那幾年啊,美好而可愛。
  • 革命先輩賀龍之女賀曉明故地重遊「八辦」
    作為革命先輩賀龍之女,賀曉明應邀參加了「紀念西安解放七十周年」相關活動。活動結束後,賀曉明專程來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故地重遊」。抵達紀念館,賀曉明迫不及待地參觀了父親賀龍當年居住過的房間,她佇立良久,看著父親當年用過的那些老物件,激動地向身邊同志講,就像看到了父親為祖國革命事業徹夜奮鬥的身影。隨後,她又前往母親薛明住過的房間駐足參觀,並在房間門口合影留念。
  • 「故地重遊」盜竊,遇警察上門,想看熱鬧竟睡著
    4天後,他酒後想起這戶人家還有部分金器,便想「故地重遊」,沒想到和主人撞個正著。李某詢問男子身份,男子自稱是同村人,因為喝醉酒走錯門。見男子走路跌跌撞撞的,身上酒氣濃重,李某有點相信男子的話,但他還是用手機將男子的面部拍了下來,並記錄了男子的手機號碼後才讓男子離開。
  • 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詞,盡顯江南之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青年時代曾漫遊江南,後又先後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對江南風光十分了解,江南也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十餘年後,當他回到洛陽時,時常感懷於江南的好,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抒發對江南的懷念之情。
  • 故地重遊特呈島-遊記
    我愛這個四季常青,被冠名為中國美麗海島,濱海旅遊示範區的特呈島。秋天的海島,是最適合登島的季節,不似春之多雨、夏之炎烈、冬之寂寥。秋風微涼,天高氣爽,對於遊客登島而言,一切剛剛好。國慶節假日,難得的好時節,陪伴家人,親戚朋友,來個忙裡偷閒。
  • 故地重遊|撿拾四、五十年前的記憶(完)
    本篇將把我在中學五年是如何上課學習的過程講述出來,別一樣的中學生涯,估計有些同齡人會有我這樣的經歷,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絕沒有這樣的感受也沒有聽說過這種中學的經歷,這一切確實是真實的,作為經歷者我是無法忘記的。
  • 墾丁之行,重回故地,探尋曾經的風景
    雖然這一次路程比較簡短,但是竟然發現比原來的時候了解的還有前面還要詳細,更能讓我感受到這個城市帶原來留給我的印象是這麼五彩斑斕,原來的記憶反而過於單一,經過現在的故地重遊之後發現我待的這個地方這麼美。來到了鵝鑾鼻公園,怎麼說這個地方一定要熟人來帶著玩才比較好,因為講實話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最好看的應該就是那個燈塔了,但是不來又覺得有些遺憾,來看過了,才算是了了自己一個心願。
  • 時代的變遷下,末代皇帝溥儀故地重遊,卻沒想到受到如此的待遇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讓不少人都感嘆,甚至是惋惜,感嘆他身有皇室的血統,惋惜他沒有享受過多長時間的皇帝待遇,也讓人感受到時代變遷之快。在他晚年,發生了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年事已高的溥儀與妻子一起遊覽故宮的時候,一邊遊覽故宮,一邊向妻子講述當年的事,一幕幕場景讓溥儀倍感熟悉,這是正好遇到了鹿鍾麟,大家肯定不知道這人是誰,他就是當年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的人,也是他讓溥儀告別了自己的家,這一幕的相見,真是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之快。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自古及今,曾有無數人為了追求美好,並實現心中的夢想而頑強地奮鬥。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 故地重遊「千洞之島」——台州三門「蛇蟠島」
    2020年的清明小長假,對於不少人而言,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原本以為,在「新冠疫情」尚未被全面控制之前,除了按習俗祭掃先人安寢之所外,不會有太多人出門遊玩踏青的。因為,畢竟大規模出遊造成的人流聚集,是可能引發疫情再度蔓延的危險因素嘛!
  • 物是人非事事休
    賞析歷來寫愁之作頗多:或直抒胸臆,「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詩·邶風·泉水》);或巧用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於景,「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晏殊《蝶戀花》);……這些都饒有趣味,各具特色。
  • 李清照悽美之作,很多人只記「物是人非事事休」,卻忽略全詞之美
    兩人志趣相投,時常一起淘一些碑文字畫回家鑑賞收藏,雖然當時日子過得比較清貧,但是能夠有心意相通之人陪伴左右,兩人日子也是過得自得其樂,琴瑟和鳴。不過兩人結婚後不久,因為黨爭,李、趙兩家都先後被貶,之後李清照和趙明誠只能屏居青州,日子雖然過得沒有以前舒心,但是也還算平靜,兩人也收藏了很多字畫古器。
  • 《中國日報》專訪:相隔25年的故地重遊(英漢對照版)
    與閩南人共同生活30餘載的他,一直用真實視角觀察中國人的生活變化,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中國的大地,身體力行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1994年,潘維廉曾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攜全家駕車週遊中國:北及內蒙牧野,西至青藏雪原。去年夏天,這位中國人的老朋友,循著自己當年的足跡和車輪印記,再度開啟了 「環華旅行」。
  • 你只知道「物是人非事事休」,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後一句,都是淚
    但是人生總是沒有這麼一帆風順,後來因為國家之間的動亂,李清照流落到南方,過著和以前大不相同的生活,所以時常感嘆自己的遭遇,今天要推薦的詩就是在這樣混亂的背景之下寫出來的,讀者隔著文字都能感覺到李清照內心濃厚的愁思,這首詩就是《武陵春·春晚》,其中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人人皆知,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後一句,也很少有人知道全文,都是淚
  • 寫江南的詩有許多,但白居易的這一首,帶你同時領略蘇杭風光
    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兩年,後又任蘇州刺史一年有餘,江南的美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光白居易,到過江南的人應該都會對風景如畫圖的江南念念不忘。後白居易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晚年時寫下這三首憶江南。《憶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 劍來:北俱蘆洲腳步不停,重遊故地
    自文廟廣場與曹慈相互問拳養傷結束,匆匆返回夜航船與寧姚一行回合後,隱官陳平安攜寧姚帶著小米粒、裴錢、矮冬瓜繼續他的北俱蘆洲重遊之路。這次作為一宗宗主的陳平安重遊北俱蘆洲卻不進春露圃,只是以私人名義拜訪宋蘭樵的師傅、老婦人林嵯峨,就是在告訴春露圃祖師堂眾人,掙錢不要緊,但要知道什麼錢該掙,什麼錢不該掙,不能總想著佔便宜。再說彩雀府一事。
  • 六首催淚詩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從一國之君淪落為階下囚,巨大的人生落差,換成誰,都無法承受。而李煜在實實在在地承受這一切,悔恨、屈辱、無力,無數個夜晚,無法入眠,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家國巨變下,成為一個心如死灰的中年人。張愛玲曾說: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那麼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 故地重遊百花潭公園 杜明松
    百花潭公園是成都市區一個普通的公園,這個公園對我來說留下的是最深刻的成都印象,2005年我從深圳公司外派成都工作,工作與住宿都在四川省社科院,周末百花潭公園是我最好的去處。16年雖然到了溫江,但是去溫江百花公交站是始發車站,又是我的必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