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上,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智慧的先輩們創造了許多讓我們後輩人膜拜的技藝和文明,經過不斷的歸納、融合、創新和發展,形成了見地獨到、博大精深的獨特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中醫理論、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中式餐飲文化,讓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們學起來頗費腦筋,實際操作時更是難求其妙。
不談陰陽五行的玄學,更不談讓老外們稱為神術的中醫,這些都離我們太遠,在這裡鼎香君和大家聊一聊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中式餐飲,我們今天不談高深的理論,只聊大家每天都會吃的菜品,當然,這裡談的不是我們在家裡吃的家常菜,而是專業廚師製作的中式菜品。提起中式菜品,大家就會想到戴頂高帽子,身穿廚師服,嫻熟的刀工,在火焰幾尺高的猛火灶上顛勺的大師傅,沒錯,我們在飯店享用的美食就是這些專業廚師為我們烹製的,那麼,那些花樣繁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首先是選材,中餐的選材非常廣泛,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不論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甚至連地底鑽的都不放過,選料也相當考究,對於生長的部位、大小、形狀、年份、色澤等均有要求;其次是刀工,要求刀法精湛,總結出了切、砍、剁、削、片等刀法,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絲、片、條、塊、段、粒、末、茸等,即使同一形狀,也應根據菜餚的不同要求,加工成各種形態;第三是配料,中餐的配料如同中醫的配藥一般講究,巧妙的利用各種大料之間的相剋相生、陰陽冷熱,形成獨特的配方,烹製出的菜品肥而不膩、辣而不燥、香而不溢,如同國人的兼容並包、含而不露,但是內在非常豐富;第四的烹調手法,中式菜餚的烹調方法豐富多彩、精細微妙,有幾十種常用的熱菜烹調方法,如炸、熘、爆、炒、烹、蒸、燜、燉、煎、烤、燒等,還有十多種常用的冷菜烹調方法,如拌、熗、醃、燻、凍、風、臘、煮、滷、醉等,而且每一種烹調方法又可分為若干種形式,如炸包括幹炸、軟炸、酥炸、卷包炸等,運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就能製作出口味不同、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的菜餚;第五是注重火候,中餐以熱菜為主導,在烹製菜餚時,火力的大小和加熱時間的長短對於菜餚的質量非常關鍵,炒制用大火、煨制用小火,根據原料性質、菜餚特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火候,從而使菜餚達到鮮、嫩、酥、脆等效果;第六是擺盤講究,擺盤不只是菜品出餐時的擺放及造型,這一點鼎香君前面專題談過,這裡說一說擺盤的器皿,中餐注重美食美器,對於造型各異的菜餚,裝在什麼樣式的器皿裡都有嚴格的要求,精美的器皿,襯託著色、香、味、形、質俱佳的菜餚,猶如紅花綠葉、相得益彰。這種食與器的完美統一,充分體現了我國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
如此選材的精良、考究的用料、高超的技法、嚴謹的操作,烹製出的不只是美味,而是神奇,是藝術,更是文化,是餐飲人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