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次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實行並軌招生,都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齊全,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註明「非全日制」。
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找工作時依舊阻礙重重。「學歷歧視」、「混日子」的刻板印象,讓他們始終無法與全日制同臺相競。
全日制研究生們則認為他們付出的時間成本,遠不是非全可以相提並論的。如果一視同仁,那麼全日制也就失去了意義。
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好找,許多應屆畢業生待業在家。許多剛畢業一兩年的職場新人更是被迫失業,在這個就業寒冬裡,選擇深造就不得不說是一種好的選擇了。或者說:對某些專業冷門,職場競爭力不強的人來說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國家通過研究生擴招的方式來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這不得不讓人思考一件事:我們的學歷是不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01
前兩周,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引發全網熱議。
這份名單中清一色的清北碩博,其中的一些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的,這是否是大材小用呢?再想到某中學的老師都畢業於清北,某些公司找個文員都是本科起步,學歷貶值的速度是不是越來越快了?
各個大學招聘講師,要求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然而,我讀研期間,經常被導師要求代課,一個在讀的研究生就可以給本科生上課,又為什麼一定要招博士呢?
是不是幾年以後,連餐館招服務員都要求是大學生了?這能不能說是殺雞用牛刀呢?我們國家實行的不是名為9年義務制教育實則15年?各個公司招人的學歷比拼還有結束的那一天嗎?
想必這些年來,貶值最快的除了人民幣就是學歷了吧!
02
教育內捲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第一點前面已經提到,各大高校的擴招導致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數逐年上升,而社會需求量卻沒那麼多。
第二,待遇問題。各個城市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紛紛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給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條件,比如新一線城市杭州,只要大學本科學歷就能拿到生活補貼、租房補貼和購房補貼。工作穩定,晉升渠道通暢,高校畢業生都搶著去,小小的街道辦也理所應當地通過學歷來篩選人才了。
第三,穩定一直是國人所追求的。因此,只要有編制,其他問題都可以忽視不提。某三線小城18線國企專科起報,去的人卻本科起步,985211的都不在少數。
第四,地域問題。除了人們偏愛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很多人選擇回到家鄉,相對而言,他們的選擇就沒這麼多了,自然而然地,不到4000的工作也能挑選高等人才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僧多粥少,供過於求,各個社區辦事處臥虎藏龍。
03
怎麼才能讓教育不內卷,這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這個高學歷已成標配的時代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讓自己不被社會淘汰。
1. 專業知識是安身立命之本,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走下去。
2. 豐富自身,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就利用空閒的時間學些別的,比如視頻剪輯、封面製作,這些一個月就能夠入門了,當然你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努力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3. 總有些公司是看文憑更看重能力的,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4. 緊跟時代潮流,了解時事熱點,公眾號、知乎、各種社區論壇都是你展現自己創造價值的平臺。英雄不問出處。無論你是堅持運營自媒體還是找到認可你的公司,都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5. 現在的年輕人是寧可少賺10萬也不願吃苦受累,如果你離開學校後不想再學任何知識,你願意下力氣也行,路邊搬磚的、快遞分揀的、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日夜顛倒的計程車司機,只要肯下力氣,月入過萬也不是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全國還有7萬碩士研究生在送外賣呢!
你知道嗎?你現在的每一步都藏著未來的影子。在未來,學歷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個入場券,更重要的是能力。只要你足夠優秀,在他人眼中,你就發著光。請記住,努力,是沒有門檻的。能陪你走一路的,不是別人,而是你那顆堅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