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早教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百多年前,有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去請教大科學家達爾文。她問:「先生,我的孩子應該何時開始教育?」達爾文反問道:「你的孩子多大了?」那位母親說:「他還小著呢,才兩歲半。」這時達爾文惋惜地回答:「夫人,你已經遲了兩年半了。」
對每一個父母來說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為了實現這個願望,當準媽媽懷上寶寶後,全家人就應該一起學習早教方面的知識,經驗和具體操作方法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多數家長對早教的認識「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屬於"早教盲",所以在寶寶出生前,準父母們都有必要學習早教的基本知識,避免出現錯誤的早教觀點和方法。
你知道嗎
嬰兒的大腦已經準備好接受早教
生活中總有家長懷疑
寶寶這麼小,能夠接受教育嗎?
教早了會不會損害孩子的身體?
那麼,就讓小編帶著大家看一看
嬰兒的大腦是否具備了接受早教的條件
人體的各部分發育中,大腦發育最快。而且,從大腦的結構來看,新生兒的大腦結構在出生時已接近成人。
從腦的機能來說,新生兒出生後就具有一系列的反射能力。比如說,生下來就會吃奶(吸吮反射),觸動眼皮就會眨眼(眨眼反射),手掌碰到東西就會抓緊(抓握反射)等。
正確的早教可以激發孩子的「天才潛能」。兒童早期教育家卡爾·威特指出:孩子的天賦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少一點,有的孩子多一點,然而這種差異是有限的。如果父母實行可以把孩子的天賦發揮出來的有效教育,那麼即使是天賦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有可能超過天賦為80的孩子。
1. 第一次早教從餵奶開始
對新生兒來說,觸摸就是語言。媽媽溫暖的皮膚是對寶寶有刺激的,他吸吮著媽媽的奶水,聽著媽媽心跳的聲音,看著媽媽微笑的臉,從媽媽的愛撫中感受溫暖。
同時,父母的撫摸或摟抱實際上是對孩子皮膚的一種刺激,而這種刺激能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它能促使孩子心裡更加健康的成長。
2. 寶寶的聽覺很敏感
在餵孩子吃奶時,父母就好似孩子能聽懂那樣,以充滿慈愛的面部表情,柔和溫馨的聲音與他講話。給孩子換尿布時,父母也要握住他的小手或小腳,溫柔地說話給他聽,如「媽媽給寶寶換尿布了,真乖」等。
當然,寶寶可能不能了解你做的話,訓練的目的是增強他的聽覺能力以及儲存語言的信息,同時進行感情交流,使他心情愉快,讓他在比較豐富的語言環境中生長,這樣有助於寶寶儘早熟悉語言。
3. 洗澡是一種最好的觸覺訓練
新生兒喜歡水,因為在媽媽的子宮內他就是在溫暖的羊水裡漂浮著的。新生兒不怕水,還能把進入口中的水吐出,瞬時浸水也不會被嗆住,這個反射也是在媽媽腹中就有的 。所以,家長給嬰兒洗澡不必過於擔心水會流到寶寶面部。
洗澡是一種最好的觸覺訓練,洗澡準備時和洗好後,要在新生兒的全身用手輕輕拍打,撫摸他的胸腹,背部肌肉和四肢。如果在新生兒時期不養成洗澡的習慣,寶寶到了三四個月後就不肯下水洗澡了。
4. 光線,色彩可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新生兒出生幾個小時後第一次睜開眼睛就開始對光有反應。小嬰兒都喜歡光亮,鮮明的東西,會分辨光明和黑暗。
專家指出,光線和鮮明的色彩對嬰兒智力發育之重要如同食物對胃一樣。新生兒的眼睛儘早地接受適當的刺激,可使視覺細胞及感覺功能得到迅速發展,加強他們視覺系統的成熟和大腦細胞的發育,對嬰兒的智力發展極為有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寶貝在線問」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寶貝在線問)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