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代,如何精準搭上廣州城市發展軌道

2020-12-20 新快報

循跡廣州城市發展脈絡,從「運動就在家門口」的奧林匹克花園到主打「複合地產」的奧園山海一號,再到TOP級產品「雲峰」系雲和公館。深耕廣州24年的中國奧園集團,憑藉全新升級的5A+產品及奧園最高端產品系作品,彰顯與廣州共成長的實力與信心。

發現區域潛在價值,前瞻布局

為何選擇在白雲智慧新城落子TOP級產品?

深耕廣州24年間,中國奧園已在此重磅布局26盤,從騰飛的華南板塊到炙手可熱的南沙,從廣深科技走廊創新橋頭堡的增城到正走向成熟的城市副中心白雲。細細揣摩才發現,原來在構築每一個項目的背後,是奧園對廣州城市發展趨勢的洞悉。

廣州奧林匹克花園所在的華南板塊,萬博CBD已步入成熟期,板塊已從剛需集合地升級為以改善型需求為主的板塊,均價站上4萬+,板塊內已有項目均價高達7萬元/平方米;

近兩年,隨著廣州東進戰略的一路高歌,奧園佔位知識城南核心位置,打造奧園中新譽府,煥新城市人居。

在廣州城市副中心白雲區,中國奧園前瞻性落子奧園雲和公館。項目所在的智慧新城是繼白雲新城後,白雲區發展的又一核心驅動,已擁有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集聚區,打造了北大科技園、中關村信息穀、哈工大產學研城等創新平臺。

正如廣州市社會科學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歐江波所言,「白雲區房地產不缺乏價值,缺乏價值發現。能否適應這種趨勢,提供適合的產品,這是重中之重」。而中國奧園擇址「產業+交通+城市」融合發展樣本的白雲智慧城核心,打造TOP級產品奧園雲和公館。

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認為,得益於近年供地猛增,白雲已接棒廣鋼廣紙成為中心區下一個新房「貨倉」,而隨著8號線北延段開通,12號線、14號線二期在建推進,加上白雲已具備成熟商業配套,預計將有更多買家關注這一區域。

具備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奧園的每一次落子都精準搭上廣州城市發展的軌道。

奧園中新譽府。

發力城市更新,煥新廣州新活力

對於大灣區很多城市尤其廣州這樣的城市來說,房企獲取優質土儲的方式是從存量中來。後千億時代,中國奧園更關注穩健進取,因此城市更新便成為其獲取土儲的重要方式。

其實,奧園是最早關注到城市更新的灣區房企之一。珠海奧園廣場,是中國奧園發力舊改的經典之作,也由此奠定了其在大灣區「舊改龍頭」的地位。

在廣州,自2018年發力舊改以來,中國奧園連下四村:2018年奧園拿下荔灣東塱村舊改操刀權;今年3月,中國奧園聯合廣東合匯集團推進增城石灘鎮南坣村舊改項目;5月,奧園+灣區產融摘牌增城橫塱村舊改;9月,奧園聯合恒基拿下廣州番禺氮肥廠舊改地塊。

2020年中報顯示,中國奧園已實現舊城、舊村、舊廠改造全覆蓋,擁有逾50個不同階段的城市更新項目,另有40個項目在有序推進中,預計額外貢獻可售資源約6587億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佔95%。

多年來,奧園在城市更新項目建設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專業團隊+複合產業」,將教育、醫療、養老、體育、商業、文化、科技等複合產業融入舊改項目,形成了獨特的「奧園舊改模式」。而廣州正期待這種獨特的舊改模式促進與見證城市發展,煥新老城活力。

回歸產品原力,構築健康生活

繼續深耕廣州,無論是新晉熱地還是存量用地,對奧園來說,回歸產品原力與廣州共成長才是核心競爭力。

從番禺金業花園到廣州奧林匹克花園,從具有綠色人居標杆意義的奧園蓮峰聖境,到最高端人居標杆雲峰系雲和公館,是奧園對產品不斷的創新研究。

2019年,奧園正式提出「A+居住家,A+鄰裡家,A+匠心家,A+服務家,A+城市家」5A+產品力體系,從空間、社交、用材、服務、智能五大方面,構建更完善的生活服務體驗。

而奧園雲和公館將第一座奧園 A+social 成功落地,打造為獨具項目特色的「5A·城市峰、5A·尊府院、5A·靜奢居、5A·慧生活、5A·匠心造」5A+產品力體系,將人性化細節與多維度智能化融入整體項目的每一個地方,構建有天有地健康人居,為廣州人居迭代塑造新的樣本。

隨著奧園對每一個作品的不斷創新探究,將引領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人居變革。(丁燦)

相關焦點

  • 馬向明:灣區城市走向GNP時代與三龍灣的發展對策
    首先,我講三個觀點:01灣區城市發展從GDP時代走向GNP時代灣區城市在國際化中走向新的階段,我稱之為「從GDP時代走向GNP時代」,這跟過去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城市發展遇到兩個瓶頸:一個是國際貿易的摩擦,中國產品外銷遇到越來越多的摩擦,現在中美貿易就很清楚了。
  • 「軌道上的大灣區」 託起美好發展新願景
    粵港澳城際鐵路繪就了未來美好發展的畫卷,架起了清遠城市的發展路、幸福路、騰飛路。緊緊依靠港粵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加強合作交流,立足產業優勢,清遠必定能夠乘風破浪,實現城市發展美好願景。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興起正在以銳不可當之勢席捲中國,作為 「城市群」「都市圈」發展的大動脈,軌道交通肩負著越來越重大的責任。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5年內將達4700公裡,廣清城際北延線和廣清城際廣州北至廣州段被列入其中, 「軌道上的大灣區」託起了清遠未來美好發展的可能。
  • 築夢灣區,大美惠州 | 大時代下的惠州城市高峰會完滿結束
    當灣區遇上「深圳東進」,惠州如何與「中心城市」融合共贏?,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未來將要建設跟國際一流灣區相匹配的一流城市。,距離灣區時代還有一定差距。論道粵港澳,深剖大惠州城市差異化發展,精準定位惠州全面加速融入灣區發展
  • 廣州城市更新:鋪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交通樞紐暢通城市「血脈」
    廣州城市更新:鋪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交通樞紐暢通城市「血脈」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  2020-12-24 廣州將在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
  • 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拆圍牆」走向「一張...
    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意味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尤其是,通過區域軌道融合的方式拆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行政「圍牆」,推動區域內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綜合服務設施等一體化融合的高端經濟集聚區。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要在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在受訪專家看來,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意味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 GDP直逼紐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
    從經濟活動發展來看,粵港澳地區的合作自改革開放初以來便形成「前店後廠」的經濟合作關係,並逐步發展為以宏觀經濟戰略為導向的區域整合時代。自17年3月份以來,無論是中央、省級,都已相繼出臺政策大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 同時,各地政府也在積極研製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灣區經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擺上重要日程。
  • 連通穗莞深 廣州地鐵將直通深圳
    中國兩個並不接壤的超級城市,將首度通過一條地鐵線連通,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無先例。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廣州和深圳作為灣區兩大核心城市,實現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對於灣區的一體化發展至關重要。
  • 杭州灣新區是一座對標世界級灣區的城市,韜光養晦多年,已呼之欲出
    寧波杭州灣新區,一座對標國際灣區的城市 在百年前,誰都無法想到上海會成為東方明珠,東亞中心;幾十年前,誰都不敢預測深圳將崛起為超大型「人造城市」,擁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如今,傳奇再續:杭州灣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的內灣,將崛起中國第一大核心城市群。灣區時代,呼之欲出!
  • 從區位優勢到發展優勢 中山如何激活「大灣區潛力」
    按照珠三角發展綱要的要求,中山在產業協同發展、社會治理創新、交通互聯互通、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承擔怎樣的角色,在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什麼功能作用,都要放到全省的大局中考慮,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應有貢獻。從大灣區看中山,就是要認識這一契機所處的天時地利和巨大發展機遇。地處大灣區城市群的幾何中心,中山區位優勢不言而喻。如何藉助這股東風乘勢而上,把這篇大文章做足做好,是中山跟上新一輪大發展的支點。
  • 廣州至珠海長隆年內軌道直達,未來對接澳門輕軌
    廣州的朋友圈升級了!近段時間,廣州與佛山、東莞、中山、肇慶等珠三角城市頻頻牽手。交通連接,讓珠三角變得越來越「小」;產業協同,讓珠三角變得越來越「大」。軌道交通的銜接,是廣州與灣區內其他城市緊密相連的方式之一。廣州與這些城市的交通都有大發展。
  • 黃巖: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增強灣區城市向心力
    儘管成績斐然,但仍存在城市集聚能力不夠強、主城區發展品質有待提高、「城村雙改」力度有所減弱等問題。如何把握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實現新跨越?《區委報告》已為我區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作出了戰略性的總規劃。  城市建設工作正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向前邁進。「今年,《區委報告》中提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是增強灣區城市向心力和帶動力的首要任務。我認為,這個目標任務非常明確,既指明了城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也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城市生活的新期待。
  • 聚焦環三都澳灣區開放開發(上):大開發,新寧德奔湧時代潮
    記者 範陳春 李向娟 攝 初冬時節,驅車穿行於寧德環三都澳區域採訪,只見這裡湧動著一股「大幹快上」的澎湃熱潮。在上汽寧德基地項目現場,園區內樁機林立,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建設者們上演著一場「速度與激情」的建設大戰。在這裡,記者傾聽寧德決策者、實踐者找尋環三都澳灣區發展路徑的故事,感受大灣區開放開發的時代脈搏。
  • 佛山高明:城市門戶,挺立灣區的樞紐新城
    嘗過甜頭,高明深知交通樞紐對一座城市發展的意義。更何況,在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城市因為樞紐而成門戶,因為流動而更繁榮。毗鄰廣州的清遠,借力「樞紐紅利」,逐漸成為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西南內陸的貴陽,搭乘高鐵快車,一躍成為全國網紅旅遊城市。高明出手了。
  • 16位大咖強強對話 探討多邊主義格局下的灣區差異化道路
    12月3日,《錨定》第八屆鳳凰網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大灣區·乘風區域平行論壇開啟,頂層智慧雲端對話實時直播,交流大灣區與自貿港兩地的未來發展趨勢,吸引超過226萬+人次線上觀看。當下,我們正面臨著持續推進城市化進程,今後十年,都市圈發展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可觀的增長動能。
  • 南沙將建灣區實驗學校及灣區實驗幼兒園 「灣區學校」服務大灣區建設
    率先開辦「港澳兒童班」今年9月坐落在蕉門河畔的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學校將正式投入使用這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將會設立首個「港澳兒童班」「雙文三語」將成為這裡的教學常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港澳籍人士在內地城市工作生活。
  • 全國四大灣區房價出爐 都包含哪些城市
    同時,在國內,也逐漸形成了以三個灣區為主體的經濟核心。杭州灣大灣區       目前的「杭州灣大灣區」,有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做龍頭,又有杭州、寧波2座中心城市做支撐,還有3座 支點城市嘉興、紹興、舟山,已經形成了一個城市梯度結構。
  • 還要規劃14個高鐵站,不用再跑廣州南了
    未來15年,廣州的交通將如何發展?答案是:廣州要做「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連接全球,便捷直連灣區城市!建設「軌道上的廣州」灣區城市「直連直通」本輪交通戰略規劃立足灣區、面向全球,全面提升海陸空樞紐能級和功能,灣區城市交通設施從「互聯互通」走向「直連直通」。建設「軌道上的廣州」,完善結構性路網,大力發展智能交通,實現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
  • 「海交會」開幕首次打造《灣區論壇》!為海內外人才提供廣闊舞臺
    開幕式上,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向與會嘉賓以及廣大海外人才、留學人員表示了歡迎,對長期以來支持大會舉辦的各主辦、協辦單位表示感謝。他表示廣州正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建設一批產業項目和科技創新工程,為海外人才提供廣闊的舞臺,同時完善人才服務,為人才提供更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
  • 廣州地鐵3、5號線平行線真的會有!還要規劃14個高鐵站,不用再跑...
    未來15年,廣州的交通將如何發展?答案是:廣州要做「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連接全球,便捷直連灣區城市!根據規劃,到2035年,廣州市域範圍平均通勤距離增加至11公裡,平均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以內。
  • 中建三局為灣區建設交出傲人成績單
    7月23日起,各地高考分數將於考試院網站上陸續發布。2020年,正值廣州東進戰略提出20年,由中建三局參建的廣州東部CBD,也向灣區交出了一份優異成績單!2000年,廣州&34;的城市發展戰略步入全面推進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