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學開學季,成千上萬的父母們不遠千裡、萬裡,不辭辛勞送孩子去上大學。送到學校還不行,還得送到宿舍,送到宿舍還不行,還得還行李收拾好,把床鋪鋪好……
眾多送孩子讀大學的父母中,總有那麼一部分卑微的身影,因為自己能力(有限雖然他們已經竭盡所能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父母相比較,總覺得對不起孩子,甚至覺得給孩子丟人了。「對不起,爸媽給你丟人了」,多麼心酸又無奈!
「對不起,爸媽給你丟人了」,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僅僅十個字,但反映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孩子的問題。
孩子不知道也不懂的感恩父母。無論父母為他們做了什麼,付出了多少,在他們看來,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幾乎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時不時的挑三揀四,甚至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更有甚者對父母大打出手,哪裡去考慮過父母的付出與艱辛(即便家庭條件非常優越,拿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吧?)。一句話,這樣的孩子就是太自私,凡事考慮的只有自己!
二、社會的問題。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自私自利,多數並不是從小就這樣的。進入學校,一個班幾十個同學,和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攀比,虛榮心作怪,日積月累便產生了對平凡父母的看不起、怨恨等等。怨父母沒本事,怨自己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副漂亮的臉蛋等等。這些歸根到底是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的。浮躁、向錢看、愛慕虛榮等原因導致孩子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正甚至扭曲,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針對自己的父母。
三、父母的問題。
絕大多數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總是心甘情願的付出,無論自己多麼辛苦,都任勞任怨,連起碼的家務活都不捨得讓孩子幹。有的家長還會覺得自己沒本事,虧待了孩子。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覺得理所應當了。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就可想而知了。「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古訓在這樣的孩子眼裡,除了可笑,也就沒有別的了吧?
四、學校的問題。
由於各種原因吧,學校對老師、對學生的考核「唯分數論」,雖然也在對學生進行各種品德教育,但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