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阿根廷球星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再次引發公眾對院外急救措施的強烈關注。
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55萬人因心臟驟停而猝死,搶救成功率不足3%。這也意味著,幾乎每分鐘都有猝死事件發生。近年來,面向市民的心肺復甦等急救培訓日益受到重視,但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在公共場所的配置不能滿足急救的需求。
昨日,惠州市發布AED急救網點地圖。全市在惠陽區、惠州機場已經布點8臺AED的基礎上,再增20臺AED。市民通過搜索「惠州AED」,進入微信小程序就可查找附近的AED、導航到AED放置位置。
代表委員重視在公眾場所安裝AED
心臟驟停是院前急救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疾病。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對於心臟驟停患者的施救,第一時間對患者實施心肺復甦十分重要,同時就是對於心臟的除顫。心臟驟停搶救的黃金時間是3~4分鐘,所以第一時間就要靠公眾的自救互救,同時在周邊有能快速獲得的AED。
據了解,為普及搶救心臟猝死的現代科技手段與理念,提升心源性猝死的救治率,惠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提出在公眾場所安裝體外自動除顫儀的議案、提案。
「研究表明,對室顫導致的心臟驟停進行院外3分鐘內除顫,可以使患者生存率達到50%。」惠州市政協委員武彤彤非常關注公共場所配置AED這一問題,她在《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動除顫儀(AED),促進我市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提案中建議,強化政府調控作用,將配置AED納入城市公共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院前醫療急救布局規劃。
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文容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提交了《建設健康惠州,推廣AED使用的建議》,建議由政府主導定義AED覆蓋要求,分期分批、分不同階段完成包括資金規劃、配置數量、培訓體系、認證體系等工作。
全市統一規劃合理布點28臺AED
惠州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民革惠州市委員會提出《關於在我市公共場所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裝備的建議》,市政協將該項提案列為今年的一項重點提案。該提案由市衛生健康局主辦,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承辦。今年5月20日,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開始籌備辦理AED的相關工作。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將AED配置納入城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院前醫療急救布局規劃的重要舉措。該局根據人口密度、急救半徑、心搏驟停發生率、地理位置,統一規劃合理布點,並形成統一標識和AED地圖,方便群眾快速查找、使用。
據介紹,全市在惠陽區、惠州機場已經布點8臺AED的基礎上,再增20臺AED.28臺AED具體分布為:市直及惠城區共12臺,分別設置在市行政中心西門和東南門各1臺、惠州體育館1臺、奧林匹克體育館1臺、市老幹部活動中心1臺、惠州西湖景區2臺、紅花湖景區1臺、濱江公園特警執勤室1臺、惠州機場2臺、市汽車客運站1臺;五個縣區共16臺,分別設置在東江幹部學院2臺、惠陽區6臺、惠東縣1臺、博羅縣2臺、大亞灣區2臺、仲愷高新區2臺、龍門縣1臺。
惠州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按照有關流程做好各站點的人員培訓和相關的提示警示,並分期對公眾進行免費培訓,推進急救知識「五進」(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活動,將實施心肺復甦術和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CPR+AED)列入培訓必備內容。
◎聲音
建議立法明確救人者免責獎勵及AED維護管理細則
惠州體育館內,剛剛安裝的AED設備受到前來鍛鍊市民的關注。
「這項舉措非常好,是一項真正的民生實事工程。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普及使用知識,加大培訓力度,讓廣大市民都了解和掌握AED使用方法。」市民陳先生表示。
廣東通用律師事務所李志國律師建議我市儘快通過立法的方式,進一步明確救人者的免責、獎勵以及AED的維護管理等細則,從而避免在實踐中出現「投放難、推廣難、管理難」「不願用、不會用、不敢用」等問題。
◎名詞解釋
AED是一種可攜式醫療設備,全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英文: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可以自動分析傷患心跳、心電圖,並在需要除顫時給予電擊,被稱為心臟驟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傻瓜式神器」。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