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
別稱「蓉城、錦城」,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這裡是天府之國的核心之地,古樸秀美人居無數。
都江堰帶來的肥沃水土之上,許多古樸的農耕傳統村落,延綿至今。
依然保存美好的風貌和古韻,一起來看看最美的9處,你去過幾個?
1 光明村
光明村屬於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地處龍泉山脈淺丘地帶,這裡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曾有「川西客家第一莊園」美稱的「曾家寨子」就坐落於此。曾家寨子共有四座大莊園:曾家老寨子、水浸壩曾家寨、下新寨和上新寨,先後修建於公元1830-1873年,由曾氏後人曾秀清及其子孫主持修建。老寨子佔地60餘畝,共有房屋300多間,寨內有園林、池塘、亭閣、戲臺等,布局精巧。四周有恆牆,繞牆是丈餘寬的護城河,河內置蓮養漁,並有東西城門,儼然一座城堡,整個寨子的建築形如一個「曾」字,至今約有200年的歷史。
在曾家寨子旁,矗立著一座「三省祠」。名字來源於曾氏祖先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後人為紀念曾子,傳承曾子思想,修建了這座三省祠。三省祠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原先共有三間堂,曾遭到拆除,直至1997年才在原址附近恢復重建。
抗日戰爭期間,由孔祥熙先生創建於山西太谷的銘賢學校曾內遷於曾家寨子,原本為住宅所用的莊園多了另一重身份:山西太谷銘賢學校的新校址,它為從北方躲避戰亂的200多名學生和教員,提供了庇佑。銘賢學校在曾家寨子辦學期間創下了畢業學生近千人的輝煌,創造了抗戰時期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2 仙閣村
蒲江縣仙閣村位於朝陽湖風景名勝區,建村於元代之前,村內有清代、民國時期、建國以後的代表性建築26個,有飛仙腰鼓、寒山染坊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飛仙閣坐落於村中。飛仙閣是蒲江沿蒲江河和臨溪河岸14處兩漢至唐宋摩崖造像群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是四川省至今仍保存有盛唐時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地方之一。而且存有不少佛教、西域文化的痕跡,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雲寺地處營盤山脈,宋真宗時期「敕賜」為「信相院」,距今一千二百多年。1992年初經縣政府批准開放,由法蓮法師從廣東丹霞山返川,弘揚大乘佛教普渡眾生,利國利民,發心重建碧雲寺。其建築以東方古建,蓮花門拱,叢橫門拱翻翹角,配以藏、歐式方託透影,佛意為廣渡眾生。該建築烘託出中國古建築莊嚴大方、氣勢磅礴,堪稱一絕。
3 馬祖村
位於都江堰市石羊鎮中部,黑石河東岸,全村面積幅員2.17 平方公裡。代表性建築為朱家院子(建國以後)、馬祖寺(建國以後)、馬祖寺大殿(元代以前)。
馬祖社區的氣候屬於內陸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長,地屬川西平原都江堰自流灌區,地勢平坦具有成都平原獨特風貌。林盤周邊地勢為平壩地帶,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環境十分優美。
4 高興村
邛崍市高何鎮高興村地處邛崍市西路,距縣城45公裡,系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長徵紀念館和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南宋石塔所在地。高興村境內溪流交錯,山巒起伏,到處鳥語花香、四季長春,森林覆蓋75﹪,這裡山川秀麗,文物古蹟甚多。
石塔寺石塔位於高興村石塔寺山門外10米處,處於寺的中軸延長線上,原名「釋迦如來真身寶塔」。該塔始建於1169-1172年(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石塔平面呈四邊形,13級密簷,通高17.8米。寺院內尚存有古火井遺址,具有一定的科技史價值。2001年,石塔寺石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金箱村
金箱村位於金堂縣五鳳鎮西南,地處沱江上遊和龍泉山脈中段東麓。金箱村境內現有歷史建築多處,有距今近200年歷史(清嘉慶)年間修建的賀氏老宅上斑竹園、下斑竹園、賀家老房子和有150年歷史的賀麟故居,這些土木結構的四合院現基本完好。
中國的不少村落,都有「風水樹」一說。金箱村,也有兩棵樹,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一棵是形如蘑菇雲的「凌雲團柏」,一棵是樹齡年逾100的「百年核桃樹」。不知什麼時候,他倆在金箱村這片土地紮下了根,吸收雨露,經歷風雷,逐漸成長為金箱村的一個「標誌」。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無論是在文人的詩裡,還是歌者的曲裡,「橋」,常常出現。橋上行人,橋下流水,時光裡流淌的卻是永遠的鄉愁。達善橋、仙女橋,在連接岸的兩頭的同時,還連接著金箱村民的生活。在月夜裡,在秋雨裡,無數個金箱村人從兒童走向少年,走到青年,走到老年。
從橋上走過,從金箱村走出,聞名遐邇的賀麟從這裡走向世界,然而他和賀氏一族的根卻一直留在了這片土地。金箱村2組的一隅,一座三重四合院群落——賀麟故居靜靜坐落。前臨潺潺溪水——楊柳河,背依蒼翠青山——寨子山,賀麟故居清新雅致,且有一種鄉野間的質樸感。時至如今,這裡依然保留著賀麟先生和他父母親居住的房屋、大朝門、繡花樓、祠堂、碾坊、磨坊等。行進其間,依然能感受到賀氏家族「耕讀傳家」的痕跡。
6 泉灘村
蒲江縣甘溪鎮自古就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甘溪鎮泉灘村位於五面山淺丘地帶,與蒲江縣大塘鎮、名山區茅河鄉相鄰,屬典型丘陵地區,區域內有兩條河道,即臨溪河和一條小河。
在水系發達的甘溪,或許沒有哪個村擁有比泉灘更密集的河網——水巷繞戶,石橋並跨,宛若蜀地江南。其中,泉灘河河水又深又急,很是清澈,像泉水一樣。以前周圍的村民都在這裡取水飲用,因此,人們就把這條河取名為泉灘河。
7 陳灣林盤
陳灣林盤是成都市傳統村落,是成都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川西林盤聚落之一。三百多年前,陳氏族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擇居於此,成為最早一批「蓉漂」,陳灣林盤因此被譽為古蜀州(今崇州市)承載四川移民文化的「蓉漂之家」。
同時,陳灣林盤因地理條件優越,毗鄰大邑縣安仁古鎮,林盤內存有歷史建築以及始建於康熙年間的寺廟、碑文等,非常古樸秀美。
8 和林村
一組「稻田裡長出大熊貓」的圖片,刷爆朋友圈,這就是溫江的和林村。成都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利用水稻美化栽培技術,在10畝田地上繡出了「熊貓嬉戲」「遠古春耕」「魚鳧神鳥」等巨幅圖案,成為網紅的傳統古村落。
和林村是古蜀魚鳧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位於溫江區「南城北林」總規劃的「北林」規劃區域,是「國家農高區」腹地、川西農耕實景博物館核心區。
沿著綠道向和林林盤深處走去,一座座白牆青瓦的川西小院掩映在綠樹中,古韻十足。林盤外連著成片綠色大蒜田,鄉間小道穿梭田野間。彎下腰,可以在稻田裡捉魚,伸出手,可以摘到頭頂的果子。
每年夏天,是和林村觀賞稻田景觀的最佳時刻。現在的和林村,在保留「熊貓」「魚鳧」元素的同時,還添加了「七星大蒜」與「鄉村振興」兩大主題。水稻生長期間,葉色、花色的自然變化,會帶給人別具一格的視覺感受。遊人來到此處,面朝綠油油稻田,身後是鳥語花香,眼前的和林村仿佛一幅春色滿園的水彩畫。
作為溫江「北林」區為數不多的保留了傳統大田種植方式的純農村區域,走進這裡,隨處可見農耕勞作時的工具,簸箕、蓑衣、帽子……它們被畫在牆上、塑在村子裡,是藝術,更是文化的傳承。最具代表的是和林村的周家院子。青竹綠葉簇擁著青磚白瓦,別具風格的川西園林建築與耕田景觀畫壁,彰顯出院落的農耕文化氣質和美感。
9 高場
高場位於火井鎮東北部。因古火井鎮是歷來繁華遠近聞名的集鎮就叫高場。屬於火井鎮的核心區,為了尊重歷史規矩和便於生產生活,整個社區基本上順鹽井溪河流而建,周邊群山環抱,依山傍水氣候溫和。
現在高場的河北古街尚處於最原始、原汁原味的古建築風貌。穿鬥排列木結構,小青瓦一樓一底兩層,下為商鋪,上主要作為住宿習俗。而街旁的橋,也別有古韻。
老街東頭有一座高大氣派的「海屋」,是火井難得的人文景觀,也是民國時期邛崍西路首屈一指的豪華建築。那高大氣派的門樓,以及漂亮的泥作裝飾,又有跨堂懸吊挑簾式木格花窗和精美的花窗隔門,還有迷宮一般的暗道迴廊,更有高大威嚴的東牆,加之令人生畏的槍眼,無不令人叫絕。
古村記獨立編輯自網絡